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旅行

關於投機和瑜伽, 還有我感興趣的東西
個人資料
正文

瑜珈讓人回歸童心 ZT

(2009-10-07 19:21:40) 下一個
http://www.0633163.com/%E7%91%9C%E4%BC%BD.jpg
“根據中國部分地區流行病學調查推測:目前至少有一億人患有各種精神障礙疾病。”這是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資深人士的基本評價。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現有偏執、交往障礙、抑鬱、情緒波動、過於敏感及某些軀體症狀等。
    現代人容易陷入追名逐利,過度濫用精神、體力,造成思想及生活習慣出現偏差。確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這些問題,更可怕的是,更多的人並不以為那各種症狀是健康問題。這就等於讓“定時炸彈”埋在體內不停地傷害自己!建議不管您是學習瑜伽者或是常人卻細心想想:你自己,以及你周邊的親朋等,有否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而對這些問題是加以重視,還是不以為然?結果無非是:1、沒有問題,2、有點問題,3、較有問題,4、很有問題幾類。一般而言,大多數人在精神障礙方麵的問題,主要是屬於2—3類之間。這些人,可尋醫治療,也可“瑜伽自療”。
    以傳統瑜珈觀來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精神性自我。問題是,不少人的內在自我是昏睡著,的,甚至是發育不良的。為數不少的人,常常在無意間讓靈魂趕不上前行的腳步。這種思想上未能“與時俱進”的保守態勢,跟不上時代變化發展的步伐。為了使內在自我能夠健康生長,就必須給它以充足的營養。如果經常學習瑜珈術,好讀書、強化積極思考、欣賞藝術,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就一定會感覺到在身上確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靈性。人在世上都離不開朋友,但是,最忠實的朋友還是自己。就必須比那個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如果說認識到人的無知是智慧的起點,那麽,覺悟到人的不完美便是思想、精神追求的起點。
    良好的人際關係講究的是真誠地尊重他人,安心於親疏隨緣。一切有正麵意義的友誼都是在互動狀態下自然形成的,友誼的意義並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互相間由衷的欣賞和敬重。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君子之交淡如水”,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功利目標,又有著一定的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家庭與至愛親人之間更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因此,尤應注意真誠、寬容和必要的距離。有一位經驗者認為,夫妻之間是兩個相交圓,一部分重疊,一部分相對獨立。就是說,在必須共同承擔的家庭責任以及某些共同愛好之外,各人都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彼此尊重,互不幹涉。這種“親密有間”的人際關係,是有助於我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
    生活緊張,容易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從而使人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現情緒暴躁等現象。瑜伽不僅能讓僵硬的身心變得柔和似水,同時淨化身心的塵垢,使你真正“與自然保持親近”。因此,做瑜伽能讓你變得更年輕、更純潔、更善良,它能使你擁有“沒有雜質”的身體。這就是做瑜珈最基本的目的。所以瑜伽術的養心修習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清心寡欲、閉目養神有利於“心”的養護。人智慧往往深藏於最簡單的話語裏,讓自己盡可能多的懂得樸素極簡才是人生真諦,如人能夠順著孩童思維,讓自己保持一顆“童心”,那麽,問題就自然而然的變得簡單了。
   源於自然的人性可分兩種:一是原始的單純,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兒童的生命剛從原始的自然中分離出來,未開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們的人性都屬原始的單純。第二種是超越的單純,與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偉人,包括偉大的瑜伽聖徒、哲人、詩人,皆通過信仰、瑜伽冥思或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種溝通,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的單純。在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係。社會的作用使人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又會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單純之後,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而瑜珈術對心的最高境界,就是豐富的單純,屬於一種極其健康生長的情況:一方麵,始終保持兒童般的天性;另一方麵,天性中蘊涵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瑜珈人讓心回歸童心,正是主動讓自己恢複原始的單純,進而升華到豐富的單純的最佳路徑。(桑田 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