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胡錄: 五胡十六國的曆史傳奇 (1)

(2007-09-28 12:09:30) 下一個
五胡錄: 五胡十六國的曆史傳奇 (1)

  近讀二十四史 研習晉書和北史 對這段曆史頗為感慨 比三國還要精彩和混亂 甚至於齷齪 特轉載這篇五胡錄 一搏諸君一笑
  
  我讀《五胡錄》的時間比較晚,當我從網上偶然發現它的時候,它已經是中文網絡世界裏的燙手熱貼了。讀過《五胡錄》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驚,既震撼於這段腥風血雨、驚濤拍岸般的曆史,又驚訝於作者火焰塔所運用的這種新穎的寫史手法。我不由得在心裏深深感歎了這麽一句“真是個好東西啊!”
  五胡十六國的曆史是中國曆史長卷中最慘烈、最奇特的一個段落。遼闊的華夏大地頭一次被勇武剽悍的少數民族所統治,他們性情剛烈,為人慷慨,精戰陣,善騎射。他們驅動本部族的主力騎兵,把以步兵為傳統作戰主力的正統漢族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他們長期控製著秦淮以北的廣大土地,逐漸同當地的漢族同化,並最終統一了整個中國。這樣的結果實在讓那些掌握著話語霸權的自命正統的漢族文人所難以接受。於是,有關五胡十六國的一切像是被有意封殺了一樣,滾滾十六國的戰亂故事也幾乎成了一段被湮滅的曆史,塵封在寂寞的角落裏,不為今天的中國人所知。
  
    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我國最權威的漢語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的附錄裏,列有《我國曆代紀元表》,這份表中卻略去了有關這一段曆史的記載。就連現在的中學曆史課本,也是僅僅提到了石勒的“尊漢運動”、苻堅的“淝水之敗”以及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等內容。而沒有一星半點涉及這一段如史詩般氣壯山河的戰爭年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今天,那些曾經在中原大地上縱橫馳騁的鐵騎已經不複存在,那些好勇尚武的民族也已先後消亡。曆史上的胡騎煙塵都已成如縷往事,刀光劍影也都化作南柯一夢。《五胡錄》一書刻意將這段曆史重新提起,並不是單純地為了翻案,最終的目的是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段曆史,不要讓這段曆史成為曆史學究們束之高閣的塵卷,更不希望這段曆史成為人們眼中的曆史盲點,如是而已。
  
    先賢有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華民族在漫長的“分分合合”的曆程中,如同被冥冥之中的一雙巨手揉捏,最終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一體”。在中華民族所走過的漫長而又艱辛的曆程當中,積澱了太多的傷痛與挫折、光榮與夢想。李東陽先生有一句名言:“曆史是強者的生存課本。”幾千年的曆史演變,教會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一切的基礎,我們必須無比珍惜今天這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勢。
  
    由於《五胡錄》的電子版在網絡世界產生的影響實在太大,因此在編輯成書時,我們對原作品的篇章結構未做任何改動。此外,為保持作品的完整,使其更具可讀性,我們特地將火焰塔的《二讀〈五胡錄〉之煮酒論英雄》以附錄的形式一並收錄於本書中,以饗讀者。
  
    我堅信,通過閱讀《五胡錄》這本書,一定會讓讀者諸君獲得一次體驗金戈鐵馬的慷慨、山河破碎的傷感、風雲濟會的豪情、英雄折腰的悲壯、治世能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唏噓以及亂離人的可憐而不可救的悲哀等諸般情感交集的難忘的閱讀感受。


  序曲:暴風雨前的海洋
  五胡是指匈奴、羯、氐、羌、鮮卑等五個少數民族,後來被當作公元300年~440年這段時期的代稱。現在這些民族已經都不存在了,據說隻有匈奴還有點人跑到了歐洲建立了匈牙利。今天,我們隻能在曆史的陳跡裏,去尋找他們昔日帶給當時中華大地的喧囂和劫難了。
  
    讓我們把視角轉向三國的末期,在公元265年,三國中的魏國已經讓司馬昭完全控製了,蜀國已經被司馬昭的手下給滅掉了,吳國也在人人喊打的浪潮中搖搖欲墜。就在這個時候,有心一統天下的司馬昭得了重病,隻能把他心中的理想托付給他的兒子司馬炎。
  
    司馬炎登基的時候隻有三十歲,第二天就把魏國的皇帝趕下了台,後人稱其為晉武帝。三十歲的司馬炎,野心勃勃、豪情滿懷,他人也長得怪異,手長過膝,還有一頭一直垂到地上的頭發。(有點像現在的行為藝術家,不過當時行為藝術很流行,有的名人以不穿褲子光腚裸奔為榮,有的名人以死了老爹後還喜出望外、談笑自若為榮,可見武帝的出格還算是比較規矩的了。)這位皇帝屁股剛一坐穩就製定了詳細的強國統一計劃,對國家實行修養生息的政策,自己崇尚儉約,皇帝坐的牛車韁繩都用麻來代替絲綢繩子。不過他駕馭臣下卻很寬鬆,無論是能人還是庸才都各司其責。這樣,沒出幾年,晉就逐漸地強大起來。
  
    司馬昭的正妻隻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司馬炎,另一個叫司馬攸,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司馬昭本來想立攸為他的繼承人,後來在大臣們的勸說之下才立了司馬炎。本著立長子的原則,武帝也準備把自己的皇後楊氏所生的長子立為太子,但是武帝的大兒子司馬衷實在是不給他老子爭氣,武帝的父親司馬昭、伯父司馬師還有爺爺司馬懿都是善於玩弄權術的人,可兒子司馬衷卻是一個什麽都學不會的先天性腦缺損患者,無論哪個師傅教他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武帝感覺很不爽,楊皇後卻偏偏寵愛著這個笨兒子,一天到晚對著武帝的耳朵根子嘟嚕著立嫡以長的道理,把武帝聽得頭痛不已,不得不把這個蠢豬一樣的兒子立做了太子。
  
    光陰荏苒,太子已經到了該給他找個老婆做太子妃的年齡了。為了能給太子司馬衷這個預備役的皇帝當老嶽丈,很多官僚都開始了私下裏的活動。這個時候,有個叫賈充的大臣(就是那個帶頭殺死曹魏皇帝的弄臣),他有一個女兒叫賈南風,長得五短身材不算,臉上還有一大塊黑青色,就這模樣賈充也想把她嫁給太子。當然,如果武帝事先知道賈充的寶貝女兒長得這般模樣的話,是絕對不會答應這門親事的。賈充的親信侍中荀勖給賈充出了個主意,讓賈大人去走走楊皇後的門路,賈充得計後,先花重金買通楊皇後身邊的宮女,讓她們一天到晚地在楊皇後耳邊猛誇賈南風,把這個黑臉MM誇獎成了天下少有、地上罕見的大美人+大才女,哄得楊皇後動了心,就向武帝建議讓賈女當太子妃,武帝一聽,那也得先瞧瞧貨色咋樣啊,於是就要派個官員去看看賈MM到底是不是像楊皇後說得那樣天花亂墜。正好擔當這差使的人就是荀勖,他假模假式地跑到賈充的家裏去考察了一番,回來後向武帝狠狠地把賈南風誇獎了一頓,他用的那些溢美之詞可就比楊皇後更勝一籌了。
  
    武帝一琢磨,既然女方條件不錯,那就趕快挑個黃道吉日讓他們倆成親吧。不久就到了太子成親的那天,新郎新娘閃亮登場,皇親國戚、權貴勳臣們瞪大眼睛一瞧,得,癡兒醜女,成雙配對,一個拖著長鼻涕,一個黑著青花臉,也真是天賜良緣、地造佳偶了,來賓們都不覺啞然,武帝心頭也是懊悔不已。但是說來也怪,太子居然一點都不嫌棄他的醜新娘,兩人在一起還很是親熱。武帝也隻好就這麽認可了這個鍾無鹽一般的兒媳婦。
  
    看到自己的兒子有了相配的老婆,楊皇後心裏倒很滿意。沒過多久,楊皇後身染重病,她十分害怕兒子的地位被別人奪走,臨死的時候她把自己叔叔楊駿的女兒楊芷托付給武帝當皇後,武帝見楊皇後都快要死了,於是不得不答應了楊皇後的請求。
  
    武帝允準了楊皇後的臨終請求,這可把旁邊的一個人給樂壞了,這人就是新科國丈楊駿。一時間楊駿的官職蹭蹭地向上狂升。原本楊皇後在世的時候楊駿就擔任了鎮軍將軍,自從他女兒楊芷給武帝續了弦當上皇後時起,楊駿就升職為車騎將軍、臨晉侯。至此這個楊國丈自恃是皇親國戚,成天在外麵飛揚跋扈,胡作非為。
  
  

    眾大臣都對楊家敬而遠之。他們私下議論道:“楊家一門兩後,靠著女兒升官,自古以來外戚和皇族結親,滅門的多,終老的少,楊駿如此狂傲,將來要遭大難啊。”
  
    太子的愚笨無能讓晉武帝頗有些擔心,而楊駿橫行不法的流言蜚語武帝也有所耳聞。某一天,武帝在皇宮內的淩雲台宴請文武百官,酒過三巡之後,尚書令衛瓘假裝喝醉了,走到司馬炎麵前跪下,撫摸著武帝的龍座,嘴裏含含糊糊地反複念叨:“這個座位太可惜了”。武帝也不笨,心裏已經明白衛瓘的意思,表麵卻假裝聽不懂他的話,借口衛瓘喝醉了,把衛瓘攆了出去。
  
    這件事讓武帝心裏很犯愁。過了幾天,武帝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召太子手下的官員都去吃飯,然後突然送給太子幾封公文讓太子審閱。賈妃一看,知道太子狗屁不通,非常害怕。這個時候隻有太子的老師在場,賈妃趕緊讓太子的老師捉刀,這位老師揮動如椽大筆,刷刷刷,寫得是洋洋千言,博古通今,賈妃看了後十分滿意。
  
    就在要交卷的時候,旁邊的一個侍衛看到了答卷,趕緊阻止道:“皇上本來就知道太子平常不愛學習,而這個批閱卻寫得文采過人,皇帝知道了恐怕要有麻煩。”賈妃一聽果然很有道理,便又叫這個侍衛重新寫了一套粗淺的答案,讓太子照抄了一份交差。
  
    武帝接到了太子送來的批閱,看後感覺雖然回答的不很高明,但是好歹還能做到有問有答,可見太子的腦子還是蠻正常的嘛,於是“覽而大悅”,徹底打消了對太子的疑慮,再也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又過了幾天,武帝召見群臣,當眾把太子的答卷給衛瓘看,其他大臣這才知道衛瓘曾經對太子有不滿之處。於是大家不放過任何一個溜須拍馬的機會,齊聲稱讚武帝神武聖明,不受小人挑唆,說得衛瓘滿臉通紅,羞愧無比。
  
    賈充當時也在場,知道了衛瓘對他女婿心中不滿,就把這事兒偷偷讓人告訴賈妃說:“衛瓘這個老東西,幾乎拆散了你們小兩口的姻緣。”從此賈家上下對衛瓘是恨之入骨,晉朝的第一個尖銳矛盾就在這個時候形成了。
  
    到了公元280年,晉朝對隻差一指頭就被推倒的吳國發動了總攻擊。吳國皇帝孫皓是個整天以活剝人皮為日常娛樂項目的家夥,在他的恐怖統治之下,吳國的官民人人自危。在晉朝數十萬水陸聯軍的席卷之下,吳國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打就被稀裏糊塗地鏟平了。從此,誌得意滿的司馬炎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豐功偉績之中,站在洛陽城的城樓上,看著屬於自己的茫茫大地,武帝感覺古往今來,天上地下,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秦皇漢武,都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中虔誠拜倒,望塵莫及。
  
    晉朝統一了中國,武帝覺得從此天下太平了,便下達了一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罷兵詔。命令將全國各州郡(除了邊境地區以外)的軍隊全部解散,隻在大城市保留一百人,小城市保留五十人的兵力維持治安,用來表現安定團結的氣氛。
  
    這道詔書一下,全國一片嘩然。眾大臣都紛紛反對,認為不宜去除國家常備兵力,武帝一聽就煩,覺得眼下早已經到了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代了,還要這些部隊幹什麽?還不如省點錢多蓋些宮殿享享福呢。他對這些奏折連看都不看,甩手就進內宮尋歡作樂去了。
  
    原先晉軍滅吳之後,部隊從吳國繳獲了五千多宮女,這些宮女實在是沒地方安置,就都給送到皇宮裏來了。武帝大喜,下令翻蓋了很多漂亮的宮殿,把這些女子分派到各個宮殿裏居住,每天武帝都巴不得早點退朝,好趕緊到後宮去花天酒地、逍遙快活。他叫人做了一輛大車,車上裝滿了佳肴美酒,用綿羊來拉車,每天下班以後,就坐著這羊車在後宮四處亂逛。也沒有固定的去處,羊車停到哪裏,武帝就在哪裏過夜。但是,宮女五千,皇帝隻有一個,就算一天輪一個,十年也排不完。聰明的宮女就把羊愛吃的竹葉和食鹽灑在自己門前引誘綿羊,這辦法成功率頗高。到了後來所有的宮女都學會了這一招,於是後宮到處是竹葉,遍地是食鹽,洛陽城裏的竹子和食鹽的價格暴漲了起來。綿羊們也學精了,開始挑食,這樣大部分宮女還是輪不上。
  
    當紅國丈楊駿眼見女婿司馬炎迷戀後宮,不理朝政,他就乘機開始篡奪大權,和他的親戚衛將軍楊珧、太子太傅楊濟合謀控製朝政,壓製忠良,他們仨合稱“三楊”,是和賈充集團並立的另一大外戚勢力。兩大集團既狼狽為奸又勾心鬥角,搞得朝廷烏煙瘴氣。武帝雖然並不糊塗,但是美女在傍,一粘糊起來也就懶得計較,隨他們肆虐。
  
    這股荒淫奢華的歪風很快就開始在全國流行,在武帝的帶動下,大臣們都競相攀比,以窮奢極欲為體麵,以勤儉節約為羞恥。社會風氣極其敗壞。


18:10 
  洛陽集中了天下最有錢的大富翁。本來最出名的有兩個,一個是中護軍羊琇,是武帝的堂舅;另一個是後將軍王愷,是武帝的親舅。他們兩個都是皇親國戚,平常沒人敢和他們計較。但是後來,隨著武帝把荊州刺史石崇提拔到洛陽來當散騎常侍後,洛陽城裏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次序就徹底被改變了。
  
    石崇是全國有名的大富豪,一到洛陽就向羊琇和王愷這兩個外戚叫板,公開和他們比富。羊琇為人淡泊,不願和石崇爭鬥,隻有那王愷不服,從此石王之間的比賽成了洛陽老百姓茶餘飯後的最佳談資。
  
    王愷家裏麵刷鍋一直都用糖水,石崇聽說了以後就讓家裏人用蠟燭當柴燒。於是老百姓都說石崇家闊氣。
  
    王愷聽了不舒服,就讓仆人買了很多紫絲編成屏風,在他家的路兩旁擺了四十裏遠,凡是路過的人都歎為觀止。石崇知道後,就讓家丁用比紫絲貴重得多的錦緞做成屏風,在他家的路兩旁擺了五十裏遠,全洛陽的老百姓都看得咋舌。
  
    王愷讓人買了很多的香料來刷牆,把自家的房屋從上到下粉刷的香氣襲人,離幾十裏的人都能聞到。石崇就買了很多海外進口的赤石脂(可能是一種具有放射性的東西,小朋友們千萬不要碰它哦^O^)來刷房子,到了晚上發出燦爛的光華,照亮了半個洛陽城。王愷這一回又失敗了。
  
    武帝對舅舅和石崇之間的比賽也很感興趣,就支援給王愷一株珊瑚樹(那時候珊瑚主要產於南海,還很難得),有二尺多高。王愷洋洋得意,把石崇和很多官員都叫到自己家裏來,在他們麵前炫耀自己的寶物。
  
    大家看後都讚不絕口,隻有石崇在旁邊一言不發,忽然順手摸出一把鐵如意對著珊瑚樹就是一通亂砸,轉眼就把個價值連城的寶物砸了稀巴爛,王愷臉上的笑容伴隨著這棵珊瑚樹的香消玉殞而消失了。
  
    禦賜的寶物被砸毀,其他人都大驚失色,隻有石崇莞爾一笑道:“這等小東西算什麽,一會兒我送給你幾個。”
  
    石崇就叫隨從回家把自己收藏的珊瑚樹都搬過來,有好幾十株,最大的有四尺高,次等的也有三尺,而像王愷拿出來給大家展示的那一種,幾乎算是最次等的。
  
    石崇對王愷說:“這些珊瑚樹,您就隨便挑幾個,算我賠償你的吧。”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也滿臉愧色,連被打壞的珊瑚樹也不再拿走,一溜小跑關上門,覺得自己沒臉見人,好幾個月不敢露麵。
  
    經過這場鬧劇,石崇的闊氣在全國都出了名。一些正直的大臣對此很看不慣,就屢次向武帝上表要求提倡勤儉治國。武帝一聽到“勤儉”二字就煩,一拂袖子又回後宮,坐上羊車行樂去了。
  
    國民的墮落不隻是在經濟,在行政上也開始腐化起來。為了彌補大肆鋪張帶來的虧空,武帝公開懸賞賣官,凡是給武帝送錢的(注意是給武帝送錢,而不是給國庫)都能得到相稱的官職或免禍。羊琇當官的時候接受賄賂,司隸校尉劉毅發現後認為羊琇罪應處死,羊琇趕緊向武帝行賄。武帝就把羊琇藏起來,半月之後又把他放出來官複原職,把劉毅氣了個仰八叉。
  
    到了元旦,武帝率領百官去南郊祭天,祭禮結束後,武帝看到劉毅在旁邊站著,就問他:
  
    “朕可以比得上古代的什麽皇帝啊?”
  
    劉毅回答:“陛下的功績,可以與漢朝的桓帝和靈帝這樣的昏君相比。”
  
    武帝和文武百官頓時愕然,很多人都變了臉色,隻有劉毅神態自若。武帝問道:“朕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但是也算是開國之君,怎麽能和桓靈之流相比呢?”
  
    劉毅答道:“桓靈二帝雖然懸賞賣官,但是收入都上繳了國庫,現在陛下您賣官的收入卻歸了皇宮,相比之下,陛下您還不如桓靈二帝呢。”
  
    武帝突然放聲大笑道:“嗬嗬,看來我還是比桓靈英明啊!他們那時候沒有人提醒,而朕今天卻有你這樣的忠臣,看來朕還是很高明的啊!”說完之後,他命侍從賞賜劉毅黃金若幹,然後抽身而去,留下一幫傻了眼的大臣站在那裏發呆。


19:11 
  武帝的弟弟司馬攸(就是過繼給司馬師的那位)被封為齊王,他性情溫和,得到了百姓們的敬重,而武帝對他則非常疑忌。惟恐天下不亂的三楊和荀勖趕緊趁這個機會猛進讒言,建議武帝把齊王司馬攸趕遠點省得煩心。於是武帝就下詔書命令齊王攸為大司馬,到青州去當軍事長官。武帝以前就下過罷兵詔,解散了所有的軍隊,像洛陽這麽大的城市才留一百個兵把守,所以這青州軍事長官其實是個沒有一點實權的光杆司令。
  
    這道命令一發出來,文武大臣紛紛勸阻,其中尚書張華和中護軍羊琇反對得最厲害。 張華為人正直,在內政方麵頗有一套,很得武帝的寵信。因為張華反對陷害齊王,武帝對張華也懷疑起來。找了個理由先把張華派到幽州(今北京)邊境當太守去了。
  
    大臣們的奏折在楊珧的阻撓下武帝全然不聞。羊琇一看武帝不理他的茬,就扛著大刀率領一幫家丁要砸楊珧的家。楊珧聽說後,一麵推脫自己得了急病,不敢出門,一麵從後門派親信通知衙門來捉拿侵犯他人住宅的羊琇。
  
    犯人是皇帝的堂舅,司隸衙門也不敢把他怎樣。武帝趕快派人和稀泥。把羊琇降為太仆了事。
  
    羊琇咽不下這口氣,回到家就給氣死了。
  
    楊珧為了推脫責任,又向武帝獻了一回讒言,說百官已經都有擁立齊王做皇帝的意思,那些家夥們都拚命反對貶斥齊王,正好說明他的觀點是對的。武帝一看群臣爭相挽留齊王,十分懷疑,於是連番催促齊王趕緊起程。齊王壓根兒不願意去青州,反複上表請求免行,都被駁回。齊王憋了一肚子氣,慢慢地得了吐血的病。武帝聽說後,派禦醫去探病,禦醫揣摩著皇帝的意思,大概是要整齊王,於是回來匯報說齊王身體健康得很呢。
  
    武帝一聽,更加催促齊王快點動身。齊王於是上殿辭行。
  
    齊王這個人愛幹淨,來見武帝前先梳洗打扮了一番,武帝一見齊王毫無病容,更加懷疑齊王蒙他,於是袖子一拂把齊王晾到大殿外麵,讓他趕快啟程。
  
    當時齊王已是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回去的第二天就嘔血不止,隨即過世了,年僅36歲。
  
    為晉朝的滅亡埋下伏筆的賈充在這個時候也壽終正寢了。賈充一輩子除了拍馬以外就沒做過別的好事,史官認為賈充這個人悖禮違情,首亂大倫,按照諡法,昏亂紀度的人應該請諡為“荒”,請求諡賈充為“荒公”。武帝喜歡和稀泥,命令改諡為“武”。於是賈充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奸臣就戴著“魯武公”的帽子去見了司馬昭,沒有看到他種下的亂世。
  
    時間慢慢地推移,朝中大批的忠良幹將都死去了,那個剛直敢諫的劉毅也去世了,朝廷中比較正直的人隻剩下司空衛瓘一個。
  
    上層的腐化直接導致人民的反抗,四下裏小的暴動此起彼伏,幸得邊境主事的都是些像張華這樣有才能的將領,這些暴動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就被平定了。一幫佞臣趕緊大吹法螺,說叛亂的家夥都是些妖魔小醜,不堪一擊,怎麽能敵得過武帝這位德配環宇,古今無匹的聖明天子?
  
    這個時候,有一個沒啥名氣、叫做江統的官員,發現暴動的大都是一些在國內居住的少數民族,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徒戎論》,主張對少數民族嚴加看管,最好是全部遷出中國。這種觀點雖然尖銳,但若看了後幾百年的走勢就發現他的觀點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文章一出,正趕上軍隊已經平息了各處的叛亂,上至武帝下到大臣都對江統嗤之以鼻,認為他是一派胡言。江統和他的作品瞬間便淹沒在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人影中。
  
    到了晚年,武帝感覺自己已經幹得不錯,就胡思亂想起來,開始琢磨為什麽自己的祖宗能奪了曹氏的天下,大概是因為曹氏的宗室都沒有勢力,一旦朝廷發生了變故沒有幫忙的。於是他做了這輩子自認為最正確的一件事,把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和一些宗室都分封為諸侯,這些諸侯得到了很大的地盤,並擁有獨立的兵權。最有實力的有十個,他們是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梁王肜,淮南王允,河間王顒,成都王穎,東海王越。武帝加封他的叔叔汝南王亮為太尉,管理國家內務。
  
    武帝的長子司馬衷,和他的這些親戚們相比,自然是狼群中的一隻羊。武帝敢於如此有恃無恐地大封諸侯,部分原因是因為太子生了個聰明的兒子。以前武帝曾和一位姓謝的宮女相處過,覺得這個宮女既聰明,又漂亮,於是把謝宮女贈送給他的兒子司馬衷(老爸臨幸過的女人給兒子?!)。過了一年,謝宮女就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為遹。這個司馬遹長得很像武帝的爺爺司馬懿,而且聰明過人(不明白怎麽遺傳的?)。司馬遹五歲時的一天晚上,他正在武帝宮裏遊玩,突然宮中失火,武帝準備登高去看看怎麽回事,司馬遹拉住武帝的衣角不讓走,武帝問為什麽。遹回答說:“現在天晚,爺爺到高樓看火,目標很明顯,萬一是刺客放火,就容易有危險。”五歲的小孩能有這樣的見地,讓武帝大跌眼鏡。
  
    這樣的一個兒子卻是賈妃的眼中釘。賈妃自己沒有生兒子,就對這個五歲小兒恨之入骨,但是孩子已經生下來了,也沒別的辦法,隻有加緊看著太子,別讓他沾花惹草。某日,賈妃看到一個宮女挺著大肚子,頓時大怒,從衛士手中奪過畫戟就刺,把這個宮女和她的隨從全部殺死。
  
    武帝聽了這個消息後大怒,在許昌蓋了座金墉城,把賈妃關到裏麵。結果大臣們紛紛上表幫賈妃解圍,尤其是和賈氏集團關係密切的楊氏集團的人,像楊皇後、楊珧等幫賈妃說了很多的好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幫著賈妃說好話的人,後來竟然無一例外都死在賈妃的屠刀之下)。武帝最終被說動了,於是下令把賈妃放了出來,不加斥責就恢複了原來的待遇。
  
    到了公元290年夏天,武帝生了重病,下詔命令當時在許昌的汝南王亮趕快回洛陽囑咐後事,並留楊駿在禁宮主持內政,所有的命令都經楊駿之手發出。楊駿趁機把持朝政,扶植起自己的心腹,其他官員的奏折都自己看過後才轉交武帝。這時候的武帝已經昏迷了好幾天,不省人事了。
  
    某天,武帝突然蘇醒過來。覺得神智清明,坐在床頭看到了楊駿審批的公文,發現楊駿竟敢擅自任命官員,急忙召見楊駿,嚴詞斥責,並命令加緊催促汝南王進宮。楊駿大驚,以為武帝病快好了,一時驚慌失措,竟然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這個時候的武帝已經到了回光返照的地步。到了晚上,武帝彌留之際,突然睜開眼睛問左右侍衛:“汝南王來了沒?”侍衛回答:“沒有。”武帝長歎一聲,瞑目而逝,終年55歲。
  
    隨著司馬炎的駕崩,巍巍的中華大地如同即將爆發的火山,雖然外表上還保持著平靜,但是地下積累的矛盾如同急流奔湧的岩漿,期待著它的總爆發,讓整個的大晉國,在滾滾的煙火中慢慢崩潰。
  
    ……
  
    晉的腐敗不隻是朝廷官員的墮落,而是全國上下規模空前的大腐敗。中央官員以不過問行政事務為榮,地方官員以不過問人民疾苦為榮,法官以不過問訴訟為榮,將領以不過問軍事為榮。百姓更是極盡豪華,窮奢極欲。就連所謂的竹林七賢,除了空洞文章寫得好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些瞎搞濫交的能手,絕對不是某些學者所說的那種知識分子深深向往的時代。


20:40 
  第一章 八王之亂
  
  公元290年,晉武帝終於拋下一個爛攤子升天而去了。外戚楊駿擁立白癡太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立武帝的皇後楊氏為皇太後,惠帝的老婆賈妃也升級成了賈後。
  
    武帝臨終前命令汝南王司馬亮前來托孤,但是姍姍來遲的汝南王亮直到楊駿給武帝出殯的時候才來到洛陽城下。楊駿好不容易才抓到手的權柄怎能容別人分一杯羹,於是他就派遣禁衛軍關上城門,命令汝南王亮立即返回許昌,不準吊喪。汝南王亮為人膽小,不敢爭辯就回去了,至此楊駿取得了單獨輔政的地位。
  
    楊駿平常為人刻薄,老臣們都不買他的賬。楊駿也知道自己討人嫌,於是他準備對文武百官都官升一級來籠絡人心,並自封為太傅大都督,使自己擁有軍政合一的大權。
  
    這個馬屁卻拍到了大臣們的馬蹄子上。大臣們不但沒有一個領情的,反而是群情激憤,認為老皇帝剛死就給臣子無功升官,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楊駿對此非常惱火,從此朝政議事也不通知眾大臣,自己說了算。
  
    楊駿大權在握,趕緊安排他的親信把持要職,讓外甥段廣任散騎常侍,把握機密;私黨張劭擔任中護軍,指揮禁衛軍;劉豫擔任左軍將軍,文鴦(就是《三國演義》裏那個單人戰百騎的文鴦,到了晚年他阿附楊駿)擔任東夷校尉,執掌正規部隊。朝中無論大事小情,楊駿都自行決定。奏章先自看,再交付惠帝和太後,眾大臣怨聲載道。
  
    惠帝的老婆賈後本來就是個不安分的人,她對把持朝政的楊駿和婆婆楊太後非常憎恨,時刻準備著想辦法鏟除楊氏集團。正好有個楊駿的親信叫做李肇,因為辦事不力而被楊駿斥責。李肇跑到賈後這裏訴苦。賈後就和他秘密商議如何除掉楊駿。李肇提議勸說近在許昌的汝南王亮出兵反叛,結果汝南王亮怯場不敢答應,正巧楚王瑋在旁邊做客,聽到這個陰謀後大力支持,答應盡快出兵。
  
    到了第二年春,楚王瑋秘密領兵來到洛陽,悄悄地通知了賈後,當晚賈後就寫了道詔書,宣告楊駿謀反,跑到惠帝那裏要求簽字蓋章。惠帝馬上同意發兵征討楊駿,賈後就派李肇拿著詔書前往楚王瑋的營地命令他進攻楊駿。
  
    楊駿的外甥段廣還在宮中,突然發現四周都是楚王的旗號,知道大事不妙,趕快跑到惠帝麵前說道:“楊駿受先帝托孤,盡心竭力輔佐朝政,而且他沒有兒子,怎麽會造反呢?請陛下明查!”惠帝這樣的白癡當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麽。段廣口幹舌燥地對著惠帝這頭蠢牛彈了半天的琴,卻啥效果都沒有,他趕緊撒丫子跑到楊駿府上報信。
  
    楊駿聽說楚王瑋造反了,就召集親信商量對策。有人建議燒掉城門製造混亂,然後趁機去禁衛軍營地準備反攻。楊駿竟然以蓋城門花費很大,燒掉了不好重建為理由拒絕了這個建議!!!親信們一聽這個平時道貌岸然的家夥居然說出如此弱智的話,頓時全部昏倒。一哄而作鳥獸散。
  
    楚王的軍隊沒費什麽勁就攻破了楊府,把楊駿的一百多家丁仆人殺了個精光,就是沒找到楊駿。後來搜查到馬廄時發現草料堆在瑟瑟發抖,士兵們喊了兩聲沒人答應,就拿戟往裏麵亂刺,就聽得傳出幾聲慘叫,把屍體拖出來一看,正是白天還飛揚跋扈的楊太傅。
  
    楊駿的那些親信,如三楊中的其他兩楊、段廣、張劭、劉豫、文鴦等都連同他們的妻兒老小數千口人都被楚王的士兵就地砍了頭。
  
    賈後就準備趁機除掉楊太後,讓親信寫了幾封書信,上麵寫著“救太傅者有賞”,落款是“楊太後”,把書信綁到箭上四處亂射,然後拿著書信大喊“太後造反啦!!大家快去殺太後啊!!”
  
    楚軍正殺得眼紅,也不想想自古以來哪有太後造反的,就都紛紛殺進後宮,把楊太後五花大綁捆了出來,關到原來賈後關過的金墉城裏(從前楊太後在這裏救過賈後的命),不給吃也不給喝,把太後活活給餓死了,楊太後死時年僅34歲。
  
    到了天明上朝,賈後和楚王瑋在血淋淋的宮殿上麵發布命令,征召汝南王亮為太宰,衛瓘為太保,楚王瑋為衛將軍,邊疆的張華也調回來擔任太子少傅。惠帝起的晚,一看群臣幾乎換了一半。
  
    至此,活躍在朝廷十幾年的楊氏外戚集團全部覆滅。改由賈後和楚王瑋邀請的汝南王亮把持大權。
  
    汝南王亮是惠帝的祖父輩,甫一執政,為了提高威望,也采取了楊駿的做法,開始論功行賞,一口氣封了一千零八十一個將軍。大臣一看,剛去一個楊駿,又來一個楊駿,就繼續怨聲載道,於是汝南王亮也開始專橫起來。
  
    新封的這一千多人裏麵很多都是混飯吃的,其中包括賈後的親屬賈模、郭彰、賈謐等後生小輩,他們不滿汝南王亮的專政,汝南王亮、楚王瑋和賈後之間的三角關係頓時微妙起來。
  
    汝南王亮還沒有察覺賈氏一黨的不滿,他這時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擁有兵權的楚王瑋身上,汝南王亮和太保衛瓘商議如何削奪他的兵權,把他打回原籍。
  
    楚王瑋當然不答應,又跑到李肇那裏訴苦。李肇趕緊給賈後牽線,賈後和楚王瑋為了共同的利益又站在一起。
  
    賈後趕緊寫了張詔書,宣布汝南王謀反,交給楚王,楚王如獲至寶,當天晚上領著三十六路大軍把汝南王亮和衛瓘都抓了起來。
  
    李肇活捉了汝南王亮,他手下的士兵都憐憫汝南王無罪被抓,就給汝南王亮扇扇子趕蚊子。李肇一發狠,宣布殺死汝南王者,賞布一千匹。士兵頓時一擁而上把汝南王亮淩遲殆盡。
  
    衛瓘手下有個都督叫做榮晦,和衛瓘關係很惡劣,趁這個機會挾私報複。帶頭滅了衛瓘的三族。
  
    楚王瑋的手下對楚王瑋提了個建議,認為賈氏諸小現在沒什麽勢力,但是有賈後撐腰,將來不可小看,建議一並將他們除去,楚王瑋突然猶豫不定,準備到天亮再說,這一猶豫,斷送了楚王瑋的性命。
  
    到了天亮,大臣們聽說殺了很有威望的汝南王亮和衛瓘,都非常憤怒。張華就前來向賈後說:“楚王如此殘忍好殺,怎能讓朝廷安寧?建議把楚王正法。”賈後正等著這句話呢。於是立即命令手下前去逮捕楚王瑋。
  
    賈後的手下坐著牛車追上楚王瑋的部隊,隻說是有要事相商,把楚王瑋揪上了牛車,楚王瑋的部下還沒反應過來牛車就軲轆轆地不見了。
  
    牛車一到皇宮,賈後就馬上下旨說楚王謀反,命令立即處斬,楚王瑋大叫冤枉也沒用了,賈後和大臣們順便把殺死衛瓘的榮晦也當作替罪羊,一道滅族。然後給汝南王亮和衛瓘平反昭雪。
  
    從這時候開始,晉的大權就全部歸了賈後一人把持。
  


21:53 
  公元291年,賈後先後鏟除了汝南王亮和楚王瑋兩大勢力,掌握了晉的實權。
  
    賈後也不懂怎麽治國,就把政權委托給賈氏諸小來指揮。賈充的外孫二十歲的賈謐在這些後輩裏麵無論搗蛋還是泡妞都最有能力。他提拔張華為侍中兼中書監,負責具體朝政。在京中結交新貴,號稱二十四友,這幫人成天花天酒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石崇、潘嶽(聽說過潘安沒?那個一出門就有滿大街的女子爭相投擲鮮花的美男子就是他)、陸機、陸雲、牽秀、劉琨等,作為智囊團給賈後出謀劃策。
  
    從第二年開始,中國發生了從未有過的災害天氣。公元293年,河南、陝西發大水,平地水深三尺。294年,安徽發大水,壽春大地震,山崩地裂。295年,從湖北到南京到山東連片大水。296年,關中地區缺糧食,並發傳染病。297年,陝西地區大旱,繼續爆發傳染病。298年,從南京到河北、湖北連發大水。301年,全國十九個州裏麵有十二個大旱還有六個發了蝗災。302年,河北到徐州一帶發大水。309年全國大旱,長江、漢江、黃河等大江大河蹚著水都可以過去。
  
    如此多災多難,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紛紛扶老攜幼開始四下逃亡,一些為躲避戰亂而跑到中原的少數民族部落幹脆就地造起反來。先是山西、陝西一帶的匈奴進攻雍州、梁州(今陝西南部到甘肅東部)一帶,朝廷趕緊任命趙王倫為征西將軍,剿滅匈奴。
  
    這個趙王倫也是狗屁不通的紈絝子弟,根本不懂得打仗,隻懂得如何搞同性戀。他讓手下相好孫秀指揮部隊和匈奴對戰,結果受到匈奴和羌族的夾擊,屢戰屢敗。賈後趕緊召趙王倫回京,另任命梁王肜為征西將軍去到後院救火。
  
    甘肅一帶的少數民族氐族和羌族,發現原來天朝竟然如此地不中用,索性也造反了。亂兵準備進攻關中(今渭河平原)。
  
    梁王肜也不懂怎麽打仗,他最擅長勾心鬥角。和手下大將周處(就是中學語文課本裏提到的那個除三害的大英雄)不睦,就讓周處孤身進攻,結果周處中了敵人的埋伏戰死了。後來張華推薦他在幽州執政時的大將孟觀出馬征討才逐漸平息了這些胡人的反叛。
  
    趙王倫回到洛陽趕緊重金行賄賈氏諸人,請他們在賈後前麵多給自己說好話。趙王倫又親自到賈後麵前拍馬,結果不光沒降職反而升官為車騎將軍。然後趙王倫加緊行賄,京城官員幾乎人手一份禮物,再加上他能說會道,百官和賈後對他的看法馬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趙王倫得以躋身賈後的親信行列(論輩分趙王倫應該是賈後的祖父輩兒)。
  
    隨著連年大災,國家的經濟變得捉襟見肘起來,而賈後這幫人還要維護他們荒淫無度的生活,對百姓的橫征暴斂更是變本加厲,百姓紛紛餓死在逃荒的道路上,從長安到洛陽的大路上,兩旁堆滿了死屍。
  
    而荒唐的晉惠帝卻仍然在沒完沒了地給官員們提供著笑料。某一天,官員上報給皇帝說很多百姓死於饑荒。惠帝就問:“他們為什麽會餓死呢?”
  
    那個官員說:“因為發生旱災,收不上糧食,沒糧食吃就餓死了。”
  
    惠帝一聽,驚訝地說:“那老百姓們怎麽不多煮點肉粥吃呢?”
  
    那個官員一聽,當場暈菜。
  
    趙王倫發現這個皇帝比自己想像的還要愚蠢,就準備想辦法推翻他和賈後的統治,到了公元299年,這個時機終於來臨了。
  
    賈後心裏忌憚的隻有那個不是她親生的太子司馬遹。總想著把他廢掉。正巧這個聰明太子也不務正業,成天無所事事。他閑極無聊,就在宮中建了一條街道,讓宮女、太監們扮作百姓沿街叫賣,自己則打扮成一個屠夫當街賣豬肉,後來他居然練到抓塊肉用手這麽一掂量就能估摸出多少斤兩的地步(相當優秀的屠夫,真是行行出狀元啊^O^)。賈後就寫了一封逼惠帝退位的書信,在某天太子下班後找宮女給他灌酒,把太子灌得暈暈乎乎後讓他把這封書信照抄了一遍。 這一次賈後總算找到了證據,第二天一上朝就把太子寫的書信給滿朝文武傳看。在文武百官都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賈後就派部隊把太子關到金墉城去了,順便把太子的母親謝淑媛和太子的老婆兒子都拉出去斬首。
  
    到了第二年,賈後嫌太子就是關著也還是礙事,就命令親信孫慮配製毒藥去金墉城毒死太子。太子不願意吃孫慮送來的點心,扭頭就走,孫慮急著回去複命,很不耐煩,就手拿起搗藥用的石杵在太子後腦勺猛砸一通,一會兒工夫就把太子砸斷氣了。
  
    趙王倫正好得到口實,當天晚上就閃電般出兵進攻皇宮,派遣梁王肜去保護皇帝,翊軍校尉齊王冏帶一百名士兵前去捉拿賈後。賈謐正在賈後房中議事,突然發現外麵情況不對。開門出來看時,被齊王冏一刀砍成了兩段。
  
    賈後見齊王冏進來,急忙問到:“你們想幹什麽?”
  
    齊王冏回答:“奉皇上旨意來逮捕你。”
  
    賈後大吵大鬧說:“皇帝的詔書都是我寫的,你們哪兒有啊?”
  
    齊王冏可不吃這一套,拿根繩子往賈後脖子上一套,先捆起來再說,把嘴一堵,你有天大的道理也講不出來。
  
    趙王倫先把賈後關到她經常關別人的金墉城,後來覺得留著她是個隱患,於是就在賈後當年餓死楊太後的房間裏,逼迫賈後喝金屑酒自盡。一代奇後於公元300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這次政變又殺了不少人,賈家諸親友全部被滅族,司空張華也因阿附賈後被殺。皇帝周圍的賈氏外戚集團至此滅絕。從此晉朝由外戚專權時代走向宗室專政時代。
  
    趙王倫自任宰相兼大都督,讓孫秀擔任中書令,各種政令都由他下發。皇帝已經沒了老婆兒子,趙王倫就找了個姓羊的二十歲美女配給惠帝當老婆,稱為羊後。立淮南王允為皇太弟,但是這個淮南王不願意受趙王倫的擺布,他聯係賈謐二十四友餘黨石崇、潘嶽等秘密造反。
  
    趙王倫的相好孫秀,是個雙性戀者,聽說石崇有個叫綠珠的小妾長的很漂亮,就想趁機霸占她。石崇堅決不答應,孫秀就建議趙王倫把石崇抓起來。
  
    石崇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和潘嶽到淮南王允那裏商議對策。淮南王允就集結了七百步兵,在洛陽城四處放火,大喊著“趙王造反了!!”進攻皇宮。
  
    趙王倫被打了個出其不意,隻好領著親信死守皇宮大門。外麵亂箭射進來禁軍死傷大半,形勢一度十分危急。這個時候,趙王倫的親信伏胤從後門溜出來打著白旗求見淮南王允。淮南王允認為趙王倫要投降,就興衝衝地過去問話,哪知道伏胤突然拔出匕首把淮南王允刺死,然後騎著淮南王允的馬跑掉了。
  
    趙王倫一見計策成功,頓時士氣大漲。把淮南王允的部隊全部殺光。又派人把石崇和潘嶽都逮起來,一並處斬,並派部隊捉拿二十四友中的其他人,哪知道走漏了消息,沒被逮起來的賈後餘黨紛紛樹倒猢猻散,都四下流浪亡命天涯去了。
  
    趙王倫當了半年宰相,覺得還是沒有當皇帝過癮,於是就讓孫秀假裝兵變,把惠帝和羊後給關到金墉城軟禁去了。然後孫秀和眾大臣一齊勸說趙王倫即帝位。趙王倫再三謙讓,然後登基。趙王倫封惠帝為太上皇(爺爺封孫子為太上皇,這個笑話也不小。^O^),並把自己的一幫親信都給提拔起來,任命孫秀為驃騎將軍,餘黨和餘黨的餘黨都為大官。官員們的官帽都用貂尾來做,而趙王倫封的官太多,貂尾不敷使用,就宰了很多狗割了狗尾巴來湊數(是成語“狗尾續貂”的來曆吧),弄得洛陽城裏很長時間晚上都聽不到狗叫。
  
    趙王倫當上了西晉的第三任皇帝,引得周圍的宗室們都十分眼紅,新一輪你死我活的爭奪也就為期不遠了。


22:50 
  公元301年,趙王倫篡奪了晉朝皇位。他非常忌諱給他幫過大忙的齊王冏,就把他派到許昌去鎮守舊都。齊王冏不光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被趕出京城,心裏別提多窩火了,就準備聯絡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共同造反。大愣頭青成都王穎當時在鄴城,一聽說就馬上募兵,老百姓正餓著肚子沒事幹,就都來參軍以解決溫飽問題,不久成都王穎就聚集了二十萬龐大的兵力。河間王顒接到信件後本來想加入趙王倫一方,就把齊王冏的使者給綁起來送往洛陽,他一聽說成都王穎有二十萬的大部隊,小臉嚇得煞白,馬上派部隊把囚車接回來並拚命賠禮,然後一道出兵進攻趙王倫。
  
    三王聯軍一齊向洛陽殺來,半路上常山王乂也領著一批小諸侯的部隊加入戰團。數十萬部隊在朝歌(今河南安陽)到潁上(河南潁縣)一帶屯了百裏長的大營地,趙王倫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拚湊起了六萬二千人的部隊前去應敵,自己在洛陽日夜求神拜佛,任命一群道士為大將軍,然後把道士畫的鬼符拿到部隊上,說按照神仙的指示,某月某日打仗必勝。
  
    趙王倫的部隊還真給他爭氣,按照道士算的日子他們趁聯軍立足未穩發動突襲,消滅了聯軍兩萬多人。
  
    然而好日子不長久,當天晚上聯軍部隊就發動反擊,在洛陽城下進行決戰。數十萬部隊對趙王倫的軍隊從東北和東方實施合圍,從半夜殺到天明,將趙王倫的部隊全部圍殲。是役雙方共戰死十萬人。
  
    趙王倫發現神仙也幫不了他,翌日宣布向聯軍投降。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領著數十萬大部隊浩浩蕩蕩地迎接惠帝複位,還是那幫勸趙王倫即位的大臣一齊歡呼惠帝的回歸,混在裏麵的梁王肜為了表現自己對皇帝的忠心,上表請求殺趙王倫。過了一百天皇帝癮的趙王倫也被關到賈後斃命的金墉城,在同一棟房子裏被迫喝下賈後喝過的金屑酒自殺。他的男朋友孫秀和名將孟觀等也跟著被滅族。
  
    聯軍取得了政權,頭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以齊王冏為第一功,封為大司馬,成都王穎為大將軍,河間王顒為太尉,常山王乂為撫軍大將軍,改封為長沙王,東海王越為中書令兼侍中,梁王肜生急病死了,追封為太宰。惠帝前一撥大臣還沒認全呢,這就又換了一撥大臣。
  
    齊王冏成為了複辟的大英雄,慢慢地就驕橫起來,把自己家裏建設得比皇宮還豪華,後來他連上朝坐班都懶得去,幹脆就在自己家裏麵辦公,別的官員散朝以後還得到他家裏來點個卯,沒多久就沒人再去白癡皇帝那裏去麵壁了。
  
    齊王冏的行為引起了其他親王們的不滿,他們本來就是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來的人物,自己出不了頭也不想讓別人出頭,長沙王乂就與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密謀反叛。成都王穎借口老娘病重,一半告辭一半逃亡地先跑掉了,河間王顒也回到長安準備造反。
  
    轉眼到了公元302年的12月,河間王顒完成了戰備工作,然後派遣大將張方為先鋒率領十萬大軍討伐齊王冏。
  
    齊王冏對河間王顒的造反竟然毫無防備,直到叛軍到達距洛陽一百二十裏的地方時才發覺。他知道城裏的長沙王乂和河間王顒關係很要好,深恐長沙王乂做內應,就派兵進攻長沙王乂。可巧長沙王乂也在圖謀消滅齊王冏,兩下裏的部隊就在洛陽城中混戰起來,長沙王乂讓部隊大喊齊王冏謀反,齊王冏也讓部隊喊長沙王乂謀反,交戰雙方都在城裏四處放火,全城都籠罩在滾滾硝煙之中,衝天的煙霧連一百二十裏外河間王顒的營地那裏都能看得到。
  
    雙方的部隊在煙火中殺得昏天黑地,長沙王乂覺得難以取勝,就派部隊捉拿皇帝和大臣,把他們都趕到城樓上,逼迫皇帝宣布齊王冏謀反。可巧齊王冏的部隊正好殺到城樓下,看到長沙王乂的旗號在城樓上,不分青紅皂白就射,城樓上的大臣們在箭雨中刷拉拉地倒下一大片。其他大臣一看齊王冏果然在謀反,急忙催促惠帝下詔宣布誅殺齊王冏。
  
    有了皇帝的詔書,長沙王乂的部隊士氣大振,戰力頓時增強數倍。皇帝的禁衛軍也出來幫忙,經過三天三夜硝煙下的混戰,齊王冏的部隊最終殘敗,齊王冏也被長沙王乂活捉。
  
    本著勝者為王的原則,長沙王乂晉升為太尉,而倒黴的齊王冏則被斬首。勞師千裏而無功的河間王顒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什麽好處都沒撈到,氣得七竅生煙。
  
    正當河間王顒要翻臉的時候,接到了益州發生流民叛亂的報告,河間王顒不得不趕回去平叛。
  
    原來在四川綿竹,聚集了十幾萬逃亡的老百姓,他們大都是甘肅天水一帶的氐族人,因為旱災而跑到四川找活路,被稱為“流民”。益州刺史趙廞害怕這些不安定因素會給益州造成不好的影響,準備把他們遣送回原籍。流民中有個叫李特的人,很有力氣,他有兩個兄弟李庠、李流,李特被趙廞聘請當部將。某天李庠犯罪被斬首,李特和李流幹脆煽動流民造反,殺死趙廞後占領了成都。
  
    梁州刺史羅尚自告奮勇去擔任益州刺史。他到了成都後,一麵結交分化各股流民,一麵偷偷調集三萬軍隊準備偷襲聚集在綿竹的流民。李特得到消息後將計就計,在流民大營的外麵又埋伏了一批流民,到了晚上軍隊殺過來後他們立即進行反包圍,把三萬晉軍殺得隻剩下五千人狼狽逃竄了。
  
    河間王顒屢吃敗仗,就派遣重兵從荊州和長安兩路圍剿李特的部隊。荊州的部隊是相當有戰鬥力的壬午兵,李特在突圍中被官軍殺死,留下李流擁立李特的兒子李雄率領流民繼續作戰。益州的形勢才稍有好轉。
  
    和以前的執政官不同的是,長沙王乂並沒有掌握住兵權,兩個各有打算的親王——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一個在鄴城,一個在長安,虎視耽耽地望著洛陽城裏的皇帝寶座。沒多久,河間王顒就和成都王穎一齊叛變了。
  
    公元303年8月,河間王顒和成都王穎聯合起來造反,討伐京城的長沙王乂。河間王顒的大將張方率領七萬精兵進攻洛陽西的函穀關(今河南三門峽西),成都王穎親自帶領大軍二十萬進攻洛陽東北的朝歌。
  
    長沙王乂隻好硬著頭皮兩路作戰,他先派一萬部隊守住函穀關的要道,結果不敵張方的精兵。隻好撤回洛陽迎戰成都王穎的二十萬大軍。這一次長沙王乂麵對的敵人是賈謐的二十四友中的陸機和牽秀等文人指揮的部隊。
  
    長沙王乂的司馬王瑚曾訓練過一支隻有幾千人的騎兵,在馬背上綁一枝一丈多長的長戟,進攻時排成一行衝鋒,被突擊的一方根本無法反擊,號稱鐵戟陷陣騎 (很像古羅馬人的馬其頓方陣),戰鬥力很強。成都王穎的先鋒陸機是個文學家,根本不懂得怎麽打仗。率領的十萬步兵還在亂哄哄地排陣勢的時候,五千鐵戟陷陣騎就呼啦啦地奔踏過來,如同砍瓜切菜一樣,把陸機的部隊衝得大敗而逃,護城河裏麵堆滿了屍體。結果陸機的部下兵變,同樣是二十四友的牽秀向成都王穎進讒言把陸機給處死了。
  
    長沙王乂取得大勝,又掉頭回來使用鐵戟陷陣騎攻擊張方,並讓惠帝親自督戰。張方的部下看到皇帝的麾蓋不敢進攻,被殺死五千多人。張方這個人治軍很有一套,他命令部下趁著夜色就地築營,天沒亮就把陣地蓋好了,並安裝了很多的機弩,讓六萬多部隊藏在營壘裏麵,待鐵戟陷陣騎突擊的時候,六萬多人突然架起機弩就射。把五千陷陣騎都射成了刺蝟。
  
    長沙王乂敗退回洛陽,二十多萬叛軍把長沙王乂和惠帝團團包圍。一直圍到第二年正月,洛陽城裏糧食奇缺。長沙王乂和部隊一齊吃糠咽菜、同甘共苦,士氣仍然很高昂,屢破敵人的進攻,他手下的將士們都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來防備刺客襲擊長沙王乂。就在這個時候,城裏的東海王越勾結禁軍,偷偷綁架了長沙王乂,開城門把長沙王乂作為禮物獻給了張方。
  
    張方把長沙王乂用鐵鏈捆到柱子上,四周燃起炭火,花了半個時辰把他活活烤死,圍觀的眾將士可憐長沙王乂守城的忠勇,都不禁為之流下了眼淚,他的親哥哥成都王穎和張方在旁邊饒有興趣地欣賞這人間的慘劇。


24:37 
  公元304年1月,成都王穎在河間王顒的幫助下攻克首都洛陽,活活烤死了二十八歲的親弟弟長沙王乂。成都王穎占領洛陽後,為了酬謝河間王顒,他縱容河間王顒的大將張方在城中燒殺搶掠,張方搶了一萬多名宮女和大量財產走了。在回去的路上,由於缺糧食,張方的部隊就把搶來的年老女人殺死當糧食吃掉,從洛陽一路吃到長安城。
  
    成都王穎的暴政甚過以前的任何一個。他先讓部將石超率領五萬兵馬守衛住洛陽城內外,然後就自封為丞相兼皇太弟,帶頭進行挨門挨戶的大搶劫,把跟隨長沙王乂戰鬥過的衛士和他討厭的官員全部殺死。他也想耍耍威風,就把惠帝的老婆羊後給廢掉過過癮,全朝大臣沒有一個敢頂撞他的。
  
    到後來洛陽實在沒什麽可搶的東西了,成都王穎就率領部隊回到了封地鄴城,遠程遙控指揮國政。被成都王穎封為中書令的東海王司馬越就聯合眾大臣叛變,趕走了洛陽的守將石超,並給羊後複位。不久又聚集了十萬人的部隊,東海王越就發起昏來,公元304年7月,他裹脅著惠帝準備討伐鄴城的成都王穎。
  
    部隊走到了河南蕩陰(今河南湯陰),成都王穎聽說東海王越領了十萬部隊來討伐他,一開始也很害怕。部下趁機勸成都王穎投降,這時候石超向成都王穎要了五萬兵先打打試試。東海王越的間諜打聽出成都王穎的軍心不穩,十分高興,部隊不設防就宿營了。結果石超氣勢洶洶地殺過來,攻破了東海王越的大營,東海王越一看不妙就趕緊帶頭逃跑,往封地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去了,隻留下一個光杆皇帝挨揍。石超的部隊萬箭齊發,惠帝在禦車上躲避不及,腮幫子上中了三箭,摔到草叢裏嚇得瑟瑟發抖,身上帶的璽綬掉了一地。叛軍一看這家夥印章子多,知道是皇帝,就把他一窩蜂地擁回了石超的大營。成都王穎看見皇帝滿臉是血,趕緊給惠帝包紮傷口。一問才知道惠帝已經餓了一天,軍營裏也沒啥好吃的,司馬穎就在戰場邊的桃樹上摘了兩個大毛桃給惠帝啃了,然後打道回府。
  
    這時候河間王顒手下的張方又回來湊熱鬧。原來河間王顒聽說東海王越進攻成都王穎,就派張方進攻中央軍的後背。結果張方還沒到,成都王穎就打了勝仗。張方就在無人抵擋的情況下進駐了洛陽,也抓抓大權過過癮,又把羊後給廢了。
  
    成都王穎把皇帝迎接到鄴城,說是迎接,其實就是劫持。幽州的大軍閥王浚不滿成都王穎的作為,他聯絡了宗室、並州刺史東嬴公司馬騰準備進攻成都王穎,並邀請烏桓部落的鮮卑族騎兵助戰,加上自己的軍隊,共計十萬人討伐成都王穎(和明末吳三桂邀請清兵入關十分相像,這一邀請也導致了以後三百年的戰亂)。
  
    鮮卑騎兵驍勇善戰,成都王穎知道不是對手。這時,他手下有個匈奴族大將名叫劉淵,曾經擔任匈奴族五部大都督,向成都王穎要求借匈奴鐵騎兵來對付鮮卑騎兵,並認為騎兵野戰厲害但是攻城不佳,隻要堅守城池,等敵人糧盡了自然退兵,勸告成都王穎千萬不要出城自取死路。成都王穎認為形勢緊迫,向劉淵滿口答應,讓他回匈奴部的左國城借兵去了。
  
    劉淵到了左國城,當地匈奴的長老擁立他為大單於,耽誤了一段時間,等到劉淵的鐵騎兵趕來解圍的時候,成都王穎早就大勢已去了。
  
    原來劉淵前腳一走,成都王穎後腳就把自己的承諾忘得精光。他派大將石超迎戰王浚的部隊,結果一上場就被王浚的步騎兵打得慘敗而歸。成都王穎聽到噩耗,趕快收拾殘部一萬五千人準備撤退到張方守衛的洛陽,部隊在城外集結的時候,後麵鮮卑騎兵進軍的煙塵滾滾而來,殘軍知道鮮卑騎兵的厲害,發一聲喊霎時跑個精光。
  
    成都王穎這才知道他的部隊有多沒用,隻好領著幾十個騎兵牽著惠帝的牛車往洛陽逃跑。由於大家跑得匆忙,身上滿打滿算隻帶了三千文錢,路上隻得乞討而行,靠吃混著鹽巴和蒜的糠來充饑。晚上住不起高級旅館,就住孬的,連惠帝晚上都沒有被子蓋,隻得蓋包袱皮。第二天早晨連飯都買不起,衛士向對門老翁要了隻蒸雞,惠帝放到瓦盆裏用雙手撕著吃,覺得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的飯。他們一直到了黃河邊才碰到張方的巡邏騎兵,張方把乞丐皇帝一行接回了洛陽。
  
    鮮卑騎兵隻圖在鄴城搶掠財物,沒用心去追捕惠帝就先回去了。王浚放他們回國的時候發現鮮卑人搶了八千多個婦女,便堅決不準鮮卑人把她們帶走,鮮卑人就在易水旁把這八千婦女全部淹死在河裏。
  
    河間王顒聽說張方搶到了惠帝,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張方把惠帝和成都王穎帶到長安,連皇宮用品典籍也帶走,張方得令後立即準備搬家。惠帝不願意去,躲到後花園的竹林裏,張方派士兵把惠帝強行架到車上,然後在皇宮和洛陽城大肆搶掠,寶貝都放進自己兜裏,不能分的大件就扯碎扔掉,隻有笨重家具和書籍才裝到車上運走,又趁機搶掠了很多宮女做軍妓。大軍排成長蛇陣,在茫茫的大雪中,伴隨著一片片百姓的哭聲向長安前進。
  
    到了長安,河間王顒把羊後放了出來,仍然立她為皇後。他對成都王穎是越看越討厭,幹脆把這個光杆司令皇太弟的頭銜給廢了,另立十七歲的豫章王熾為皇太弟。成都王穎沒一點勢力,向河間王顒討了點兵又回去防守洛陽去了。河間王顒在公元304年12月當上宰相,掌握了晉的大權。
  
    那位臨陣脫逃的東海王越在老家又慢慢地發展起來。公元305年7月,東海王越以張方劫持惠帝為理由,聯合兗州刺史苟晞等人討伐河間王顒。幽州都督王浚也派新招募到的部將劉琨率領八百幽州突騎前來支援。
  
    成都王穎的部將石超在洛陽附近迎戰東海王越的部隊,打了半天不分勝負,突然碰到劉琨的幽州突騎加入戰團。劉琨的幽州突騎都是百裏挑一的精兵,石超的部隊根本抵擋不住,就四散逃跑,聯軍趁勢趕殺石超的潰軍,石超趁大家不留神逃了個無影無蹤。
  
    想不到劉琨的幽州突騎速度飛快,打掃完戰場後認準了石超逃跑的大概方向就追,一會兒工夫就追上了石超,石超還沒來及招架就掉了腦袋。
  
    第二天,劉琨又殺往廩丘(今山東菏澤),半路得報說東海王越的部隊和河間王顒的部隊在譙州(今河南開封)混戰,劉琨的幽州突騎又轉向譙州去援助東海王越,更是連戰連勝。這時候王浚的鮮卑騎兵也跨過河北前來參戰,聯軍部隊跳過閉門不出的成都王穎,直接進駐滎陽(今河南滎陽),威脅長安,聲威大震。
  
    河間王顒頓時慌張起來,想到對方進攻的時候是以張方劫持惠帝為理由,就準備以犧牲張方為代價來向東海王越媾和。河間王顒就買通了張方的親信,給張方帶去一封書信,在張方看信的時候把他給殺了。
  
    公元306年1月,河間王顒把張方的人頭給聯軍送去,想不到聯軍居然不允許和解。河間王顒的部隊一聽連最能打的張方都被害死了,頓時紛紛嘩變。聯軍部隊以鮮卑騎兵為先鋒,一路上踢踢踏踏地殺進長安,河間王顒的部隊聞風即潰,不投降的就給他們看看張方的首級。沒幾天就打下了長安,河間王顒隻身狼狽逃跑。
  
    成都王穎聽說河間王顒跑了,他也漫無目的地亂跑,先往長安跑,跑到華陰時覺得是自尋死路,就又向南跑,準備去新野。後來又覺得這樣也不妥當,於是改往北跑想去投靠胡人,半路上被關卡逮住,送到成都王穎從前的老巢鄴城,被迫自盡。
  
    鮮卑騎兵率先殺入長安,頭領下令大掠三日,共殺死兩萬多老百姓,無論是官員還是逃出來的老百姓都跑到終南山摘橡子充饑,直到東海王越到達長安才停止。眾大臣又用牛車把惠帝接回洛陽(這輛牛車大概是政府惟一的交通工具)。這時的京城已經是四處破敗,皇宮裏麵衰草連天,小朝廷隻好在黑瓦屋裏麵重新建設,幸好羊後還沒在兵荒馬亂中死掉,又重新被立為皇後。
  
    河間王顒逃到太白山後不敢露麵,後來聽路邊的老百姓說朝廷要赦免自己,還要讓他當司徒,心想有這等好事,就忙不迭地跳出來自投羅網,被早就準備好的憲兵給宰了。
  
    曆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至此終。


26:25 
  八王之亂大事記
  
  公元290年
  
    晉武帝司馬炎死,子司馬衷即位,稱惠帝,楊駿輔政。
  
    公元291年
  
    3月,賈後和楚王瑋發動政變,殺死楊駿,征召汝南王亮進宮。
  
    6月,賈後和楚王瑋發動政變,誅殺汝南王亮和衛瓘,第二天賈後處死楚王瑋。
  
    公元292年
  
    賈後殺楊太後。
  
    公元296年
  
    甘肅少數民族氐族、羌族造反,擁立氐人齊萬年為帝,擊敗趙王倫。
  
    公元297年
  
    氐族叛軍七萬人擊敗梁王肜,斬殺大將周處。
  
    公元298年
  
    張華推薦大將孟觀討伐齊萬年。
  
    公元299年
  
    江統作《徙戎論》。
  
    1月,孟觀擊敗氐族叛軍,活捉齊萬年,平定氐族反叛。
  
    12月,賈後用計誣太子造反,廢太子司馬遹。
  
    公元300年
  
    1月,賈後害死廢太子司馬遹。
  
    4月,趙王倫聯合梁王肜、齊王冏發動政變,殺死賈後、張華。
  
    5月,淮南王允發動政變,事敗被殺。
  
    公元301年
  
    1月,趙王倫稱帝,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造反,組成聯合軍討伐趙王倫。
  
    4月,聯合軍和趙王倫決戰於潁上,趙王倫兵敗投降。聯軍殺趙王倫、孟觀。
  
    5月,齊王冏進洛陽,官拜大司馬。
  
    10月,氐族流民李特在四川造反。
  
    公元302年
  
    12月,河間王顒造反,上表討伐齊王冏,長沙王乂發動政變,殺死齊王冏。長沙王乂官拜太尉。
  
    公元303年
  
    2月,益州刺史羅尚擊敗李特叛軍,殺死李特。
  
    3月,荊州壬午兵追擊李特餘黨李流、李雄,叛軍被迫流浪。
  
    8月,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造反,進攻長沙王乂。
  
    9月,氐族流民叛軍首領李流死,餘黨擁立李雄為首領。
  
    10月,叛軍包圍洛陽。
  
    12月,李雄攻陷成都。
  
    公元304年
  
    1月,東海王越發動政變,活捉長沙王乂,河間王顒大將張方殺死長沙王乂。
  
    7月,東海王越討伐成都王穎,成都王穎在湯陰擊敗東海王越,俘虜惠帝。
  
    8月,河間王顒大將張方攻陷洛陽。
  
    9月,幽州都督王浚聯合並州刺史司馬騰造反,派遣鮮卑騎兵進攻成都王穎,成都王穎的部隊聞風潰散,成都王穎挾持惠帝投奔河間王顒大將張方。
  
    11月,河間王顒大將張方挾持惠帝退回長安,河間王顒主政。
  
    10月,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建國一)。
  
    12月,劉淵在左國城稱大單於、漢王。建立漢趙帝國(建國二)。
  
    公元305年
  
    7月,東海王越造反,擔任盟主聯合苟晞、王浚討伐河間王顒。
  
    公元306年
  
    1月,河間王顒殺大將張方,向聯軍求和。
  
    4月,聯軍攻克長安,河間王顒、成都王穎逃跑,八王之亂結束。
  

  第二章 匈奴複興
  
  公元三世紀初,經曆了八王之亂後的大晉帝國已經是一片廢墟,這個時候,中原大地四周的鄰居們卻因為晉朝內亂而迅速崛起。匈奴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匈奴自從五百年前被漢朝打敗投降以來,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後來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到了三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穎手下當將軍。當幽州王浚討伐成都王穎的時候,劉淵向成都王穎建議憑借自己的威望去匈奴借兵助戰。本篇就從劉淵回到故鄉左國城開始。
  
    ……
  
    劉淵回到了故鄉左國城,五百年過去了,他的族人還是那樣地貧窮和受人欺負。劉淵見到了匈奴族輩分最高的左賢王劉宣,說明了來意。
  
    左賢王說:“我們的祖先和漢人結拜為兄弟,經過這麽多朝代,我們匈奴除了封號以外一無所有,和普通老百姓地位沒什麽兩樣,你是匈奴的英雄,有什麽打算嗎?”
  
    劉淵陷入了沉思。
  
    四周的匈奴貴族們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竊竊私語。
  
    一個年輕的匈奴族人站了出來,大聲說道:“前朝冒頓單於在世的時候,漢人一聽到我們的名字就瑟瑟發抖,從祁連山到鄢支山,從狼居胥山到黃河,匈奴的勇士就像草原的雄鷹一樣彪悍,今天你作為匈奴的首領,懦弱地在這裏討救兵不覺得可恥嗎?”
  
    左賢王繼續說道:“今天大晉國發生內亂,骨肉相殘,正是上天給我們匈奴族人一個恢複祖業的好時候,你能帶領我們的族人複興從前的王朝嗎?”
  
    帳篷裏麵所有人的情緒都被感染了,他們全部站了起來,雙眼噴發著怒火,一齊高呼著“複興”二字,向天空揮動著拳頭。
  
    劉淵回答:“我願意。”
  
    在一片歡呼聲中,劉淵被大家抬了起來,拋向半空中。
  
    整個的匈奴部落都流傳著劉淵回來的消息,老百姓紛紛奔走相告。幾百年來生活在漢人的陰影下的匈奴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希望,四處流浪逃荒的匈奴人紛紛趕回來投奔劉淵,才半個月就募集了五萬人馬。在左賢王的幫助下,劉淵擔任了匈奴族的大單於。
  
    他剛一上任,就派遣部隊去鄴城援助成都王穎。但這時的成都王穎已經因為沒有聽劉淵的計策而大敗逃亡了。劉淵聽到了消息後,爽朗一笑道:“司馬穎不用我的計策而失敗,真是個大笨蛋。但是從前我們有約定,現在還不得不幫忙。”就帶領著部隊回到故鄉,準備進攻鮮卑人的後方。
  
    左賢王說道:“漢人平常把我們當奴隸看待,現在中原大亂,正是上天要把建國的使命交給我們。現在鮮卑人進攻晉朝,正是我們的朋友,為什麽要幫助我們的仇敵呢?”
  
    劉淵就給大家解釋:“現在我們消滅掉晉朝,正如同摧枯拉朽一樣容易(成語“摧枯拉朽”可能就出自這裏吧),不過那些漢人不一定認同我們。從前我們的祖先曾經和劉邦約為兄弟,我們也是半個漢人,雖然漢朝已經滅亡了,但是按照我們兄終弟及的規矩,我們可以說是繼承漢朝的名義,也可以說是正統啊。”
  
    大家一聽領導果然見解不同,紛紛讚同劉淵的觀點。劉淵就回到了左國城,祭拜天地,自稱漢王,尊阿鬥劉禪為先帝 (這是不是很搞笑啊),任命左賢王劉宣為丞相,他從前的老師崔遊為禦史大夫,族人劉宏為太尉,齊心協力地治理國家。
  
    新生的漢國在劉淵的治理下一派勃勃生機,很多被晉朝迫害得快活不下去的人都來投靠他,匈奴族裏也有不少有能耐的,劉淵不問出身,唯才是舉。這些有能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左國城附近住著個叫做陳元達的人,很有學問,但是家裏很窮,別人都看不起他。很早以前劉淵就聽說過這個人,想征召他來做官,但陳元達就是不去。到了劉淵當上漢王後,陳元達的親戚非常為他擔心,說:“從前劉淵沒有發跡的時候想結交你,你卻不理他,現在劉淵當王爺了,你不怕他治你的罪嗎?”
  
    陳元達說:“你竟然這樣想,可見你當不了大官。我也不和你費口舌,用不了兩天,他肯定會再來。”
  
    當天晚上,劉淵就征召陳元達當參謀官。
  
    這個時候的大晉朝正在八王之亂的戰火中逐漸崩潰,四麵八方的老百姓紛紛造反。原先活躍在四川境內的氐族流民李雄的叛軍也因為官兵都被抽調去打內戰而逐漸恢複生機。在劉淵稱漢王的同時,李雄終於攻克了成都,自稱成都王,不久稱帝,建立了成漢帝國。
  
    四下裏的告急文書如同雪片一樣飛到京城,此時的晉政府已經自顧不暇了,隻好命令各地官員自行消滅本地的割據勢力。
  
    並州刺史司馬騰對匈奴人極其仇視,趕緊派部將聶玄率領五萬官兵進攻漢國的左國城。劉淵和部將聽說晉朝的部隊前來進攻,各個都神情激憤,紛紛請戰。劉淵就率領著新組建的匈奴騎兵在大陵(今山西文水)截擊敵人。他命令自己的兒子劉聰、侄兒劉曜帶領輕騎兵從左右兩路包抄聶玄的部隊。匈奴的將士懷著對官兵的刻骨仇恨上了戰場,剛一接戰,聶玄就帶頭向後逃跑。五萬晉軍一看主將跑了,就跟著領導的屁股一齊跑。劉淵催動騎兵猛烈突擊,劉聰、劉曜的部隊再從兩旁堵截,一下就把晉軍給包了餃子,五萬部隊全部被消滅。
  
    司馬騰的膽子和他的嘴巴並不相稱,他一聽打了敗仗,趕緊率領兩萬人逃到冀州(今河北中南部)躲風頭去了,劉淵趕緊派劉曜占領了晉陽。
  
    晉陽的老百姓不願接受匈奴的統治,在街頭打出了“乞活”的旗號,劉淵準許百姓來去自由,頓時三萬居民一齊收拾東西走人,劉淵隻得到一座空城。


作者:jk1019 回複日期:2007-9-22 1:55:01 
  到了第二年,司馬騰又湊了大約七萬人的部隊,卷土重來。他任命部將司馬瑜為統帥,向劉淵發起瘋狂反撲。劉淵得到消息後,派遣部將劉欽率三萬匈奴騎兵在山西汾陽阻擊敵軍。正好碰到了司馬瑜的大軍。劉欽麵對著晉軍展開陣形,然後就向晉軍發動了硬碰硬的突擊。對方人數雖然多,但都是新招募的饑民,根本不是匈奴百戰騎兵的對手,司馬瑜的部隊不得不又大敗而歸。
  
    司馬騰怎麽也想不通自己人比他多可就是打不過人家的道理,最後把漢軍打贏歸結為運氣。命令司馬瑜等人率領部隊繼續反擊。劉欽的部隊正準備起程,一看手下敗將又來了,就
  
    紛紛上馬對晉軍又一陣猛砍,敵人又被砍跑了。
  
    司馬騰不清楚前線的具體情況,強令司馬瑜繼續進攻,司馬瑜隻好硬著頭皮繼續攻擊,就這樣反複攻擊了四次,每次都被砍得狼狽逃竄,最後發現確實不是對手,隻好連夜收拾東西逃跑。
  
    經過這場戰鬥,劉淵在造反勢力裏麵就出了名。他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壺關(今山西壺關),目標直指晉朝的中原腹地,晉軍看到旗號上的劉字就紛紛繳械投降,沒哪個敢抵抗一下。
  
    這個時候,洛陽朝廷裏麵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東海王司馬越掌握了晉朝的大權後,他覺得惠帝礙事,幹脆把惠帝給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為皇帝,後人稱其為晉懷帝。(看來東海王越也不是聰明人,依照常理,一個白癡皇帝應該是權臣最滿意的擺設,沒有除去的必要。但必要不必要不是由我們下判斷,而是由當權人下判斷,司馬越也一定有他自以為非下毒手不可的理由,世界上正因為有這麽多漿糊腦筋當權,才顯得十分熱鬧。)
  
    東海王越自封為太傅。因為司馬騰作戰有功(嗬嗬,這個理由真搞笑),封他為東燕王,命他到鄴城負責冀州軍事。另派八王之亂中英勇善戰的劉琨為並州刺史,但沒給劉琨兵力,劉琨隻糾集了五百人在並州打遊擊戰,在版橋碰到了漢軍大將劉景率領的五千名駐守部隊。劉景沒把這支遊擊隊放在眼裏,半夜被劉琨偷襲了營寨,吃了個小敗仗(晉朝總算打贏了一回),劉琨偷偷地跑到晉陽空城裏建立了小根據地。劉淵覺得劉琨隻憑五百多人瞎搗鼓實在無聊,就沒去管他。(他萬萬沒想到劉琨後來竟然成為匈奴背後的重大威脅。)
  
    劉淵現在開始對近在咫尺的洛陽城產生了興趣。他先後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和平陽(今山西臨汾),占領了山西全境。在黃土高原上囤積重兵,俯視著位於平原的洛陽城,成為晉朝的心腹大患。


作者:jk1019 回複日期:2007-9-22 1:56:01 
  晉懷帝即位後,劉淵的老對手司馬騰一直在鄴城鎮守,自以為安全得很,就放鬆了警惕,生活極其腐化,平時的工資肯定是不夠用的,就開始大肆貪汙軍餉,士兵的糧食都不能及時供給,將士們個個叫苦連天。這時候有一小股由羯人汲桑、石勒指揮的獨立反晉勢力(其實就是亂世裏的土匪,嗬嗬)偷襲了鄴城。司馬騰趕緊賞賜給每個將士幾斤大米,一丈布,讓他們賣命打仗,眾將士一看這不擺明了寒磣人嘛,幹脆跑到他府上搶點東西逃跑算了,司馬騰見製止不了,隻好也跟隨亂軍棄城逃跑,半路上被石勒截殺,連鄴城中成都王穎的屍骨都被叛軍搶走作為戰利品了。
  
    汲桑攻破鄴城後,一把火燒掉了皇帝的行宮和曹操建的銅雀台。大火四處蔓延,連燒了十幾天,整個鄴城陷入一片火海,汲桑和晉朝的亂兵趁機大肆搶劫,屠殺逃難的老百姓,先後有一萬多人死在亂兵的刀下和熊熊的大火中。
  
    汲桑和石勒搶完了鄴城,就準備流竄到兗州(今天的山東兗州一帶)繼續搶劫,東海王越趕緊抽調兗州刺史苟晞前來清剿。
  
    汲桑、石勒的部隊和苟晞在陽平(今山東陽穀一帶)進行殊死的搏鬥,經過了三十多場激烈的拉鋸戰,汲桑、石勒的騎兵部隊竟然始終攻不破苟晞以步兵為主的防線。(步兵雖然野戰不如騎兵,但是堅守時的效果倒是挺好的,再碰到苟晞這樣的狠人作統帥,天才石勒竟然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
  
    到了七月份,東海王越親自領兵進駐官渡,威脅汲桑、石勒部隊的右翼。苟晞趁機對汲桑的部隊發動拚死一擊,苟晞把全部的兵力都壓在戰鬥力較弱的汲桑一方,汲桑抵擋不住,大敗了幾十裏路,把石勒的部隊孤立在重重包圍之中。
  
    苟晞的部隊主力是步兵,追不上汲桑的部隊。到了晚上,汲桑直到看不見追兵才下令安營。哪知道苟晞下令部隊急行軍,沿著汲桑部隊留下的足跡追了上來,到了半夜終於到了汲桑的大營前。
  
    苟晞趕緊集結好趕到的部隊,向汲桑的大營發動突襲。連續攻破汲桑九道營壘,殺死一萬多人。這時候,孤單的石勒從後麵趕過來,從背後夾擊苟晞,總算救了汲桑一命。苟晞處變不驚,把部隊集結到汲桑布置的營壘裏抵抗了一陣,借助淩晨的暮色從容撤離戰場。(這個苟晞實在是晉朝一流的名將,別人都把他比做韓信,白起一樣的人才,是天下除了劉琨以外惟一能和石勒過招的人物。他還擅長政務,剛擔任兗州刺史的時候,前任積壓三尺高的無頭公文他隻用半天就處理完了。苟晞的姑媽投靠他生活,苟晞對她如同自己的親母親一樣孝順,後來她兒子想當參軍,苟晞以自己執法無情而拒絕,苟晞的堂弟就讓母親向苟晞說情,苟晞不得不同意。後來苟晞的堂弟犯法,苟晞親自監斬,他姑媽磕頭求饒苟晞仍然不聽,斬完後再換上喪服厚葬,很有當年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的遺風。不過後來……)
  
    這一仗汲桑、石勒的主力損失殆盡,兩人商量著準備投靠並州的劉淵。半路上又遭到晉軍巡邏隊的襲擊,部隊被打散了,汲桑被亂軍殺死,石勒隻身逃跑到並州上黨。
  
    上黨有一支幾千人的土匪,石勒走投無路,幹脆加入土匪過活。後來這支土匪被漢王劉淵收編,石勒也混在這群人裏謁見了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傳奇人物劉淵。
  
    這時候的石勒才三十歲,在人群裏麵站著很不起眼,而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漢王劉淵卻一下就發現了他。
  
    石勒也看見劉淵在瞪著自己,在他們互相對視的第一眼起,兩人就都為對方的獨特魅力所吸引,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英雄相惜吧。五十多歲的劉淵竟然親自走下台來,握住石勒的手,連聲說:“這就是英雄啊。”隨即單獨召見石勒,封他為輔漢將軍,平晉王。(當我寫到這裏的時候,竟然有一種和上千年前的古人心靈相通的感覺。無限的感慨在心頭蕩漾。劉淵給石勒的兩個封號都是級別很高和寓意深長的職務,而此時的石勒隻是個隱瞞了自己曾經加入上黨土匪的經曆,且作為土匪裏麵人人都看不起的羯族小兵。劉淵居然能發現石勒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也許是身經百戰的人身上才有的殺氣,也許是曆盡磨難的人身上才有的鎮定,讓這兩個不同民族的大英雄一見麵就成為忘年之交。)
  
    石勒在劉淵處立下的第一功就是勸降烏桓張伏利度部落。在晉陽北部居住著兩千多烏桓族人,首領叫做張伏利度,是匈奴的旁支。劉淵很想收編這個部落,但是伏利度不願意受劉淵管。石勒就假裝犯罪被劉淵通緝,逃到了烏桓部落投奔張伏利度。張伏利度就和石勒結拜為兄弟,讓石勒率領部下搶掠。石勒領軍,所向無前(所向無前的出處?),而且他為人慷慨,搶的東西都分給了手下,很得將士們的擁護。
  
    某天開會的時候,石勒站在張伏利度後麵,突然掏出一根繩子把張伏利度捆了起來,然後說:“我今天就是造反了,你們覺得我和他誰能當你們的頭?”眾人都擁立石勒,於是石勒放了張伏利度,率領眾人投靠劉淵。
  
    青州(今山東青州)也有一支獨立的反晉土匪勢力,首領叫做王彌,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造反,不久就聚集了幾萬人,如同蝗蟲一般,從青州一路殺向洛陽,經過兗州、徐州,路過的城池都被他們燒為廢墟。苟晞在徐州和王彌相持,一天夜裏王彌發現了苟晞防守上的空擋,於是突然拋開苟晞,一直殺過許昌,兵鋒直指洛陽城的東門。
  
    這時候,涼州刺史張軌的部將北宮純來洛陽執行公務,因為怕路上不安全,就帶了一百多名涼州勇士隨行。
  
    張軌來到洛陽正好碰到王彌進攻東門,一百多大個子的涼州勇士手持利刃,他們身披重鎧,不怕弓箭,殺得洛陽城下王彌的部隊一片大亂。城裏的衛戍部隊趁機突襲王彌的大營,王彌大敗,沿黃河往東潰逃。
  
    這時候劉淵聽說王彌形勢不妙,有心收編王彌的部隊,就派人給他送信招降,王彌幾萬人的部隊歸了劉淵。
  
    劉淵實力大增,侍中劉殷、王育進言道:“陛下起兵已經一年了,現在還局促一方,真是可惜。現在實力正強,士氣正旺,最好四麵出擊,北攻劉琨平定後方,南攻長安作為都城,然後從關中進攻洛陽,則大事可成。”劉淵采納了這個建議,親自領兵南攻平陽(今山西臨汾),令王彌、石勒東攻鄴城,兩下的晉軍都不戰自潰,於是劉淵就地稱帝,大赦天下 (這時候劉淵控製的地盤其實也就隻有並州這麽一塊地方,他也敢說是大赦天下?!),任命大兒子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名字有意思,嗬嗬)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隨後遷都平陽。
  
    我們的正統晉朝對此似乎毫無感覺,太傅東海王越在滎陽前線防備匈奴漢軍可能的進攻,而這個時候晉懷帝聯絡散騎常侍王延、中書令繆播、太仆卿繆胤等十幾名高官準備撤消東海王越的兵權,不知怎麽搞得東海王越就發現了懷帝的密謀,突然率領三千鐵甲步兵趕回洛陽,把十幾名高官全部逮起來砍頭,連守殿衛士也換上自己的親信,並下令凡是對朝廷提意見的,一律賜死。一個官員規勸了東海王越兩句也立即被勒令自殺,皇帝隻有在一旁看戲的份兒。(東海王越幹這些事兒的效率倒是蠻高的,總讓我產生不恰當的聯想,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吧。)
  
    晉朝的左積弩將軍朱誕叛變投敵到了漢國,泄露了洛陽城防的弱點。劉淵就命令朱誕為先鋒,劉景為大將發兵洛陽做試探性的進攻。漢軍很快就殺到了河南延津,隔著黃河就能看到洛陽的城門樓子。並掠走了三萬百姓,劉景把這三萬人全部沉入黃河淹死。
  
    在冀州作戰的石勒攻占了巨鹿、常山一帶,部隊發展到十幾萬人,石勒非常尊重知識分子,把那些被俘的書生單編成一個君子營,作為自己智囊團。有個叫張賓的人很有才華,常常自比張良,後來聽說石勒對文人很尊敬,就對親友說:“這個胡人將軍是我見過的最出色的人,我一定能協助他成大事!”於是他在石勒營前舞劍(這樣子推銷自己的人,古今未嚐有也!),等石勒出來看熱鬧的時候張賓過去就求見他。石勒一開始隻是覺得這個人很有趣,到了後來才發現他計無不中,立即另眼相看,把張賓當自己的老師一樣對待。
  
    到了這一年的夏天,神州大地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災,長江、漢江、黃河、洛河不約而同全部幹涸,過河的人不需要渡船直接蹚水就能過河(船夫們的飯碗沒了)。難道上天也要降罪於這已經是多災多難的人間?
  


作者:jk1019 回複日期:2007-9-22 1:56:54 
  匈奴出身的劉淵當上了皇帝,昏庸的晉朝對此竟然毫無反應,司馬氏的高官們還迷戀於同室操戈的手足相殘之中。第一次試探性進攻的結果讓劉淵堅定了消滅晉朝的決心。等到石勒鞏固冀州後劉淵就把他調回來,命令石勒為先鋒,王彌為參謀,劉聰為大將,率領四萬精銳騎兵,由壺關出發,擺脫劉琨遊擊隊的騷擾,目標直指千裏外的洛陽。
  
    劉聰的騎兵來勢洶洶,東海王越急忙命令淮南內史王曠,副將施融、曹超率領兩萬人馬前來抵擋。王曠準備渡過黃河防守,施融、曹超則建議就地防守,雙方意見不統一,還沒看見敵人就自己扯皮起來。王曠自行領兵過了黃河爬上太行山準備伏擊劉聰的部隊,正好看見石勒的先鋒騎兵過去,後麵是浩浩蕩蕩的劉聰主力。王曠自以為得計,就命令施融、曹超發動攻擊。哪知道手下都不聽使喚,劉聰、王彌一看有人伏擊,就急忙兵分兩路進行反擊,一直衝到晉軍陣地裏麵,晉軍大亂,王曠、施融、曹超全部被亂兵踩死,兩萬人死了一萬九,這一戰讓漢軍的聲勢大振。劉聰下令抓緊渡河進攻洛陽。
  
    東海王越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這時候晉朝的弘農太守桓延率領五千人假意投降劉聰,劉聰命令降軍駐紮在自己大營旁邊。到了晚上桓延在劉聰的大營裏四處放火,東海王越的部隊趁機派兵進攻劉聰,劉聰隻好命令全軍撤退,本次匈奴南攻就這樣失敗了。
  
    可笑的晉朝小朝廷發現敵人這樣容易就能被打敗,東海王越頓覺可以高枕無憂、蒙頭大睡了,給文武百官都漲了一級工資。大家相互賀喜,共同慶祝這一輝煌的勝利。
  
    隻是敵人並不想讓這些蛆蟲活得舒適一些,隻過了半個月,劉淵就派出了更強大的部隊向洛陽發動了進攻,這回劉淵隻留下石勒在後方防備劉琨遊擊隊的襲擊,其他精銳盡出。命令劉聰、劉曜、劉景、王彌率領騎兵五萬為主力,劉淵的嶽父司空呼延翼率領步兵三萬為後衛,八萬兵馬可沒人敢動手攔截,漢軍耀武揚威地殺到洛陽城下,把洛陽城團團包圍起來。
  
    上回解洛陽之圍的涼州部將北宮純可巧又來洛陽辦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哇),這回他率領了一千多人的護衛部隊。還是那種重甲步兵。北宮純聽說洛陽被圍困的消息後,半夜命令手下的涼州勇士突襲漢軍陣營。受襲擊的是司空呼延翼的步兵,漢兵在夜裏搞不清敵人有多少人,隻見一群大個子拿著大刀片子四下裏到處亂砍,營裏頓時大亂,呼延翼竟然被亂軍踩死。三萬人的部隊一見主將死了,就發生暴動,逃了個一幹二淨。
  
    劉淵聽說自己的老嶽丈死了,急忙命令劉聰退兵。劉聰沒服從他老爸的命令,而是下決心要放手一搏,命令劉曜攻擊東門,王彌攻擊南門,劉景攻擊西門,自己在黃河旁邊的北門親自督戰,因為沒有步兵幫忙,連攻好幾天都沒什麽進展。
  
    劉聰眼看攻城不下,心裏十分焦躁,就異想天開地去嵩山禱告山神。洛陽城裏的守將看到北門攻勢減弱,趁機派三千部隊打開城門突襲劉聰的部隊。劉聰的部隊沒有主將組織抵抗,隻好四散奔逃,三千步兵竟然輕易地殺死一萬多敵人,劉聰長歎一聲,隻好退兵,這次精心準備的進攻又不得不告吹。
  
    劉淵接到前線傳來的兒子劉聰兵敗的消息後,心中極為憂慮,不久就生了重病,臨終前命令太子劉和繼位。
  
    劉淵共有四個成年的兒子,老大是劉和,下麵還有劉裕(跟後麵出場的東晉大將劉裕可是鬆花江和鬆花蛋的關係)、劉隆和劉聰三人。這四子裏麵前三個都是隻懂舞文弄墨的花花公子,隻有老四劉聰文武雙全,諸子百家無一不曉,擅長書法詩文,還出了一本《劉聰文集》。由於出身將門,他從小膂力過人,能開三百斤的神臂弓,長大後劉聰不像他的哥哥們那樣蹲在家裏吃閑飯,而是走出家門闖蕩世界,當過公務員、秘書和雇傭兵,父親起兵後回來協助作戰,為漢國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劉聰的大哥、太子劉和卻是個隻知道尋花問柳的草包,他剛一即位就看著自己的幾個弟弟不順眼。他的舅舅呼延攸趁機挑撥劉氏兄弟之間的關係,劉和就聯合自己的衛士長劉銳、舅舅呼延攸、大將劉欽準備除掉這幾個弟弟。
  
    劉和下令召集他的三個弟弟來京城開會。劉裕、劉隆哥倆不知好歹空著兩手就來了,倒是劉聰警惕性高,來的時候帶了一小隊親兵保駕護航。當天晚上劉和就下令誅殺自己的幾個弟弟。劉裕和劉隆都沒什麽防備,統統被殺死,但是劉聰的衛兵卻戰鬥力十分強大,把劉和的手下殺了個精光,並且包圍了皇宮,經過了整整一天的艱苦作戰,劉聰終於攻占皇宮,把劉和、劉銳、呼延攸、劉欽全部割了腦袋。劉聰白撿了頂皇帝的帽子,自然喜出望外。
  
    劉聰和眾大將關係很好,所以雖然是自己篡了位也低下也沒有什麽人起來反對,劉聰很快就控製了政局。不久,他又派遣劉曜、王彌和兒子劉粲率領四萬步兵從平陽出發進攻洛陽,大將石勒率領兩萬騎兵從鄴城出發進攻洛陽。並州的劉琨聽說首都危急,急忙卑辭厚禮聯合鮮卑拓跋部落準備進攻漢國的後方,並和東海王越約定時間聯合反擊。想不到東海王越平時和青州大都督苟晞關係惡劣,害怕他趁機作亂,就強令劉琨不得妄動,劉琨一片好心貼了個冷屁股,隻好把鮮卑拓跋的部隊遣返回原籍。
  
    劉曜和石勒的部隊會師後,也聽說了劉琨和鮮卑人蠢蠢欲動的消息。張賓建議石勒攻擊晉朝的運輸線,用摧毀敵人經濟的方法來削弱晉朝。於是劉曜回兵後,石勒的騎兵卻在晉朝的後方進行了大膽地穿插分割。他率領騎兵越過洛陽,一路燒殺,直搗荊州的襄陽。然後順漢江往東挺進,又殺回南陽,從南陽又一口氣殺到了許昌,圍追堵截通往洛陽的援軍和物資,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把整個中原最後的生命線全部切斷。讓洛陽成為恐怖怒濤下的一座孤島。
  
    等到東海王越也餓了肚子,才發現京城已經是個大空殼了。這時候才知道形勢不妙,趕緊派親信向四周發出求救信,希望各地的軍隊過來幫忙,哪知道這些信使全都被石勒的巡邏隊逮了起來,東海王越又等了幾天發現沒有半個援軍過來幫忙,隻好率領著十萬軍隊出來準備和石勒進行決戰,並且盤算著如果找不到敵人也好趁機逃到江南去。洛陽城裏隻留下了東海王越的親信何倫、李惲守衛皇宮。(石勒隻有兩萬騎兵,東海王越卻要派十萬人來討伐他,且不說十萬人的大部隊一天連十裏路都走不了,連敵人騎兵的屁股都看不見,單說這些人的吃飯就是一大難題。)
  
    懷帝好容易盼走了東海王越,就趕緊給青州都督苟晞下詔命令討伐東海王越。(晉朝大難即將臨頭,還在無休止地內鬥。)苟晞的信使走到了河南項城,路過東海王越的大營,被東海王越的偵察兵逮到。東海王越看到皇帝和他最忌憚的苟晞相互勾結,不由萬念俱灰,在項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臨終前把十多萬人的隊伍交給了侍中王衍來指揮。(此時這支龐大的隊伍已經走了五個月,項城距離洛陽二百七十公裏,平均一天走三裏半路。)
  
    十萬大軍失去了首領,就變成一群無頭蒼蠅。也不知道王衍是怎麽想的,竟然想把東海王越送回封地東海安葬。部隊又往東走了八十公裏,到了苦縣(今河南鹿邑),石勒的兩萬輕騎兵踏著滾滾煙塵追了上來。王衍根本不懂怎麽打仗,隻好和一群馬屁精麵麵相覷,轉眼間石勒的輕騎兵就把這十多萬人的大軍團團圍起來(兩萬人團團包圍十萬人,不知道是怎麽個圍法?),先是一陣亂箭,這十萬人全部膽小如鼠,都想著比別人跑得快點,結果自相踐踏,石勒的騎兵趁機縱馬反複衝殺,這十萬晉軍無一漏網,全軍覆沒。
  
    王衍和那一大群馬屁精們被帶到石勒麵前,這些人紛紛對著石勒大唱讚歌,說晉朝的滅亡和自己無幹,都是因為將軍您用兵如神(大概是星宿派的前身吧,^O^),石勒說:“諸位少年得誌,名揚四海,都是達官貴人,怎麽能說和你們無關呢?我看諸位就是這世上的蛀蟲。”
  
    這幫人仍然不停地七嘴八舌,互相開脫。石勒對部將說:“我走遍天下,都沒見過這麽一幫人渣,怎麽處理呢?” 部將都是受苦人出身,說到:“他們都是貴族,不會聽我們的話的。”
  
    石勒就下令把這些家夥關到一間大房子裏麵,然後讓手下推倒土牆,把這些文人全部壓死。(王衍就是晉朝“清談派”的代表,把錢叫做“阿堵物”的那位高人就是他,“清談派”們平時上班的任務就是吹牛,現在晉朝終於嚐到了所謂“魏晉風度”的惡果了。)


作者:jk1019 回複日期:2007-9-22 1:57:53 
  被朝廷倚為頂梁柱的東海王越死去的消息傳到了洛陽城。城裏的守將東海王越的狗腿子何倫、李惲聽說後台垮了,害怕懷帝翻臉,趕緊連夜護送著東海王越的老婆、兒子出城,準備前往封地東海。軍隊要逃亡的消息一傳開,恐怖氣氛立即籠罩了整個洛陽城。那些搜刮了無數民脂民膏的王孫貴族們萬分害怕洛陽城裏的饑民找他們算總賬,紛紛收拾東西,背著大包小包要求和軍隊一齊逃亡,至於東海安全不安全,去東海的路上安全不安全,現在已經沒人考慮了,他們隻知道有無數饑民的洛陽最不安全。於是,這支拉著大量金銀細軟的逃亡大軍也浩浩蕩蕩地沿著東海王越走過的不歸路前進,走向最後的滅亡。
  
    這時候石勒剛剛消滅掉王衍的軍隊,經過幾天的休整,自東向西地逐漸逼近洛陽城,當何倫、李惲的運寶車隊走出洛陽不遠,就和石勒的主力部隊撞個滿懷。
  
    把寒光閃閃的大刀舉在頭頂的匈奴騎兵衝向這支由王子公主們組成的運輸隊。隻有以前見識過匈奴騎兵的厲害的老兵油子才明白要趕快逃命,所以兩個領隊都跑了,晉軍失去了首腦頓時全軍大亂,那些平常四體不勤的腐朽貴族隻知道護住自己的包裹不讓亂軍踩到了。當匈奴騎兵殺進人群裏的時候,包括東海王越的兒子在內的四十八位逃亡的皇室貴族和他們的老婆孩子全部被凶殘的匈奴騎兵踏為肉泥。隻有何倫和李惲兩人看到滾滾煙塵後就丟下部隊和隨身財產扭頭就跑,憑借好馬撿了兩條性命,輾轉逃到了江南。
  
    石勒殲滅晉軍主力後,劉聰命令石勒、王彌、劉曜從東、北、西三麵包圍洛陽。懷帝看到文武百官都四散而去了,他也帶領著皇宮裏的最後幾十人要逃出洛陽,這時才發現中央政府已經窮得連一輛車都沒有了(應該是被那些貴族拉走裝財寶去了吧)。懷帝隻好打算步行投奔遠在徐州的大將苟晞。當這一小撮人走到從前洛陽最繁華的銅駝街的時候,道路兩旁破敗的建築物裏突然湧出了大量的饑民,衝過來準備把這一群衣著光鮮的人當作晚餐。懷帝他們無法前進,隻好撤回皇宮,緊閉大門,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被全世界所拋棄的懷帝手裏並沒有能變出食物來的阿拉丁神燈,為了活命隻好命令禁軍將士們晚上扮作盜賊,去搶劫饑民手裏一點點可憐的糧食和死屍來果腹。(君臨天下的皇帝居然變成了盜賊頭子,這重大的打擊降臨在懷帝周圍的每一個人身上,比饑餓更可怕的是日漸逼近的敵軍,像漸漸收緊的絞索一樣,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死亡來臨之前的恐怖、懼怕和歇斯底裏。)
  
    不久,劉聰兩萬七千人的先頭部隊就來到了洛陽城下,和前幾次不同的是,這回沒有嚴陣以待的晉軍等著他們,先鋒呼延晏還以為晉軍在設空城計埋伏等著他,就命令全軍一齊向城裏放箭,放了半天也沒反應,他就帶領部隊殺進洛陽城裏的一個角,放了一把火,趕緊跑出來看效果。
  
    烈焰平靜地在洛陽城裏燃燒著,竟然沒有人群救火的嘈雜聲,呼延晏和他的手下都覺得十分害怕,隻好等待著援軍過來給他們拿主意。第二天等劉曜、王彌、石勒都來齊了,三軍一齊進攻洛陽,進城後才發現洛陽已經是一座炊煙已絕半月的死城。全城隻有三萬多餓得皮包骨頭的活人,其他都是吃剩的人的骨架。匈奴兵隻好“積德行善”把這最後的三萬人也一並都殺死。
  
    劉曜的部隊帶頭衝進了皇宮,把所有的財寶和宮女連同晉懷帝一齊運走,惠帝的老婆三十歲的羊後還在宮中餓著肚子,劉曜一看她長得不錯就把她給拉上馬搶走。隨後匈奴兵挖了晉朝諸皇帝宗室的祖墳,燒毀了宮廟,把天下第一繁華的千年古都洛陽和方圓千裏都變成一片廢墟,最後敲著得勝鼓班師回自己的首都平陽。
  
    懷帝被帶進宮殿覲見漢國皇帝劉聰,劉聰以前曾經當過晉朝的小職員,覲見過那時候高高在上的豫章王,也就是現在的晉懷帝。劉聰就使壞調侃懷帝說:“朕沒發跡的時候曾經謁見過閣下,那時候閣下表揚過我幾句,還賞給我一套辦公用品,閣下還記得嗎?”
  
    懷帝滿臉通紅,回答:“可惜這件事情我早忘了,那時候誰能想到您會是今天的皇帝?”
  
    劉聰問:“你們漢人之間,都是骨肉,為什麽要這樣自相殘殺?”
  
    懷帝回答道:“貴國是受天命而振興的正統,我們漢人不敢勞動貴國親自動手,所以自己先為陛下把那些不和諧的地方給鏟除掉。這是上天注定的命運,不是人的力量能改變的。假如我們漢人能夠精誠團結,仁愛和睦,陛下怎麽會有今天的大好局麵呢?”(嗚呼,這段對話實在是令人悲歎,中華民族為什麽要自相殘殺?中華民族為什麽要自相殘殺??中華民族為什麽要自相殘殺???難道這就是中國人的宿命麽?為我曆盡苦難的中華民族一哭!!!)
  
    劉聰讓懷帝身著青衣小帽給自己當酒童。宴會的時候就讓他出來給客人斟酒。後來漢國軍隊俘虜了一批晉朝大臣,劉聰舉行宴會招待他們的時候,讓懷帝出來給他們逐一端酒上菜。大臣們看到服侍自己的竟然是原來的皇帝,大家都忍不住失聲痛哭。劉聰一不高興,就命令衛士把這些人都到關到一起,給他們灌下毒酒把君臣一齊毒死。
  
    青州大都督苟晞聽到洛陽陷落的消息後,在倉垣(今河南開封東南)擁立司馬氏宗室為太子,自任太子太傅,獨攬小朝廷的大權。可是苟晞一旦沒有人約束,生活就立即腐化起來。一口氣買了幾十個小妾和近千名丫環。終日足不出戶,在家飲酒作樂,還把那些勸阻他的部將都殺了,結果再也沒人願意為他賣命。
  
    石勒在許昌囤兵正準備進攻苟晞,聽說苟晞不理政事,急忙調遣輕騎兵突襲倉垣。隻花了半天時間騎兵就殺到了苟晞的府第門口。這時候的苟晞還在蒙頭大睡,糊裏糊塗地就被捆了起來,押到了曾是他手下敗將的石勒麵前。
  
    石勒對匈奴漢國已經逐漸不滿,準備先鏟除盤踞在青州的王彌,因為苟晞是青州都督,石勒就打算留著苟晞讓他當向導。這時王彌卻主動邀請石勒去赴宴。石勒一聽正是天賜良機。就率領數十名心腹親兵前來,在酒宴上突然翻臉,殺死王彌,招降了王彌的全部軍隊,然後給劉聰上表說王彌意圖謀反,現在已經將他斬首。劉聰一看既然生米已煮成熟飯,隻好承認既成事實,把王彌的部隊撥給石勒。
  
    王彌一死,苟晞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於是石勒就下令把苟晞全家滿門抄斬。
  
    這個小朝廷滅亡後,晉朝的勢力分為兩派,一派是在長安的那位血統純正、後人稱之為湣帝的皇帝司馬鄴,另一派是在建業的琅琊王司馬睿。長安的皇帝雖然是正統,但是其生存空間狹小,沒有回旋的餘地。建業的司馬睿卻混得是一派生機。為了打擊司馬睿,次年二月,石勒囤兵在葛陂(今河南新蔡北)造船準備進攻建業。司馬睿集結起水軍,命令部將紀瞻為大將,在壽春(今安徽蚌埠一帶)迎戰敵人。到了三月梅雨季節,道路泥濘,石勒的騎兵無法發揮作用,敵不過紀瞻的水軍,又趕上軍中疫病流行,士兵患病的很多,讓石勒非常鬱悶。
  
    石勒眼看戰事毫無進展,就召集將領們開會,眾將有的主戰,有的主和,有的主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隻有張賓在旁邊一言不發。等諸將散去後,張賓對石勒說:“將軍攻占洛陽,挖了司馬家的祖墳,晉朝怎麽能接受你投降呢?但現在天氣不好,士卒多病,也不適合作戰,將軍應當速做決定!”
  
    石勒就問道:“您認為如何是好呢?”
  
    張賓說:“鄴城西接平陽,形勢險要,在下認為應當占據鄴城,經營河北,把後方穩定了再擴張不遲。可以讓輜重先撤退,軍隊後撤退,就不要緊了。”石勒一聽,大為吃驚:“先撤輜重,萬一江南人發動反擊可咋辦好呢?”張賓回答道:“江南人希望保存實力,不想打仗,肯定不會追擊。”石勒大喜,立即準備撤退到鄴城,封張賓為右侯,對他更加信賴。
  
    石勒安全撤退後,卻發現鄴城已經被幽州王浚的部隊所占據。因為鄴城地形險要,石勒就放棄了進攻,轉而占領襄國(今河北邢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有了根據地後,石勒就招兵買馬,積穀囤糧,並向劉聰申請冀州牧的官職,準備在此大幹一番事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