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震預報和學術規則

(2008-05-15 15:04:39) 下一個
對於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工作者來說,無論他是來自正規院校或是民間的都應該遵從基本的學術規則和討論問題的一般方法。地震預報這裏指科學的預報(如果有人認為是算命話,那另作別論),是地質科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研單位和學術機構都都致力於此類研究,據我所知,每年美國地質學會都會定期舉行年會,交流學術進展,2006年的時候就在舊金山,為的是紀念舊金山大地震。另外,這方麵無論國內和國際上都有眾多學術期刊可以發表有關學術觀點。因此,作為一個地震研究學者,如果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那麽討論這的最好方法,就是寫成學術論文,送交同行評議,獲得認可並發表在相關期刊上,方便他們引用。或是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公開宣讀論文報告,當場接受專家和同行的詢問和質疑。以上做法不僅是地震研究裏一般廣為接受的學術標準,也適用於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
因此考察一個理論是否科學(地震預測), 對於外行來說簡單而可靠的方法就是看,這個理論是否為同一領域中的其他科學家所認可。那麽對於那些越過同行評議直接向大眾宣傳的所謂“發現”應該怎樣看待呢!個人覺得不要采信是最好的方法,理由很簡單。
1.如果這樣的“發現”是可靠的,就沒有必要越過同行評議,曆史證明真正的科學理論最終都是可以為科學家接受和認可的。因為,科學本身的重複性和可驗證性,不是因人而異的,其他科學家一樣可以重複你的科研結果。
2.有沒有可能這個科研工作者是受到同行壓製,而不得已為之呢?這樣的假設幾乎不可能,即使他在某個團體內部或是國家內部收到排擠,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各地都同時受到壓製。相信美國,歐洲,中國,前蘇聯所有國家的地質學權威都聯合起來壓製一個人的學術觀點,就和相信老母豬會上樹差不多。
綜上所述,真實的情況是這類未經同行認可,便大肆向普通大眾宣傳的所謂科學,多半是自己都站不住腳的或是另有目的(出名,發財)。在中國其實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比如“水變油”,“無偏二極管” 等等。教訓是很深刻的。
在大地震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傷害的時候,心急的朋友們熱切希望發現地震預報的新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的探索還是必須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才是有意義的。
給自己的觀點和預測加上諸如“欲哭無淚”什麽的形容詞並不能增加可信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