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哪堪薇厥已吃光

(2007-10-16 09:18:25) 下一個
    近來好多文章討論移民回國的問題,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其實要不要回去,回答無論是與否都無所謂對和錯,毛病在於這問題本身。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南懷瑾老師講過的一個典故。

       話說滿清入關以後,有許多讀書人不投降。但聖祖仁皇帝康熙爺非常高明,他看見漢人反清的太多,而那些所謂的名士大儒尤其不好收羅,便在科舉中特別開了一個博學鴻詞科。對於前明不願投降的遺老們,特別恩準,馬馬虎虎,隻要報個名,形式上考一下,走個過場,就給予很好的官位。結果有很多人,在這種誘惑上動搖了,而進了博學鴻詞科。   

    當時留下一首諷刺的名詩:一隊夷齊下首陽,幾年觀望好淒涼。早知薇蕨終難飽,悔煞無端諫武王。(夷齊是指伯夷和叔齊,說的是這兩個老夫子因為武王伐紂的時候殺人太多就發誓不吃天下的糧食,到首陽山隱居吃野菜,後來餓死的故事。)

後來又開第二次博學鴻詞科,再收羅第一次未收羅到的人。許多人看見第一批博學鴻詞科的人,都有很好的官位,自己就更忍不住了。於是第二次去的人更多,考場的位置都滿了,後去的被推到門外去。就有人更吟詩挖苦了:失節夷齊下首陽,院門推出更淒涼。從今決計還山去,薇蕨那堪已吃光。

哈哈哈,每次想起這首詩都能讓我笑一會兒。

俺們東北那疙瘩經常說男人要“有綱”。什麽叫有綱?就是說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張,不輕易隨著潮流的改變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就是這個理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