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短思(四)

(2012-12-06 07:28:28) 下一個
短思(四)


人小時候總會相信一些美麗的謊言,年輕的時候也會有過偶像,似乎不可避免。
我年幼時問過媽媽那個出名的問題,我是怎麽來的?
她的回答有點獨特:“是我把你從醫院裏抱回來的。”
我又問:“你認識我?”
“沒見過,但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喜歡得很,長得像我,想你一定會是一個乖乖的好孩子,不會錯的。”
我那時信以為真,以為她真是在一大堆小孩裏挑中了我。但如果到了15歲,還相信聖誕老人,那一定是心智發育遲緩。
如果人到了30歲,還有偶像,還相信偉大領袖這一類謊言,那心智發育也真是不怎麽的。

有些人類學家有個有趣的理論,個人的認知模式在重複人類的認知模式。
比如說,對英雄的崇拜是來源於對部落首領的崇拜,他們帶領部落與其他部落的戰爭的成敗,或者找到一塊適合居住的地方,往往就決定了一個部落的存亡。
但是,這是在人類文明的初期,相當於我們的幼年。現在的世界已經完全變樣,人類已經不再年幼無知,進入到了所謂“後英雄時期”。
如果現在還有一個民族崇拜偉大領袖,指望某些政治家能代表所謂的“人民利益”,找到一個這樣的偉大領袖就萬事大吉,這樣的民族我認為心智發育也可以叫做遲緩。

有一個年輕的傳教士曾經跟我講了一個故事,達芬奇在創作《最後的晚餐》時,最後猶大是空著在,主教不停地催,回答是:沒有辦法畫,因為找不到模特。
十幾年後,達芬奇終於找到了模特,對了,和耶穌是同一個人。
我不知道為什麽他要對我講這樣的一個故事,不過我倒是有點明白了,不由想到,他恐怕是我見過的最為虔誠的人,因為奧古斯丁就是走的這條路,有些人信上帝不是為了上天堂,得什麽好處,而是僅僅為了遠離邪惡。

人活著不是因為有上帝,直截了當一點說,是因為超市開門。
神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過是人的創造,不同的人就創造不同的神。從大處說,某個民族的神就反映了她的願望和訴求;某個人的神就反映了自己的。
所以說,沒有宗教的民族是一個有點悲哀的民族;沒有信仰的人是一個倒黴的人,當然,最倒黴的是發現自己信的東西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如果夢能做一生,那絕對就叫做美夢成真,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醒來就不好辦了,所以信還是不信,還真是一個問題。

尼采說上帝已死是完全錯誤,有人存在,上帝就不會死。
無神論說到底也是一種信仰,用無神論否定宗教不過是用一種信仰反對另一種,沒有用的。
但是,信人還是信神是有極大的不同的,信神是可以選擇的(至少現在美國是),神是可以有不同的解釋的。但是,把人當著神一樣往往是被信的,不能,也不敢不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