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小鎮故事(下)

(2014-07-10 07:42:28) 下一個

                                             小鎮故事(下)

\r\n\r\n

“這個小鎮用不著一個專職法官,大一點的案子是在縣裏的法庭審理的,我的法庭隻審理交通罰單,家庭,鄰裏糾紛,幾乎不涉及刑事案件。”

\r\n

“那麽你的工資誰出?”

\r\n

“我的法庭每個月隻開庭一到二次,小鎮給我一點補助,不多,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學校老師,今天晚了就是我有課。你是從中國來的吧?”

\r\n

“你怎麽知道的?”

\r\n

“我們學校開了中文課,上課老師的口音就像你。中國有沒有像我這樣的法官?”

\r\n

“我想是沒有,不過我從來沒有去過中國的法庭。”

\r\n

“那怎麽可能,難道你從來沒有吃過罰單?”

\r\n

“在中國,法院不管罰單,警察局處理。”

\r\n

“那是不是有些不對頭?一個執法機構從頭到尾,如果當事人覺得不公正,申辯會不會很困難?”

\r\n

“我覺得在哪裏和執法機構申辯都不容易。比如說,我說那個警察沒有檢查我的眼鏡,給我罰單不合程序;如果他說檢查了,你相信哪一個?”

\r\n

“在一般情況下,我會相信警察。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那個警察並不認識你,為什麽要為難你。當然,如果你們有某種聯係(陳實想大概就是指情敵),說出理由,我一般就會傾向你,因為對執法人員要求要更高一些。”

\r\n

“我聽別人說,這個警察喜歡給陌生人開罰單。”

\r\n

“這個很簡單,你可以到警察局查閱他所開罰單的曆史,如果你說的情況偏高,我將取消你的罰單。”

\r\n

“那麽,什麽是偏高?”

\r\n

“這個由我決定,我認為經過這個小鎮的外人不多,超過百分之15就是高了。”

\r\n

“我想你應該知道這一點。”

\r\n

“這與我知不知道沒有關係,我不能取消他開的每一張罰單,隻要你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證據,我當然會支持你。但是,證據必須由你拿出來,這是法律程序。我是法官,立場必須中立,得依賴於證據,不能由自己的感覺來判決。

\r\n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個警察不怎麽喜歡出庭,隻要他不到,你就無條件的贏了。”

\r\n

“我實在不願意再請一天假,工作太忙了,而交錢,就是覺得不公平。”

\r\n

“這樣好不好,你交一百塊算了。我沒有在法庭上詢問警察,就不能取消你的罰單,那不合法律程序。如果他真的沒有檢查你的眼鏡,我認為他不會說謊,他曾經是我的學生,我是了解他的。”

\r\n

陳實心想,你知道他不會撒謊,但我是不知道的,弄不好你還以為我在說謊,還是交錢為好。就笑著對法官說:

\r\n

“在我的印象裏,法律應該是絕對威嚴的,說一不二,怎麽還能講價錢?”

\r\n

“那要看什麽情況,在我的法庭裏,就沒有罪犯,不過是一些小小的民事案子。我要做的事是教育人,不是處罰人。你們犯了錯,交錢花時間,就得到了一個教訓,起碼會管一段時間,我就認為目的達到了。”

\r\n

“但我其實沒有過錯。”

\r\n

“你如果認為我和那個警察認識,可能不公正,就可以要求由陪審團來判決。”

\r\n

“那是怎麽一回事?”

\r\n

“陪審團由四個人組成,如果達成了一致,一般就不可以推翻的。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是mistrial,檢察官如果找到了新的證據,法官同意,就可以再來審理一次。對你這樣的情況,可以說隻要達不成一致,你就贏了,檢察官基本上不會再要你上法庭的。”

\r\n

“那麽上訴是怎麽一回事?”

\r\n

“上訴不是把案子再審理一次,其實是針對我們法官的。比如程序上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某些證據被告律師認為不應該進入法庭,或者應該進入而法官不同意而沒有采納的,這樣就可以認為法官誤導了陪審團。如果上訴法庭認為法官處理不當,就得在改變程序的條件下重審。

\r\n

任何判決從理論上都得由陪審團做出,上訴法庭沒有陪審團,根本不能審判具體案件的。陪審團的判決具有最高的權威性,重審不是說陪審團錯了,而是程序出了問題。隻有一種情況能說陪審團不正確,那就是有證據指出陪審員受到了不正當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威脅和利誘。”

\r\n

陳實說:“那麽當然這個問題就是最重要:我們怎麽能保證陪審團做出正確的判決呢?他們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

\r\n

“你這個觀念不正確,人世間沒有辦法保證所謂的正確判決,隻有上帝的裁決才能是準確無誤的。由於上帝並不在世間建立法庭,我們的法律就實際上是一個程序,通過這個程序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法律。

\r\n

這個問題認真討論得從柏拉圖開始,在他的《理想國》裏,是說我們能夠有一種方法培養或者找到理想的統治者,說穿了就是一種精英政治。美國的法律製度並不認可這一點,那麽我們就用普通人來做陪審團,決定有罪無罪。

\r\n

不用陪審團,要法官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那我就得承認自己幹不了這一行,我不能保證自己不出錯,那個責任太大了。

\r\n

法官並不製定法律,那是議會的工作,法院隻是解釋法律。比如言論自由是一句非常空洞的話,就必須依賴於法官用具體的案例來規定這個自由是什麽意思,怎麽在實際中進行判斷。”

\r\n

陳實說:

\r\n

“既然法律不過是一些空洞的條文,又憑什麽說法官的解釋是正確的呢?”

\r\n

“你不覺得把話又說回去了嗎,法官也是人,解釋隻是自己的理解,當然,不考慮現實情況是行不通的。所謂正確隻能有一個辦法來判斷,既:如果你認為美國的法律體係還不錯,那麽法官解釋就過得去;否則就是不正確的。”

\r\n

 

\r\n

那天晚上,他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剛剛開車出門,背後警笛響了,那個滿臉橫肉的警察和以前一樣給了他一張罰單,他拿來一看,不由地傻了眼,109哩,他隻有吃驚地說;

\r\n

“我不可能開這個速度。”

\r\n

“嗯,嗯,”他樹起食指對他搖了搖,好像在笑,“你應該去對法官說,不然就去監獄。”

\r\n

然後他就站在了被告席,就聽見第一個陪審員說:

\r\n

“你從來不去教堂,這樣的人往往不遵守規則。”

\r\n

第二個說:

\r\n

“你多半超速了,警察並不認識你,不然為什麽冤枉你。”

\r\n

第三個說:

\r\n

“你也許超了速,但不可能超這麽多。”

\r\n

最後一個說:

\r\n

“可能你是開快了,但是不能怪你,是你的車出了毛病。”

\r\n

他才認出來是房東老太太。

\r\n

那個法官非常同情地看著他,說:“我知道你有些冤枉,不應該進監獄,但是,隻要是人總是要出錯的,而上帝是不在人間當法官的,所以,我沒有權利決定,所以,你隻好進監獄。

\r\n

 

\r\n

然後陳實就被扔進了監獄,同房間的人滿臉都是胡子,不知道有多長。他問:

\r\n

“你也是因為超速?”

\r\n

“不是,我根本不開車,是因為我的胡子。”

\r\n

“什麽?!他們不能因為胡子就把你扔進監獄!”

\r\n

“當然不是,但那時表象,本質就是因為胡子。他們不讓我進教堂,因為我的胡子。於是我告訴他們,我去教堂,隻是因為那裏人多,我有時候非常軟弱,就想找一個人多的地方。

\r\n

你不是這個小鎮上的人,所以不知道我是一個先知,先知就應該在監獄裏或者被處死,你看來是不知道曆史的,蘇格拉底,耶穌都是這樣。因為先知隻能說實話,而沒有人真正喜歡聽實話。”

\r\n

陳實讀曆史,但是從來沒有進過監獄,所以並不認識先知。於是說:

\r\n

“但你總不可能是因為胡子而在這裏的吧?”

\r\n

“我根本不在乎在哪裏,隻要能想問題就行。我告訴他們,去教堂並不能證明你們信神,神是要在人們心中才能夠永存,這個教堂總有一天會垮掉,燒掉,難道神就不存在了嗎?他們不高興了,說我危害公共安全,於是我就到了這裏。”

\r\n

“你應該上訴的,縣裏的法院應該不會這樣的。”

\r\n

“我為什麽要那樣,這裏挺好,管吃管住,我不能軟弱,安靜地想自己的問題。”

\r\n

“你是一個先知?那給我預測一下,我能不能從這個監獄出去。”

\r\n

“這個,當然;監獄,不可能,人是永遠都在牢籠之中的,不過是這一個和那一個的區別。”

\r\n

“這是什麽話,我要是不在監獄裏,我就會在家裏或者公司上班,那裏怎麽是監獄?”

\r\n

“你為什麽要上班?你上班愉快嗎?想要一個什麽樣的結果?”

\r\n

“上班當然不愉快,但可以掙錢。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掙到足夠的錢,等我老了不能工作的時候能夠不為錢發愁。”

\r\n

“掙錢就是你的牢籠。在監獄不會愉快,你是沒有辦法;而上班也不愉快,你卻天天自己去,是你實際上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牢籠自己進去住。你還年輕,卻希望老,因為那可以掙到足夠的錢,這個牢籠比監獄是要更大更堅固,你是永遠走不出去的。至於家庭,我都不好意思說,你可以到任何一個網站的家庭版看看。”

\r\n

他想了想,認為先知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於是就說:

\r\n

“如果哪一天你想清楚了,能不能來告訴我一聲。”

\r\n

“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我首先得想清楚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是不是一個牢籠,據我所知,許多先知就在這個問題上給卡住了的,不能再往前進。所以你不能抱有希望,因為希望就是一個牢籠。”

\r\n

就在這個時候,他醒了,看到熟悉的環境,身邊的太太,於是就想:

\r\n

“反正人總是要在一個牢籠裏麵的,那我們為何不選擇一個不錯的。也許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應該去告訴先知一聲,免得他在那裏冥思苦想了。”

\r\n

突然他笑了,想,我可不願意再回到監獄去的,那個牢籠太差了一點。

\r\n

 

\r\n

星期四晚飯後,房東老太太拿著點吃的東西來敲門,過了一會,又來了兩家,最後是牧師大人來了,手上沒有食物,但有聖經,陳實就有點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r\n

老太太經常跟他們講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勸他們去教堂,總是說,某某某不去教堂,最後就進了監獄,有時還會加上一句:

\r\n

“不去教堂在我們這裏總是有點怪怪的,這樣的人總是讓人不放心。當然,我不是說你們,你們是外國人。”

\r\n

陳實就覺得她的意思就是,因為你是外國人,所以我們會多給你一些時間。實際上他對去教堂並不反感,剛來美國的時候,他去過教堂,那是在一個中國人很多的地方,教堂的牧師都是中國人。於是有的教友戲稱我們的教堂是“吃喝教堂”,大家經常在一起聚餐,最多的話題就是怎麽做菜,哪裏有便宜東西,教堂甚至有烹調課。

\r\n

大家在教堂都毫無利害衝突,於是都表現出人好的那一麵,相互幫助。沒有車會有人載,有事的時候小孩大家幫忙帶,還有介紹工作,照顧病人,法律糾紛的時候也有人幫忙。有的中國人聰明,剛到那裏人生地不熟,首先就去教堂。到美國這種地方,人難免孤獨,去教堂的確挺好的。然而,這裏好像不一樣,這些人是非常嚴肅地看待宗教的,他在中國生活了那麽久,經曆過自己曾經無條件相信的東西被打得粉碎,再來一回感到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其實,人又何嚐不想有一個全能而仁慈的主來眷顧自己,減少內心的孤獨,痛苦,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呢。

\r\n

不管怎麽說,自己到了這裏,就要想辦法了解這裏的人,去教堂恐怕是最好的途徑。但是,他現在沒有時間,經常晚上還有工作要做,而且還在讀書,要聽課做作業,如果安排得過來,他是願意去的。

\r\n

但是,去教堂就能不進監獄,他是不信的。二年前,這個小鎮曾經有一起轟動案件,一個憤怒的妻子把丈夫用槍幹掉了,這一家人就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

\r\n

還有一個難辦的事情就是這個鎮不大,卻有兩個教堂,他們是新來的,於是就似乎成為了競爭的目標,兩邊都在拉。比如雜貨店的老板非常熱情,打一個電話,就把他們要的蔬菜,肉蛋放到冰箱裏,還使勁地幫他們找美國人不吃的東西,因為隻有他們一家要,估計是賺不到什麽錢,他們現在跟其他人一樣,把鑰匙放到門口的墊子下麵。而這人卻是另一個教堂的,也總是勸他們去教堂。陳實有時候的確想去,但去哪一個就有些犯難,要是輪流去,他們會怎麽想?

\r\n

以下當然是這樣,他們首先虔誠地祈禱,才開始吃東西,然後就開始踴躍發言,最後就開始問陳實是怎麽看上帝的。

\r\n

陳實想了一會,問:

\r\n

“有一個問題我有些想不清楚,人到底因為是好人,才相信上帝;還是相信了上帝,就能成為好人?”

\r\n

“這不是一回事嗎,上帝就是唯一而全能的愛,仁慈和寬容,這不過是一個事情的不同方麵。”

\r\n

太太有些不解地問:

\r\n

“那是不是在說,在沒有上帝之前,就沒有好人?”

\r\n

“你沒有讀《聖經》,所以不知道,是上帝創造了一切,所以不存在上帝之前。”

\r\n

“我們在中國的時候,並不知道上帝,但我想不能就說沒有好人。”

\r\n

“上帝是真實存在的,不能說你不知道,就沒有上帝。當然,中國肯定有好人,或者說人人都有向善的一麵,那正是因為我們是上帝創造的,所以上帝就播下了虔誠的種子。”

\r\n

陳實聽到這話,不由地想笑,物質是存在的,不管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加速器不夠大,所以還不知道那到底是一個什麽東西。怎麽那個唯物主義和宗教居然這麽相似。於是他又說:

\r\n

“其實我說的是,當我們說上帝是好的,仁慈的,實際意思是好有一個標準,上帝合乎這個標準,那麽這個標準又是誰製定的呢?上帝證明一切,那麽上帝應該由誰來證明呢?”

\r\n

“上帝不需要證明,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證明其全能。”

\r\n

陳實感到那個唯物主義又回來了,其實他是相信有個冥冥天意的,但卻感到和這些人有些不合拍,如果上帝是全能而創造了一切,那麽說他是好是壞就沒有意思了,所謂好壞不過是人給加上去的。

\r\n

他總想,如果沒有那一碗蛋炒飯,自己恐怕還在農村種地。有些人一邊開著汽車,住在美國式的大房子,卻在懷戀過去的中國;現實拿著美國公司給的不錯的薪水,卻動不動罵人漢奸,不是頭腦有問題就是虛偽透頂。他甚至經常認為這些人是不是在說反話。

\r\n

要不然就是一些loser,在美國混得不好,卻不能毅然回去報效祖國,因為那個國家並不歡迎他們,有誰會喜歡滿腹牢騷的人呢。這裏還可以在網上胡罵一通,中國可行不通。這些可憐的人恐怕是知道的,留在美國就是不想連這一點樂趣都不能有。

\r\n

他有時真正對這些人有一些同情,雖然按照他們自己的邏輯,是不值得同情的。他們所推崇,向往的那個社會現在並不存在,實際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那是一件挺悲慘的事情。

\r\n

陳實總認為,在美國隻要不是太笨,而且肯努力,是可以混得不錯的,就像自己在這個小鎮,他們的家庭收入肯定比大多數家庭都要高。而且自己如果書讀出來了,收入還會上一個台階,在美國是可以努力的。其實在中國也是這樣,隻不過像他這樣沒有背景的人會困難得多。

\r\n

其實他真正是想回國的,但不是現在,如果沒有家庭背景,那就得有在國外高管的背景,不然回去就有些難受,就是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將來的孩子負責任。

\r\n

他總是以為,Loser就是失敗者,到哪裏都是loser

\r\n

 

\r\n

終於太太有一天對他說:

\r\n

“你說說怎麽辦,我現在一到星期四就有些緊張。說實話這裏是人都是非常好的,和他們打交道挺輕鬆,用不著提防。但我就是不習慣在大家麵前講自己的私事或者私人感受,說實話我還不知道用英語怎麽說。這個小鎮的確各方麵都真是好,特別是安全,根本就看不到陌生人,如果有,那會有很多眼睛盯著看。但是,我總覺得好像沒有隱私了,我對你說話的聲音大了一點,房東就會來對我說,要是我們去教堂,就不會吵架了,還甚至說,女人是要聽男人的,因為《聖經》就是這樣說的。

\r\n

現在是什麽年代了,怎麽還會有人這樣說。”

\r\n

陳實笑了,說:

\r\n

“我看你就應該住在這裏多上教堂,你說話聲音大的時候太多。等一等,讓我把話說完,不要聲音又大了,別人又要說你。

\r\n

我們現在兩個人的工作都還穩定,如果一個人出了問題也麻煩不大,幹脆我們買新房子算了。”

\r\n

結果他們買了以後,房價就開始漲個不停,陳實不由地想,上帝是琢磨不透的,表達他的意願的方式也是很特別的。

\r\n

 

\r\n

當他離開小鎮的時候,一輛舊車冒著黑煙從他旁邊飛逝而過,起碼有60邁,從背影就知道那是麗莎,就是傳說中的四點鍾。他笑著搖搖頭,感到一陣輕鬆,但也就在同時,背後的警笛響了,他突然感到了絕望,這個小鎮他是逃不脫的。

\r\n

他現在的期望真是非常低,隻要車不要再出毛病。

\r\n

 

\r\n

 

\r\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漢唐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就是!挺意識流和魔幻,象極了那個米國沙漠小鎮的故事。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樓主下些工夫就可能是一代文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