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希臘古甕頌》

(2010-08-19 11:45:52) 下一個
讀《希臘古甕頌》


這首詩為濟慈(John Keats,1795-1821)所作,我想用不著抄,太有名,很容易在網上找到。
要理解這首詩,首先得弄清楚為什麽詩人對一個古希臘的破罐子大發思古之情,寫下這一不朽詩篇。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不管從哪個方麵來看,都讓人不得不驚歎。比如說,西方的民主製度來源於她,於是一些政客的演講中可以引用他們在兩千多年前說的話;我們在物理,生物這一類教科書中,往往可以看到亞裏士多德的名字;在藝術的領域,他們更加不平凡,戲劇,詩歌都長時間是西方文學家的靈感來源,斷臂維納斯就是古希臘的作品,沒有一個雕塑比她更出名。
他們在哲學上思考了一些人所麵臨的最根本的問題:什麽是知識,什麽是人有意義的生活,什麽是這個世界的根本,等等等。人們後來都不過是在想辦法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但好像並不比他們高明。
需要指出的是,古希臘和現在的希臘這個國家幾乎沒有什麽相同之處。首先,古希臘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國家,她是由一些非常鬆散城邦構成,各自為政,不過有一個霸主,但基本不能幹涉各個城邦的內部事情。其次,她的範圍雖然在變化,總的來說,比現在的希臘要大得多,我們把古希臘看成一個地理,或者文化上的概念更為妥當。
各個城邦相差很大,其實古希臘文明要是稱為古雅典文明更恰當一些,因為那些最偉大的人物都幾乎與雅典這個城邦有關。雅典的對立麵就是斯巴達,一個以生產戰士聞名的城邦,可想而知,它對文明毫無貢獻,戰士不要思想,要的是服從命令,不怕死。
當然影響還是很大的,它的戰士溫泉關三百人抵擋住了上萬波斯人,它和雅典一起挽救了希臘城邦。另一方麵,也還是它和雅典爭奪霸主,在伯羅奔尼戰爭中打敗了雅典,終結了雅典的輝煌,從此古希臘文明就走向衰落。
要比較的話,古希臘有些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那也是奠定了中國文明的基礎,我們今天還不是裏麵打轉轉。更巧合的是,時間上幾乎差不多。

西方文明曾經經曆過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史稱“黑暗中世紀”,現在有人認為並不是人們想的那麽糟糕,但也是夠可以的了,因為在這個時期,幾乎沒有出現什麽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好像一片空白。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語言,古羅馬人使用拉丁語,但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國家(除了梵蒂岡)用它了。想想看,連語言都弄丟了,文明還能有什麽。
因為戰爭,瘟疫徹底摧毀了原來的經濟結構,羅馬帝國那一套行政體係是非常出名的,但徹底的消失了,總之是天下大亂,經濟大幅後退,人口急劇減少。
人們不識字讀書了,沒有人來思考這個世界是怎麽一回事,因為活下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會寫詩了,肚子飽了才能幹那些事。大概的說:隻有僧侶識字,廟宇裏才有書,教會裏還保存著那一點點文化。
這從一個方麵能說明:一為什麽教會在那個時候有極大的權威,二是為什麽現在美國人百分之九十信奉宗教,因為教會在很長的時間裏是文化,文明的代表。
這種情況到了文藝複興時才發生了變化。
維基百科說:“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當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 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摒棄作為神學和 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
人們翻閱故紙堆,突然發現:我們的祖宗還是非常闊的,原來有這麽許多的好東西。那些人的思想開闊,熱情奔放,而且還不缺乏理智,東西好得不得了,跟宗教裏那些僵死,教條完全不一樣。
順便說一句,那些故紙堆大多是阿拉伯人保存下來的,在西方文明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倒有一段不錯的時候,他們也有足夠的兼容和視野,保存了這些異教徒的東西。
用一句教科書裏的話,那時人們又重新發現了人,什麽人?自然是古希臘人。
於是就崇拜地五體投地,認為那是一個黃金時代,還充滿了迷人的歌聲。連古希臘人長得都不同凡響,女子都是美女,男子都是帥哥。
所謂“複興”就是要複興古希臘的傳統。

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臘文明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但丟掉的也不少。關鍵的就是,古希臘文明基本上有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沒有讓人一天到晚要記住原罪,地獄一類東西。
文藝複興在這一點上更接近更遠古希臘,而不是更近的中世紀。
這應該就是這首詩的背景,那時候的人,特別像濟慈這樣的詩人,都認為古希臘是一個像夢一樣美的時代,為之傾倒和折服。

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他們長得是什麽樣子,雕塑隻不過是雕塑。更不幸的是,那隻是一個美好的誤會。
第一, 我們現在對古希臘真正的情況知道得不多,原因已經說過了,現存的資料非常少,他們沒有一個司馬遷,就沒有《史記》,隻有一些零星的像斷代史的東西,存在著很多空白,特別對普通人的生活幾乎是一無所知。近代雖然有人在這方麵不斷地努力,但說清楚兩千多年前的事情總是非常之難的。
第二, 就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古希臘根本就不是極樂,完美的社會。從來也沒有過這樣的一個社會。
古希臘存在著大量的奴隸,那些人閑暇地創造文明是因為有奴隸跟他們幹活,當然,奴隸是在文明之外的。雅典人處死了蘇格拉底,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罪名是對年輕人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這個罪名是再熟悉不過了,可見在那時也不是什麽都可以說,惹人討厭了也是很危險的。那時婦女的地位也十分低下。
總的說來,現在一般認為:古希臘文明隻是少數精英的產物,而且人數非常少,所以基礎就不牢固。這種說法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解釋為什麽她的輝煌為什麽那麽短暫。
比如那個著名的亞曆山大大帝,我們對他知道得比較多是因為有一部著名的《亞曆山大遠征記》流傳下來。亞裏士多德是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但羅素曾不無諷刺地說:他看不出那個著名的老師是怎麽樣影響了那個著名的學生。
羅素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兩個人幾乎沒有什麽相似的地方。一個代表了古希臘文明的最高成就,極端理智,不輕信,興趣極為廣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求知的欲望。
另一個幾乎完全臣服於內心的衝動,感興趣的隻是武力征服,好像還總是醉醺醺的。恐怕他那個母親的影響要遠遠大於亞裏士多德,那完全是一個愚昧和野蠻的化身,嗜血而且熱衷於巫術。
亞裏士多德是一個叫人不得不讚歎人物,很多人認為他完全是近代的思想,幾乎找不到那時的迷信。這說明古希臘恐怕是一個極端分裂的社會,少數精英是一回事,底下的民眾,在家裏又是另一回事。
這隻是一點閑話,這個誤解並不會影響詩中所存在的美。

之所以要說這個閑話是看不慣一些人對那個“偉大的征服者”—亞曆山大大帝的吹捧。人類之所以到了今天,不是因為亞曆山大大帝,他那個帝國早就無法找到蹤影了。
而正相反,亞裏士多德所代表的,我們稱之為科學的東西在今天我們的社會中才是主流,人類發展到這個樣子不是因為亞曆山大大帝,而是因為有亞裏士多德這樣的人物。
無論什麽偉大的帝國都要煙消雲散,那從曆史上看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東西;隻有思想上的東西能萬世永存。
人們吹捧亞曆山大大帝說他征服傳播了古希臘的文明,這是事實。但是,第一,他並不是為了傳播文明才去征服的;第二,那種征服的衝動最後導致了古希臘文明的消失。
所以說,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是十分荒唐的。
希特勒把他的德國叫做第三帝國,歐洲的帝國都是以羅馬為樣本的,而羅馬帝國自始至終都有亞曆山大大帝的影子在裏麵,那部《亞曆山大遠征記》就是羅馬人寫的。
想用武力征服是一個害死人的東西,給人類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要是有一天人類滅絕了,一定與這有關。
如果有什麽東西比武力征服更壞,就是想用征服來傳播文明了,那可以讓人做盡壞事而不必受到良心的困擾。

我第一次知道這首詩是讀福克納那篇著名的小說《熊》,那頗能反映在西方文明的構架下,人們是怎麽來理解這首詩的。
那是一個父親在教他的兒子,說:
She cannot fade, though thou hast not thy bliss,
For ever wilt thou love, and she be fair!
大意是:
她的容顏一直姣好如初,雖然你無法得到,
你的愛將永存,她也將永遠美麗。
(bliss應該是:巨大的幸福,或者是樂園,天堂,我想不譯出恐怕要更好一些)
(fair最不好辦,從字典上查,古時有美,美人的意思,現在也有美的意思。這是一個用得非常廣泛的字,現在還有一個經常用的意思:公平,公正。我不知道古時有沒有這個意思,如果有,簡直就沒有辦法譯,在中文裏麵沒有詞能兼有這兩個意思。大概中國人認為美就是一個不公平的東西,比較合乎實際。)
兒子自然不能懂,問:這是在講女孩子嗎?
父親就說了最後兩句: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這裏的翻譯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然後說:這不光是在講女孩子,也是在說勇氣,尊嚴,憐憫,謙遜、忍耐等等,等等。天下的真理隻有一個,就是那個東西了。

這種想法當然不是濟慈獨有,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類似的說法,我知道一個比較接近的就是那個著名六世達賴,喇嘛詩人倉央嘉措就寫到: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總的說來,我認為這濟慈的這首詩詩表達了很深的宗教情懷,she理解為上帝沒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
不管你能不能得到那個真理,那個上帝,那個bliss,你的愛永遠有意義,she也永遠是美好的。
這層意思恐怕就是為什麽人們喜愛這首詩,為什麽認為它深刻的關鍵原因。

隨便在網上一找,就可以發現幾種這首詩的譯本,讀後都不滿意,我並沒有質疑別人水平,沒有那麽狂妄,叫我來譯,我也不知怎麽做。而是我根本地認為,詩的翻譯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詩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還有音韻的問題在裏麵,可以說是那種語言的靈魂,靈魂是怎麽能翻譯的呢?
比如說,我還算是粗通英文,閱讀應該不輸給高中生,但看了唐詩的英文翻譯,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首先那些典故就沒有辦法處理,加了一大堆注解也肯定沒有辦法叫老外產生那種微妙而貼切的聯想。
唐詩最重要的是那個意境,那個意境是怎麽能用英語來表達呢?
最典型的要算王維的那些禪宗詩了,那簡直沒有辦法譯。因為禪宗是一個東方宗教,老美喜歡的是橄欖球,是難以理解那個“靜”字的。極端一點說,那個語言文化就不具備表達那個“靜”字的功能。
Sunshine,shadow,moss,那不就是三個東西罷了,有什麽別的意思嗎?如果有,sunshine馬上讓人想起了海灘,接下來就是比基尼女郎;shadow有陰鬱的意思;moss則是老頑固。
這首詩也一樣,因為中國的曆史記載太實,個個朝代都有血腥,所以中國人並不認為自己有古希臘那樣一個黃金和歌聲的時代,理解自然就有隔膜。所以翻譯就怎麽都做不好。
所以說,隻能弄懂了曆史背景後,自己讀原文,理解什麽就是什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那本來就是沒有什麽標準的。
用維特根斯坦的話來說,美是屬於不可說的東西,隻能是主觀的,別人的意見基本沒有什麽很大的用處。

簡單地說,這首詩體現了一個心靈無比純淨的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Keats短短的一生充滿了艱辛,隻活了25歲,盡管這樣,他卻寫下了許多叫人驚歎的美,也許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做到,隻有在困境之中,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才更是強烈,更能叫人動容,
就像我前麵所說,隻有思想上的東西,隻有像濟慈表達出來的美,才能夠永遠地存在下去。

附帶的話:有人說那一段詩不是倉央嘉措的,我有點弄不清楚。反正並不影響本文的大意,那段詩也不錯。
因此我就沒有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廖康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平實語氣,侃侃而談,透著深厚的底蘊。當然,在詩中不是父親對兒子講,而是詩人想象中古甕對我們的啟示。樓上Texasredneck所談主要是背景,對詩本身談得較少。我以為濟慈主要是感歎人生短促,藝術永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