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白衣祭故人
-----懷念文壇前輩秦無衣(張揚華先生)
近十年裏,第一次在這裏寫非小說類文字,想不到,竟是這個主題。
前兩天,毫無心理準備地聽說,文學城“海外原創”論壇上旅居洛杉磯的著名文學前輩張揚華先生(筆名秦無衣)已歸道山,好一陣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翻來覆去想起十多年前剛來這個論壇,前輩當時連載“女人三十不愁嫁”,揮灑文字,如日中天,讓我們小字輩無比仰望欣羨的情景。
十多年間,和秦大俠交往可謂有限,論壇上大致也就友情問候一下,對他相知甚少。然而,私下僅有的幾回郵件交流,回想起來,讓我終生難忘。
第一回,2012年左右,和他提到我在2010年寫的長篇小說“中國玫瑰”,那時我希望能在國內純文學刊物上發表這篇小說,想問問他的意見,本來沒抱多少期望,不料大俠對之評價很高,並提出願意借用自己國內文學界的人脈幫助推薦(記得當時他提起的一位相識便是“人民文學”的編輯徐則臣先生)。我沒有接受他的好意(我有個習慣,盡量不為自己的事特地麻煩別人,如果需要麻煩別人,不到萬不得已,不動用別人的人情,何況在文字界,吳越人微言輕,欠下人情,不知什麽時候能還),現在看了大家的回憶,再回想起來,有些後悔,我想,大俠當時是的確想提攜晚輩,他真是那種願意借自己的肩膀給別人踩著往上走的人,也許當初領這個情,會讓他感到欣慰一些吧。後來“中國玫瑰”始終沒出版,反而辜負了前輩的賞識。
第二回,同年,和大俠聊到影視編劇。那幾年心思浮躁,總想著希望人氣高一點,加上國內流行文學界“寫而優則編”的風氣(現在好像還這樣吧),便想往影視編劇方向發展。問他的看法,他很快回複,言簡意賅,就三句話“你做編劇太浪費,好好寫,以後找槍手去編劇!”(具體的話我記不太清了,大致就這個意思。)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兜頭一盆冷水,很長時間內不理解。後來自己讀了一些編劇方麵的書籍,看過不少劇本後,對這個領域有了些粗淺認識,才明白大俠的良苦用心:劇本和小說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美式電影劇本的格式其實很多結構化到近乎八股,和小說作者趨於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八字不合),好萊塢也難有小說作家成功轉型編劇的例子(比如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小說文字那麽冷豔迷人,給Gone with the Wind做編劇,一樣铩羽而歸)-- 成功的編劇往往是一開頭就學習編劇的;劇本本質上是演職人員的工具書,除了錢,給編劇提供的發展空間有限。這幾年國內不少才華橫溢的作家轉型編劇,也許短時間內收入增加很多,但很快就沒有自己的聲音了,而沒有自己的聲音,名字就等於死了,影視劇製作周期長,變數大,國內的市場又這麽......“動態”(我費了好大力才想到這個詞),編劇話語權可憐,一切的一切,除非你特別有才華,運氣又很好,否則當炮灰的機率很大,到時候,失去的不僅是讀者,更可能是自己對文字的熱愛。
以上這些,是秦大俠給我的啟發,也是我個人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不一定正確,供參考。
雖然當時我對此並不理解,但從那之後,浮躁的心的確漸漸平靜下來,不再那麽執著。回頭想想,驀然發現,多少人對我說過“你一定會成功”,“看好你”,“永遠支持你”,而隻有一個人對我說過“好好寫,以後找槍手去編劇”,在關鍵時刻,把我點醒過來,即使市場不把你當顆蔥,也要懂得珍惜自己,如果要往影視領域靠攏,必須謹慎。畢竟,時間可貴。
第三回,秦大俠來信,邀請我加入一個文學網站(應該就是大家提到的漢納網吧),我回信說謝謝,“有空一定去”。當時的確想著有空的時候去,可後來一陣很忙,加上自我中心比較厲害,就一直沒去。
以上是我對秦大俠所有的回憶。但是,有時候,一個人的為人,真的浮光掠影就能見端倪。
當時隻道是尋常。
這些年,中國影視界發展迅猛,以大俠的人脈和經驗,如果光想賺錢,我想一定不會差,隻是到底不願妥協吧。
聽到說大俠為寫一本書去讀四百本曆史書,心裏很不是味道,在這個屬於“歡樂頌”的時代,“我的前半生”已變成“防火防盜防閨蜜”的案例,文字不叫文字叫IP,小學時最愛用的象聲詞“啪啪啪”被賦予無比活色生香的涵義,我幾乎忘了,這世上,還有一種東東,叫做“理想主義”。
我幾乎忘了,然而到底還沒忘,到底還記得,十歲讀“梁實秋全集”時立下的誌向 ----- 文學,為人生。不是匕首,不是脂粉,就是人生本身。如Ken Burns所言,科學幫助我們捍衛國家,藝術使我們的國家值得捍衛。不要由於短視而本末倒置。
我想,找個時間,把“中國玫瑰”從硬盤上找出來,重新開始,試著把它發表或出版。或許,有一天,能告慰前輩在天之靈,沒有您借肩膀,晚輩一樣能做到。
唯此,方能不負上天,不負前輩,不負我心。
不知秦大俠有沒有想出版而還沒出版的作品,這裏如有文友知道並有意幫助出版,或者從前的書再版,覺得吳越有能鞍前馬後之力(比如找出版社,推薦人之類),歡迎隨時與我聯係,我的郵件地址是wuyuewritingATgmail.com 目前我在文字界咖位低微,但如能效勞,必全力以赴,如果管用的話,用我自己作品的版權或改編權作條件也心甘情願。此言既出,絕不反悔。
今天去搜新浪微博“秦無衣”,沒有任何記錄。我覺得,對大俠最好的紀念,是讓他的文字繼續流傳,如有收入,多多少少,對他的家人,該有點益處吧。
本壇藏龍臥虎,我建議,如果其他有出版經驗的網友碰巧和我想的一致,歡迎在本帖下麵留言並附上自己的聯係方式。沒有壓力,拋磚引玉而已。
謝謝大家!
最後,送上挽聯,很慚愧,我自己不會填詞,借用鬱達夫先生送給徐誌摩先生的挽聯:
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逢同是天涯,隻為佳人難再得;
一聲何滿,九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勝寒。
好一個“隻為佳人難再得”,是吧?
一襲白衣祭故人,陳情此時休。貼這首“琅琊榜”主題歌,我以為,本壇中,秦大俠最具有梅長蘇式的胸懷。此歌送他,當之無愧。
謹以此文,作小小一盞長明燈,送別張揚華先生。就此別過,前路珍重。總有一天,還會再見,到時再聆聽前輩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