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大 夫 坐 診

【這裏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一切以您自己醫生的建議為準。您使用本網站即代表同意該免責聲明。】
個人資料
正文

從東北奶奶談健康養生

(2007-09-14 07:35:05) 下一個

                     從東北奶奶談健康養生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請了個住家保姆。奶奶六十多歲,東北人,善良能幹。她和老伴感情好,要求兩個人都住在我們家,我們說沒問題。後來她女兒去外地工作,老兩口就一周7天住在我們家了。

 老兩口都很注意身體,特別因為是在美國,怕生病了太花錢。奶奶有糖尿病,吃飯特別小心,甜的東西都不敢吃。她愛拌涼菜,常常是臉盆大的一盆,再加點豆腐絲兒。奶奶真是對自己嚴要求的好病人,但是她不吃醫生開的治糖尿病的藥,她吃哈爾濱附近一位名醫自己做的藥,包在小小的紙包裏的,從國內帶來。奶奶就信這個小紙包的神奇療效,女兒是專門研究生物醫學的博士,也拿她沒辦法。

 我第一次聽說洪昭光的名字,就是從爺爺奶奶那兒來的。他們有一份打印的洪昭光的講話記錄,我讀了,覺得講的深入淺出,很好。爺爺奶奶推崇洪昭光的建議,讓我們吃各種顏色的食物,黃的玉米麵,黑的木耳,等等,我們都遵從。

 爺爺也給我們講他的故事,幾年前在國內時突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幸虧搶救及時。後來才發現大出血是他吃的阿司匹林引起的。他的血壓一直偏高並有高血脂,醫生讓他每天吃一顆阿司匹林預防中風。他想,我多吃一顆,不是更好嗎?於是他就自作主張每天吃兩顆,最後胃潰瘍引起大出血。

 爺爺奶奶回國以後,我們還和他們女兒有聯係。聽說,奶奶因為血糖多年來沒控製好,出現了外周神經炎,腳部潰瘍等各種糖尿病並發症,情況不太好。

 從東北爺爺奶奶我想到經常有朋友谘詢一些和醫藥健康有關的問題,大部分人和爺爺奶奶一樣,對自己的身體很關心,追求健康的生活。但我發現市場上的中文書籍真正是良莠不齊,有不少書是誤導大眾的。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我讀過的書中有兩本出自真正的專家,寫得通俗易懂,而且言之有據,值得推薦。

 首先是洪昭光談家庭健康的讀物: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NewBook/DL/DL-20031119130405
他本人是個內科醫生,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是他的專長。他的特點是編了不少順口溜,讓大家一聽就懂,比如他認為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十六個字很有道理,值得寫在紙上,掛在家裏。

 看看他書中的內容,比如:

家庭健康取決於女主人;

關愛自己,遠離誤區;

關注老年健康,享受健康人生;

兒童為什麽得了“成人病”;

牛奶和母愛伴隨孩子一生;

健康教育必須關注家庭教育

 他提倡一種健康向上的積極的生活方式,我十分讚同。如果吹毛求疵一下的話,我覺得他提倡大家爭取活到120歲的說法有點前衛,或者是我太保守了?

 第二本書是"科學成就健康"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715271&ref=SR&uid=168-4880445-2914658
作者是生物醫學的博士,知識豐富,文章深入淺出,證據充分。這本書所談的題材都是國人關心的內容。但是比較容易得罪人,因為它揭穿了健康養生的一些誤區。有些人堅信的東西被指出無用,感情上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果東北奶奶當年讀了這本書,就不會輕信所謂的糖尿病特效藥,也許今天的痛苦要少很多。

 舉一些章節的例子:

 不要輕信保健品的神奇效果

 美國人如何“進補”

 你會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嗎?

 我們需要補鈣嗎?

 減肥保健品的“科學”包裝

 人體需要“排毒”嗎?

 水的保健騙局

 幹細胞美容騙局還在騙

 為什麽要做對照試驗

 “超級病菌”並沒有那麽可怕

 有必要儲存臍帶血嗎

 “上火”、病毒與中毒

 人參與西洋參:曆史與現實,神話與事實

 你想有個健康的身體嗎?不妨讀讀這兩本好書。身體力行,首先要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上網太多什麽的J。再加強鍛煉,定期看醫生做體檢,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不要犯東北爺爺的錯誤。

 為了健康長壽,你我一起努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