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bao1972;【智 利 人 的 吃】
(2008-12-13 16:41:54)
下一個
前言;
網友victorbao1972是一位才氣橫秋的網絡寫手。
看到本壇關於智利的介紹和文章比較少,故將陸續轉發他的相關文章,並希望能對網友有所收益和啟迪。並在此向作者致謝。
【智 利 人 的 吃】
原作;網友victorbao1972
引子
有網友建議寫寫智利的美食。答應之後遲遲沒有動筆,不是因為忙,而是不知從何說起。算來在智利生活也四年有餘,不敢說嚐遍當地風味,但導遊這一“三陪”工作特點之一就是陪吃(另兩陪:陪玩,陪聊),自然不乏機會品嚐各種當地“美食”,然而一路吃下來,還真沒有發現所謂美食,看上去很美的菜倒是不少,但吃起來可口的不多。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不喜歡不等於別人不喜歡,人的口味各異,喜好不同,我不能以己之見,以偏概全,既然答應寫,就要寫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利用今天下午在Marriott酒店等候團組的空閑,寫了如下文字,算是對智利人的特色飲食做一個簡要的介紹。至於是否是美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1 智利爛燉: Cazuela
智利出版的本地菜譜常用的封麵就是這道菜:Cazuela,音譯,卡蘇拉,意譯,燉菜。這個詞也有砂鍋,鍋的意思。我稱之為智利爛燉,因為與中國北方的一道特色菜爛燉在內容上有點相似。卡蘇拉的主料有牛肉,豬肉和雞肉三種,豬肉,牛肉通常是帶骨的大肉塊,雞肉則是雞腿或雞翅。輔料通常是玉米,南瓜(帶皮),豆角切絲,胡蘿卜切絲,整個的土豆,若是大土豆,則切兩半,最後是大米。上述原料用類似中國的沙鍋的陶鍋來燉,但很多餐廳都是用大鋁鍋先燉好,然後裝到陶鍋裏加熱,撒上香菜,上桌。否則,燉這道菜是十分費時的,尤其牛肉要想燉得爛爛的,沒有三四個小時不行。
這智利爛燉吃起來倒是蠻香,隻是看上去有點像我們東北農村用來喂豬的剩飯剩菜加剩湯混在一起的東西。說得再形象點兒,就是中國的爛燉加上刷鍋水,一定要用油花在上麵,再把吃剩的米飯放進去,有湯有肉,有米有菜,撒點兒香菜末兒,用陶鍋加熱,端上桌,自然香氣四溢,配上幾塊硬麵包,營養均衡,無論早午晚,餐餐皆宜,是為智利一大特色菜。也許不美,但可食。
2 智利餡餅:Empanada
Empanada,讀恩巴納達,意為餡餅。盡管這種有餡麵食的出處頗有爭議,但對普通智利人來說,這種也被譯為雞蛋包子的智利餡餅(一種說法是源自西班牙),經智利人投票被選為智利國食,相當於我們的餃子,盡管後者在中國南方吃的不多。但從其個頭兒和相貌上看,更近似中國東北的韭菜合子。差別是前者皮厚,餡為牛肉與圓蔥,加半個或四分之一熟雞蛋,一個熟橄欖,製作方式是烤或炸。後者則以韭菜雞蛋為餡,主要是煎。
味道怎麽樣?兩個字:好吃。根據智利美食家們的評判,好的Empanada的餡必須是一半肉一半圓蔥,至少是一份肉兩份圓蔥的比例。肉和圓蔥都要切成均勻的立方體,一般要有5毫米左右,不能太小,主料要炒熟,有汁兒,但不能成湯,類似我們的餃子餡。但吃起來卻不是中國的餃子那種餡兒是肉蛋兒的感覺,而是有嚼頭兒,越嚼越香,加上裏麵有整塊的雞蛋,於是肉,蛋,圓蔥,一橄欖,營養豐富,熱量充足,看上去也不是很美,但好吃。如果是海鮮餡的Empanada,味道更美,裏麵有鮑魚,蛤蠣等貝類的肉,同樣切成丁,配上圓蔥,雞蛋。無論烤箱烤還是油鍋炸,口感隻有一個字:香。
正如中國人過年吃餃子,智利人過國慶節(每年9月18日)吃餡餅,還有烤肉,紅酒,吃飽喝足,跳上一曲國舞奎卡(Cueca),倒也是別有風情。
3 智利海鮮湯:Caldillo de mariscos
海鮮湯是智利海鮮餐中代表。盡管這個國家有4300多公裏的海岸線,但海鮮菜實在是乏善可陳。這道海鮮湯其實是海鮮卡蘇拉Cazuela,區別在於原材料由牛肉,豬肉,雞肉換成了各種海鮮,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卡蘇拉的主料永遠是上述三樣分別與玉米,南瓜等蔬菜搭配,海鮮湯則永遠是各種海鮮的大雜燴:鮑魚,魚,貝類(分帶殼兒和不帶殼兒兩種),輔料是圓蔥,同樣是用陶鍋來燉,燉熟之後,加些香菜末兒即成。
味道?湯很鮮,但看上去渾濁,海鮮吃起來則如同嚼蠟,盡管看上去貨真價實,真材實料。美食之三要素:色,香,味,隻占一個味道鮮,實在談不上美食。
另一道海鮮菜叫海鮮春天,更簡單,把煮好的的各色海鮮擺盤兒,什麽魚鱉蝦蟹,貝類,鮑魚混在一起,來一海鮮拚盤。撒上鹽,擠上檸檬汁,看似原汁原味,實則全無鮮味。檸檬的作用是去腥殺菌,吃下去,頭兩口還咽得下去,多吃就要有辣椒醬了。
按照中國人的標準,這些海鮮吃法純粹是糟蹋海鮮。但我們也講眾口難調,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我不稱之為美食,並不意味著別人不喜歡或就是很難吃,當你看著智利人和除了中國人以外的外國人吃得很香的樣子,還真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嘴有問題。至於到底好不好吃,要麽來智利嚐嚐,要麽自己在家操作一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 智利烤肉:Parrillada
烤肉是智利國慶節時家家都要吃的主菜。一般是在自己家的院子裏,備上烤具,其實就是木炭和烤爐,有條件的家庭都有從商場裏買的精致的烤爐,沒錢的則自製一個,用半個汽油桶上麵架一個金屬網,下麵燒上炭,一樣烤。除了牛肉之外,可以烤腸,豬排,雞翅,雞腿,土豆等,肉一般是用500克左右或更大的塊,直接烤,至七八成熟即可,用刀切成牛排分給每個人,吃的時候隻需撒點鹽,蘸一種叫貝烏雷(Peule)的酸辣醬(用西紅柿,圓蔥,香菜,辣椒,切碎加少許油製成)。如果是外國朋友來智利,當地人一定會請你去吃智利烤肉Parrillada,讀巴利亞達。同樣是烤肉,但是當智利人說去吃巴利亞達(Parrillada)時,吃的是用烤鍋烤出來的,有牛排,豬排,肉腸,牛血腸,牛乳房,小腸,土豆,先是在大烤爐上烤至四五成熟,在放到有鐵箅子或金屬托盤的烤鍋上,既可繼續烤,又可以保溫,因為下麵是炭火。吃烤肉一般配蔬菜沙拉,喝紅酒,主食就是麵包。
聖地亞哥有幾家烤肉餐廳還有智利民俗舞蹈表演,就是前麵提到的智利國舞奎卡Cueca,一種活潑歡快的農莊舞。於是看表演,吃烤肉,喝紅酒,成了智利人接待外國客人的慣例。
5 智利土菜:Curanto
Curanto,音譯古蘭多,在智利土著瑪布切族語言中意為太陽烤熱的石頭。在智利南部農村尤其是奇洛埃島一帶,仍有很多人以傳統的方式製作這種地道的土菜。
第一次品嚐古蘭多正是在奇洛埃島上的一座海濱小鎮,像吊腳樓一樣的海濱餐廳簡陋但別有風情,木板牆上掛著描繪當地風光的油畫和一些古樸粗糙的工藝品,從窗戶看出去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我和農業部考察團的六名團員麵對三大盤著名的古蘭多目瞪口呆,不知從何下手。這是一道真正意義上的土菜,製作方式土得掉渣,吃到嘴裏不僅有土氣,還真會吃到土。味道怎麽樣?說實話,與國內目前流行的農家菜不能相提並論,我的評語是四個字:難以下咽。
製作正宗古蘭多是比較費力費時的活兒,先在地上挖一坑,長寬約一米,高約50公分,放入事先用火燒紅的石頭,在石頭上擺上一種叫連蛤的海貝殼,然後把牛排,豬排,雞腿,香腸,土豆,圓蔥放在貝殼上麵,在這一層上麵放圓白菜的葉片,之後還可以放各種海鮮,如竹蟶,貽貝,蛤蠣,魚等等。根據口味和條件可以放蠶豆,韭蔥等蔬菜。在這些是食物上要均勻的擺放一種叫根乃拉(Nalga)的大葉植物,因為它的葉子不透水,不透氣。在葉子上填土,大約一小時左右,食物就會被燒紅的石頭的熱量及與食物接觸產生的蒸汽蒸熟。取出,裝盤,撒鹽,一般搭配貝烏雷(Pebre)食用。原汁原味,真材實料。你可以說不好吃,但無需擔心質量問題,絕對純天然綠色食品。
第一次吃沒有看到製作過程,第二次有幸與浙江省政府代表團一行八人在複活節島看到餐廳的師傅如何從土裏挖出古蘭多。那天下雨,我們和省委書記習近平先生一起冒雨看著土包上的土被一鍬一鍬地翻開,魚,肉和各種貝類海鮮的香味伴隨著熱氣四散開來,當廚師翻開根乃拉的葉子,我們看到各種食物混雜在一起,有些肉還帶著血色,服務員把食物揀到盤子裏,自然不小心沾上些泥土,雨水也淋到食物上。最後,這含有天上的甘露和大地的精華的古蘭多擺到桌子上,大家互望了一眼,拿起刀叉,一陣揮舞,當我們起身離座時,這“吃剩”的古蘭多和端上桌時幾乎一樣多。
其 他
除了前麵介紹的幾種之外,還有索巴皮亞,Sopaipilla,一種油炸玉米麵餅,屬於街頭小吃,抹上辣椒醬,站在路邊享用或別走邊吃,對許多底層市民來說,是最便宜的快餐。類似我們東北的油條,可惜沒有豆腐腦搭配。
Ensalada chilena,智利沙拉。簡單至極,圓蔥加西紅柿,撒鹽,加檸檬汁和橄欖油。口感清淡爽口,類似中國東北的特色涼菜黃瓜拉皮兒。
這智利人的吃,總的來說,乏善可陳。除了上述所謂智利美食之外,與歐美國家的西餐並無大異,少有不同。基本就是前菜,一般是沙拉,或一個湯,不是帶鹹味的麵子粥(Crema)就是刷鍋水加點圓蔥胡蘿卜。之後是主菜,基本是肉排,雞腿雞胸或炸魚,最後是飯後甜點,加上咖啡或茶就是一頓正餐。而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的飯後水果,在這裏因其簡單被認為是上不了台麵的Postre,讀包斯累,意為飯後甜點。還有什麽,那就是被稱為垃圾食品的各色快餐,和中國一樣很流行。
智利不乏海產,卻與西方國家一樣,以肉為主菜,有大米,但永遠離不了麵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食的標準不同也在情理之中,但好吃與不好吃,大多數人的感覺是一樣的,隻是生活習慣延續了幾百上千年,狗改不了吃屎,西方人改不了吃肉,中國人改不了吃草(青菜)。按照中國人的標準,這智利餐實在是落後,原始。作為一個標準較高的中國人,因暫時沒有沒有發現智利的美食,隻能以《智利人的吃》來命名這些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