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5 (202)
2018 (96)
2019 (96)
2020 (225)
2021 (151)
2023 (106)
2024 (113)
2025 (1)
學術生涯分手記(附學術論文分級)
牛經滄海
06-13-2021
在好一點的高校教書,要拚職稱。拚職稱除了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對論文數量與質量有所要求。早期比較靈活,後來越來越嚴。
我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那年每個班留一人。我們係那一年隻有一個機製專業三個班,留下三人。一人做指導員,一人去新辦的管理係,我則留在本係。其實我很想去管理係的,人家也是要我去。不過導師堅持要我留下來,我也不好執拗。
到我離校來美讀書的時候,前後八年多,參加了三個科研項目,兩個獲得部(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個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也發了十多篇論文。按今天的標準屬於C級(核心期刊)七八篇(本校學報加專業期刊)其餘D級E級。說實話,那時候發論文純屬個人熱愛,根本沒有想太多。我到係資料室查資料,資料員說就你也想一鳴驚人?她是一位教研室主任的妻子。她丈夫到那時從未發過論文。當然那時候還沒有什麽論文的要求。
後來到美國讀博,讓我放棄了從事學術研究的初心,失去發表論文的動力。那時在國內的時候發表論文多少有些稿費的。美國完全沒有稿費,不如打工賺錢。我第三年完成了博士論文工作,很想答辯完成立馬去掙錢養家。導師說再呆一年吧,再多拿個碩士學位(我要它作什甚?)同時整理一下可以發表的論文。
導師真的是個好人,我也是知恩圖報之人。在我艱難的時候他幫我爭取到資助,我也應該有所回報。我用一整年的時間,將博士學位論文分解成四篇學術論文,另將一個課題研究總結成一篇論文。
第一篇論文去了在Singapore的專業年會(C級),第二篇去了A+級專業期刊,第三四篇去了B+級專業期刊,第五篇去了Atlanta的下一年的專業年會(C級)。說來慚愧,A+期刊沒有接受我的論文。導師讓我修改一下再試一試其他期刊。那時候我已經從bell labs轉職到大摩,正在學習好好編程,完全沒有動力去修改論文,哪能靜下心來做研究?從此論文是路人。
現在才知道原來期刊在國內分為十級之多。說實話,工科是很難上到頂級期刊的。如果身在其中,有名利誘惑,或許可以在選題上下下功夫,勉強搞到A+級而已。話說回來,如果不能跟書記搞好關係,一句政治有待提高,是進不了職稱評審下一步討論的。我2010年曾經試過回校重拾教案。我的唯一要求就是正教授職稱。書記跟我打太極,最後一拍兩散。
附:期刊十級分類
一、基本級別與分類
第一級(T類):特種刊物論文
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第二級(A類):權威核心刊物論文
指被國際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檢索係統所收錄的論文;或在國內具有權威影響的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不含報道性綜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級(B類):重要核心刊物論文
指在國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論文或在國內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四級(C類):一般核心刊物論文
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圖書館2004版》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五級(D類):一般公開刊物論文
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有期刊號“CN”“ISSN”,有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第六級(E類):受限公開刊物論文
受限公開刊物論文,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但受發行限製的刊物上(僅有期刊號、無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二、內部刊物發表的論文
分為三個級別(類)。內部刊物必須為教育部門主辦,以主辦單位級別分為:
第七級-國家級內刊(中國教育學會及其專委會、教育部等自辦刊物);
第八級-省級內刊;
第九級-區級內刊。
三、學術會議論文
①參加國際性學術組織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第四級(C類)。未發言的確定為第五級(D類)。
②參加全國性學術組織舉辦的全國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第五級(D類)。未發言的確定為第六級(E類)。
③參加省級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E類。未發言的確定為區級內刊。
其實博士也好,論文也好,教職也好,都是過分高端,十分小眾的事情。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認慫撤,外麵有廣闊天地,真真切切接地氣的各種生活。何苦強求?
現在誰問我要不要讀博我都勸退(除非家裏很有錢,可以長期衣食無憂;或者真的有天賦有理想,願意為科學獻身),做個小老百姓挺好。
回國前要向像您這樣條件談好,去能認同是自己人的母校。若沒有正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室付主任以上的任命,回去簡直是給自己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