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史有感(條頓堡森林,馬丁.路德,納粹)(上)

(2016-01-07 08:42:41) 下一個

                      讀史有感(條頓堡森林,馬丁.路德,納粹)(上)

 

第一是個地名,第二是一個人名,第三是一個政黨的名稱,都來自於德國(日耳曼人),要談說德國的曆史,這三者是不得不談的。

 

公元9年,羅馬帝國正是最強盛的時候,有了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維,此人可以說是政治家的樣板。凱撒收他為養子並指定為繼承人,所以總習慣拿他和凱撒相比,但這是二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

“愷撒與同時代的西塞羅被後世並稱為拉丁文學的兩大文豪,愷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私人信件與文章,但由於奧古斯都將愷撒神化為神君,因此絕大多數的著作都遭到了銷毀;目前愷撒主要的傳世著作是他親身經曆的戰爭回憶錄,至今仍因高度的文字水平被西方學校教育作為拉丁語教材。”《維基百科》

凱撒是一個天才人物,各方麵都是光彩奪目;而屋大維卻是一個最,最老練的政客,和凱撒相比十分單調乏味,比如他對那個埃及豔後就沒有興趣,這可是真正叫毀了那個萬人迷的聲譽,讓世代的浪漫溫柔的文人大失所望,認為他完全不懂風情。他好像從年輕的時候都一直這樣,真不知是怎麽來的。反過來,如果凱撒有他的政治上的敏感和老練,就不會被人刺殺。

總的說來,歐洲文明的起源在南邊,地中海沿岸,越往北越野蠻。凱撒成功地征服了高盧人,主要在現在的法國。屋大維完好的繼承了凱撒在高盧的疆土,但這時卻要麵對著北邊一個迅速崛起,而更為野蠻民族:日耳曼。

不過日耳曼人從來就是羅馬人的大麻煩,“約前113年他們遇到羅馬人。在兩個民族的交戰中羅馬人幾乎全軍覆沒。日耳曼人將一場突然來到的暴風雨當作他們的氣候神的警告因此中止了作戰。

前109年前107年前105年羅馬人一再與這兩支日耳曼人作戰,但每次都戰敗。一直到這兩個民族分裂後羅馬人才於前102年戰勝了條頓人前101年戰勝辛布裏人。”《維基百科》

 

原來跟日耳曼人打交道的是提比略,後來他成為奧古斯都之後的羅馬帝國的第二個皇帝,此人是一個難得的幹才,手握羅馬重兵,懂得恩威並用,把日耳曼人治得可以說服服帖帖。

但是,後來奧古斯都把他調到別處去鎮壓叛亂去了,而要瓦魯斯接替他的位置。這人就有問題了,估計是馬謖,王衍一類的人物,能說會道,好像什麽都有一套,過去表現也不錯,所以很多人,包括奧古斯都都認為他是一個人才,不然不會把這麽重要的位置給這人。

但是,瓦魯斯運氣實在壞透了,遇到了阿爾米紐,一個日耳曼的英雄。他出身於日耳曼的貴族,父母在羅馬擔任人質期間生下了他,其童年和青年期也是在羅馬度過的,後來又參加了羅馬軍隊,深知羅馬軍隊的強項和弱點,還因為作戰英勇,被授予羅馬公民權,提比略甚至還許諾將來封他為騎士,這已經是 一個蠻族出身的軍官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

但是,此人是日耳曼的劉淵,雖然劉淵肯定不知道有此人,但他們實在是太相似了,可見曆史是千真萬確的在重複!

阿爾米紐根本就不在乎羅馬給他的榮譽,他一心想的是打敗羅馬人,複興自己的民族。他恐怕是一個極高傲的人,但卻有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勇氣,在羅馬人麵前裝孫子,而且還是極好的演員,把瓦魯斯忽悠得找不著北了。

那一段曆史是比較模糊的,因為日耳曼人還不能寫自己的曆史,我們所知道的不過是羅馬人的記載,而且也不是很完全。我估計大家都喜歡戲劇性的說法,那就這樣來吧。

阿爾米紐先安排好一個假的反叛,瓦魯斯自然要去鎮壓,而且問他怎麽打,這和他想的一點都不差。於是他就給瓦魯斯指引了一條最好的道路,就是穿過條頓堡森林。當然是最好,因為日耳曼人在那裏等著。羅馬人命中難逃這一劫,正好碰上壞天氣,在黑黝黝的森林中,又是狂風暴雨,羅馬的正規軍團根本就很難保持隊形。日耳曼人從四麵八方擁上來,羅馬人開始還能強撐住,擊退敵人。但是,日耳曼人並不罷休,稍作休整後又卷土重來,就這樣一波接著一波。於是羅馬三個軍團2萬多人激戰4天,全軍覆沒,據說隻有二百人活下來,統帥瓦魯斯自殺。如果曆史記載不錯的話,那一年阿爾米紐僅僅隻有25歲。

消息傳到了羅馬,據說奧古斯都幾個月都鬱鬱寡歡,不斷對空中高喊“瓦魯斯,瓦魯斯,你把我的軍團還給我!”這成為另類名言,後來的歐洲君主一但打了敗仗,這個喊聲就開始回響。

條頓堡森林戰役是奧古斯都一生中最慘痛的失敗,也是羅馬人一百年來最慘痛的敗仗,他們能夠被打敗,但訓練有素的羅馬人總能且戰且退,而且從公元前53年的卡拉伊會戰(克拉蘇之死)以後,他們就沒有吃過敗仗,羅馬軍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被打破,可想羅馬人有怎麽樣的震驚。

雖然過去日耳曼人打敗過羅馬人,但奧古斯都時的羅馬師團可以說是在頂峰,這能夠怪誰呢,奧古斯都恐怕是老了,用人上麵犯了大錯。

最後還是提比略來收拾殘局,帶著兵馬重新大敗日耳曼人,羅馬兵團是非常厲害的,阿爾米紐如果不使那一招,怎麽都難以是訓練有素,有統一指揮,能協同作戰的羅馬人的對手,日耳曼人和他們相比,更像一些烏合之眾,但不得不承認,那是一些非常勇敢的烏合之眾。

曆史馬上說明了這一點,當日耳曼人大勝以後,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馬上陷於各個部落的爭鬥,阿爾米紐並沒有死於羅馬人之手,而是在37歲時死於內鬥。民族英雄算什麽,內鬥起來可不管這個。

據說提比略得到了一個結論,日耳曼人獨立不可怕,分而治之就夠了,而團結能統一行動那就才會成為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於是他改變了方針,不再企圖徹底征服日耳曼人,太費力氣。提比略這個見識有點難以判斷,當然不能說錯,如果他們能統一行動了就是災難,但能一直控製住不讓他們統一嗎?

 

在這裏作一點說明,我這人比較懶,也沒有能力去讀那些正史,根本談不上研究,不過是胡侃,大家看了開心就好,不開心我也不能負責任,因為我不得利,也就談不上責任,不能拿那些靠著吃飯的人跟我比。

所以有很多的據說,那都是一些二手貨,跟著別人說的,敬請原諒。

 

大約十年以後,另一個羅馬統帥又一次攻入條頓堡森林,不過當然不是阿爾米紐帶路,而是有備而來,這一次阿爾米紐就不是對手了,大敗孤身而逃。這一次算是複了仇,他們也掩埋了戰友的累累白骨,據說(又來了)日耳曼人把那些屍體的頭顱都高高掛在樹上,那要掛多少樹啊,不明白日耳曼人費那個力氣為什麽,隻好猜測來自於一些野蠻的習俗。

我曾經從條頓堡森林邊上經過,那是一個非常美麗地方,起伏無邊的森林,清澈蜿蜒的河流,紅白相間的農舍在夕陽下閃閃發光,除了那些讓人毛骨悚然的地名,已經沒有了任何能地方夠讓人想起二千年前的血腥。

但是,這個戰役的影響大極了。

從小的方麵來說,羅馬人再也不敢輕視日耳曼人,從此在那裏駐下羅馬帝國最強大的軍隊,而後因此那裏帶兵的統帥在部下的擁戴下開始稱帝,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打破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平衡,帝國開始了衰敗和崩潰。

據有些曆史學家說,歐洲的近代史是以德法之間明爭暗鬥作為主線的(這種說法非常之簡化,早期得考慮西班牙,後來則是英國,俄國),法國在曆史上是高盧人,德國就是日耳曼人。高盧人是徹底給羅馬帝國征服了,也就是羅馬化了,但是,也就是條頓堡森林戰役止住了羅馬向北征服的步伐,以後日耳曼人對羅馬人雖然不斷地吃敗仗,然而從來沒有被征服。

所以如果沒有這一戰役,日耳曼人多半會和高盧人一樣羅馬化,以後歐洲的民族融合和國家的形成就恐怕有很大的不同。當然,我們無法去預料這個不同是什麽,但是,這戰役保證了日耳曼人的獨立性,曆史在這裏拐了一個彎,沿著另一條途徑走了下去。

《劍橋世界史》說:“18世紀的德國人類學家在諸多方麵都洋溢著世界大同主義情懷,但孤獨對日耳曼尼亞的曆史和與文化,卻認為與西歐其它地區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心中的英雄人物是阿爾米紐,據稱曾於公元9年在今多特蒙德附近的條頓堡森林森林打敗羅馬軍隊。因此,阿爾米紐遂成為抵抗羅馬暴政和外來影響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與之相映成趣的是,法國的曆史學家認為,法蘭西的曆史根植於偉大而經典的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

這一段不知是那個老兄所譯,十分繞口。大意是在歐洲近代史中,德國人有一股狠勁,一向是現存程序的挑戰者,重要原因就在於她的文化傳統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今天在談德國的曆史就繞不開條頓堡森林這一章。最後再加一句,最後的羅馬帝國終歸可以說是滅在日耳曼人的手裏,不過那時候叫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已經一分為二,而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五梅 回複 悄悄話 您寫得比史書順口、有趣。文學城這類文章太少了。靜候下文。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1:)
very-old-pi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又更新了,喜歡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