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說銀河係有10億個太陽和月亮

(2010-03-29 21:29:35) 下一個
佛說銀河係有10億個太陽和月亮

地球毀滅和形成,最近科學家在外太空發現了非我們地球的信號印證佛經真實

佛教稱我們通常所說的銀河係為娑婆世界,並早在現在天文學發現銀河係有10億顆恒星之前就已斷定,娑婆世界(銀河係)是由10億個小世界組成,每個小世界都包含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同現在天文學的推測和膚淺認識不同,佛教對銀河係(娑婆世界)的認識相當完備,譬如,認為銀河係由三千大千世界組成,即娑婆世界(銀河係)由一千個大世界組成,每個大世界由一千個中世界組成,每個中世界又由一千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係)組成,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總計有10億個小世界。

佛教對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係有所不同,通常我們認為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太陽是太陽係的絕對中心。佛教宇宙觀裏,小世界的中心不是太陽而是須彌山,太陽與月亮都在須彌山的半腰旋轉。地球被稱為南贍部州(或閻浮提),與之對應的還有三大部州——北俱盧州、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分別分布在須彌山的南北東西四個方向。
地球的毀滅過程,毀滅後再重新形成
    現在科學至今尚未證實地球之外還有沒有人類,好像人類是宇宙的孤兒似的。假使宇宙中有人,僅憑地球人的能力是很難發現和證實的,我們的飛行器不僅至今尚未飛出過太陽係,連對太陽係本身的探索也僅僅處於皮毛階段。而佛教早就斷定,宇宙之中充滿人類,不僅如此,娑婆世界(銀河係)10億個小世界中也都有人,而且我們的這個小世界裏包括地球在內的四大部州都有人類生存,其中北俱盧州人壽命達到幾乎恒定的1000歲。

 據佛經記載:每一個宇宙都會曆經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物質和生命會被火災、水災、風災。

  在宇宙的成住壞空的過程中,有所謂的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當一個大劫(一大劫到底等於多少個地球年,就我所接觸的材料及修行人而言,意見並不統一,其數值的差異很大。這裏估且取一個數值:1,343,840,000年)結束的時候,會有火災產生。宇宙內供給生命居住的行星以熱和能的所有恒星,將先後進入它們的紅巨星時期。恒星的星體會可怕地膨脹出許多倍,吞噬掉離他們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讓更遠一些的行星支離破碎,簡直可以摧毀一切。

  恒星之火甚至可以焚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整個欲界當然蕩然無存。這個時候,初禪以下的人類或天神類生命都會死掉而後再出生到二禪天以上或是娑婆宇宙以外的他方世界。

  七個大劫、七次火災之後,宇宙中會有一次水災。由於火災膨脹的能的擾動,宇宙的膨脹使萬有引力在整個宇宙內越來越弱,宇宙內基本粒子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最後整個宇宙就像一鍋基本粒子的湯,物質稀薄到了極點。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將鹽灑進水裏麵被溶化掉一樣,所以佛教認為這是宇宙的水災。

  宇宙的水災會破壞到二禪天,把二禪天以下的物質統統溶化,讓所有的生命全部完蛋。此時二禪天的天神也得趕快往上逃難。

  七七四十九次的火災再加上七次的水災,再加上七次的火災,也就是第六十四個劫(86,005,760,000年)的時候,宇宙自身已經膨脹到了極限。這時就會有宇宙的風災產生。宇宙開始收縮,橫掃還剩下的所有物質和能,宇宙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壞力賣力地工作著,將三禪天以下的一切掃蕩一空,就是我們娑婆宇宙內超出了人們視界的巨大的、無比堅固的須彌天體(須彌山)也像大風吹毫毛似地刮進它的內部。

  這場宇宙風災真是厲害,隻刮一次就把三禪天以下的萬有全都毀壞。

  所以,所有宇宙的毀滅性災難,最多毀壞到三禪天。四禪天和無色界是無法毀滅的,但佛陀認為,四禪天和無色界的生命依然無法永恒,依然會死亡。

  宇宙黑洞在成功地完成它的毀滅工作之後,讓整個宇宙隻剩下它自身。宇宙於是坍縮成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就是宇宙黑洞本身。

之後,致密的宇宙黑洞再次膨脹開來,來一次巨大的宇宙大爆炸,首先產生空間。宇宙一邊繼續著它的爆炸過程,一邊將空間擴張開來。再然後空間中原來均衡的基本粒子東一團西一團地凝聚,凝聚形成極大的宇宙粒子雲,由粒子雲中再凝縮成更致密的物質團。

  粒子雲和它凝縮的團逐漸地遍布整個宇宙。粒子雲類似氣體,團類似液體,後來經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力,在粒子雲內部的團進一步收縮凝聚,並不斷吸附粒子雲或粒子雲以外的物質,團漸漸地變得類似於固體了。

  此後,固體的形態越來越厚、越來越實,就成為粒子雲之中的大天體。在這個大天體之上,物質繼續附著累積,於是形成了須彌天體。須彌天體在運轉時,也甩出來不少微小的塊,這些塊的凝縮,又形成星係。星係在類似於宇宙粒子雲的進化過程中,再形成星球。


生命是從哪裏起源的 


   這個時候,由於先前天界神們的自業(業,是佛教中特有的一個名詞,大約相當於生命的作用力)和眾生們的共業推動下,有生命的一切的始祖出現了。

  它的名稱被佛陀稱為“千”,是大梵天的天主。

  佛陀讚歎它是我們娑婆宇宙的生命始祖,但佛陀並不認為它創造出了生命。

  生命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其中的主流有兩種:一種是創造說,另一種則是條件構成說(緣起說)。

  創造說都是主張有某一位原初的神,或有形或無形地存在於時間的始點。

  有一天,他忽然起心動念,於是創造了宇宙中的一切。世界的一切萬象都從他那裏而來,當瓦解時,也會自然回到他那裏,他是掌握世界的主宰。

  這種神創造說,在我們漫長的非理性時代、在對於大自然種種災害無知和恐懼的時代,人類因為對創造者的信仰而感到被關心,有了歸宿,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這種基於無法探知和求證的依賴性信仰,對於求過個平安日子的一般人來說或許已經夠了,但是對於那些探索生命真相和真理的先驅者,這種一般性的信仰,是他們無法就此滿足的。

  於是我們有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魯諾,有了文藝複興。

  這些人,基於脫離不必依賴的獨立自主性,有著極高的對自由的向往——畢竟依賴他人總是不自在的。如果永遠的依賴,將會永世不得自主。

  這些極力想擺脫依賴的人,使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不少了不起的科學家,他們都秉持著科學的精神,探討生命的真相和真理為何。這些科學家都有反對任何不合情理神權的傾向。

  他們多半很懷疑:難道我們人類的生命主要是在那些若有若無的、不能證明給所有人、隻屬於宗教專利的、創造性的神們的手心裏?

  基於這種求真、求獨立自主的精神,科學家們步入種種驚濤駭浪的生命探險旅程。被中世紀黑暗吞噬了許多先驅者以後,經過他們的付出與努力,人類才從無知的地平說進步到地球說,從創造說進步到進化論。

  讓我們從凡事畏懼於“神”加的自然災害的無知恐懼中站立起來。

  這就是目前我們對生命主要的認識水平。

  在佛教那裏,則是十足的條件構成說。生命的起源,需要生命起源的本因和助緣,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佛教認為一切萬有都是基於本因和助緣的合和才會有其結果。

  既然如此,那麽生命起源前還有本因,本因的源頭又是什麽?

  佛教在事實上認為:生命的本因就是那些沒有被毀滅的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神們的生命裏,助緣則是娑婆宇宙的正式形成。

  那麽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神們的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

  他們要麽是來自上一次宇宙毀滅的生命輪回,要麽是他方宇宙的生命。

  那麽“上一次的生命”來自那裏?

  佛教認為生命的起始點是無限久遠以前。也就是說,以我們人類的觀點來看,生命的起始點根本不存在。我們隻能說到此次宇宙生成時“生命的起源”,如此而已。

  此次娑婆宇宙生成後,大梵天的天主“千”,它有一天覺得好無聊好寂寞,於是希望有其他生靈出生作伴。由於它自己的福德業力和眾生(眾位生靈)的共業之力推動下,結果真的如願出現了種種生靈。

  在未碰到佛陀之前,“千”就產生了一種所謂“無明”的錯覺,它認為這個世界是它獨力創造的,產生了“我創造了世界生命”的想法,“我是眾生的第一創造祖先”。

  生命在上一次宇宙毀滅前的善惡業力的交錯推動下,從太空到水中,再由水中到陸地,生命於是滿布了整個娑婆宇宙。

佛教與科學十分巧合的數據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叫做'地輪'.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

    ●《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近代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數理證明宇宙是四度空間的連續體,認為宇宙是膨脹的,而且是極其宏大乃至無窮無盡的!他引用'相對論'來說明質量與能量所表現的一個靜的宇宙和一個動的宇宙,兩者間的錯綜組合,形成了變化莫測的宇宙。這與佛教所說的重重無盡的宇宙觀,相當接近。

    ●佛教說,百億須彌,百億日月,構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隻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個太陽係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現代的天文學家已探測到在銀河係中,有著本身發光如同太陽的恒星近十億個,依理推測應有三百億個之多。並在太陽係的空間,還有數不盡、算不清的星雲星係,而且每一個星球都有一或兩個衛星月球。這與佛教所說的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可謂不謀而合。

    ●佛經還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一九六八年,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安東尼?休伊什研究小組的成員喬斯林?貝爾,發現了自外太空發射的神秘電波訊號,這和已往星球所發出的穩定訊號不同的是,貝爾接收到的訊號是脈動的,是一種每隔十五秒固定顯現一次的影像。於是許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證據。根據該小組的歸納,這種脈動電波是來自距離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裏,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做一光年,等於九四、五五○億公裏)的一個自轉的星球。由於她的這個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發現,使到休伊什與其指導教授馬丁?賴爾爵士獲頒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天文學獎。

    ●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即連色身亦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現代科技通過電子光學望遠鏡,已可探視到太陽係之外有銀河係、銀河外係,及搜集到與我們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質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質不明)所射出的電波,甚至已截收到來自五十億光年遠距離的星球電訊!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於一九六四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他所發現的新的重力理論,說明宇宙的起源。他認為星球與銀河係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進行著一種周而複始的循環,即在大爆炸之後又重新組合。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導而為多數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恒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一缽水給他,他告訴其弟子:'一缽水中,八萬四千蟲。'此事至到十五世紀末葉,科學家發明了顯微鏡,以之向水中一看,這才發現裏麵的確存在密密麻麻無數的小蟲(細菌)。

    ●最可貴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種的條件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則是說凡是依靠眾緣的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沒有真實的自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證諸事實,宇宙萬有,的確樣樣皆緣起性空,就以人體為例,佛教說人體乃由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四大元素所組成。現代的化學說,一個成人的身體,是由大約16%的碳,8%的氫,3%的氮,1.5%的鈣,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組成。

    再者,科學家又用化學的方法,將一切的物體分解之後,得出許多微細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構成的,因此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切的物體,最初都由同質或異質的原子(後來又發現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子、質子、量子)結合而成分子,然後再由分子構成一切的物體。科學家們的此一結論,不正是證明佛教之所說:一切萬有,小至微塵,大至宇宙,無一不是緣聚則生(有),緣散則滅(空)的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