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蜂蜜為什麽會結晶,怎樣使其結晶融化?

(2009-12-08 11:56:40) 下一個
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很多,結晶的快慢與所含的葡萄糖結晶核的數量、溫度高低、含水量和直接形成蜂蜜的化學組分的蜜源花種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條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結晶核的數量也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

【1】蜂蜜結晶速度與溫度的關係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時,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由於蜂蜜中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狀體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滯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若高於此溫度,蜂蜜的粘滯度雖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卻提高了,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甚至使結晶融化。

【2】含水量與蜂蜜結晶的速度不成熟的蜂蜜由於含水量高(一般超過26%),過飽和程度低,結晶的速度變慢,有的不能全部結晶,由於蜂蜜的粘滯度小,結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層,成為液、固兩相、即半結晶狀態。這種增結晶的蜂蜜中結晶的那部分葡萄糖隻含9.1%的水分,其它未結晶部分的含水量就相應增高。同一花種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結晶快,含水量高的結晶慢。甚至不結晶。

【3】不同蜜源的蜂蜜,結晶的速度、程度和形態一般葡萄糖、蔗糖和鬆三糖含量較高的蜂蜜,容易結晶,如油菜蜜、棉花蜜、葵花蜜、野壩子蜜、鴨腳木蜜以及一些甘露蜜等。而含果糖、麥芽糖、糊精和膠體物質較多的蜂蜜則不易結晶,甚至永遠不會結晶。如純度較高的刺槐蜜、棗花蜜、黨參蜜等。

【4】蜂蜜結晶的形態蜂蜜結晶的形態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之分。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結晶的過程中很快地全麵展開,就形成了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結晶又快,就形成細粒狀;若結晶核的數量少,結晶又慢時,每個結晶核都有足夠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分起來,這樣就能形成粗粒狀或塊狀結晶。不同品種的蜂蜜結晶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都不會影響其內在質量,隻是物理性狀不同而已。

【5】結晶的形成引起和形成蜂蜜結晶的主要因素是蜂蜜中的葡萄糖、蔗糖、鬆三糖等,它們是以固體溶解後存在於蜂蜜中。蜂蜜又是由多種糖混合組成的過飽和溶液,當這些固體溶質的糖比量超過其它液態糖的一定比率,以及超過蜂蜜中所含水分的溶解度時,在一定的條件下(溫度),結晶即很快產生。蜂蜜的結晶主要取決於葡萄糖和果糖之間的比量,也可以說是葡萄糖所占還原糖的百分比例。一般來說,當葡萄糖含量與果糖含量相等(1:1),結晶緩慢;當比例為1:1.2時,一般不出現結晶;當比例為1:0.9時,結晶很快出現。

一般來說,蜂蜜喜歡在冬天結晶在氣溫(13-15度),狀態成豬油或細粒狀。蜂蜜90%都會結晶(除槐花、檸檬外),濃度越高,結晶越多越快(除椴樹蜜和油菜蜜之外)高濃度蜂蜜會整體結晶,濃縮蜜、調和蜜一般不會,結晶蜂蜜到熱天會逐漸熔解。在冬天,可用6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隔水加熱半小時,不能用滾燙的開水,因為過熱的溫度會破壞蜂蜜的營養成分。

就蜂蜜結晶問題,我剛才也給當地蜜蜂協會的一位美國農場主打了電話;他說結晶是常見的蜂蜜顆粒化現象(honey granulation),尤其是六個月後。一般是可以吃的,不是質量問題。他說。最好不要用微波爐加熱溶解,可能會破壞其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他建議用接近體溫攝氏37 C度(華氏100 F度)溫水慢慢融解,然後拿去你所要的量。


注:以上信息來自網絡和蜜蜂協會專業人士,僅供參考。【南京之友】2009-12-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