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5 (202)
2018 (96)
2019 (96)
2020 (225)
2021 (151)
2023 (106)
2024 (113)
2025 (1)
十年職場兩茫茫 — 第二次職場十年反思
2020-7-9
牛經滄海
2000夏天我的投資虧廢了(主要是ARBA與JDSU等等明星天使墜地),重回職場。錢錢輸光了,人就特別專注。每天幹活前堅持閱讀80頁。很快讀完Sybase全部2500技術文本,另加幾本相關書籍,從一個外行變成一個“專家”。當時我們部門的產品搭建在client-server架構上,隨著交易量暴漲至設計能力的4倍以上,Sybase成了瓶頸。公司CTO幾乎每天都要過來督戰,以免在CEO哪裏討不自在。這就是當時死磕Sybase的起因,就好像發現一個費馬猜想的解法。
那套係統幾乎是當時在位的架構師(SVP銜)一手打造的。有了問題,他不讓別人動手。可惜他對Sybase新的發展不勝了解。我們每次開會討論問題,他聽不見別人的建議,尤其是我這個外行。一次又一次,我指出他的不正確之處,後來,他會後查證我是對的(不對我哪敢說呀,是吧)。他技術好,早年卡內基梅隆CS的PH.D., 人也很正直。凡是他查證我對了,都會在下次會議上肯定。
幾次下來,部門負責人(也是SVP)單獨給我一個模塊調試,我一星期搞清邏輯,是一個n-to-m的matching問題,正是我的強項。經過我的修改,減少Sybase spindle鎖定時間98%(可以說成提高性能50倍)。其實算法改變帶來的性能提升是非線性的,不能用百分比衡量。
後來又拿來幾個模塊,都又不錯的效果。有一天,老架構師來到我的工位,送給我兩本書,說他退休了。滯後一年,我將整個係統全部過了一遍,處理能力提升8倍。
正在我春風得意的時候,犯了一個大忌。當時CTO另一個團隊正在開發一套n-tier架構的替代係統。老的係統性能大幅提高,無意中對新係統原來的性能目標是一個挑戰。果然,新的係統集成測試,四處冒煙,遠遠達不到老係統的處理能力。
新係統的設計師這時來找我,也在意料之中。他的團隊沒有一位精通算法,對Oracle也是一知半解。起初他們依賴DBA幫助調試,但DBA隻是在Oracle參數設置與Query上下功夫,難以對係統全局的邏輯產生影響。眼看我揚名立萬的係統即將被替代,我也不能閑著。其間,我用5個月考完Oracle DBA,摸透了Oracle的內在特點,預感到那些常年使用Sybase的人會犯很多錯誤。果不其然,所謂n-tier,還是我沒有徹底擺脫數據庫一環。
做完這套n-tier的新係統,得到新老兩套係統團隊的認可,一時風光無二。遺憾的是, 趕上連年熊市, 交易量萎縮,公司被橋水收了,我們各自散去。
我們團隊中不少人後來做到MD, 其中一位印度經理,因為領導n-tier產品有功,升職至SVP,去新公司帶去5位初中階經理。邀我,我卻獨自去某投行當時正火爆的衍生產品部門。幾年之後,他已經的團隊擴大到2000多人,隨去的各位大多做到MD。後來我所在的公司倒下,我去他那兒謀職,他已經不再關心任何技術能力,將我引薦給他技術部門的頭頭,也拿到一個奧發,還是技術類。
拿上這個奧發去跟現任上司懇談。上司也是一位老印,立刻把我吹捧雲裏霧裏,足以讓我放下轉職的想法。當時感覺離MD很近了,棄之可惜。沒想到這哥們擺了俺一道。後來大衰退日益嚴重,我被砍了。
回看其間十年,教訓是
(1)技術隻是敲門磚,有它不錯,沒有也行。敲開門以後不可戀戰,頭頭們隻有7秒的記憶,該立即轉向發展管理職能,否則難有大成。我本來有機會轉向管理職能,可惜貪戀搞技術不求人,反而做管理要處處求人。錯錯錯。
(2)不要聽信上司的迷魂湯,要砍人時,他不會記得跟您JB過什麽,他也許每天對每一位手下都那麽表演。
(3)單打獨鬥走不長,一定要趁早發展自己的隊伍,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俱往矣,事後人人諸葛亮,當時個個不思蜀。
圖為2020年在世貿5號樓任職投顧期間的辦公室
其實過來人大都有遺憾,但也無所謂了。其實我最羨慕你的是你養了一個有愛心的兒子。作為父母,養育孩子是最重要的任務。沒養好,那種失敗感會終生遺憾。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