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嫦娥》

(2008-03-13 09:08:19) 下一個
讀《嫦娥》

嫦娥  作者: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現在有人認為河南人粗俗沒文化,可見是胡扯。他在很多方麵與杜甫相似,都是那種傳統的知識分子,把政治上的成就看成第一追求,而在此一生終不得誌,其詩風格也與杜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隻活了45歲(也有說46)就病死,不確定葬在何處。
他不得誌的原因是卷入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兩邊不討好,有人認為是晚唐政治太險惡。我不這樣看,政治何時不險惡?看看毛澤東時代就知道了。在夾縫中求生乃是成功政治家的基本素質,如不能兩邊圓滑,至少要能靠住一邊,兩邊都拉不住,恐怕就不是做政治家的材料。做政治家不成,詩卻超一流,被認為是晚唐最重要的詩人,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如果他真的政治上成功,中國恐怕就要少一位大詩人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那個心境了。他如能選,肯定要選前者,要我幫他選,肯定選後者,唐詩中少了他,可真要遜色不少,是不是有點殘酷?
有人認為他對後世影響在唐詩中要數第一,原因是他有一大批死忠的fans(包括我在內), 他的詩是屬於那種極有特點的,因此很多人認為不能說是最好,但卻最對胃口(也包括我),後人不少想學(這可不包括我,沒那麽狂妄),無一成果。
學杜甫者不計其數,真正得其精髓者不過二 三,很多人認為他是最好的一個。學別人再好又如何,終歸不是自己,要就超越別人,要就另劈新徑。超越杜甫,這恐怕不可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上下二千年,寫長江的該有多少,能寫二句都會到江邊吟頌一番,可又有誰能超過這二句?所以他也隻能想別的辦法,他找到了嗎?是什麽?等你把這詩讀完了自己下結論吧。

前二句就像杜詩,一個“深”,一個“沉”,是畫龍點睛之筆,一是說蠟燭點了整個晚上,徹夜未眠,這裏的“長河”就是銀河。二是說輾轉難眠並不是慶祝得了奧斯卡,而是一直獨坐,孤獨鬱悶得不能入睡,直到東方發白。我們知道,在這種四句七絕中,往往前兩句是鋪墊,後兩句才是正題。如果是杜甫,接下來就要說是為什麽,找一,二個確切的典故,工整的對杖, 沉鬱頓挫,將自己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定會是首為人傳頌好詩。但李商隱在這裏並不想學杜甫,他突然將筆鋒一轉,扯到十萬八千裏外,毫不相幹的嫦娥身上去了。說:嫦娥現在一定後悔偷了不死靈藥,一個人孤零零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短詩並無難字深典,卻可以算是唐詩中爭議最大的之一,也被認為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你可以隨便就找到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評解,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談嫦娥是要說明什麽,二,嫦娥後悔什麽。
實在抱歉,我在這裏不得不中斷一下,談一下文學作品中的理解問題。一些經典名著往往伴隨著爭議,各人的理解大不相同,比較典型的如《紅樓夢》。正所謂,佛學家看到了佛,道學家看到了道,政治家看到了階級鬥爭,而情侶則看到了千古不渝的愛情。你要問它到底在講什麽,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多大意思的問題。
這是因為一,不可能有確實答案。除非問了作者,不然終歸不過是你的看法,但我們都知道,問倒是有可能,再回來告訴我們則是毫無可能。二,我們讀書到底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作者,作者在講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以某種方式打動我們。《紅樓夢》是一個家道衰落公子哥的牢騷和夢話,讀者有幾個是那種公子哥,真正能理解什麽叫“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我們卻都可能失落過愛情,因而一樣會為寶黛扼腕而淚下。
套用一句教科書的話,經典名著往往真實而客觀地描述了作者那個時代,既然這樣,就像今天我們看中國,自然是五花八門,毫不奇怪。我們受到各種條件的局限,總歸隻能理解我們能理解的東西。
再回到正題。在後兩句的眾多解釋中,我認為有兩個最有可能;第一,說:我就像嫦娥一樣,悔不該當初,弄得現在一個人孤零零地碧海青天夜夜心。第二,是說:我想嫦娥多多少少應該有一點點後悔吧,雖然吳剛也是個好人,可以做伴,但她有時還是會想想我的吧?
關於這首詩有很多猜測,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吊亡詩,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政治詩,當然更多的人認為是愛情詩。有人甚至把相關的人和事都考證得清清楚楚,我毫不懷疑人們能做到,連孫悟空姥姥娘家姓什麽都有人都能考證出來,其它哪在話下,但這真的那麽重要嗎?

在上個世紀,有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興起並且影響深遠,人們稱為意識流。“小說中的意識流,是指小說敘事過程對於人物持續流動的意識過程的模仿。具體說來,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識活動為結構中心,圍繞人物表麵看來似乎是隨機產生,且 邏輯鬆散的意識中心,將人物的觀察、回憶、聯想的全部場景與人物的感覺、思想、情緒、願望等,交織疊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樣"準確地描摹人物的意識流 動過程。”《百度百科》
在我看來,這首詩是標準的意識流作品。跟傳統的唐詩不同,它不談原因,也不講結果,它隻是將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想混在一起,展示了作者的所謂意識流動。連詩名跟詩都關係不大,應該和他的很多詩一樣,叫《無題》。
這樣意識流的詩,詩人寫了不少,像《錦瑟》,《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等。所以我發現那幫搞西方文學史的人,都沒有讀李商隱,不然他們應該至少提到,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有個河南人早就用意識流在寫詩了,盡管他肯定不知道什麽弗洛伊德。如果硬把李商隱的這種詩和某一個具體的人和事連起來,我認為是明珠暗投,糟蹋了他的創新和才華。
所以說兩種都不錯,取決你的喜愛和心態。至於作者到底怎麽想,我們不可能知道而且並不重要。值得指出的是,“應悔偷靈藥”有成功後孤獨寂寞的意思,畢竟嫦娥偷了靈藥是成了仙,是人人向往的好事,你可以類比成升官發財,當了學部委員等等。我們很多人是付出了很多才到美國來的,不如意時難免悔恨偷了這個該死的靈藥,弄得一個人孤形吊影。
也有人這樣認為:“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 暗汙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 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在這裏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 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裏。”(有點繞口是不是,這一定是個專業人士寫的。)
我認為最好理解是這樣:詩人看著點了一夜的蠟燭依然明亮,將自己的身影印在屏風顯得那樣的深沉,抬眼望到窗外,隻見銀河和曉星已漸漸落下,東方已泛白,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不由地想,她應該像嫦娥一樣,多少有一點後悔吧,離開了我終會念我一點好吧?
正麵描寫一個東西有許多局限,其中之一就是很快到了頭,走不下去了。比如說,你要表達對女朋友的思念,說:我想你想得已死了一百萬次了!再怎麽繼續呢,你隻能在那一百萬後麵加0,但盡管你有熱情加,別人不一定會有耐心數。所以最好迂回進行,就像這首詩,它並不說詩人有多麽想她,而隻說她應該有點想我,言外之意,我這樣想她,多少老天應該跟我一點回報吧,這樣就給讀者留了一塊碩大想象空間。詩實際是說詩人對她的思念,這從前兩句看得清清楚楚,一夜深沉得不能睡,不是思念她是幹什麽?總不會是看世界杯吧!
文學作品拿捏虛實是最難的,太實,沒給讀者留餘地而囉嗦,太虛,不知所雲。這首詩前兩句極實,屏風,蠟燭,銀河,曉星,個個實實在在,後兩句則極虛,嫦娥,後悔,靈藥,夜夜心,哪一個都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前兩句的實,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麽,它們是為後兩句在作鋪墊,而後兩句的虛,一下子拉開時間和空間,使這首僅僅隻有二十八個字詩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象。這首詩可謂虛實的典範,經典中的經典。

這首詩對我有些特殊的含義,因為是母親教我的。我那時十三,四歲,有時翻一翻《唐詩三百首》,完全弄不懂這首詩深遠的意境,就問母親:他為什麽談嫦娥,是拿她比作他的愛人嗎?母親詳細地告訴我關於這首詩的不同理解,然後告訴我她認為最好的解釋,自然也變成了我認為最好的。
“不應該僅僅理解為思念愛人,他隻是在談他那一瞬間的朦朧而惆悵的感受,不一定針對某個具體人或事,也許是泛泛的感歎人生。你可以理解為你珍愛任何人或事,親人哪,事業哪都可以。”
接下來她笑著對我說:
“也許有一天你也會這樣想我。”
一首好詩應該使你在不同的時期讀有不同的感受,我現在當然理解了母親講這話時有點奇怪的笑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