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史亂彈]中古時代的相親大會

(2007-10-09 17:52:09) 下一個
  據說,“三月街”始於唐代,是邊疆白族的盛大節日,即使沒去過雲南的各族同胞也能從電影《五朵金花》中領略當年窮歡樂的“三月街”風采。
   《五朵金花》貫穿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使觀眾知道“三月街”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地到這裏尋找目中的情人。所以,“三月街”也是一個愛情的節日。
   但是,“三月街”的原版卻在中原地區,而且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以前。
   早期的中古時代,男女的戀愛婚姻是比較自由的,大抵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和現代社會差不多。對於大齡青年,往往由政府出麵,選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所在。每年仲春時節,男女青年會聚在這裏,用歌聲表達感情,尋找如意的配偶。
   當時的情景是什麽樣呢?我們來看看東周時王畿附近鄭國“三月街”的盛況:“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溱水與洧水交匯的地方,春水瀅瀅,碧波蕩漾。遊春男女,秉蘭執卉,熙來攘往。姑娘說:‘去瞧瞧熱鬧怎麽樣?’小夥兒說:‘已經去過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那洧水河畔,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好一片寬敞的地方,人人都是心花怒放,喜氣洋洋。’姑娘小夥兒相伴前往,幸福的話兒恣意流淌,送一把芍藥美麗芬芳。”這時的仲春大會已到高潮,到處是笑語盈聲,情歌對唱此起彼伏。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河邊,向對岸高聲唱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俏哥哥心裏已經看上了我,就應該牽著衣服蹚過洧水。你要是不表現誠意,難道沒有其他男士看上我?你這小子真能玩兒狂、玩兒深沉,真能和我裝哪個玩藝兒!”
   這些古老的歌詞,在《詩經》中有所記載。這裏有一首歌,可以說是中國有文字記錄以來最早的征婚廣告,讀起來饒有趣味。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我想,這應該是三個女子用同一個曲調分別唱出來的。第一個女子顯然還有一些青春的本錢,所以唱道:“梅子已經開始紛紛落下,樹上還有七成果實。喜歡我的先生啊,選一個好日子向我表白吧!”第二個女子沒有耐性了:“梅子已經開始紛紛落下,我的青春隻剩下三成。喜歡我的先生啊,希望你今天就張開尊口!”第三個女子青春已逝,幹脆就表現出急吼吼的架勢:“梅子已經全部落到了地下,樹上隻有幹巴葉杈,罷園的瓜沒什麽選擇,大筐小簍隨你揀去。隻要有先生張開尊口,我立馬蹽起雙腿,跟上你就走!”三個待嫁女子的征婚廣告大膽、直白、熱烈,沒有絲毫的偽飾,表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婚俗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從當時的婚俗來看,開放與自由還是社會的主基調,男女平等,沒有禮教的約束。從詩經的記錄看,女子對愛情生活的追求比男子更為主動,“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蘀兮蘀兮,風其飄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滿地的黃花落葉呦,風吹起的樣子讓我意醉神迷。大哥哥、小弟弟呦我可心的人兒,唱起來吧,我應和著你。 滿地的黃花落葉呦,快樂的舞姿讓我心往神馳,大哥哥、小弟弟呦我可心的人兒,舞起來吧,請過來摟住我的腰枝。”後一段的白話翻譯大概是我胡亂發揮,但是,在那個時代,男女間戀愛的自由奔放的程度不讓當代,以我的想象,我們的祖宗既然能歌,也一定善舞吧!
   後來,中國婦女的悲慘命運是編纂《詩經》的孔丘不會想到的,以至到今天社會稍稍開放一些就要“陰盛陽衰”。這是曾經開放的傳統文化回歸呢?還是對道學家們的反叛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