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體感溫度的客觀統計基礎

(2019-07-29 16:24:57) 下一個

作為工科背景的人士,對於用“體感(feel like)”這種十足主觀的詞匯來修飾溫度這種原本屬於客觀的物理量時常會覺得有些別扭;但另一方麵,也確實無法否認體感溫度的現實意義,因為在相同的氣溫下,經常會感到不同的熱度。上網查了一下,雖然知道現行報導的體感溫度確實是根據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但這些公式的建立過程中卻引入的人們的主觀的口述,因此是一個半客觀半主觀的計算體係。

受今夏有關高溫的體感溫度報道的啟發,想到了一種定義和測量體感溫度的客觀統計的方法。

首先,從哲學角度來看,溫度對於人體的主要意義在於影響人體的散熱。在低溫環境下,人體內的溫度很快散失,因此會因為身體來不及供熱而感到很冷甚至凍傷;當氣溫接近體溫時,由溫差導致的散熱效率下降,因此便需要通過排汗來輔助散熱;當氣溫超過體溫時,溫差會導致逆向散熱,因此排汗則成為唯一的散熱途徑(所以,高溫缺水是危險的)。

在了解了上述這個溫度對於人體的基本哲學意義的前提下,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所謂體感溫度的客觀意義了:人體的排熱除了與溫差有關之外,還會受到環境中的氣體流動和濕度,甚至氣壓的影響,因此,在相同的人體與環境的溫差(基本上意味著相同的氣溫)下,人體的散熱效率會因風速,濕度,及氣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產生不同的溫度感覺,即所謂的體感溫度。

這樣的哲學分析便可幫助我們奠定所謂體感溫度的不需引入當事人口述的完全客觀的定義。但另一方麵,因為人體散熱除了與客觀環境有關外,還會受到當事人的體質和情緒的影響,因此上述的體感溫度的客觀意義隻能是一個統計的意義,也就是說對於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成立的一個大致相同的概念。

第二,在了解了體感溫度的客觀統計意義後,便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不涉及當事人口述的客觀的測試,然後根據獲取的數據繪出體感溫度相對於實際氣溫,風速,濕度,及氣壓的統計曲線來。

一個簡單的實驗設想是造一個基本絕熱(但不絕隔音)而且足夠大(以保證裏麵有足夠的氧氣)的容器,容器內的氣溫,風速,濕度,壓力可調,然後讓受測對象穿著標準的服裝一一進入其中,以觀察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後,人體對於容器內溫度的影響,這樣便可得出相關的數據來。另外,再選擇與人體排熱機製接近的動物重複這樣的實驗,如果發現所得到的數據與人類相同,那麽就可以用動物取代人進行類似的實驗了。

另外,人體對於氣溫的感受還會受到日照度的影響。不過這個影響稍微複雜一些,因為直接的日照效果主要是輻射傳熱,不應屬於體感溫度的範疇,但這並不等於說環境中的日照度不會影響人體的散熱(至少對於情緒可能會產生具有統計意義的確定性的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uFoto' 的評論 : 有問題嗎?
YuFoto 回複 悄悄話 基本哲學意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