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2009-12-03 08:18:53)
下一個
文革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的一篇著名小說。
斯蒂芬8226;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猶太裔作家。他主要寫中短篇小說,特別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他不能算那種影響深遠的大家,是那種極有特點的作家。所以讀他書的人不會多,但他從不缺乏粉絲,特別在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盡管許多大作家和文學評論家都給他很高的評價,但他肯定不是那種流行作家。
他出身富裕,家庭開明,並不信猶太教。可以想象得到,他過著知識分子夢想一般的生活:不缺錢,到處遊曆,寫作,然後就是成名,許多當時的大作家都是他的朋友。
但這一切都被希特勒打斷了,他隻能逃跑。1942年,正是納粹德國最得勢的時候,他跑到裏約熱內盧,那時的歐洲已經到處是戰火,沒有地方好呆了。盡管南美對他非常友好,茨威格和妻子雙雙服用鎮靜劑自殺。——“出於自願和理智的思考”,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的毀滅的痛心。
我對茨威格感覺一般,他不算是我特別喜歡的那一類作家。那個時代的德語作家,我最喜歡的是雷馬克的《凱旋門》,其中那種孤獨和絕望的調調很對我的胃口。《鐵皮鼓》也非常好,前提是要能接受卡夫卡那種象征,寓言的風格。
其實雷馬克的書也被納粹燒了,他雖然不是猶太人,但其的反戰傾向不能為那時的德國所容,人們正熱衷於複仇和征服呢,他也隻能逃跑,不過他正是在流亡的時候,寫成了《凱旋門》。
到了戰後,人們開始又喜歡他的書了,那是當然,喜歡戰爭的人不是死了就是終於明白了戰爭並不可愛,這使他成為名氣更大的作家。不過他好像並不領情,依然習慣隱居,而且也不願意回到德國,恐怕是對那裏已經絕望。
雷馬克出身貧寒,經曆過非常艱苦的奮鬥,耐受力自然強。茨威格則是那種出身就帶著寶玉的,一直順順當當,一遇挫折,就不知道怎麽辦了。
希特勒的海軍差勁,怎麽也不可能到南美的,真是可惜了。
《鐵皮鼓》作者格拉斯的故事就更叫人深思了。
《鐵皮鼓》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德語小說之一,具有極強的政治,社會的批判性,矛頭直指二戰時的納粹德國,用一種魔幻的手法描寫二戰時普通德國人的瘋狂,荒誕,精神分裂。
中國就沒有這樣認真反思的東西,文革裏中國人的瘋狂並不亞於德國人,那些不睹的事情不是那一個人幹的,就像幾百萬猶太人也不是希特勒一個人殺的一樣。
但格拉斯在三年前承認,他曾經參加過納粹和黨衛隊,但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或則有過什麽暴力。這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感到不能原諒。
其實原來就一直有人對他的這一段經曆提出疑問,他不願回答。到底是什麽原因使他在這個時候說出實話呢?
可能的答案是:他想臨死前說出真相,得到解脫。
就像馬克.吐溫所說:良心真不是一個好東西,在心裏占了那麽大的一塊地方,卻毫無用處。
我經曆過文革時中國的瘋狂,能夠理解。他在1945年戰爭結束時才18歲,不過是一個孩子。18歲是一個充滿欲望的年紀,根本就不懂思考。
“1966年8月5日,原師大女附中(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紅衛兵在校園裏,在光天化日之下將卞仲耘同誌活活打死。凶手慘無人道,用帶鐵釘的棍棒和軍用銅頭 皮帶毆打,用軍靴踐踏,折磨達數小時,其過程令人發指!文革中,卞仲耘同誌是北京市第一個被紅衛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王晶垚: 致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校長袁愛俊的公開信)
叫人吃驚的是40年後的今天,當有人想弄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而想去采訪他們時,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接受采訪。
當然,他們有很多說的過去的理由:不願讓孩子們知道,現在他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讓人知道這些事太丟臉麵,等等。
所以說,格拉斯還是值得佩服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像我們這些經曆過文革的人,很多對人性都有了些相當悲觀的看法,所謂善良,單純的人,如果沒有了約束,受到了慫恿,有了一個所謂正大光明的理由,一樣可以做出非常殘忍的事情。
人都有原罪並不是那麽毫無來由。
茨威格最擅長的是女性的心理描寫,但《象棋的故事》卻沒有一行是在講愛情,倒有點像那種懸念故事,情節精彩。
講的是“我”在一艘橫跨歐美的客船上的經曆。主要是三個人:靠石油發財的美國富翁,象棋冠軍,一個不知來曆的怪客。
美國人有的是錢,隻想跟冠軍下棋,冠軍則想掙錢,說好一盤一千美元,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冠軍走一步就離開房間,富翁可以和任何人商討下一步,確定走了以後就叫冠軍進來。
在船上大家都沒有事,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絡,這就成為了熱門話題,大家都去湊熱鬧。人人都認為自己走棋還可以,可想而知,熱鬧非凡,吵得是一塌糊塗。但一點用都沒有,富翁還是一次次掏錢。
而且形成了惡性循環,冠軍不肖神色激怒了富翁,富翁就越走越臭,冠軍就越來越不肖,錢就越來越快地流出富翁的口袋。
直到那個怪客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開始誰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人,但是,有幾次他說:不能這樣走,那他就會走這一步,你就基本沒救了,果然如此。
就這樣,富翁開始聽這人的,冠軍表情越來越嚴肅,開始打量這些人,想知道是誰,後來冠軍居然坐了下來,長考,此前從來沒有過,這一次破天荒下成平局,要知道這是跟冠軍。
最後,怪客突然精神崩潰,結束富翁的送錢遊戲。
“我”找到了這個怪客,才知道背後有一個叫人心碎的故事。
怪客的職業不是棋手,甚至在此以前根本就沒有見過真正的象棋。他的工作是替有錢的猶太人打理財產,但他並不是猶太人。蓋世太保抓了他,因為隻有他知道那些錢存在哪個外國銀行,也隻有他能夠取錢。
原因自然是蓋世太保想要猶太人的錢。但他的看法跟他們有差異,認為錢是人最大的隱私,不能告訴不相幹的人,這是他祖傳的職業道德。
蓋世太保就想了一個陰招,把他單獨關進一間小牢房,斷絕他和所有人的交流,連片紙都不給他。
我記得有人做過一些實驗,獨處一段時間,但那是在有書或者與外界有一定的聯係的條件下;有人不喜歡人,就跑到大自然中去。
但這種事從沒有聽說過,太殘酷了,沒有人能願意忍受,去做這種實驗。
到了後來,怪客居然希望蓋世太保提審他,因為那能見到人,能跟人說話。在一次提審中,他偷了一本書,對,是一本棋譜,在此之前,他從不下棋。
在那以後,他就開始看棋譜,背棋譜,最後,開始自己跟自己下棋,直到精神崩潰。
這小說很有名氣,那主要是因為反納粹,本身談不上是傑作。這個故事並不真實,首先蓋世太保是一幫喜歡暴力的家夥,不會這樣有耐心;其次,靠一本棋譜根本沒有可能成為下棋的高手,那要棋隊,棋院幹什麽,人對人的交流永遠最重要。
不過我喜歡這個故事,原因是我知道一個真實版的《象棋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的父親是一個大學物理係的教授。在文革中被抓了起來,關了八年。最叫人受不了的就是從來就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關是莫名其妙關,放也就是那一句套話,林彪四人幫的迫害。
她的家人也就是猜,估計是她父親三十年代在上海讀書時,無意跟那幾個文革紅人有了交集,但他的父親根本就記不起來了,認為是抓錯了人。
她的父親也跟那個怪客一樣,被關在一個沒有窗子單間,裏麵除了床和一個裝大小便的桶以外,什麽都沒有。
一開始就叫他寫49年以前的經曆,要徹底交代。等到他再也寫不出什麽新東西的時候,就沒有人管他了,好像把他忘記了。
但那些人還算知道這個人識字,於是每當有了新的最高指示,就給他一張號外。
可以想得到,她的父親是一個看了幾十年書的人,一天都離不開,現在倒好,隻有最高指示了。
他也跟那個怪客一樣,把這僅有字看了一遍又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這兩個人不知哪一個更幸運一些,棋譜和最高指示哪一個更能消磨時間?
那個七八年,在他的記憶裏,就隻是那幾段最高指示。
她父親剛從監獄裏放出來說,跟人交流有明顯的困難,經常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太丟生了,那些最高提示倒是能倒背如流,家人就開玩笑地說,他說話往往帶有最高指示的味道。
就這樣,一直到死,都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我講這的目的隻有一個,如果忘記了曆史,就可能重來。
恐怕現在已經在重來,現在的中國人對待錢的態度跟文革時對待革命的態度幾乎一模一樣,骨子裏其實是一個東西。
文化大革命是非常好的一麵鏡子。我們可以看到自己,並在鏡子中調整自己,但是如果我們不敢看這麵鏡子,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自己是多麽的醜惡。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比較起來,更容易受到定式的約束。大約近一百年來,開局和定式都沒有突破性的重新。熟讀一部棋譜,能夠把對手引入自己有把握的定式,就容易取勝。(大概計算機在國際象棋上能夠最先戰勝人腦,也是有這個原因的吧)。一般棋手,不這麽封閉,但是對幾個固定定式的掌握也就那不麽嫻熟了。
以上都是閑話,說正經的:中國人骨子裏要沒點獨特的東西,那為什麽凡事總強調個中國特色呢?
其實哪兒的人都有特點,但這個文明的進程,就是要人們不斷反省、自檢,使自我人性中的優點能夠得到發揚光大,而對缺憾之處加以彌補更正。
他小說和人物傳記的中的心理剖析堪稱一絕,深受Freud(弗羅伊德)的影響。可惜時不逢生,61歲時在異鄉巴西自殺。
謝謝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