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維特根斯坦(形而上學)

(2013-07-03 15:17:13) 下一個

 



                 


 


                                                讀維特根斯坦(形而上學)


 


由於我在文章中不斷提到形而上學,似乎就有必要為其作一個定義,但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不同的詞典,百科全書中,解釋都不同,有的差別還很大。似乎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結論,對這個東西的看法,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哲學上的基本觀點,就是你的氣質。


就我個人對維特根斯坦理解,形而上學就是認為有一個東西是所謂本質,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能歸結它,弄懂了這個東西,就理解了萬物。在基督教裏,是上帝;在馬克思那裏,就是物質;在黑格爾,就是絕對精神,等等等。總而言之,在傳統哲學裏,都不難找到這個東西,而且非常明顯,因為他們以為哲學就是把這個東西說出來。


當然,這不是說,我的理解就是正確;更不是說,維特根斯坦就一定不錯,隻是希望你能讀完這篇以後,再下結論。


 


我看到一個帖中說,西方哲學不過是神學的一部分,這對過去的西方哲學大致不錯,雖然有點絕對,其實這就是羅素的觀點。出發點是:那些哲學都是建立在某種形而上學的基礎之上,這些形而上學往往是與宗教有密切的關聯。但是,這樣評價二十世紀的西方哲學,特別是言語哲學就不妥當。


認識到西方哲學與神學的關係極為重要,不過現在晚了一點,因為有人早在一百年前就知道了,羅素,維特根斯坦這些人就是認識到這一點,認為建立在形而上學基礎之上的哲學不過是扯淡,而弄出自己那一套東西的。有點可惜是不是,不然你也許能成為大哲學家的。


他們對形而上學的反感絕不亞於你,因為他們相信邏輯,而從邏輯是得不到任何形而上學的,所以他們的哲學與宗教毫無關聯,認為哲學壓根就不應該討論這些問題。更精確一些說,言語十分有限,之外仍有廣闊的世界,所以我們不能肯定,或者否定形而上學。但是,任何企圖用語言表達的形而上學,不是邏輯錯誤就是重言式。


這就是維特根斯坦哲學的批判價值,精華所在,過去的哲學都是在爭論那一種形而上學是正確的,他認為這統統毫無意義。他不是一個個和他們決鬥,而是通過揭示形而上學的不可說,把他們統統地拉出去斃了。


 


總的說來,追求確定的知識,想知道這個世界的根本,乃是人的一種天性,更是哲學家的本能。羅素,維特根斯坦所做的無非是想在這個上麵看看人能夠走得有多遠。但是,他們的哲學卻告訴我們,那個目標根本達不到,因為要滿足這個目標隻能是某種形而上學。


所以我們可以說,追求形而上學並不為錯,然而,形而上學卻是我們哲學的終點,就是那個疆界,但非常明顯,這個終點是在科學,當然也是哲學之外的。他們和以前的哲學家最大不同就是自己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那條越不過去的界限,他們其實非常渴望知道這個終點,但十分不幸,他們看到任何人隻要宣稱達到了,都不過是繆誤。這些是悲劇還是喜劇,隻有各人自己看了。


所以維特根斯坦認為那個疆界將永遠是一個神秘,不可說出的東西,隻能用種種語言來加以顯示。因為他認為邏輯結構才是才是可說的東西,也就是我們能達到一致東西,那麽當然,由於形而上學在邏輯以外,我們是不可能把它說出來的,不能說出,又不能肯定或者否認,而且好像還是目標,那就隻好是顯示了。


 


老實地說,我明白自己隻是一個二手貨,隻能讀別人的哲學,我能想到的東西,別人早就有說;甚至想不到的東西,有人也說過了,真是非常地鬱悶,隻好寬慰自己,是不是生得晚了一點。後來非常高興地發現,並不單單是自己。


我經常看到一些東西,網上或者大報,把一些別人都說過了的東西當著自己的創造,這姑且不論,更槽還沒有前人說得好。網上是有些人讀書不夠,那些精英也不讀書?有點想不通。


就像有人評價魯迅,說魯迅是批判舊文化的旗手,那是因為他本人就是那個文化的大家,有這個資格,現在一些人,連自己反對的是什麽都不知道。


其實縱觀曆史,真正能提出一些新觀念,新思想,足可以讓人從一個不同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的人,真是不多。大家都是在炒舊飯,不過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或者是,有人說出來有人不說罷了。


這樣來看,維特根斯坦是非常的了不起,他提出我們的語言真正的意義在於邏輯結構,這是完全顛覆了傳統哲學,而且言之有理。這就是讓我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哲學,看世界。就像羅素所說,《邏輯哲學論》是一本任何嚴謹哲學家都不能忽視的書。


至於你現在信不信,或者將來的人信不信,都無關緊要,因為關鍵在於這些語言哲學家所做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東西,前人沒有的東西,而且有著邏輯這個堅實的基礎,這就構成了哲學發展的一個不能忽視的環節。下一步不管哲學怎麽走,都不得不麵對維特根斯坦,要想辦法來越過他,這就是維特根斯坦自傲於世的本錢。


這可並不容易,因為在他們以後,哲學再也沒有大家了。


                               


所以說,我能做的事情隻好是怎麽把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用一些好懂話講給大家聽,於是我就想呀想,最後在太太的極力啟發下,終於發明了自己的理論。希望大家不要取笑我,雖然你們也許認為這隻是一個笑話,但我還是很認真的,做不到大的,隻好將就一下,不管怎麽說,我以為是一個新的。


我的理論就是太太就是完完全全的一個形而上學,我非常想理解,因為事關我的歡樂和幸福,但就是辦不到。每當我自認為懂了一些,她又在時時的震怒中不斷地顯示出她的神秘,遠遠超出了邏輯的範圍,讓我不知所措。


在往前推一下,愛情也是一個形而上學,有誰能把愛情說出來?能說出來的就不是愛情了。我愛她是因為漂亮,我愛他是因為聰明,那麽她,或者他除非是最漂亮,聰明的人,不然就危險得很。我們認為的愛情肯定不是這樣,我愛她僅僅就是她,是那個與眾不同的人,這個怎麽能說?隻能用一些語言來顯示。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那個最後的答案了,人就是一個形而上學,不可說的,隻能顯示,我們確實能說的隻是一些邏輯關係。比如說張三,我們能說出來,別人又能真正理解的無非是:他是一個丈夫,父親,教授等等等,在不同關係中顯示出這個人的不同的投影。


在太太麵前他是一個丈夫,孩子麵前他是一個父親,如此等等等。在不同的角色裏他必然呈現出不同的麵貌,他自己千萬不能混淆,否則麻煩就大了,別人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到他另外的角色。這裏就是完全不能找到一個辦法能通用的,他是一個好人?如果他在太太麵前是一個好人,在老板那裏就不見得是。所以說,我們隻能說一係列邏輯關係,在這些關係裏顯示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就像我問太太:“為什麽你對別人總是客客氣氣,而對我就是凶巴巴的?”她用一種頗為憐憫眼光看著我,我立刻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而且是因為愚蠢,果然聽到:“你怎麽從來就弄不懂你不是別人!”當然,我是更糊塗了,什麽意思?我就是我,肯定不是別人,為什麽是我你就能夠不停地挑錯?


隻到讀了維特根斯坦,就有一點明白了,在不同的邏輯關係中決定決定人不同的行為,看來我是永遠看不到她的客氣,因為我就是那個倒黴的我。不過想到既然這是邏輯,那麽大家都差不多,隻不過我沒有看到罷了,這樣也就得到了一點安慰。


任何人的所具有的邏輯關係不可能完全相同,就算一對雙胞胎,有相同職位,在一個地方工作,但是,卻不可能有相同太太或者孩子。所以說,當我們所說的那個獨特個體,必然是一係列獨特的邏輯關係所指,否則我們不能區分,我們所能明白說出來的東西隻有這個。至於那個人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不能說出來,隻能在這一係列關係中來顯示。


所以說,人就是一個類似形而上學的東西,理解一個人(也包括自己)是一個達不到的目標,除非你相信上帝,否則找不到答案。實際上如果你相信潛意識,這隻不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論。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人可以認為是由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物質是一種結構,可以看成是一個邏輯的東西;所謂環境,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一係列事件影響的邏輯結果。你出生在權貴之家還是平頭百姓,就形成了種種不同,這就可以看成像前麵所說,是一些邏輯關係的不同。


所以說,確定一個人,我們隻能說邏輯關係,而且也是有效的。


 


下麵回到維特根斯坦,在他看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隻能是有限的,部分的,隻是那個世界的種種投影,所以我的世界並不是全部世界。科學也是一樣,物理學是有關物理世界的投影,生物學是生物世界的投影,如此等等等。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把所有人的世界和起來,或者把所有科學和起來是不是全部世界呢?


仍然不是,這是因為我們溝通的手段隻有邏輯,語言隻有在邏輯這個層麵溝通才是有效的,而邏輯不是萬能的,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局限性,這一點我在討論羅素悖論時已經講過了。也正因為這種局限性,所以邏輯是不是一個形而上學。


所以能說,作為一個整體的世界是不能說什麽的,所謂世界也是一個形而上學,我們永遠不能知道,說不出來,隻能在每個人的世界裏,或者用物理學,生物學等等科學來加以顯示。


反過來也許能好懂一些,如果科學能完全理解了世界,科學就不能繼續存在了,什麽都知道了嗎;如果我們預測人的每一個時刻的行為,那人不就是一個大鬧鍾,機器化了,還是所謂存在嗎?

 


想尋找形而上學,不錯;但把它說出來,就是大錯。所以我的結論就是,形而上學和愛情一樣,一旦說出來就立馬不對了。


比如我們說,梁山伯愛祝英台,說的二個人的一種關係。當然,“愛”這個關係就是非常複雜了。在很多男人看來,愛就是要做一點生物學上有意義的事情;而女人往往認為“愛”就是意味著男人要聽她的,為她做一些事情。這裏的關係就不好理解了,有些玄乎。所以說,這一句話並不是說“愛”是什麽關係。


這樣來看“梁山伯愛祝英台”就十分清楚了,“愛”這個關係本身不可能在這一句話說出來,這句話隻是表明了這個關係,什麽是“愛”?像他們一樣就是“愛”。羅密歐愛朱麗葉,就是從另一個方麵來表明這個關係,從許許多多這樣的句子裏,我們就大概能知道“愛”是一個什麽東西了。當然,當人說,“母親愛我”的時候,這個關係和前麵所說並不是一樣的,所以說,這句話是表明了二個對象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關係本身。


總之可以說,語言都是表達了對象或者事實之間的某種關係。至於這個關係本身,有時是可以進一步說的。就像我前麵所說,夫妻和母子的愛是不同的,能夠區分。為什麽能夠區分,因為有著不同的邏輯內涵,母親生了我,這種邏輯關係是獨有的。人隻能有一個母親,母親這個字就不會有疑義;如果在伊斯蘭國家,說我的妻子,就可能不知是在說那一個,沒有邏輯關係在背後,我們的語言難得有所謂的意義。


在所謂嚴格的語言中,最後都應該可以歸結到邏輯關係。這裏可以這樣來看,愛必須有一些邏輯行為,母親愛我,是因為她照料,養育我,那是需要很多精神和物質的付出,除非有愛,她是不會做的。當然,她給我錢,這就沒有可能繼續分析下去了,最多就是把屬於她集裏麵的東西放到屬於我的集裏麵來。


隻要能歸結到邏輯關係,我們就有相互理解的基礎了,因為維特根斯坦認為邏輯是天生的,大家都一樣,是一個共同的東西,不會有分歧。


我想這樣來理解語言隻是說的邏輯結構可能會好懂一些,而並不是是說,愛情是可以歸結到邏輯。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是不談這些東西的,這個我將在討論什麽是意義的時候再來詳細說明。維特根斯坦關心地是另一類命題,類似於科學的嚴格命題。愛情太不可說了,幾乎不可能一致,否則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書都在談這個東西,文學作品中好像少不了這個東西,把人弄得暈乎乎的,誰都有理,偉大作品都表現了完美的愛情,還不能是相同的。


我們也許可以說,正因為愛情不能歸結邏輯,所以是一個說不清楚的東西,我們隻能依靠邏輯才能達到一致。科學和愛情不同之處就是科學必須達到某種一致,否則就不是科學了,這個在前麵已經講過了。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科學無非是表達在時間,空間裏,對象之間的邏輯(或數量)關係,空間和時間可以看成是邏輯關係,至於對象,下一次再來討論。


 


小結一下,愛情不是邏輯的,那意味著說不清楚;形而上學也是一個在邏輯之外的東西,就同樣說不出來。愛情是神秘的,當然,形而上學,所謂這個世界,也同樣是神秘的,隻能意會,不能言傳。


這裏的言傳不是說語言不能討論愛情或者形而上學,那幾乎意味著我們不要看所有的小說和哲學;而是說,語言不可能嚴格表達這些東西,我們隻能在自己的世界裏來體會其涵義,所以隻能是一個不全麵的東西。關鍵的區別就在這裏,“世間隻有情難訴”可以說誰都知道,而“形而上學不可說”卻是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結果,以前的哲學都是在這一點上誤入歧途的。


坦率地說,這種神秘主義是很有點打動我的。實際上我們所追求,認為是真正的東西,都是神秘而不可解答的。我們不能否認宗教,因為我們不能否認形而上學,更實際的說,沒有人能逃脫宗教或者形而上學的影響。但是,那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就像愛情,任何人宣稱得得到了它,現實恐怕就要給你一點點教訓。


我們不能承認或者否認盡善盡美的東西,但是,任何以語言表達的絕對真理,或者普世原則都是錯誤,不過是自己頭腦中的東西,因為語言邏輯決定了它們不能被說出來。那麽當然,建立在它們基礎之上的政治原則都是錯誤。


就像羅素所說,如果哲學有助於夠消除人類的狂妄自大,那麽它就還是有一點用處的。因為任何時候人們自認為掌握了真理,難免膽大妄為,曆史就會給一個大大的教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幾空間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和評論都很精彩。
“形而上”就是“形”而“上”。語言文字是形,說出來就已經從“上”麵掉下來,變成“形而中”了:-)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的這句話“任何企圖用語言表達的形而上學,不是邏輯錯誤就是重言式”講得很好。文章立意也不錯。
“形而上”是存在本體,但它不可能成為學問。否定“形而上”屬於學問並不是維特根斯坦的最先發現,盡管他也認為如此。與西方不同,東方宗教屬於智慧型。“形而上”早就被仔細地探討過了,古印度時就有結論。玄奘大師在印度與外道辯論時就涉及這些。
存在因“形而上”而美。“愛”就是“形而上”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情”卻不是。否則文學失去意義。
LOVE is not something we could hold. Only the absence of self let LOVE to flow.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