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信陵君和門客

(2014-05-29 09:04:04) 下一個

 

                                            信陵君和門客

 

《維基百科》說:“信陵君?-前243年),名無忌中國戰國時代魏國人,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魏安釐王時期官至魏國上將軍,和平原君趙勝孟嚐君田文春申君黃歇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有一次,魏無忌與魏安釐王正在對弈,北方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 兵進犯,正準備進入魏國邊境。魏安釐王馬上放下棋子,準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魏無忌勸阻魏安釐王說,這隻是趙王在打獵,並不是發兵進犯,又接著和魏安釐王 下棋。此時的魏安釐王驚恐不安,無心再下。不久,從北方又傳來消息,証實了魏無忌的話。魏安釐王大感驚詫,問魏無忌是怎麽知道的。魏無忌告訴魏安釐王,他 門客當中有能深入探聽趙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隨時向他報告趙王的行動。從此以後,魏安釐王畏懼魏無忌的賢能,尤其是對情報的掌握,不敢將國事交予他處理。”

在今天誰都可以稱為公子,自稱雖然好像有點呆,也無傷大雅。但是,公子原意指諸侯之子,也就是像信陵君這樣的人,不是隨便可以叫的。

 

信陵君最有名的故事是竊符救趙,這個故事要從侯嬴講起。

侯嬴是一個隱士,窮得隻能做一個守門的小吏,用今天的話來說,隻是一個看門的保安,但不是遇事就第一個倒黴的臨時工。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不想做官,隻知道他就是想也基本是空想,因為那是搞政治的都是幹部子弟。這一點自唐以後有了科舉製度才算根本的改變,從那以後,我就不知道有讀書人從來對功名不感興趣,有人知道就告訴我一聲,免得我老是孤陋寡聞。我隻知道李贄恐怕是中國曆史上最反叛的讀書人,但是,他卻是一個舉人。

其實曆史上很多人與侯嬴類似,是不得不隱。男人有功名之心肯定不是壞事,沒有到可以認為是某種弱點,在女人看來,那基本上難以原諒。那是因為在過去的時候,女人隻能持家而不能幹事業,這樣一來,她們想出人頭地就隻能靠男人了。

但是今天,希拉裏不是男人,美聯儲和通用汽車公司的一號人物也是一個女的,所以今天太太push丈夫是不是在逆曆史潮流而動,而沒考慮男女平等。我一向支持婦女獨立,希望男人們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是想要我的同胞們能活得輕鬆一點,他們的壽命本來就比較短。

我知道有人要說我沒有出息,特別是女同胞,但晚了,我早就知道了。而且我還知道百分之99.9的男人都和我差不多,大家早一點承認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況且這還是一種必然,終歸不得不承認。至於談戀愛的時候,這種語言是帶有競選的性質,當不得當真。就像奧巴馬的改變,你不能說他不想,但是,連他都做不到,你怎麽能要求我。重要的是他當選了,也就是我們結婚了,所以連任口號就是前進,總不能離婚吧,其實美國政治中的人生哲理真是不少。

我想這樣這個世界會平和得多,至少家裏會少一些雞飛狗跳。所以麵對太太威逼,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覺得容易,你來好了,我不想上進,是因為我衷心渴望男女平等,我們不能把你們的位置占了,那就是不平等了。

自從我讀了維特根斯坦,就認為邏輯最為重要,這一段可是挑不出毛病的理直氣壯,但是結果是不是好,我可保證不了,得看你的運氣如何。

 

我一說這些事情,就容易跑題,還是來講故事。

其實侯嬴是一個功底深厚的政治家,別人不過不知道。但為什麽信陵君知道,那就輪到我不知道了。隻能大概來猜,信陵君恐怕是不以人的工作,身份來確定人的智商和情商,原因隻有是因為製度有問題,能幹人不能進到體製內來。

總而言之,有一天信陵君大請賓客,主賓就是侯嬴,當時信陵君的名氣大過魏王,這就是他被猜忌的原因,所以可想而知,來的都是將軍丞相宗室一類的貴客。但是,信陵君卻親自駕車,虛著上坐去請侯嬴

侯嬴倒是毫不客氣,大大咧咧往上座一座。不但如此,走到一半的時候,侯嬴居然說他想去看一個朋友,此人名為朱亥,在農貿市場殺豬賣肉。於是信陵君老老實實趕車到了街市,侯嬴下車跟他的屠夫朋友翹著二郎腿,喝茶聊天了起來。信陵君則手執馬韁在一邊等待,盡管其他客人都已到齊,等著主人回來開喝。信陵君卻一直麵色和悅,等到他們聊完。

“到家後,魏無忌領著侯嬴坐到上席,並向全體賓客恭敬地介紹侯侯嬴,滿堂賓客都十分驚異,大家酒興正濃時,魏無忌站起來,走到侯嬴麵前舉杯向他祝壽。”然後侯嬴私下對信陵君說:今天我為公子盡力也夠了。

 

也許有人有點不明白侯嬴在說什麽,那我就講另一個千金馬骨故事。

“戰國時期,燕昭王收拾殘破之燕而即位,”想重整江山,當然,第一步就是要有人才,“於是乃卑身厚幣往見郭隗先生求計”,此郭老兄我認為是古往今來要數第一的機靈人,就跟燕王也講了一個故事,說:

從前有個國王,想得到千裏馬,於是派人到處去找。結果找不到活,隻有一個手下人知道了一匹死的,結果那人就五百金把馬骨買了下來。當然,國王知道了大罵,結了婚的人自然知道內容。但是,這人說,一點都不虧,現在天下都知道大王對千裏馬的渴望和追求,活的何愁不來,果然,不久以後國王就得到了三匹。

然後郭老兄最後說,我恐怕做不了千裏馬,但是,馬骨還是能做一做的。

於是燕王就為郭老兄造了一棟最豪華的房子,金錢美女使勁上,還一早一晚的問候。當然,自然有人會想,郭老兄那二下子根本就不能上檔次,我為什麽不去燕國呢?

就這樣千裏馬終於來了,魏人(也可以說是趙人)樂毅可不是一般的千裏馬,而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勇有謀的名將之一,燕昭王就依靠這樣一撥人,把燕國弄得名震諸國。

我想大家都明白了,這不過是信陵君和侯嬴心照不宣演的一處戲,目的是要世人知道信陵君的禮賢下士,其實侯嬴這裏也是馬骨,不過比郭老兄的實惠要少多了。

當然,侯嬴可不僅僅是馬骨。

 

260趙孝成王在和秦國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隻懂紙上談兵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40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257,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昭王得到消息後,派使者威脅魏安釐王,魏安釐王懼怕,就派人通知晉鄙停止進軍,留在紮營駐防,名義上為救趙,實際在觀望形勢的發展。”《維基百科》

信陵君想盡辦法,魏王不為所動。看來信陵君是一個做事挺絕的人,決計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趙國滅亡,就把他的門客變成軍隊,拚湊一些人馬,要去跟秦國軍隊拚命。

臨行前跑去見了侯嬴,卻不料他隻是談談地說:

“公子努力幹吧,老臣了,不能隨行,祝公子好運氣。”

信陵君出門後就開始鬱悶,怎麽回事,不應該這樣啊。他那個年紀我並不想要他去打仗,但總應該給我出謀劃策吧。是不是我有什麽事情做得不好,他生氣了?越想越不是滋味,就讓他那一些烏合之眾等著,他回頭了。

不過我對信陵君的印象不錯,從知道的故事來看,他的確是一個挺寬厚的人,並不是想回去責備侯嬴。咱們關係不到那個份上,你不願意陪我去死,說又有什麽意思。而隻是像那句格言,就是晚上死了,咱們早上還是應該把事情弄清楚的。

侯嬴見他回來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又接著說:公子好客養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想不出別 的辦法卻要趕到戰場上同秦軍拚死命,這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饑餓的老虎,有什麽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幹什麽呢?公子對我情義深厚,公子前往 我卻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魏無忌連著兩次向侯先生行拜禮,進而問對策。

侯嬴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裏,如姬最受魏王的寵愛,她出入魏王 的臥室很隨便,隻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有複仇的誌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為如姬報仇,但均未如願。為此,如姬曾對公子 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辭的,隻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果真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 定答應,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偉業啊。魏無忌聽從了侯嬴的謀略,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成功 盜出晉鄙的兵符交給了魏無忌。

魏無忌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嬴說:將帥在外作戰時,有當機立斷的權力,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聽從,以利於國家。 公子到那裏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出兵權給您而要請示魏王,那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 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魏無忌聽後,便哭了。

侯嬴見狀便問他:公子是怕死嗎?為什麽而哭?公子答道: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去他那裏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得哭了,哪裏是怕死呢?於是魏無忌去請朱亥一同前往。(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後麵的事情與侯嬴預料得一模一樣,朱亥殺了晉鄙,信陵君統帥軍隊打敗了秦國,侯嬴真是料事如神。但是,我總覺得這個玩笑是不是開得實在太大了,如果信陵君不回來怎麽辦,那點肉還不夠秦軍填牙縫。

侯嬴真正就看人那麽準,實際上人是不可以預料的,也許信陵君在路上要惡補兵書,或者回顧自己的一生,人要死之前有太多的事要做。這裏像在說書,真實世界恐怕不是那麽簡單。於是我的想法就是:侯嬴認為信陵君不是一個傻瓜,所以會回來;如果是,那就活該倒黴!

當然信陵君不是一個傻瓜,那時敢於和秦軍硬碰硬,戰而勝之的(還不止一次),必定是個人物。但是他最後還是在魏王的猜疑下鬱鬱而終。

 

其實信陵君仍然是一個悲劇人物,有才幹並沒有完全得誌,為什麽?上麵的故事已經給出了線索。

他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為什麽?那是想幹事情,有政治野心;但是,要殺一個無辜的將領,他卻下淚。這就不行了,有政治野心而不心狠手辣,在中國注定就是悲劇人物。

那時有一個壯士,乃俠客。一公子禮賢下士,視若知己。旁人皆慕,其姐卻悲,泣曰,這乃是謀吾兄之命。而後,壯士成公子之刺客而亡。

所以說,從這些故事你就能知道,當今天老板對你讚賞有佳,當成知己,勿喜,那定是有什麽困難事情要你做,不過肯定不會是當刺客(太太可以此類推)。你就一定要點實惠,等價交換,不過郭老兄那個價碼是不要想,人要知足。但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要向郭老兄學習,把事情說得冠冕堂皇,他哪裏有什麽不好意思,反而成了千古佳話,裏子麵子都占盡了。

 

門客還有一個說法,叫食客,我以為更為恰當。大概就是食客和公子的關係就像現在的雇主和雇員,門客就是混口飯吃。公子看著不順眼,不發工資門客隻好走人;同樣,食客不滿意,也可以另投門戶,我就覺得像現代的自由知識分子。

門客不是家臣,奴才,甚至也不是後來的大臣,士大夫,因為在高度統一的封建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任何人隻有一個最終門戶,談不上另投,當然也就不能談什麽自由。

當年在西方思想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盧梭,其實是信神的,但由於對上帝的理解不容於教會,教會要請他喝茶,嚇得他趕緊走人,跑到教會勢力不足以請喝茶的地方去了。如果那時他在中國,正是清朝乾隆年間,文字獄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哪裏有地方可以跑,他的思想以及人恐怕都會一起消失。

很多人認為,春秋戰國是中國思想最活躍的時代,我們說的百家爭鳴就發生在那時。然而,我們現在所能知道隻有寥寥數家,因為其它都在曆史中消失了。那是因為統治者有這個能力讓不利於自己的思想不能存在。春秋戰國奠定了我們所說的中華文化的基礎,不單單是基礎,因為在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和那些人相比了,原因就是如上所述。

這一點和西方不同,古希臘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但是,在文藝複興,宗教改革的潮流中,歐洲出現了一批能和古希臘並肩的人物,近代科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歐洲率先進入了現代社會。而中國因為思想被禁錮,不能有這個時期,所以近代中國思想的突破是受到外來的影響,實際上可以說是接受西方文明的一種結果。

上麵說法當然毫不新鮮,恐怕大家都知道,認不認可則是各人自己的事情。我有些感興趣的是:如果中國能夠自己有個什麽複興,改革,那麽會產生什麽?是走西方那一條道,還是另外的?

這個問題太難了也太重要了,等價於現在的中國有沒有不同於西方的另一條道路。我肯定不知道,但有一條線索是肯定的,任何道路都得保證科學的強大,不然就是死路。科學隻有一個,而曆史說:這玩意沒有思想上的自由,恐怕不能強大。

 

我讀曆史的感受就是,沒有所謂的統一思想,因為思想一但統一,就不是思想了。也就是說,思想的價值在於不同,而不是相同。

當然,這是我讀來的,是羅素,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出發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