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音樂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小時候在音樂方麵都是很貧乏的,隻有紅歌和數量不多民族音樂。我現在完全不能忍受紅色歌曲,我以為聽音樂是一個有些小資事情,搞那一些慷慨激昂幹什麽,再說人在美國,去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是不是有些滑稽。當然,我知道仍然有些像我這樣的年紀的人唱紅歌有時會熱淚盈眶,但是,我以為那是因為那些音樂讓他們想起來那些逝去了歲月,無非就是無怨無悔青春和激情。音樂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它會把你的過去融合到一起,比如說你和初戀情人的第一眼正好在唱《東方紅》,於是那個曲調就讓你想起來她,其實與偉大領袖根本就沒有關係。
我可能要稍微幸運一點,因為我家裏有一點老唱片和一個電唱機,不是那種留聲機,而是帶有放大器和喇叭的,還是電子管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半導體。唱片基本都是西方的古典音樂,大約有幾十張。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德沃夏克的《母親教我的歌》,當然,我不知道歌名,也不知道唱的是什麽,因為都是英文。母親告訴了我名字和歌詞大意,恐怕還告訴了我了歌唱家,但是我卻忘了。我後來多次聽過這首歌,總感覺沒有那個人唱得好,當然,這隻是一種情緒,在少年的眼裏,無論什麽都是最美好的。
這首歌歌詞非常簡單,我那時也聽不懂,隻是覺得那個曲調非常美而獨特,打動了自己。那些唱片裏還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歌劇詠歎調,我並不覺得怎麽好。現在來說,那首歌表述的是人生的艱辛。的確,人生就是艱辛無比,充滿著苦難,幸福和歡樂就像白駒過隙,還隻有等到那短暫瞬間過去了以後,你才能知道那其實是自己在不長的今生能得到最好的東西。就像我偎依在母親的身邊,靜靜地聽著那起伏跌宕的女高音。
我想現在我可能能夠理解母親當時心境,但是,作為少年的我,那時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怎麽一回事,為什麽會喜歡這首歌,我也不知道。大概人生來就是有些憂鬱的,所以這個世界上那些傑作,無論是小說,音樂,繪畫都充滿著傷感,隻有這個東西最能打動人,那些慷慨激昂隻不過是過門,並不能持久。
這首歌是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最有名的之一。世界那些最有名的女高音,都唱過,據此改編的小提琴,大提琴曲,薩克斯等等等,應有盡有,被無數人傳唱,演奏,至今不衰。可見音樂是一個超越民族,時間,空間,可以永遠的東西。再過一萬年,這個世界不知會變成什麽樣,人們恐怕記不得我們今天的總統,主席,早就忘記了今天的歌星,球星,不知道會使用什麽樣的人工智能和音響設備,但是,隻要這個世界上還有母親,我想這首歌總是會有人唱,有人聽的,對此我堅信無疑。
《維基百科》說貝多芬是古典音樂集大成者,非常到位。他是什麽都可以來,什麽都可以出類拔萃。《英雄》,《命運》是一些非常宏偉東西,那種磅礴氣勢在他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是他完美地展現了交響樂可以到達的意境,被人們認為是交響樂轉折點;而《月光》,《致愛麗絲》卻是典型的小調,簡單而清新。前者都有些悲憤;後者卻總有一絲排遣不掉的淡淡的憂傷,我聽時總有些感歎,這應該是心靈多麽純淨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東西。
很多人認為莫紮特最有才華,但他卻是一個典型的宮廷音樂家,他的音樂是給那些王公貴婦們聽的,所以你能想象那些人會喜歡《命運》嗎,恐怕會把她們手上的扇子給震下來。貝多芬卻是一個最有個性的音樂家,極為倔強而無所畏懼,而且時代不同了,貝多芬這種人能夠生存了。
所以說,真正的音樂家不是為了聽眾而寫,更不是為了什麽歌頌國家,什麽正能量,他們就是為自己所寫,表達自己高興,憤怒,煩惱和失落。我們這一代人都被崔健所折服,那麽他是在為誰而唱呢?我以為他就是為自己而寫,因為他很真誠又和我們一個時代,所以能表達出我們情感。你能想象崔健會上春晚嗎,通過那種層層審查那還會是崔健嗎?
我覺得春晚音樂和宮廷音樂是差不多的東西,缺乏真誠,而這個東西卻是藝術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東西怎麽能夠打動人。就像像莫紮特的音樂,他的東西的確有些美得驚人,但是,我覺得他是在說,我知道你們隻能喜歡這樣的東西,那麽我就要讓你們看一看,我能夠做得多麽的好。至於他的內心恐怕是那個未完成的《安魂曲》,那就不止是憂傷,而是有些黑色,據說有人聽了以後就去自殺。但莫紮特卻是一個最有才華的音樂家,如果你沒有莫紮特的才華,又不能像崔健那般真誠,唱不唱無所謂的,賺錢可以,請你不要自吹自擂。
所以說,我更喜歡貝多芬,從他的音樂中能體會到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至於莫紮特,我不知道。貝多芬在《命運》中要掐住命運的咽喉,對世間不平的悲憤溢於言表,但是,也就是他卻寫了《致愛麗絲》,那麽清新動人,這二個東西相差太大,很難相信是一個人所為,人啊,真是說不清楚。也許從他那裏我們能夠得到:盡管這個世界恐怕就是一個狗屁,但我絕不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我才不上它的當!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一次上演的時候他已經完全耳聾,“演奏結束後,背向觀眾的貝多芬並不知道身後發生何事。這時,觀眾看到了最感人的一幕,一位獨唱演員卡羅琳娜·溫格(Caroline Unger)拉貝多芬轉過身,才讓他看到觀眾起立五次並瘋狂地在鼓掌。當時,即使是皇室夫婦出場,觀眾也隻會起立三次表示敬意,而五次對於一位非受雇於皇室的人來說,是未有的。這甚至引來警方到達現場,去製止這種自發的致意。貝多芬深受感動。”《維基百科》
最近剛剛看了今年奧斯卡頒獎上的烏龍,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這個頒獎曆史上最長的掌聲是給卓別林的。他因為反感政治對電影的幹涉在麥肯錫時代被當時的FBI頭頭胡佛禁止進入美國(1952),一直到了20年以後,他才能又一次回到美國接受奧斯卡榮譽獎,這時大廳裏的掌聲長達五分鍾(一般半分鍾都算長了)。好萊塢的那一幫人都是一些自高自大,自命不凡的家夥,在這時卻都向卓別林表示自己的由衷的敬意。貝多芬那時沒有攝影機,我們不知道他的表情,但卓別林卻似乎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想他不可能在表演,那麽他其實是一個有些靦腆,十分內向的人。
這兩個人都當之無愧,他們都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
現在中國的父母親都喜歡讓孩子學習鋼琴,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年輕的時候拉過小提琴,知道那個東西有多麽難。音準是一個有些天生的東西,鋼琴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說,要就是玩一玩,不想或者不能花太多的時間,鋼琴挺好,小孩有個百把個小時就像模像樣了,小提琴這個時間恐怕是慘不忍睹。鋼琴是可大可小,音域開闊,可以不需要伴奏,一個小提琴可是相當單薄。
今天既然說到這裏來了,就說鋼琴吧。像貝多芬,柴可夫斯基都寫過鋼琴的傑作,我隻想說以鋼琴聞名的音樂家,我最喜歡的有二個,第一個是肖邦。不知什麽原因,聽他的作品,總感覺是女性寫的。優美流暢,感情豐富而細膩,據說他本人就是多愁善感,那倒是音如其人。
我知道有人說他是花叢中的大炮,他的《送葬進行曲》在當時極有爭議,舒曼甚至說那是殘暴,當然,現在人們不會這樣看,那恐怕是肖邦內心衝突的一次總爆發,他大多數時候並不是這樣的。舒曼可以說是養尊處優,理解不了一個祖國被人瓜分,家人遭受迫害,自己隻能遠離家園的人而感到的悲憤和絕望。我聽過,殘暴沒有感覺到,但的確有些異類,一大堆聽起來不和諧的和音,我並不喜歡,我這種人還是喜歡他的《離別曲》。
另一個值得好好說的是拉赫瑪尼諾夫,中國人稱這種人是“白俄”,是指因為十月革命而流亡在國外的俄國人。不過那是聰明人,如果他留下來在斯大林的統治下,不唱讚歌就是進勞改營。他被人稱為最後一個古典音樂的大家,於是今天我們就有幸能聽到他演奏自己的作品。
古典音樂家當然現在都死了,於是我們今天聽到的他們的音樂實際上是一種再創造,是由樂隊和指揮根據自己的理解而進行的演繹,所以同一個音樂可能會有差別。我覺得這一點在拉二(第二鋼琴協奏曲)上表現得最突出,聽起來好像不是一個東西。我以為卡拉揚和魏森伯格的最好,王羽佳的也相當不錯,不過因為是女孩子,力度好像差一點(也許是我的偏見),但有些地方非常出彩。我聽過拉赫瑪尼諾夫本人的演奏,有人說並不怎麽樣,和樂隊配合得沒有達到完美,我也有這種感覺,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另一個是錄音技術不行,那時候隻有這個條件。
拉二被人稱為神來之作,有史以來最好的鋼琴作品之一,我以為從它可以看到二個人的影子,一個貝多芬,另一個就是柴可夫斯基。貝多芬的《命運》一開始就是砰砰砰的命運在敲門,拉二一開始也是越來越重和聲,拉二在氣勢的宏大上的確和《命運》有得一比。拉二有著斯拉夫民族音樂那種獨特的厚重和沉鬱,這一點柴可夫斯基無人能及,拉二有些極為舒情段落,那真是叫得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真傳。
就像不同的樂隊有不同的拉二,各人自己對它的理解也不會相同。我自己理解拉二是在敘述曆史,一個民族或者個人的經曆。艱辛,曲折,有美好和寧靜的歲月,也有痛苦和壓抑的日子。我特別喜愛它,是因為有些地方那個鋼琴就像是一下下直接敲打到你的心裏。
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的人有著前人所沒有的條件,在家裏聽就可以了,原來隻能去音樂廳,麻煩而且效果並不好。古典音樂是沒有音響設備的,當一個樂器獨奏的時候,一個人咳嗽或者弄出什麽聲音(這是經常會有的),就會把感覺全給毀了。再就是經常會有著裝的要求,看到穿著夜禮服盛裝的女人,我總是搞不清楚她們是來聽音樂還是show服裝的?我承認她們有很多十分養眼,但是不應該把我逼著去租衣服,我應該有不show自己的權利,這應該也是人權。不過我已經很長的時間不去那種地方了,現在在美國應該有些不同了。
我覺得很多人不熱衷古典音樂是沒有一個過得去的音響,像bose那種隻不過是垃圾,它們是為看那種美國大片所設計的,追車槍戰可以,古典音樂不行,含糊而缺乏層次。不過好音響也會有副作用,你會發現很多流行歌手的聲音也是垃圾,阿黛爾是屬於那種比較好的。
人們總說攝影燒錢,但那和音響不能比。一套好的音響設備一,二十萬美元不算稀奇。當然,我可不是什麽有錢人,沒有那個條件,我隻說自己的東西。大約五千美元,一,兩百買線材(這一點很重要),剩下放大器音箱各一半。我原來一直想買一台好的CD,要一,兩千舍不得,幸虧沒有買,因為現在的計算機的解碼器進步神速,完全可以,要追求一下就去買一個聲卡,兩百美元以內。這個錢值得花,你會發現自己原來根本聽的不是音樂。要先試一試就去買一個好的耳機,但是好耳機比好音響差得太多,但凡說耳機好的隻是因為音響太次。
我可不想大家說我裝,其實大多數時候自己都聽的不是古典音樂,人那能一天到晚那麽嚴肅。但是,那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可以給人獨特的享受,說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並不為過,現在網上什麽都有,古典音樂是不用花錢買的,不用是不是有些可惜。
寫得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