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這根本不是一個悔不悔的問題

(2012-06-14 08:19:41) 下一個



這根本不是一個悔不悔的問題

近來知青問題大熱,大概是下一代中國領導人有知青經曆,但我認為那些議論都近似於胡說八道,中國從來都不缺拍馬屁的文人。極端一點說,中國曆代的文人大多數就是幹這個的。
首先,什麽叫做悔,那是因為你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而終身受累。所以知青無法有悔,因為沒有選擇,能不做知青嗎?敢不做知青嗎?
居然有人談什麽自願,那簡直叫做顛倒黑白!

說實話,當我要去做知青的時候,我沒有什麽很不高興,大家都是這樣,似乎是必然的。一方麵有點舍不得離開家,另一方麵卻想到母親不能再幹涉我了,而有些如釋重負,那時我總認為她把我管得太嚴了。
很有些不理解母親為什麽那樣犯愁,她一點點為我打點行裝,一邊千叮嚀萬囑咐,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在她看來,我還根本不知道怎麽照顧自己,而且我小時候一直多病。
結果是當然的,下去不久我就不知多想家了,但那又有什麽用!

我想自己的這種心態並不少見,我那時才15歲,是一個未成年人,根本不知道前麵是什麽在等著我。母親當然是清清楚楚,所以她才會那樣擔心。
今天這個時代,未成年人是不能自己做主的,那時誰管這些。
我不讓母親送我,因為我和母親送過姐姐下放農村,姐姐那時候也不過才16歲,在車站許許多多父母和子女哭成一團,要是高高興興,這種父母隻能是沒有心肝。
把未成年的孩子從父母身邊奪走,讓他們日夜牽掛,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怎麽今天還會有人說好。
我實在不能理解。

孟子曾經說到: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是中國曆代誌士在逆境中自勵的名言,我自然同意而且敬佩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
但是孟子並沒有說人人都應該這樣,隻說的是那些即將要擔大任的“斯人”。孟子不會說所有的人都應該去給折磨一番,然後從中挑出所謂的“斯人”來,那就是有點缺德。
不過尼采到是說過這個意思,認為這個世界的目的在於產生英雄,人類受苦,打仗,死人都無關緊要,其它人存在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所謂的“英雄”。

在我看來問題非常簡單,核心在於普通人有沒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有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沒有,當然理所當然,你成為不了“斯人”,那是你無能,怨不了別人。
我母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媽媽,她不願意我受苦,願意我在她的身邊。也許她早就看穿了我不是“斯人”的料,但她卻沒有權利選擇,隻能承受。
她不可能讚成有些人的說法,千千萬萬的孩子要去受苦,隻是為了產生一小撮所謂的精英,因為她愛自己的孩子,不過有人也許會認為她沒有什麽出息。
讓我奇怪的是尼采是外國人,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並沒有類似的東西,比如說莊子直接就是鄙視聖人(英雄)的,而孔子則企圖在民和統治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尼采為什麽會在今天的中國有這麽大影響?
更奇怪的是:在西方因為希特勒德國對尼采英雄論的精彩實踐,現在沒有哲學家,或者名人敢公開采用尼采哲學中的這一部分,為什麽在中國,這個同樣被尼采式的英雄害得不淺的地方,這些東西還在大行其道。
我以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應該剝奪人選擇的權利,你想成為要擔大任的“斯人“,那好,祖國艱苦的地方很多,沒有人不讓你去;而像我這樣不可能是”斯人“的普通人,也能夠輕輕鬆鬆過日子,而不做”斯人“的墊腳石。

自從我讀了羅素,維特根斯坦以後,就習慣於從邏輯上分析一些說法,馬上苦惱就來了,為什麽一些非常明顯繆誤有些人就是看不到?
比如說,農村人苦了世世代代,你為什麽不能也給苦一下。這個邏輯有問題,起碼不是唯一的。為什麽不能是大家,特別是統治者努力做一點事,讓他們不再受苦。今天非洲仍然窮人多得是,那我們就不應該買房,買車,而應該到那裏去,那麽這個世界的經濟怎麽樣發展呢?
還有一種繆誤就更不應該了,我稱之為虛偽。比如有人在美國總在罵美國不好,說中國怎麽,怎麽好。這就不是語言邏輯的問題了,因為美國絕對有許許多多不好的地方,而中國也肯定有很多好的地方,我毫無疑問的同意。但是那些人為什麽不回去?
同理,那些說知青下放好的人,自己是不是年輕的時候誌願去了,或者現在願不願意把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放到那裏去?
我不認為那些人做得到,孩子18歲應該去上大學,這種在語言和行為上的不一致,除了虛偽我找不到第二個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igmouse 回複 悄悄話 所見略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