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聊聊壞與笨

(2024-07-29 08:20:08) 下一個

戴榕菁

對於社會文化甚至世界性的社會文化之變遷的見證是上了年紀的人可以拿來誇耀而後生們不論多有學問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一大牛氣之處。

社會文化之變遷是多方麵的,有些方麵反應出文明整體進化的細微之處。比如我注意到過去幾十年裏世人對於壞與笨之關聯的評價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我小時候,很少聽到人們會把壞與笨相提並論。但是,近十幾年裏,“如果這個人不是存心險惡,那就是這個人非常愚蠢”這一類的話已經是社會流行語的一部分了。一方麵,這反映出隨著文明的進化,人們對於人性的認識也在加深;另一方麵,這是因為在更注重團體凝聚力而相對地不認同個體獨立性的傳統社會中,正麵地說,人們更看重一個人內心的傾向或本意,負麵地說,人們更容易有誅心的習慣。在那樣的社會環境裏,壞與笨的區別聽上去就顯得很自然很重要;但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個體應對自然挑戰之能力的提高,個體在社會中的獨立性也不斷提升,同時受到對於誅心論的普遍否定,加上社會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在日常瑣碎事情中相應地更加注重結果而不是去過度在乎別人心裏是怎麽回事。從正麵來說,人們會說這表明社會變得更開明,也有人從負麵地評價說這表明人們更膚淺了。但不管怎麽說,這應該就是造成“如果這個人不是存心險惡,那就是這個人非常愚蠢”這一類的話開始被人們所接受的一個曆史背景。

實際上,認識壞與笨之間關係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有著不論是傳統的人們還是現代的社會所忽略的一些特殊意義。這裏我們可以把從結果上來將壞與笨劃等號的說法稱為壞笨等價說,把壞與笨區別對待的說法稱為壞笨區別說。而壞笨區別說又可進一步分為壞比笨更要不得笨比壞更要不得這兩種不同的觀點。

更一般地,我們可以把笨看成是一種邏輯混亂,而從文明進程的角度來看,邏輯混亂也可被視作邏輯墮落的一種;而壞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看成是道德的墮落。在這個意義上,壞與笨的關係可以被看成是道德墮落與邏輯墮落之間的關係。

1.壞笨等價說

壞笨等價說所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故意做壞事和一個人因為笨而做錯事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不論是說用心惡劣還是說道德敗壞與在某方麵是不夠聰明或能力不夠還是說邏輯混亂所得到的直接後果確實是可以一樣的,這就是壞笨等價說的生活來源或者說是它的邏輯依據。

舉個例子來說,我前一陣子討論有關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時指出(參見【[1],[2]】),由於受到人形機器人的實際身體尺寸的限製,如果不加限製的話,未來的人形機器人有可能成為僅是幕後的伺服器的終端機器人而已;但另一方麵,假如未來的人形機器人果真成為僅是幕後伺服器的終端機器人而已的話,那麽對於未來人形機器人的使用者來說,就會存在著一些可能會威脅到他們的生活及生命安全甚至是社會乃至世界安全的隱患。我在相關文章中也進一步討論了如何可以在避免那些隱患的前提下發展使用人形機器人的議題。隨後我在網上碰巧看到某著名雜誌有一篇宣揚未來機器人大好前景的文章,鑒於該雜誌的名聲以及我的文章內容正好對於未來人形機器人之發展來說非常重要,我一開始也沒多想就去他們的網站將我相關的英文文章【[3]】給他們投稿。但是,當投稿進行到一半時,我突然想起去年曾經因為與該雜誌母公司Springer旗下的另一份雜誌的糾紛而與該雜誌打過給我留下非常負麵的印象的交道【[4]】,而且不久前才發現(參見【[5],[6],[7]】), 早在還沒有和受到那個著名的南亞國家極大影響的Springer公司於2015年合並之前的1977年,該知名雜誌就發表過一篇號稱可以用μ子運動的速度的離散數據和所謂的μ子生命長度的離散數據精確驗證洛倫茲常數到萬分之2.5的精度這樣的欺世盜名的詐騙文章【[8]】。這使我開始猶豫是否繼續投稿。但轉念一想,已經花時間投到一半了,而且過去這些年主流學界一直在封殺我的所有投稿,因此每次我的投稿本身其實早已成為一種並沒有指望對方會接受的戰鬥行為,所以我也就繼續完成了該次投稿。當然,也不出意料地被對方拒絕接受。這裏不打算對於那份被華人學者們看得很高的雜誌進行過多評論,隻是將他們對於我的那篇文章的拒絕作為對於本文主題討論的一個例子。

我的那篇文章所討論的是直接攸關未來的機器人對於個人和團體以及世界之安全以及如何在不危及安全的要求下提高效率的問題,其內容對於未來機器人之發展的方向性顯然具有哲學上的高度重要性。在這樣的前提下,該著名雜誌對於我的文章的草率的拒絕隻能說要麽是職業道德的敗壞的表現,要麽是職業水平的墮落的表現,也就是說要麽是壞要麽是笨的表現。

很多讀者可能不會覺得上麵這個例子是壞笨等價說的典型例子,甚至可能會覺得不容易一下子由這個例子聯想到要麽壞要麽笨的現實,但同時又無法從邏輯關聯上否定上麵這個例子確實就是要麽是職業道德敗壞要麽就是職業水平敗壞從而屬於要麽壞要麽笨的一個例子。。。。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非典型例子的價值。我們知道人們寫文章時普遍喜歡舉典型的例子,因為典型例子可以幫助作者更容易地說服讀者接受作者的觀點。但是,與典型例子相比,非典型例子卻另有其特殊的價值,那就是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認識所討論的對象的本質而不僅僅是表麵的現象。讀者之所以容易接受典型例子是因為人們對於那些例子的熟悉度使得他們容易在不需要對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入思考的狀態下就接受那些例子的適用性,而對於非典型例子的舉證則可以幫助讀者通過思考來把握所討論的問題的深層的本質,而不僅僅是所熟悉的表麵現象。

2.壞笨區別說

前麵提到壞笨等價說是建立在壞與笨可以導致同樣的結果這一前提之上的。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也還有些不精準。更為確切地說,壞笨等價說是建立在壞與笨所導致的直接後果或近期後果的前提之上的。但是,如果我們將壞與笨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範圍在時間和空間上放大來看,那麽我們可以發現,壞與笨的影響其實還是有著既明顯又不明顯的區別的。這就使得壞笨區別說具有了現實的意義。

壞笨區別說又可以分為壞比笨更壞和笨比壞更壞這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之間並不是一種誰對誰錯的對立關係,而是反映了壞與笨之間的兩種不同的對比。

2.1. 壞比笨更壞說

壞比笨更壞說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觀點。其基本思路是隻要一個人不是故意做壞事,即便因為笨了點而做錯了事也是可以原諒的。據說,當年蔣委員長手下有一位他的黃埔學生,不論什麽戰爭都屢戰屢敗,但蔣不但不怪他而且還一直提拔他,並當該人逃去香港後處境悲慘之際將之接到台灣身居高位而善終,其原因就是因為蔣認為那個人忠於自己很可靠。從這裏可以看出人們之所以會選擇寧笨勿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既依賴周圍的人又對周圍的人整體上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會特別珍視所謂的對自己心好的人。

一般而言,壞比笨更壞說的依據是:在製造壞的結果這方麵笨人並不主動做壞事,而且一個人在某方麵笨並不等於他在其它方麵笨,在某件事上笨並不等於在其它事上笨,不僅如此,一個笨人經過努力還可以變得不笨,等等。但是,壞則不但被認為具有主動性,而且會被認為是難以改變的,即所謂的本性難移。

根據上麵的討論,我們隻能說壞比笨更壞的說法確實有其在現實中的依據,但也還是具有很大的主觀偏向性。因此屬於是有很大的現實適用性卻不具邏輯的全麵和嚴格性。

2.2. 笨比壞更壞說

雖然對於諸如象蔣委員長那樣的個別人或一些小團體的利益來說,或許壞比笨更壞說顯得比較重要,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尤其是從長遠來看,社會邏輯的墮落其實要比社會道德的墮落更嚴重不知多少倍,簡單地說就是嚴重得多得多。

這是因為如果一個社會的風氣壞了,隻要人們良知尚存,正確的邏輯尚在,那麽還可以通過社會集體的努力來糾正那個敗壞了的風氣。但是,如果社會邏輯亂了,人們根本不會正確的思維了,那麽就很難對於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了。

通常來說,整體社會邏輯的墮落與混亂一定會滋生社會道德的敗壞。社會道德的敗壞雖然也會助長社會邏輯的混亂,但是相對的力道要小一些,畢竟邏輯力是理性的基本。相應地,當一個社會上有人的奮起對抗社會道德的敗壞時,隻要邏輯清楚,就容易喚醒公眾的良知,大家一起來清除社會敗類。但如果一個社會的邏輯混亂了,是非黑白分不清了,那麽不論是想要對抗社會道德的墮落還是社會思維的混亂都很難。

這裏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被社會普遍認為是社會精英階層的人們的邏輯墮落思維混亂帶給社會的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社會精英階層是整個社會受教育程度最高,掌握資訊最多的群體,當他們的思維邏輯出現係統性的墮落和混亂的時候,那麽一定會加重整個社會的邏輯的墮落和思維的混亂。而這樣的混亂所持續的時間可以是遠超過一般的社會道德墮落所能持續的時間。比如。相對論所帶來的邏輯混亂導致人類理論物理的停滯不前一晃就是一百多年,至今全世界尤其是中國美國英國的科學界都在拚著老命不惜一切代價地維護著這個將人類物理學基礎已經鎖定了一百多年的錯誤理論體係,使得這一悲劇或許還要再持續幾十年直到劉慈欣所預言的兩百年之後或更長的時間甚至直到人類文明被宇宙文明淘汰的那瞬間才能解鎖。

3. 結束語

在今天的開放型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與壞笨區別說相比,壞笨等價說更具有實用性。一方麵是因為開放型的社會對於團夥內或小集體內的忠誠度的依賴不像過去的傳統社會那麽強,而更重視實際的勝任性。如果一個人經常性地出錯尤其是大錯,那麽不論他是道德不行還是能力不行,都會被認為不勝任。對於一個社會機構的整體狀況的判斷也是如此,比如本文所指出的那個著名雜誌的問題。

但另一方麵,我們也不應過度功利地忽視邏輯墮落對於社會乃至整個人類文明造成的更為長遠更為嚴重的後果。

 

【[1]】戴榕菁 (2024)人形機器人之夢及背叛

【[2]】戴榕菁 (2024)家用人形機器人?

[[3]]Dai, R. (2024). The Realistic Rebellion of Humanoid Robots and How to Avoid It. Retrieved from: https://murongqingcao.wordpress.com/2024/07/23/the-realistic-rebellion-of-humanoid-robots-and-how-to-avoid-it

【[5]】戴榕菁 (2024)你真能相信他們的實驗??

[[7]]Dai, R. (2024). Theorem of the Impossibility to Precisely Match Nonlinearity with Averages of Scattered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s://murongqingcao.wordpress.com/2024/06/12/664/

【[8]】 注:該篇由CERN的實驗人員發表的文章有兩個問題:1)即便洛倫茲變換是真實的物理存在,他們也不可能用兩種離散數據精準地得出洛倫茲常數來;2)大量事實已經表明所謂的洛倫茲變換根本不是真實的物理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