正文

中日跨國婚姻近半離 中國女人最受不了床上活?

(2010-04-17 12:24:25) 下一個
題目:中日跨國婚姻近半離 中國女人最受不了性生活
來源:中評社 於 2010-04-17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過萬結婚,近半離婚”是這些年中日跨國婚姻的一大特點,此現象已經引起中日社會的極大關注。據日本厚生省日前公布,2008年,中日跨國婚姻成功結合有13223組,但同時也有5946對“日中組合”在去年宣布分道揚鑣,離婚率占去年比例的百分之44.96%。

  新華網報道,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國際婚姻也發生很大變化。有過去的“歐美日本組合”“日菲組合”轉變為大量的“日中組合”。從1993年的拿“日本人配偶永居”綠卡簽證中國人(多數為女性)不足三萬人,到了去年已經大大超過了十萬大軍。中日婚姻壓倒多數的是“中國妻子日本丈夫”的組合,2008年結婚組數字是12218對,遠遠超過“中國丈夫日本妻子”的組合1005對。

  在日本的國際婚姻浪潮持續下,離婚比率也逐年增加,2005年至2007年,國際家庭的離婚件數分別為15689對,17102對,18220對,去年達18774對,有一半的國際婚姻結局為離婚。而日中國際結婚的離婚數字最為明顯,去年離婚達5946件,占當年的日中國結婚數的44.96%。

  在日中跨國婚姻中,有一多半是通過婚姻服務機構的介紹結成的夫妻。如其說是婚介機構,不如說是“倒爺紅娘”居多。現在有一大批在日殘留孤兒的後代和華人,以高價收取婚介費的形式,將國內的女性介紹給日本結婚。據說,見麵費就要幾十萬日元,等辦成大約中介的“黑心中介”能賺三百萬以上的成功介紹費。

  日方大多是偏遠地區的日本農民和漁民,由於日本人口急劇減少,並且女孩大了,都到大城市去念書了,沒人願意嫁回鄉村。無奈,留在鄉下的日本男子過了40歲,依舊是光棍一條,隻好依賴國際婚介來解決成家大事。

  而婚介介紹來的又大多是中國農村的女性,她們大多是些普通人,在鄉下根本沒有什麽接觸外國人的機會,也沒有學過外語,他們大部分目的很單純,那就是找個丈夫,生個孩子成一個家。

  可也有一些女孩是抱著美好的幻想和甜夢而來:嫁一個有錢有車有房的日本老公,成為富婆。獨特的一戶建式小樓,高級的豐田轎車,雍容絢麗的服裝,奢侈華麗的夜生活……在她們心中,這就是理想的人生,美滿幸福的代言。也有一些是在國內遭受了婚姻失敗或生機上的落魄,而無奈背井離鄉遠嫁東瀛的。或許他們早已沒有女孩的憧憬和想象,現實已經給了她們過多淒苦和辛酸,來日本就是利用結婚、打工、賺錢然後打道回府,買車買房,改換人生。

  憑著幾麵中介媒人的牽頭相親,聽信這中間人的天花亂墜的美談,就把自己的幸福和未來倉促為盲目的交代了出去。隻有物質欲望,沒有感情可言;隻有渴求金錢,沒有求婚美滿。到了日本一看,夢破滅了,現實是一貧如洗,媒娘中介不見了,之上下無法溝通的日本丈夫,絕望沒用,懊悔晚了,隻能守在深山裏的家,痛不欲生地度日如年。

  其實跨國婚姻最大的障礙一是語言,二是生活習慣,三是夫妻關係。有許多離婚的中國女士談到,日本丈夫傲慢無禮,自私吝嗇,強大的男子主義,最受不了的還是性生活。迫使這些中國新娘變得無愛無性,隻為生存賺錢,獲取居留權糊裏糊塗的生活。盡管起初的生活很難耐,等慢慢生活習慣了,語言無障礙了,女方也開始向往大都市的生活,以出去打打工為由,出逃的有之,以各種理由離婚的也有之。

  一位來自黑龍江的離婚的趙女士跟筆者講,原想到了資本主義的發達國家會比國內生活好,沒有任何吃苦的準備,結果一到日本,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加上日本丈夫的“文化暴力”和“性暴力”,便產生失落感,隻好選擇離婚來解救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