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地震想到的,農村自建房屋的隱患!

(2008-05-20 17:44:43) 下一個
98%中國農村自建民居都不考慮地震因素,即便是很多富裕農村如江、浙等沿海也是類似。他們全部是在自己的宅基地上造房子,也沒有經過正規建築或土木工程師設計和計算,根據泥工的經驗來建造,有錢的一味希望造的大,造的氣派,結構安全與否隻有天知道!
建設部的官員們對城市的商品房多少還是驗收的,對農村居民的自建房屋,既無安全指導,也無事後驗收(形式也沒有)。導致隱患很多。
這次四川地震,平心而論,這些受災的地區還是經濟不算差的地區,農民和普通學生的穿著也不差,農村大量的房屋也是新建的水泥磚瓦房屋,不是西南比較貧困地區常見的泥牆木梁結構。可見由於得益經濟發展,農村人民都翻建了,水泥磚瓦結構的新房,很多還是樓房。由於建築過程中缺乏專業指導和驗收,當地泥工,包工頭,完全根據自己經驗“設計”(他們多半沒有正規土木工程的學位),農民自己希望用有限的錢,建的大,建的高,但是他們確實也沒有防範地震的意識,結果大量采用預製板,兩麵磚牆承重的結構。新房子看上去很漂亮,在平時似乎也沒有什麽問題,但是遇上地震立馬就不行了,挺一兩分鍾也不行。所以,從現在電視裏看到的情況,農村的樓房幾乎沒有幸免的。在一片殘垣斷壁之間,仔細的人可以看到大量的預製板(五孔的,一般都不輕),也不是折斷的,而是承重牆倒了以後,塌下來的,而在這些板下麵是一個一個可憐的生命。
對於學校尤其是這些地處鄉鎮的學校,經費的缺乏,防震意識的缺乏,使這些學校也是采用了類似結構建造,加上學校的教室比一般民居房間還要大,用類似結構安全隱患更大,樓層越高,承重牆的壓力越大,更加不安全,結果悲劇發生的時候,孩子們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通過這次地震的教訓,在重建的時候,建造公用或民用建築時,政府應該加強監督和引導,讓老百姓有防震的概念。在這樣的地震多發地帶,對於自建的房屋,要進行設計上的技術指導和驗收,推廣新型輕質材料,並多用框架結構。爭取消除隱患。當然我不認為有什麽樣的房子可以在如此大的地震以後還可以繼續使用,但是隻要不很快塌,塌下來造成的傷害也不是很大,那就可以使更多人安全,隻要有人在重建就沒有問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