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隨筆]成敗源於一身的唐莊宗

(2007-10-09 17:52:09) 下一個
[曆史隨筆]成敗源於一身的唐莊宗


  
  
  縱觀中國曆史,一朝一代的興廢,大多不脫祖輩創業艱難,子孫隨意妄為這一規律,最後弄的民怨四起,終於將祖輩費盡翻江倒海之力得來的江山,弄得片瓦無存。
  但有一人,他的前半生和後半生,這中間表現的巨大差異,成功和失敗竟都源於一身,某種意義上,他的故事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出絕無僅有的絕唱。
  李存勖字亞子,其父李克用是唐末河東(今山西一帶)節度使,本姓朱,是沙陀人,後被唐賜姓李。
  當時唐朝雖然撲滅了黃巢起義,但國勢大衰,中國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麵,各處藩鎮互相吞並。後來朱溫殺了唐朝最後一個皇帝宣帝,自立為帝,是為梁太祖。李克用不願聽命於朱溫,於是奮起抗爭。未幾,李克用背發毒疽,臨死的時候,令人從箭袋裏拿出三支箭,叮囑:“朱溫受唐朝大恩,敢弑帝滅唐,北方燕地背唐降朱溫,契丹國王與我約為兄弟,轉眼即助梁攻我,這三件事是我一生大恨,你若有誌氣,一定要為我報此三恨,到時拿了這三支箭來祭我。”李存勖痛哭流涕,誓言不忘。
  李存勖受父命於危難之中,當時他僅僅十八歲,但一出手就已不凡。他的叔父在他接位後的第三天,即陰謀取而代之,李存勖伏兵府署,請叔父來飲宴,一舉擒住叔父,一場內鬥頃刻冰消雪融。當時梁太祖朱溫聽說李克用已死,而李存勖年方弱冠,於是大舉兵戈,揚言此戰必可一舉掃滅河東。
  李存勖對部將說:“朱溫欺我年少,以為我不識兵戎,我若精兵簡裝,倍道進襲,必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事後證明李存勖的見識確是高人一等,朱溫戎馬一死,乃是大奸大惡之人,卻真被李存勖料中,梁軍果然毫無防備,被殺的東逃西竄。這一戰之後,令到朱溫驚歎萬分:“生子當如李亞子,若似我諸子,簡直與豬犬相似。”
  其後,李存勖與朱溫角逐天下,大小數百戰,朱溫未嚐贏過一仗,直到他臨死前一年還說:“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河東猖狂如此,我一死之後,諸子都不是敵手,想將來天下非我朱氏所有了。”
  果然,朱溫的兒子朱友貞繼位,十一年後,李存勖滅梁,在此期間,李存勖滅燕,北拒契丹,父親李克用終身抱憾之事,在李存勖手中一一實現。當李存勖拿著父親遺留的三支箭到太廟祭祀時,真的是揚眉吐氣,風光無限啊!
  李存勖的前半生和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像,無論是臨陣對敵還是運籌取策,其敢為敢當,身先士卒,料敵如神,都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物。
  然而,當李存勖終於實現了父親遺言的那一天,也是他與前半生判若兩人的開始。
  那時李存勖已經成了皇帝,史稱唐莊宗。與前半生創業不同,唐莊宗的後半生迷於酒色歌舞,國家事由皇後劉氏主持,各州地方官的任免都由皇後說了算。期間擾民害政事多不勝舉,大家都知道隻要討好皇後,就有官做。英武過人的李存勖此時卻全然毫不理會,連各處的節度使都看出來了,這樣下去天下“離亂不遠”。
  李存勖喜歌舞,平日的心腹之人也多是伶人,大家都稱呼他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無聊亂呼 “李天下,李天下”,伶人敬新磨走上前打了李存勖兩耳光:“李天下就是你自己,你還叫誰?”李存勖失色之餘,轉眼又轉怒為喜,這種事若在李存勖的前半生當然是無法想象的,唯一的解釋是李存勖誌得意滿後,性情已大變。
  李存勖最後死於叛兵圍攻。起因是皇後劉氏欲陷害功臣李嗣源,李存勖聽任所為。同光四年四月,叛亂發生,帶頭者為平日寵信的伶人郭從謙,李存勖被亂箭射中麵頰,退入宮中,血流滿身,口渴求飲,才喝了一口米水即已斃命。侍者用樂器蓋住他的屍體,縱火焚燒後逃去,李存勖死時才四十二歲。
  關於李存勖的平生,即使是史書上也對他的前後作為也大為不解,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裏,對於李存勖的總結是“因驕生禍”。但半生何其英明,半生何其糊塗,堂堂開國之君死於伶人之手,讀史之人每看到這一節,難免一聲歎息後都會陷於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