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叨叨隨想錄

忙忙碌碌無事找事,折騰自己折騰孩子
正文

第九章 一通百通,達到一個目標

(2007-11-05 08:29:45) 下一個
第九章 一通百通,達到一個目標中國家長愛孩子,更愛麵子 一次,有個孩子對我說,周伯伯,我不想再接受賞識教育了。我感到困惑,問他為什麽?他說如果沒有賞識教育,考試成績不好時,家長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誰也不欠誰,現在賞識越多,感覺欠“黃世仁”的債越多。原因何在?這些家長的賞識是功利性賞識,目標就是一個——分數,分數是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績上不去,家長就感到賞識不管用了。有一位幼兒園的老師講:“周校長,我一邊聽你的報告,一邊為我的童年哭泣。我的父親是全國勞模,對我要求甚嚴,考試必須拿第一名。小學時,僅考過一次第二名,就被毒打一頓,邊打邊說:‘我的女兒就是要第一,不能給家裏丟臉。’令人心酸。”有的家長,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許孩子第二名;孩子當過三道社的大隊長,就不許孩子二道杠,總覺得丟了自己的麵子。這就是所謂成功家長的心態。許多失敗的家長也不寬容孩子,強烈的補償。心理反使他們把孩子當成生命的最後賭注。 中國家長最愛孩子,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他們愛孩子,更愛麵子。“爸爸,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兒子我” 請看一幅美國漫畫。兒子穿一身漂亮的新衣服興高采烈地玩了半天。回家時;父親發現衣服髒得麵目全非了,憤怒地舉起一根棍子要揍兒子,並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錢買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訓你不可。”哪知兒子不慌不忙地對父親講了一段話後,奇跡出現了。這位父親不僅內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抱著兒子懺悔認錯。是什麽語言有著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來這位兒子說的是:“老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話,能不能稍微等一會兒,等我把衣服脫光了再打,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兒子我。”一席話使這位父親頓悟,悔恨不已。這則漫畫給我的啟示是深刻的,這位美國父親在衣服和兒子麵前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那麽,我們做父母的究竟是愛分數還是愛孩子的生命呢?!賞識教育的目標也是一個字——‘通” 許多家長把賞識教育的目標理解為“分數”,而在我們的心目中,賞識教育的目標則是一個——“通”字。為什麽想到這個字呢?這裏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南京一位母親找到我。“周老師,元旦收到女兒送的賀卡,這本應是母親最快樂的時刻,而我看後,心都要碎了。”“怎麽了?”“上麵寫著:‘祝媽媽新年快樂,求媽媽今年別再打我。我都呆住了。”焦慮寫在母親的臉上。‘你慢慢說。”於是這位母親講述了她們母女的故事:“去年六一兒童節,我們家差點發生一場悲劇。我發現女兒沒做作業,怒氣衝衝地來到學校,讓女兒當眾出醜,從聯歡會上拉回家。剛進家門,我就忍無可忍地對她說,‘女兒啊,女兒,今天是你的節日,居然不做作業,還有臉參加聯歡會,媽媽徹底絕望了,看今天咱倆必須死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女兒看到母親憤怒的表情,匆匆躲進衛生間,緊鎖上門。我拿來菜刀想把門劈開,但轉念一想,我的全部生命都是為女兒,女兒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既然女兒不死,我就死給她看。但要死得有價值,死得其所。“當時不知哪來的勇氣,我找了女兒一根紅腰帶,在衛生間門口準備,一邊係繩一邊講臨終的遺言。“‘女兒啊,女兒,媽媽可是在你的生日活活吊死在你的腰帶上,目的隻有一個,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有了出息,為九泉之下的媽媽爭一口氣啊!’“女兒的哭叫聲驚動了鄰居,一場悲劇才避免了。”母親的敘述,令人隱隱心痛。活著比死亡痛苦,母女的生命體是相互絕緣的。這位母親積極地參加賞識教育家長培訓班,一兩個月後再見到這位母親時,她神采飛揚,向我報喜說女兒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你是怎麽走過來的?”“我發現過去教育的悲劇在於,我與女兒的有形生命近在颶尺,天天在一起,而無形生命卻遠隔千山萬水,而且是越走越遠。通過培訓班的學習,我終於明白,隻有走進孩子心靈,才能走出家教誤區。”“你怎麽走出的呢?”我饒有興趣地問。母親說話節奏快多了;“我學你一招,你見到婷婷時的第一句話是心情好不好?感覺怎麽樣?我回家後見到女兒鼓足勇氣說:‘女兒,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麽不高興的事告訴媽媽,好嗎?’我講這句話時舌根都發麻,因為罵孩子都習慣了,講親切的話反而不自然了。“女兒滿臉疑惑,表情好像在說話:不要黃鼠狼給雞拜年,又安什麽心?“我知道女兒在嚴寒中生活得太久,充足的陽光才能融化心中的冰層。於是我天天講,時刻關注女兒的心情。也許心誠則靈吧,講到第十五天時,回到家我還未來得及開口,女兒搶先說話了。“‘媽媽,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麽煩惱告訴女兒好嗎?’“心靈的冰頓時化成滾滾熱淚,母女兩人的心真正通了。“這一通不得了,家庭氣氛全變了。“原來總是唉聲歎氣的女兒,如今經常哼著小調;“原來走路萎頭耷腦的女兒,如今總是蹦蹦跳跳。“活潑的小燕子飛回來了!“溫暖的陽光灑在女兒的身上,女兒也走出心中的陰影,扔掉動作慢的毛病。這真是:愉快愉快,心情愉悅,動作就快;快樂快樂,越快越樂,越樂越快。舒展的心情帶來了成績的躍升,從倒數第十名升到前十名。”那位母親還帶來了女兒的一張滿分的考卷。上麵寫著一段話:‘周伯伯,我發現人人都是天才,我也是天才。”我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悟出:賞識教育的目標就是一個字——通,即家長與孩子的生命處在和諧相通的狀態。  與己和,與人和,與萬物和 1999年春天,《學習的革命》一書,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風靡神州大地。我有幸在此書的翻譯顧瑞榮先生的介紹下,與作者戈登先生作了交流。在談話中,我介紹了我在教育上的五次開竅,戈登先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中國的“學習的革命”。而我認為這不是革命,而是回歸,心態的回歸。這時我反問戈登先生:“你接觸了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教育大師,搜集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經驗,你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麽?”戈登先生沉思片刻,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達到三個和諧。即讓孩子與自身生命和諧,與周圍生命和管,與大自然萬物和諧。”我聽後感慨不已。是啊,與己和,與人和,與萬物和,本質上不就是一個字——通嗎?  蝴蝶姑娘 人類最大的痛苦源於自身的不和諧,世界不和諧的根本源於個體生命——細胞的不和諧。 個體生命的不和諧,表現為一個人大腦裏好像有幾個人在打架,處於人格分裂的狀態。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生命太脆弱,特別是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競爭激烈,人更有一種脆弱感,擔心自己被社會拋棄、被社會淘汰。真可謂“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脆弱的心理導致心態扭曲,總覺得別人比自己行,對社會充滿了恐懼和焦慮,容易陷入自艾自憐的境地。 那麽如何麵對脆弱呢? 在歐洲某個小山村,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在善良雙親的百般嗬護下,這個小姑娘從小就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心靈非常純潔寧靜,連夢境也如詩如畫。一天,她夢見一隻美麗動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幸的是,蝴蝶的翅膀被花園裏的樹枝鉤住了。她心嚇惻隱,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救出,並細聲細氣地對蝴蝶說:“小蝴蝶,回家吧!”蝴蝶在她的上方飛了一圈,回來變成了仙女。她吻了一下小姑娘,說:“感謝你救了我的生命。無論你提任何要求,我都滿足你。”小姑娘眨了眨眼睛,想了片刻。“我希望你讓我一生能快樂地度過。”“這太容易了,你隻要記住我的兩句話,你就會成為快樂的人。”於是,仙女低頭在小姑娘的耳邊說了些什麽……夢到這兒,小姑娘翻了一個身,醒了。從此,她記住了仙女的話,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不管周圍的人多麽痛苦,小姑娘的臉上總蕩漾著笑意。任何看到她的人,都被她的快樂所感染,她成了快樂的源泉。眾人前來取經,問她為什麽?“仙女告訴了我兩句話。”“那告訴我們,好嗎?”眾人迫不及待地問。“對不起,仙女有一個要求,等我到臨終時才能說出來。”時光飛逝如箭,眾人一邊享受著她的無限快樂,一邊迫切地等待著她的官一天”,以得知快樂的奧秘。等啊等,小姑娘變成了老太太。臨終時,親朋好友一起來到她的房間,靜靜地圍坐在她的身邊。很久很久,她終於開口:“仙女講的話是,小姑娘,你永遠記住:一個人不管表麵多麽強大,多麽狂妄,他的內心深處都是脆弱的’。”她端了口氣,接著說:“他們都像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需要你的愛。”從中我感悟到,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懷疑自己,覺得別人比自己行。第一句話消除了大家的恐懼感,重新煥發了生命的潛能。第二句話告訴我們,在戰勝脆弱後,精神得以升華,在把愛給別人時,你就像天使一樣來到人間,成為自己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三種人生道路你會怎樣選擇? 一天,我接到一位北京母親的電話。“您能不能幫幫我兒子。”她急促地說。“怎麽了?”我的心一沉。“兒子以前每次考試都是前五名,這次考砸了,退到二十幾名,他感到完了,不想上學,我怎麽安慰他都沒用。”母親頓了頓。‘你聽聽,他正在嚎掏大哭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從北京打長途,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我趕緊讓孩子來聽電話。“你為什麽哭?”“我怕呀。”孩子抽泣道。“我理解,肯定是怕失敗,怕丟麵子,明天沒法見人。隻有一個評價標準——分數,難怪孩子壓力大,要諒解。“你是不是想成功啊?”我問。“當然想,我感到我自己整個完了,活不下去了。孩子有氣無力地說。“你沒有完,你一定要相信你行,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不怕失敗的孩子。前麵的鋪墊是為了引出後麵的話題,我接著說:“孩子啊,你想想,如果有三種人生道路,你會怎樣選擇。孩子‘噢”了一聲,把聽筒貼得更近。我先講前兩種人生。“一種是成功而又痛苦的人生,它的人生經曆是痛苦地奮鬥,然後失敗,再奮鬥,再失敗…… 在痛苦中度過了一生,直到70歲。臨終前,按照世俗的眼光,他成功了,但是生命也結束了。另一種人同樣活到70歲,它的人生是歡樂而失敗的人生,經曆是歡樂地奮鬥,歡樂地失敗,在歡樂裏站起來,再失敗……在歡樂中度過一生,但到生命結束時,按世俗的評價,他失敗了,生命也結束了。 一個是成功而痛苦的人生道路,另一個是歡樂而失敗的人生道路,你喜歡哪一種?“第二種。”那孩子想也沒想就說。“你太聰明了,對於學生來說,求知應該是一種歡樂,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歡樂的過程。孩子情緒上來了,搶著說。“伯伯,第二種好是好,但如果有歡樂成功的道路不是更好嗎?“太好了,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種人生道路。孩子的思維很活躍,我順勢而下:“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歡樂成功的人生經曆,人與人的差異在於大多數人隨著生命成長,把這種快樂的感覺忘掉了,而少數人把快樂的感覺延續了一生,。他們才是歡樂的成功者。“每個人在學走路時,都是歡樂人生的縮影。歡樂地跌跤,歡樂地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歡樂地邁步…··值到成功,這難道不是歡樂成功的人生經曆嗎?你想想,除此之外,還有歡樂成功的例子嗎?孩子興奮了,大聲地喊:“還有學自行車、學溜冰。“對了,關鍵在於不怕失敗,恐懼就會消失。如果你保持這種心態,那麽快樂將伴隨你,你的一生能做到嗎?“能做到!”孩子興奮地說,電話裏傳來了孩子的笑聲。 放下電話後,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讓每個孩子始終像學走路那樣,走歡樂成功的人生路,他們心靈會多麽和諧,生命會多麽美麗啊! 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次,我在杭州做報告後,一位母親找到我的住處,她一下子買了四套賞識教育的資料,問她為什麽?她說:給親朋好友看。聽完你的報告後,我發現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世界真美好”。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賞識教育要追求的目標——與人和,與周圍的生命和諧嗎?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聯想到我們的社會,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孩子容易產生“你好,我不好”的心理,自信心被摧毀,處於人下人的狀態,感到活得沒意思,太無聊。反過來,還有一種教育走了另一個極端,孩子產生了“我好你不好”的心理。中國許多家庭的早期教育就是一個典型的表現。上學前,都認為“癡痢頭(方言)的兒子自己的好”,這樣長大的孩子盲目自信,處處強加於人,這’種人上人心態,往往導致眾叛親離。這樣的孩子無法生存。’ 賞識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心靈舒展,關係和諧,人格健全,大家都做人中人。在婷婷聾童學校裏,孩子們互相欣賞,彼此尊重,逐步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圍。於是我把這三種教育狀態編成一首打油詩:你好,我不好,活得太無聊;我好,你不好,未來也不妙;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世界更美好! 賞識的延伸 心裏感到快樂還是痛苦,生命的曆程是完全不同的。家長快樂,信心百倍,孩子就有希望;家長痛苦,悲觀憤滿,孩子往往絕望。許多聽過賞識教育報告的家長告訴我,他們由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到學會賞識別人的孩子,由學會賞識孩子到學會了自我賞識,由學會了自我賞識到學會了夫妻賞識。他們擁有了親子關係的和諧,擁有了內在心靈的和諧,心境一片明朗。 有一些當領導的家長告訴我,賞識教育使他們學會了賞識下級,掌握了與下級溝通的技巧。自古以來,中國君臣父子的倫理關係,造成了人性的壓抑。在一個單位裏,如果領導把下屬看啟了,老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導致老頭賣花生——認堆了。反過來,領導對下屬充分地信任、尊重和理解,真誠地激勵、寬容和提醒,必然會使下屬心態舒展,煥發活力。於是賞識管理應運而生。有的家長說,他們學會了賞識同行。自古以來,同行是冤家,,特別在知識分子之間,文人相輕是多麽可悲的現象。當今社會,我們欣賞一棵小草。一朵鮮花,甚至把樹根挖出來欣賞。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能賞識身邊的生命——萬物之靈呢?不少家長還認為,上級也像需要陽光、空氣、水一樣,需要賞識。領導也是人,也很脆弱,也需要信任、尊重和理解。 學會賞識不僅賦予我們教育的智慧,成長的智慧,而且賦予我們溝通的智慧,生命的智慧。我感到無比欣慰! 不讓蚊子叮咬大地媽媽的皮膚 賞識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時你看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隻蝴蝶,都會找到生命相通的感覺,都會產生愉悅和歡欣。因此,家長從小要教孩子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萬物。對女兒來說,“好消息”可太多了,世界每天都充滿了新奇。小草發芽了,梅花開了,又讀了一本好書……每天清晨,婚嫁常常脫口而出:“啊!我又誕生了,新的生命開始了!陽光你好!空氣你好!花兒你好!小草你好!生命真是太美妙……”那位寫了6000字懺悔信的母親,改變了教育觀念後,她的女兒也改變了。一次,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時,孩子把地上的紙屑—一撿起,媽媽問她為什麽,女兒認真地說:“我感到心疼。這一張張紙屑仿佛像一隻隻蚊子在叮咬著大地媽媽的皮膚。” 說得多好啊!孩子沒法對人說心裏話,意味著心靈沒有家 家長與孩子之間連接著一條看不見的通道,它連接著家長與孩子的心。如果家長給通道輸送關懷和欣賞,那麽父母快樂,孩子幸福;如果家長給通道輸送抱怨和指責,通道便會漸漸地堵塞。如果孩子與家長之間有一層情感的隔閡,好比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通的狀態,家長心裏痛苦,孩子心裏也痛苦。怎麽才是相通呢?關鍵要看孩子願不願意與家長說心裏話。 當今的獨生子女,好比是生活上的小皇帝,精神上的小奴隸。他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獨”。孩子從小沒有伴,心裏話找不著人講。因此,我每次家訪,問孩子的第一句往往是:有沒有對人講心裏話?孩子沒法對人講心裏話,意味著心靈沒有家,長期孤獨的心靈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消亡。打個比方,地球都要通過火山爆發、地震等把內部的能量宣泄出來,否則地球就要爆炸。地球如此,何況生命! 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重錘打死逼他考入前十名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平常在老師、家長的眼裏,徐力是個好孩子,惟命是從,從不把自己的怒氣表現出來,母親怎麽打他也一聲不吭,他又沒處講心裏話,負麵情緒在心中堆積,導致心態扭曲,精神崩潰。當溫順的徐力用重錘猛擊母親腦袋時,他的腦海裏是一片空白,這不正意味著,孩子的心靈在爆炸嗎?我時常想,假若徐力媽媽生前懂得一點賞識教育,掌握一點與孩子溝通的藝術,這場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走進孩子心靈的爸爸 這是一位父親解決了兒子沉溺遊戲機的故事。 那段時間,上初中的兒子迷上了遊戲機,就像是煙鬼迷上了鴉片一樣不能自拔,而且技藝超群,別人一個籌碼隻能過一關,他輕而易舉地能通十幾關。到最後,連遊戲機室的老板都怕他。父子之間的矛盾,在遊戲機的漩渦中逐步升級。“打”是家常便飯,最絕的是讓兒子跪在搓衣板上,頭上還頂著一盆水。為了“監視”兒子的行動,每天放學時老爸就“守候”在校門口,把兒子“押送”回家。可是兒子心想:你可以控製我不去,但不可以控製我不想。 父子之間經常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發展到極點是兒子離家出走,不是一次,而是好多次。記得有一天下大雨,兒子衝出家門,父親就頂風冒雨到處找,十幾家遊戲機房跑下來,筋疲力盡。靠在牆根,望著灰蒙蒙的天空,連綿不斷的雨打在他的臉上,無盡的愁緒湧上心頭。他長歎一口氣,感慨地說道:生命如果能回頭,說一萬個也不要孩子。 後來,父親知道了賞識教育,知道了治兒子沉迷遊戲機的問題猶如治水,隻能疏,不能堵。他開始站在兒子的角度做換位思考,於是發現遊戲機有個優點:會賞識。每過一關,都會有“你真棒,你真行”的賞識語,兒子在打遊戲機中找到了一種征服感。 他開始嚐試著走進兒子心靈,融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他覺得隻有這樣,才能解決兒子的遊戲機問題。於是,有一天當兒子心請煩躁、坐立不安的時候,他對兒子講:“今天帶爸爸也去打打遊戲機好不好?”兒子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愣住了。但轉念一想,去也無妨,於是點點頭。當他倆來到遊戲機房時,把老板嚇了一跳,還以為父親來找麻煩的。兩人玩了一個下午,在回家的路上,發現兒子有話跟他說了,老爸看到一絲光亮。 以後的日子,兒子依然想玩遊戲機,隻是他再也不打兒子,兒子也同意先把作業完成。 父子之間的冰層在逐漸融化著。 兒子中考後,老爸經過深思熟慮,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兒子買一台遊戲機。他是這樣和兒子說的:“兒子,爸爸相信你可以成為一名電腦專家,所以家裏決定給你買一台帶光碟的遊戲機,爸爸夠朋友,你也要夠朋友。 你要把玩遊戲機的時間安排好,要讓遊戲機成為你學習的動力。”兒子一陣驚喜,眼淚如潮水般地湧出來,自然這份感動也化為一種動力。兒子住校,周末回家後,他讓兒子玩遊戲機放鬆一下,兒子卻說再看一會兒書,因為老師講的一個問題還不大懂。那時候,他真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年前那個打死也不服的兒子。 過了一段時間,他對兒子說:“兒子,你現在玩的是別人設計好的程序,將來你要自己設計程序給別人玩才更好呢。”兒子果然開始對電腦感興趣,他說他上大學一定要考計算機專業。 而最讓他這個父親欣慰的不僅是兒子的遊戲機問題,更重要的是兒子懂事了,懂得關心體貼父母了,有心裏話“也願意和爸爸講了。兒子後來說:‘當時我根本不願意離家出走,外麵沒有家庭的溫暖,但在家裏,找不著人講心裏話,覺得很痛苦。”現在父子倆經常在一起談心,關係處得像弟兄似的。父子的心靈溝通了,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臉上、父親的臉上。是對付孩子,還是對付自己 談談他們的感受特別深.思:家長聽報告前以為是學兩招來對付孩子的,聽完後,才恍然大悟,家人怕他被人撞,為他點了一盞燈籠。盲人走啊走啊,還是被對麵來的人撞了一下。 盲人很生氣:我拿著燈籠,你為什麽撞我?路人也很惱火:你的燈籠早熄了,我怎麽看得見你。家長的心亮了,孩子才能看見光明。家長的心點燃了,才能驅走孩子心中的黑暗。而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的心靈看到生命的光明,為孩子建立一個心靈的家園,然後再為孩子點一盞心靈的燈。給孩子一間茅屋,孩子會給家長一幢大廈。因此,給孩子建家的同時,家長的心靈要有家。家長如何給自己的心靈建家呢? 是自知之明,還是自知之“暗’ 我們研究室的員工每個月要寫“成長日記”。在日記裏各人寫對生活的感悟,成長的快樂。其中有一次,來自江西的小姚寫道:她覺得在研究室成長得特別快,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過年回家時,家長覺得她像換了個人似的。接著她寫道:“我覺得人貴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更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這段話觸到了我的靈感。先人在創造這個詞時,為什麽用“明”字,而不是“暗”字,本意是要人們看到自己的光明之處,而不是想著自己的缺陷。隻有在看到自己優點,熱愛生命的基礎上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正視缺點,自信改正缺點。而現在說某某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提醒某某人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暗點,注意自己的行為,要夾著尾巴做人,並以此作為自我設限的依據。因此,自知之明這個成語被曲解了。它應該是褒義詞。現在在研究室如果看見哪個人情緒不好,跟他說要有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時,那個人心裏就會一亮,渾身充滿力了力量。 我是一個終於學會了喜歡自己的人 生命的價值在於珍惜自己。 有一個孤獨的孩子,常常悲觀地問年長的智者:“像我這樣沒人看得起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麽意思呢?生命的價值又在哪裏呢?”有一天,智者將男孩叫到眼前,遞了塊色彩斑斕的石頭給男孩,並對他說:“明早,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男孩滿腹狐疑,心想這塊石頭雖然還不錯,但怎麽會有人肯花錢買呢?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智者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麽多錢呐!”智者笑笑說:“明天你拿到黃金市場去,記住,不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能賣!”在黃金市場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令男孩大為驚訝,但他謹記智者的話,怎麽都不賣。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頭到寶石集市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由於男孩子怎麽都不賣,於是被傳揚成“稀世珍寶”。男孩興衝衝地將這一切告訴智者,智者徐徐說道:“人的生命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你明白嗎?”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搖搖頭。“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石頭一樣嗎,隻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這回,男孩若有所思地點頭,半晌之後,他終於悟出其中道理,會心地笑了。我們或許隻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但它是惟一的、獨特的,而且是無價的、絕不出售的“稀世珍寶”呢!它的價值,便在於被珍愛。 教育女兒的過程也是我不斷成長、超越自我的過程。因為賞識教育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許多家長稱我為“賞識教育專家”,其實,我一直把自己看成一位普通的家長,能取得一點點成績是與社會的支持分不開的。 從在廠裏做普通技術員開始,同事就給我起了個綽號“熱血青年”;在女兒會說話後,一位醫生曾說,我的教育方法會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女兒評為十佳後,教育界的朋友說我是賞識教育專家等等。我一直是在賞識的陽光下茁壯成長,賞識促使我奮力向前。曾接受一位記者的采訪,她讓我概括一下自己的成功經驗。 我沉思了一會兒,回答道:我是一個終於學會了喜歡自己的人。 自嘲——自愛的高意境 不僅喜歡自己的優點,而且正視自己的弱點,生命才能成熟。自愛的最高境界是自嘲,是良好、健康的心態,是不為別人眼光左右自己的美好存在。我年輕的時候頭發較少,不夠自信,隻要別人向我的頭發多看幾眼,我的眼睛馬上失去光亮。後來,戴上假發效果奇好,看上去年輕十幾歲。可麻煩也接踵而至,熟人相見,我還要作自我介紹,因為他們不認識我。還有一次上台發言不小心摔了一跤,假發尷尬地摔在地上,露出謝頂。 越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痛苦越多。現在扔掉假發,回歸自然,自我感覺很好,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謝頂是智慧的象征。每次去聾童幼兒園,孩子們都爭著摸我的頭發,旁人笑說孩子想沾沾靈氣。我醜,但我很溫柔;我黑,但我很健康。生命就是這樣,會煥發勃勃生機。 失落是痛苦之源,得升是歡樂之源 每個人生下來時,都呈智慧態,在“寶寶聰明”“寶寶漂亮”的讚賞中,孩子充分吸取精神和物質的營養。孩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從四麵八方抓取無盡的靈感,好像千手觀音。如果痛苦、憂愁、冷漠纏繞在身上,那麽心中就有結,一個心結就束縛著一隻手,心結越多,被捆綁的手越多。千手觀音慢慢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自由之身。解心結,就是解除心裏的痛苦、憂愁,解除千手觀音的束縛,使心靈處於舒展狀態,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光明和黑暗。 祖先創造一個不好的詞,“失落”,在失去中墜落。我想創造另一個詞,“得升”,在得到中升華。正如哲人所說,我們很少去想我們所有的,但我們卻常常想我們所沒有的。這必然導致心靈的失落。我們感謝我們所擁有的,感謝造物主給我們的才能和財富,原來我們擁有的是這樣地豐富。這必然導致心靈的舒展。 快樂是你發自內心的表白,一個心態舒展的人是不可能不成功的,內心充滿快樂的人才能找到心靈成長的感覺。 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喜歡自己。想到愛,家長多半想到“被愛”和“愛人”,很少想到自愛。其實自愛是快樂的發源地,就像活水的源頭,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而現實中,我們常常會忘了自愛的存在,忽略了自己擁有的寶藏。結果,由於久不使用,這個寶藏便遺失了。 眼朝下看,腳往上行 我把自己的教育寶藏和家長分享之後,也受到了一些非議,我也曾為此想不通,覺得委屈,產生了失落感。 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迫使我思考:為什麽我的心靜不下來?為什麽會產生失落感?其根源在於眼朝上看,腳往下行。如果總覺得老天爺不公平,就會怨天尤人,心清越來越糟,把精力全部浪費在抱怨上,結果雙腿無力,身子不由自主地向下滑,越下滑越抱怨,越抱怨越失落。生命處於衰退狀態,最後摧毀了人的精神。女兒殘障的巨大壓力未能擊倒我,難道這點挫折就把我打垮了嗎?因此,我倒過來想想,為什麽不能服朝下看。原來我的毛病是橫向比較。如果在發達國家,有思想的人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讚美,因此我對當時受到的待遇充滿了抱怨,後來我通過縱向比較,我發現我錯了。 像我這樣的老三屆,許多人都下崗。我還是幸運的,我還有什麽理由抱怨呢?眼朝下看,一片光明,心存感激。今天好,明天更好,腳就往上行了。而且我國現正處於民主開放的時代,像我這樣的教育探索者,若在1957年肯定是“右派”,文化大革命肯定是“現行反革命”。我生在這個時代,應該感謝生命,感激這個時代寬鬆和諧的環境,讓一個普通的家長總結出一種教育思路,感謝女兒讓我的精神生命得到升華。 因此,要牢記得升,心存感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 麵對人生的紛繁,你會把目光集中在哪裏呢?造物主非常公平,在給你美好事物的同時,總要給你一絲缺憾。關鍵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方麵。如果你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集中在痛苦上,生命就會暗淡無光、山窮水盡。如果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轉移到歡樂中,你得到的將會是滿足。聯合國前秘書長在戰爭千鈞一發之際,去伊拉克斡旋,實現了和平。他說中學老師的一課改變了他的思維模式。 老師先拿出一張白紙,中間一個黑點。老師問同學看見什麽?全班同學盯住白紙,齊聲喊道:一個黑點。老師沮喪地說,這麽大的白紙沒看見,隻盯住一個黑點,將來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越來越大,最後整個世界變黑了。整個教室寂靜無聲。在沉默中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一個白點。老師又問看見什麽?全班同學開竅了,一個白點。老師欣慰地笑了,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所以全世界都認為伊拉克戰爭烏雲密布,一觸即發,而我卻看見了一線和平的曙光。” 幸福之源——把壞事往好處想 有段時間,婷婷一聽到“邊緣人”這個詞,心裏就隱隱作痛。在聾人世界裏,聾人覺得她在社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屬於聾人的範圍;在健全人的世界裏,因為聽障不能完全融入社會,被排斥在健全人的社會之外。遊離在兩個世界之間,沒有歸宿感,缺乏安全性,因此心裏覺得空空的,沒有著落。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老婆婆總是不停地在一座廟跟前哭,晴天哭,雨天也哭,人們都叫她哭婆。一天,有個老和尚問她:“老人家,你為什麽哭得這麽傷心?”老婆婆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布鞋。天晴的時候,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下雨的時候,又沒有人去買小女兒的布鞋。她們掙不到錢,可怎麽生活呀!一想到這些我就難過。人呀,怎麽這麽難?”說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來。“老婆婆,你為什麽不反過來想呢?晴天,你小女兒的鞋店前門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兒的傘鋪裏跑。這樣不是就不苦了嗎?”老婆婆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從此,天天笑得合不攏嘴,哭婆變成了笑婆。一切都不曾改變,老婆婆的觀念變了,因而她的行為也變了。關鍵是你如何看待生活,你要把自己看做穿梭在兩個世界的天使,在聾人麵前,你了解聾人聽不見的痛苦,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因此聾人都會接納你;在健全人的世界裏,你找到了強者的感覺,他們把你看做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給了你莫大的榮譽,因此,你是最幸福的、最令人羨慕的天使,給兩個世界的人都帶來了幸福和友愛。女兒幸福地點了點頭,心裏釋然了。後來她在日記裏寫道:是歡樂的還是痛苦的人生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思維方式。如果父母從小教孩子把壞事往好事想,孩子從小就會逐漸地形成健康的思維模式。即使遇到一點挫折,孩子也有信心戰勝它,這樣人生是快樂的。反之,如果把好事往壞事想,孩子的一生將是不幸的。享受每一天 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不取決於世界,而取決於你選擇的態度。快樂的心情迎接光明世界,痛苦的心墜入黑暗的世界。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宇宙中惟一的存在實體,盡管人的一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在整個歲月洪流中,是何其渺小,有如滄海一粟;因此,人生短暫,要追求快樂,生命脆弱,要平平淡淡。 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自己生命的存在,必有它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人生潛能巨大,應為此自豪。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一無所有,但對生命無限熱愛。露絲是一位富翁的未婚妻,因對上層社會的生活失去信心,精神痛苦,渴望新的生活,這時傑克出現了。那次晚宴上的對話太精彩了,道出了人生的真諦。露絲的母親因看不起傑克,故意譏諷,問道:“三等艙的感覺怎麽樣?”“太好了,沒有老鼠啊!”傑克自豪地說。“你覺得像你這樣到處流浪的生活,沒根的生活有趣嗎?”“太好了,我雖然一無所有,卻能呼吸自由的空氣,享受明媚的陽光,欣賞迷人的風景,聆聽大自然的音樂。 前兩天,我還睡在橋洞裏過夜,今天我居然在豪華的泰坦尼克號上和世界最富有的人們共進晚餐,生活就是這樣奇妙。生命是上帝賦予的,不想浪費。” 最後說的一句話“享受每一天”震撼了在座的每個人的心靈。 如今每天早晨起來,我總是習慣性地麵對自己,告誡自己,用珍惜的心情度過每一天,用感激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用快樂的心請來享受每一天。於是,倍感精神抖擻,充滿信。 撿回寶藏,成為天才的父母 記得在第一期賞識教育家長培訓班的座談會上,我問:覺得孩子進步大的家長,請舉手。一半的家長舉起了手。然後我問孩子們:覺得父母改變了的,請舉手。嘩!有一半的孩子舉起了手。這麽巧,一半對一半。我得出了結論,家長觀念改變了,孩子也變了。那麽另一半家長的孩子怎麽辦呢?我用“花苞心態”來解釋。一盆花,當第一朵花綻放時,主人欣喜地觀賞著,對其他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格外地嗬護,他相信遲開的花往往是最美的。一窩雞蛋,當第一隻雛雞破殼而出時,雞媽媽更悉心地照料看,它相信自己的寶寶都快出世了。一棵小樹,當它的枝頭冒出第一片綠芽時,人們歡呼著,他們知道春天快來了,眼前將是一片鬱鬱蔥蔥……相反,我們很多家長卻有著另外的思維。這朵花兒開了,這隻雞出殼了,這片綠葉出芽了,我的孩子怎麽還不行?於是把花撒開,把蛋打碎,把樹枝折斷,生命就在愛的摧殘下毀滅了。早開的花也好,遲開的花也好,相信每朵花都會開的。因此,撿回寶藏,就是拉回心態。因為這符合孩子生命的規律,即使你不能成為天才,你也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由於曆史原因和客觀環境,我們這代人包括我自己,大多數人是在抱怨教育中長大的。周婷婷的成功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知道,家長要對自己固有的教育思想進行徹底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這是必需的,更是有價值的。因為你麵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你要對生命負責。 我相信周婷婷的後代接受的肯定是賞識教育,因為周婷婷得到無盡的愛,她定會把愛奉獻給社會和她的下一代。如果全社會都充滿了愛和陽光,那麽溫暖會洋溢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