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近十多年來常看到南北極融冰的新聞,相應地,科學家們也常警告世人如果南北極融冰導致整個大洋的水平麵大幅上升的話,很多國家的沿海城市會被淹沒,而一些無辜的大洋島國可能會從此消失。
但是,今年以來,大自然似乎采取了一個特殊的措施來減緩這種狀況的發生,那就是將地球表麵多餘的水分直接大規模地降到內陸地區,而不是令其快速地吞噬大洋島嶼或沿海城市。盡管這些降雨進入河流之後仍然會進入大海,一方麵有相當一部分將滲入地下,另一方麵隻要這種大規模的強降雨不斷持續,那麽就算有一部分水回到大海,又會有大量的水從江河湖海(主要是海洋)升空,然後傾瀉到陸地上。當然,因為大洋的麵積遠大於陸地麵積,而內陸地區也僅有一小部分受到豪大雨的傾瀉,因此這樣循環到底能起到多大的延緩海平麵上升的作用還要取決於內陸地區因此而積的水的深度有多少(即用體積來換取一定量的麵積)以及南北極的冰融速度是加快還是減慢。
但是,隻要這個過程不間斷,那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海平麵上升的速度,也就是減緩無辜的大洋島嶼和沿海城市被吞噬的速度。而且氣候暖化可能會使得很多內陸地區的冬天變短(假如仍然會有冬天的話),因此一年四季除短暫間歇外,大麵積超強大雨不斷的可能就增大。
不僅如此,將大量的水分直接傾倒在內陸還可以避免或減緩出現電影《假若明天來臨》中所呈現的因為海水被衝淡而導致的小冰河期的到來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入夏以來的洪水泛濫似乎偏重於排碳量高的經濟發展中國家(當然也有例外),其中所謂的金磚五國就占了4國,以中國和印度尤為嚴重。在超大的降雨量在造成洪災的同時卻也不但清潔了這些地區的空氣,也進一步強製性地減少了這些地區的排碳量。
但這顯然並非直接由排碳量高而引起的一個自然反應,因為今年由於COVID-19的原因各國的排碳量都遠低於往年,但今年大自然傾倒在內陸地區的大水量卻遠超過往年。就連日本美國這兩個空氣汙染並不嚴重但曾經在曆史對排碳量有過重大貢獻的國家今年也未能幸免遇難。
難道大自然在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報複性反撲?
你的問題越來越無聊,已經不值得我回答了。。。其實,我剛才也不過是看你那麽想讓別人知道你小學沒打好基礎,就幫著你徹底暴露你的無知而已。。。既然你暴露無知的活動已告一段落,我就沒有義務給你輔導深造了。。。。。。
順便問個基本問題:你們全球暖化學說的可證偽性在哪裏?也就是說,當什麽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的那個學說就不成立? 你總不能說前年冬天極寒是因為全球暖化,去年是暖冬也是,任何自然現象都是暖化的結果吧,嗬嗬。
一個學說是科學還是宗教的區別就是科學命題據有可證偽性,宗教永遠是正確的。你的態度很像捍衛宗教哦。
二十年前戈爾說這世界隻還有十年時間。 去年AOC說這世界還有12年。 這世界到底還有多少年呀?
本文的主題在於“智能性反撲”, 所以,不論是造成北極融化還是南極融化在這個主題下都是一致的。。。。。。如果你不懂“智能”二字的意思,是否有必要讓我再教你如何查字典???至於說北極多出來的那些水足以讓你沒法出門,難道你不知道嗎?
更要命的是,理工科顯然不是你的長項,還居然擺出一副理工大拿的樣子來此擺貨。本文所提到的因南北極融冰而增加的雨量是與海平麵的上升直接關聯還是與總融冰量直接關聯???連這點最基本的工程算術都鬧不明白,還好意思到這兒來賣弄???
真還有這樣把無知弱智當光榮的人好意思沒完沒了地來此現眼!!!
再仔細算算, 北冰洋冰厚度2-3米。 就算4米。這些冰融化的水體積比海水增加2.7%。於是北冰洋海平麵升高0.108米。 北冰洋麵積是全球海洋麵積的3.88%。 擴散到全球海平麵升高4.2毫米。嗬嗬不是零。可你們擔心全球暖化真的擔心這4毫米的海平麵?
天哪,不得了, 海水漲了四毫米,快跑。
更糟糕的是,你還真把沒完全融化當成完全沒融化了。。。看來你上小學時確實沒用功,以致直到現在都無法開竅。。。
暖化教的預測錯誤,隻是舉例告訴你這些鬼話不可信。 對於一幫過去從來沒有做出正確預測人,他們對將來的預測你會信?嗬嗬
海水的密度是1?冰的密度是1?0.001X融冰前的原有的北極冰的體積的水如果今天傾瀉在你住的地方,你認為你那裏的排水係統能好到明天你還能正常出門?。。。。。。
北極的冰是漂浮在水上,全部融化也不會導致海水上升。 不信找一杯誰放些冰做個實驗就知道了。 阿基米德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