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純如:《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2008-03-07 06:13:09) 下一個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張純如

  本書講的是錢學森的故事,他不僅是二十世紀火箭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位
專家,也是中國大陸外太空開發計畫的樞紐人物,大陸媒體一致尊稱他為“中國
飛彈之父”。雖然他已將近半個世紀未涉足美國領土,但科幻小說家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在長篇小說《二O一O年,太空漫步第二集》
(2010:Odyssey (2))中,還把一艘中國太空船命名為“錢學森號”。

  錢學森的一生經曆可說是冷戰吊詭的極致。一方麵中共第一代的飛彈及人造
衛星(其中包括在波斯灣戰爭中用於對付美軍的蠶式反艦艇飛彈),都由他一手
策畫完成。另一方麵,他雖以公費生赴美留學,卻在美國享受完善的訓練與栽培,
一待就是十五年;目睹三O年代與四O年代祖國政局激烈的動蕩變化,最初他返
國服務的意願並非很積極,後來卻因韓戰株連,在莫須有的共黨罪名下遭到驅逐
出境,遣返中國。

  錢學森出生於一九一一年,父親曾在教育部任職。一九三五年,他獲得庚子
賠款獎學金赴美,受教於加州理工氣體動力學一代宗師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門下,並為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創室元老之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
不久,他通過美國政府的安全調查,以中國人身分參與高度機密的政府計畫。他
在流體力學、結構屈曲、調控工程學(編注︰engineering cybernetics,亦可
譯成“工程控製論”)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對美國邁入太空時代有莫大貢獻。

  蒙受指控,遞解回國

  一九四九年,大陸陷共前夕,錢學森決心歸化為美國公民。然始料未及的是,
美國舉國上下即將陷入冷戰歇斯底裏症,多位科學家都不幸卷入其中。

  錢學森也未能幸免。一九五O年夏,他回母校加州理工的噴射推進實驗室擔
任“高達德(Robert Goddard,美國首位研究火箭的科學家)講座”教授甫及一
年,就蒙受曾加入共黨的指控──他矢囗否認。但這項指控卻惹出一連串事故,
最後他被囚禁達兩個多星期。困惑不解加上驚惶失措,使他體重驟減三十磅。出
獄後,移民局展開遞解出境審訊,明白表示要遣送錢學森回中國──盡管沒有一
丁點具體證據足以證明他是共產黨。

  無視於錢學森和曾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的抗議,他仍被判罪,以後五年一直
被軟禁在自宅,無時無刻不受聯邦調查局的監視。經過這段秘密緩衝期,他在一
九五五年九月十七日,被遞解回中國大陸。

  錢學森回到大陸後,中共的飛彈科技開始有顯著的進步。萊恩(William
Ryan)與蘇墨林(Sam Summerlin)合著的《中國之雲》(TheChinaCloud)一書
中寫道︰“從一九五六年年初開始,就有一連串大動作。”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的
路易斯(John Lewis)和薛理泰則指出︰“中共的戰略飛彈計畫於一九五六年初
成形。”他倆合著《中共自製飛彈》(China Builds the Bomb)一書,有一篇
由德瑞爾(Sidney Drell)撰寫的前言中提到︰“一個工業與科學資源都極其有
限的貧困國家,能達到如此先進的科技與軍事成就──尤其又正處於大躍進掀起
的嚴重政治動亂之下,實在不可思議。”火箭專家柯拉克(P.S.Clark)說︰
“中共的歸國學人當中,無人重要性能出錢學森其右......中國人綜合稍嫌過時
的蘇聯係統與美國係統,著手建立自己的太空計畫。”一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的顧教授也表示︰“錢學森革新了中國的飛彈科技──事實上,也改革了整個軍
事科技......他是中國的首席科學家、首席工程師。”作過錢學森助理,現為中
國科技協會副會長的莊逢甘說︰“中國的火箭事業始於錢學森。”他說,若非錢
學森,中國的科技還要落後二十年。“我們的太空發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
就......他既是首席科學家,也是最高權威。”

  錢學森的故事可做為一首史詩看,本世紀若幹最偉大的科技與政治劇變均涵
蓋其間。從大清王朝四百年江山的傾圮,以至日本空襲上海;從美國南加州幹河
穀中的秘密飛彈試驗,以至德國死亡集中營的V─2火箭工廠;從美國小島的階下
囚,以至跟蘇聯與中共的權威人士折衝會場。

  他的故事是美國政府在罹患嚴重恐共症的麥卡鍚(McCarthyism)時代,瘋
狂摧毀多位一流科學家畢生誌業所犯錯誤中,最不可原宥的一個。

  錢學森的故事中,他主導的科技發展對於美國與中國邁入太空時代有莫大貢
獻。他在有生之年,把在他出世時仍以黃包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中國,轉變成坐
擁火箭的世界強權。他一生的故事與中國在長達數十年的國際政治紛爭中,製造
飛彈、建立太空計畫的奮鬥完全重迭。

  最末了,這也是一個天性害羞、內向、才智過人、隻想一輩子安分守己做研
究的科學家,不幸卻不僅一度、而是兩度卷入國際政治漩渦的故事。

  高難度的寫作計畫

  寫作本書並非出諸我個人的構想,而是哈潑·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
版集團旗下BasicBooks出版社資深編輯拉碧娜(Susan Rabiner)所提。她最初
是在一九九O年西雅圖召開的科學史討論會中,由加州理工檔案管理員兼曆史教
授穀絲丹(Judith Goodstein)與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科學史教授巴達許
(Lawrence Badash)提出的〈鬼迷心竅的五O年代科學界〉(Science in the
Haunted Fifties)論文裏,得知錢學森這個人。她深受錢學森一生的反諷吸引,
主動尋訪能為他立傳的作家。一九九一年,我二十二歲,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
學寫作係的一名研究生,拉碧娜征詢我對這項計畫的意願。雖然我對錢學森的一
生一無所知,但我受他的遭遇吸引不亞於拉碧娜,所以決定把握這機會。

  這個寫作計畫的高難度顯而易見。首先,別的不說,錢學森是航空工程專家,
我沒有這方麵的專業訓練。他學識淵博,發表的論文涵蓋各種不同領域,我請教
過的專家,沒有一位有能力讀畢他全部的作品──甚至包括他相當傑出的老學生
在內。其次,大部分他的傳記資料都以中文寫就,我雖能說流利的華語,閱讀能
力並不好。第三,他的一生牽涉到無數政治與機密,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無論在
美國或中國,取得相關文獻都極為困難。最後一點,盡管隻要跟他本人談談,許
多疑惑必能迎刃而解,但錢學森卻拒絕接受采訪。自從回大陸以後,他就不曾接
見美國記者或學者,中國人企圖為他立傳,也備受阻撓──隻有他的秘書獲準在
他死後為他寫傳。一九五O年,他有次跟一個加州理工的學生說︰“人在臨終前
最好不要寫書,免得活著時就開始後悔。”

  給美國好看

  我希望從一開始就強調本書的局限──最起碼,大部分技術細節都省略掉了。
令人安慰的是,世人對錢學森的印象並非基於他在美國的研究成果,而是由於他
遭驅逐後在中國領導科學的成就。他絕對是位傑出的一流科學家,但跟他共事過
的人都一再向我強調,他還不夠資格跟牛頓或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甚至也不及他
在加州理工的導師馮卡門。盡管他在理論方麵下的功夫,對美國氣體動力學的發
展極具價值,但他既不曾帶動革命,也未能創造新領域。如果他一九五五年就去
世,不曾回到中國,他的一生就不可能成為一流傳記的素材。

  很多人都認為,這位才氣出眾的理論家留給後人的回憶,將以他在中國推動
的科學發展為主,他在美國的研究反而不那麽重要。曾在普林斯頓航空係任教的
錢學森老友桑默非說(Martin Summerfield)︰“他遠不及馮卡門、愛因斯坦、
泰勒,或任何大科學家那麽高瞻遠矚。他對事物的眼光跟他們不同。他可以幫他
們做演算,作他們的左右手,但他不會是主腦。我想他的長處在複製,複製真正
大師創造出來的東西。”曾經在麻省理工跟他共事的史戴福(Guyford Stever)
也持相同觀點︰“他在美國的成績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對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貢獻才真正了不起。”他的學生艾胥利(Holt Ashley)揣測,錢學森遭驅
逐一事,“使中共科技發展得利,而美國蒙受損失。錢學森回國以後的最大心願
就是給美國好看。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太可惜了。”

  所幸,刻畫錢學森的一生,還有很多其它方麵的資料來源。他在美國住了二
十年,留下的材料相當豐富︰政府與各大學的檔案、一般出版品及科學期刊,都
保存了大批文件(聯邦調查局對他的調查檔案,一部分保存於美國海關資料庫中,
軍方情治單位的檔案主要放置在國家檔案局)。他在美國的同事與學生大多還在
世,而且健康良好,很樂意就他的個性、科學成就、跟美國政府發生的糾紛提供
口述史料。錢學森回到大陸後出現多篇新聞報導,可透過電腦資料庫檢索,主修
物理的中國科學院史學家姚蜀平擔任我的助手,也協助我有係統的發掘相關材料,
譯成英文。

  隱姓埋名接受采訪

  最大的困難是取得錢學森在協助中共生產飛彈與建立太空計畫期間的私人資
料。他擔任哪些科學工作?他獲得哪些政治報酬?錢學森這期間的生活情形,對
傳記作者而言,就像一個黑洞︰一九六O年代,中國幾乎沒什麽跟錢學森有關的
新聞報導。更有甚者,大陸官員的偏執狂與保密狂,使得包括《紐約客》(New
Yorker)記者維奧斯特(Milton Viorst)在內的許多記者,也無法取得錢學森
進一步的消息。一九九三年夏季,我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應邀參加北京一個飯
局,就警覺到這種保密氣氛。席間有位錢學森的同學哀求我,千萬別寫任何會觸
怒錢學森的東西,以免連累他們受罰。

  好在還有一小群中國火箭科學界的精英分子願意跟我談。他們大多在一九五
O年代取得俄國大學的工程學位,錢學森第一次返國時,剛好他們也開始就業。
他們比錢學森整整年輕一輩,心智清明,對於中國的太空發展都還記憶猶新。根
據這些人的說法,我是第一個千裏迢迢到中國,對他們做獨家采訪的美國人。我
最初是在華府與他們晤麵,接著到上海,最後在北京。我很感激他們在評估中國
太空計畫、他們置身其下的政權、以及錢學森本人時,所表現的坦率與誠實。遺
憾的是,為尚在人世的人立傳,本身就顧忌甚多,他們又極可能遭受政府的報複,
所以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在本書中必須隱姓埋名。

  跟我最初的期待正好相反,我在中國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很樂意談錢學森。他
們對這項計畫的熱心協助令我非常意外。他們請我到家裏坐,一塊兒吃晚飯,拿
舊照片、信件給我看,對我大談往事。沒有一個人反對我用錄音機。我訪談的對
象包括親戚、朋友、老同學、同事、學生、受雇於錢學森的人。也有人跟錢學森
不熟,卻提供有用的人脈與參考資料︰一位最近才完成一部中國火箭計畫紀錄片
的電影製片人、新聞記者、平劇演員、曆史學家、圖書編輯。我的尋訪路程遍及
中國三個城市︰杭州山上的保俶塔、上海豪華大飯店裏的太空展覽、位於北京無
名窄巷中的小學、政府要員專用的聚會場所中的晚宴。

  最重要的一位訪問對象是錢學森的兒子。一九九一年,他在加州弗裏芒
(Fremont)一家台資的電腦公司工作,我有機會跟他談談。錢永剛長得跟他父
親四十歲時一模一樣︰小個兒、橢圓臉、圓眼、皮膚光潔、笑容溫和、黑發旁分。
他把車停在附近公園裏,我們就在他車上進行訪談,因為他不想讓室友知道他是
錢學森的兒子。

  永剛乘船離開美國回中國時才七歲,三十多年後才又返美。他的教育被文化
大革命打斷,被迫加入人民解放軍,花了十年功夫在工廠裏教工人操作機器。文
化大革命後,他重回學校,一九八三年從長沙的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取得計
算機科學的學士學位。三年後,他進入加州理工計算機係就讀,並於一九八八年
取得碩士學位。

  隻要美國公開道歉

  在那次難得的訪談中,永剛告訴我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父親對於五O年代美
國政府虧待他的往事,仍耿耿於懷。他說︰“就像先把人家請來作客,然後一腳
踼他出門。如果我父親在這個國家犯了罪,當然無話可說。可是他奉獻了二十年
青春為美國賣命,對這個國家的科技有莫大貢獻,得到的報酬卻是被趕出去。”

  永剛說,因此他父親拒絕回美國──甚至一九七九年加州理工頒贈他傑出校
友獎也無法彌補。他透露,當時錢學森在加州理工最要好的朋友馬柏(Frank
Marble)教授,曾邀他回帕沙迪納(Pasadena)參加正式頒獎典禮。[加州理工
校長杜布理吉(Lee Du Bridge)還跟卡特總統的科學顧問普雷斯(Frank Press)
多方協商,撤銷了錢學森的驅逐命令。]可是錢學森就是不肯回去。

  錢學森在中國的年輕同事,大多無法體會他跟美國移民局打交道的痛苦經驗,
所以對他峻拒回美國之舉感到很困惑。永剛還記得,不少人勸他把握這個重返美
國的機會,過去就讓它過去算了。

  可是永剛告訴我,要他父親重返美國,隻有一種可能︰就是美國政府公開道
歉──對一九五O年代把錢學森當作罪犯囚禁,以及在把他遞解回中國之前,讓
他過了五年悲慘生活的錯誤,多少表示歉意。錢永剛說,他父親心目中的道歉方
式倒也不需要總統出麵,“隻要任何一名政府官員公開承認,美國四十年前做錯
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