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存在主義:語言的誤會?一場鬧劇?世紀騙局?

(2018-07-10 20:19:48) 下一個

存在主義哲學中令哲學愛好者感到最為費解,也是天令主流專業哲學界人士最說不清楚的就是那個“存在”的意義。而那個存在的意義之所以說不清楚並非一般人以為的(或一些主流專業哲學界人士經常讓人們以為的那樣)是那個“存在”的意義有多深奧,而是因為今天的所謂存在主義根本就是建立一個對於“存在”一詞的語言誤會之上。

如果今天我說,一個人的價值在於因著他或她的主觀存在而帶給他或她周圍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或貢獻,而不是社會環境通過他或她來起到的(反映社會背景的)作用,那麽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不論他是否認同我的上述那個說詞,都能理解那句話裏的“存在”二字的意義。

如果你屬於那絕大多數的人,也就是說你覺得上麵那個句子中的“存在”二字的意義非常清楚,對你來說沒有任何令人困惑之處,那麽恭喜你了,你已經基本把握了被專業哲學界忽悠得玄之又玄的作為所謂存在主義的最核心的意義的“存在”的最正宗的意義!我這裏使用“正宗”一詞,而不是“正確”一詞不是為了耍酷,而是因為那不是我的發明,盡管我可能稍微地發揮了一些,但基本符合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最早的理論中的概念。這一點讀者一會兒就會了解到。

接下來我們看看上麵那句話與存在主義的一個所謂的核心概念“存在先於本質(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之間的關係。

按照薩特爾的話說,“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就是人先得活著然後根據他自己的選擇來對世界產生影響[1]。這個意思其實本身並不複雜,也符合最基本的常理,本來就沒什麽值得誇耀的。“一個人先要存在,才能選擇人生並對世界產生影響”實在是一個大白話,一個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話,實在沒什麽可特別誇耀之處,它之所以被渲染成一個貌似極為深奧的所謂存在主義的第一原理有兩方麵的原因:其一是它被用來與兩種傳統的說法進行了比較,其二是它被用來作為薩特爾的所謂人的一切存在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社會預定的這種倫理觀點的依據。

“存在先於本質”首先被拿來與柏拉圖的“存在決定本質”的說法進行了比較[2]。根據柏拉圖的說法,木匠做一個書架,一定是先有了書架的概念,然後再做出書架來。也就是說,先有了書架這個本質,才會有書架的存在。這就是本質決定存在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沒什麽可疑問的。

但很顯然,拿“存在先於本質”與柏拉圖的“存在決定本質”進行比較幫助把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倫理學與哲學的本體論扯上了關係。更確切地說,是使人們以為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倫理學具有本體論的依據。

而這裏的要害就在於:存在主義的所謂“存在”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存在,而柏拉圖的存在指的是具有社會實用價值的具體存在。類似地,存在主義們所說的本質是一個人的社會烙印,而柏拉圖所說的本質是一個具有社會實用價值的具體存在的基本特性.也就是說主流專業哲學界的人們通過把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不同概念扯在一起,而造成人們因其具有了抽象本體論的光環而感覺存在主義不但深奧難懂而且很可信

除了柏拉圖的存在與本質關係外,存在主義者們最喜歡與他們的“存在先於本質”的說法進行比較的是有關上帝造人的神學理論。因為按照那個神學理論,人因為上帝的創造具有了基本的特性,因此與薩特爾的“存在先於本質”的說法具有了語義字麵上的差別[3]

他們的這個比較往往比前麵與柏拉圖的比較更能迷惑人,因為這裏牽涉到了不同信仰的問題。對於無神論者來說,他們根本不接受上帝造人的神學觀,因此,一切與之相反的說法對他們來說都顯得很有道理;而對基督徒來說,由於他們相信上帝造人的說法,因此當麵對薩特爾主義者們進行的這種比較時,他們首先做出的反應是反對他們的無神論觀點。因此,不論是基督徒還是無神論者們當麵對這個比較時都很容易用他們在信仰上的不同來代替哲學邏輯上的判斷,因而讓薩特爾主義者們鑽了空子。

為了避免因為涉及到信仰的爭論而忽視了薩特爾主義者們的邏輯上的荒謬從而落入他們的欺騙,我們這裏不進行神學的討論,而是把“存在先於本質”與“父母基因造就的人的本質比人的存在更重要”這兩點進行比較。

這個比較的重要性在於可以幫助我們看出為什麽薩特爾主義者們需要進行前麵提到的把“存在先於本質”的說法與柏拉圖的“本質決定存在”的說法進行比較,或者說可以看出那個比較對於他們的重要性。這是因為,不論是與“上帝造人”的神學理論進行比較,還是與我這裏給出的“父母基因造就的人的本質”的科學理論進行比較時,薩特爾主義者們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混淆概念的層次:他們需要將本文一開始就指出的存在主義的存在的意義從個人的社會存在的層次拉到一般存在的層次上!

這是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在社會存在的層次上,當然不但是作為一個人而不是狗或蛤蟆的本質更重要,而且這一本質是在他或她父母交媾時就已經決定了的,遠在他或她作為獨立的人存活於這個世界之前!但是,如果在一般的存在的意義上,那顯然是先有精子卵子的存在才有它們的交媾功能!

可見,存在主義者們在通過將所謂的存在主義第一原理的“存在先於本質”與柏拉圖的“本質決定存在”或“上帝造人”的神學理論進行比較而確立薩特爾存在主義的所謂本體論基礎的過程中使用的是偷換概念的手法!他們在與柏拉圖的比較中是通過將柏拉圖的存在降低為人的社會存在,一旦他們在這一比較中獲得的人們的認可,然後又在與“上帝造人”的神學理論的比較時將存在的意義拉升到一般性的存在。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人們的概念模糊中為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獲取所謂的哲學本體論的基礎!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上麵這段討論,我這裏稍做一小結:“存在先於本質”的原意是一個人社會存在(他的活動,他的言行,他的選擇)決定了他的社會形象,而柏拉圖的“本質決定存在”的指的是一個物體的存在的特性決定了它的意義,類似地,“上帝造人”的神學所引出的人具有上帝創造的基本特質的說法或“基因決定論”科學觀點說的都是作為一個人的不同於其它動物或非生物的全身心在他或她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這一事實。這裏所涉及的原本是不同層次上的“存在”概念,而主流專業哲學界的人們將這些不同層次上的概念揉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在人們心目中造成了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倫理學具有本體論基礎的印象!

那麽為什麽主流專業哲學界會把這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扯在一起來渲染呢?這裏不排除閱讀理解力和邏輯思維力的缺陷的影響,因為這兩方麵的缺陷在主流專業哲學界的文章中並不罕見,但是,更主要的恐怕還是皇帝新衣的心態,也就是對權威的盲目崇拜。

雖然在上麵我給出的鏈接【2,3】中有拿 “存在先於本質”與所謂的傳統的“本質決定存在”(就是柏拉圖的理論,因為他是第一個做相關討論的人)和“上帝造人”的神學理論進行比較的內容,而且【2】還是相當權威性的網站,但是與那些作者相比,海德格爾在存在主義中的地位會被認為更具權威性,而他也正是最早把存在主義的原本屬於人的存在與非人的一般性存在扯上關係的所謂權威人物。

海德格爾那個讓他至今在存在主義者中飽受追捧的所謂關於“存在與時間”或“時間與存在”的論述就是最典型的把存在主義的最正宗也最自然合理的關於人的存在的意義與一般的客觀存在扯到了一起的例子。薩特爾隨後又在他的“存在與無”中進一步將存在主義的最正宗的存在的意思與一般的客觀存在的意思扯在了一起。

海德格爾與薩特爾將起源於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神學改造為存在主義哲學本體論的一個直接後果便是讓人們把兩個原本非常接近的表達存在含義的詞匯看得似乎相差的很遠,那就是西語中的existence和being。他們這麽一整,讓人們頓覺存在主義實在太高深了,實在太難理解了,而一個基本的原因是:人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existence與being在表達“存在”的意義的時候到底有什麽有真正實際意義的原則性的不同,更確切地說,除了扣詞源字義的細微差別之外,人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是否有不exist但being的,或者有exist了但不being的。海德格爾告訴你:有!可人們實在想象不出呀。如果你說“This is red”的This不必exist,可以是想象的,那我也可以說想象就是一種existence呀。最後,大家就都在那裏雞蛋裏挑骨頭,就如同那群瞄著裸體皇帝在琢磨他的那件新衣到底是什麽顏色的觀眾一樣!

其實,從我們前麵的討論可以看出,這裏的把戲一經揭穿分文不值:存在主義的existence原本不應該和柏拉圖及黑格爾及任何一個普通正常人所說的existence混在一起,因為在它的“存在”之前有一個隱含的定語:“個人的”。

這就是海德格爾及薩特爾的所謂的存在主義的奧秘:他們把“個人的存在”與一個表達一般性的存在的being進行對比,卻不明說,還整出個什麽Dasein來忽悠。海德格爾還裝模做樣地說[4] “隻有人exists. 石頭 are, 但它們不 exist. are, 但它們不 exist. are, 但它們不 exist.

廢話!這裏的exist的前麵隱藏了一個定語:“個人的”。既然是個人的exist當然隻適用於人!

一些吹捧海德格爾的人居然說海德格爾發明了用Dasein一詞來表示存在。其實黑格爾早就用過Dasein一詞,那是一個德語的 詞匯,誰都可以用!

有一點可以肯定:海德格爾和薩特爾非常清楚他們在幹什麽,卻仍將彼“存在”與此“存在”兩個不同的存在用冗長的論述扯在一起。他們明明可以用簡單的話來告訴世人:“別著急,其實那是不同的兩碼事兒,挑明了就沒什麽難理解的了”,但是他們偏不這麽說,偏要用幾萬字幾萬字的文章來繞著兩個不同的概念轉,從而將存在主義神學或倫理學變成了存在主義哲學本體論!

他們這麽一轉,就讓世人感到存在主義的“存在”實在太難理解了,但他們卻不告訴你:之所以說“隻有人exists. 石頭 are, 但它們不 exist. 樹 are, 但它們不 exist. 馬 are, 但它們不 exist”是因為那個exist是專門對人而言的。而他們在這方麵運用的技巧說來也簡單:在他們的文章中,exist或existence隻用於人,being用於所有的存在,卻不做“在本文中所使用的exist或existence隻是exist或existence的一般含義的特殊子集,隻專門針對個人在社會的存在而言”這樣的聲明!

 

談談正宗的存在主義

前麵多次提到“正宗的存在主義”,現在就來簡單地談一下這個正宗的存在主義是什麽。不過先要聲明,這個正宗的存在主義的作者本人並沒有聲稱自己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這個名詞是他死後很久才出現的。

這個被今天很多存在主義者們非常不情願地稱作是存在主義之父的人就是丹麥的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Kierkegaard)。作為今天的存在主義的核心概念的“存在”是他最先提出的,而海德格爾和薩特爾煞有介事地討論著的dread的概念也是他當初引入他的理論的。

我前麵給出的關於存在主義的“存在”的意思的說法是對他的理論[5],[6]的詮釋,雖然有我個人解釋的成分,但是基本不離原意。

與海德格爾及薩特爾的忽悠不同,在克爾凱郭爾的文章中,雖然他沒有明確注釋說他所說的存在(existing, existence)指的是人的存在,但是從上下文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點來,因而根本就不用特別加以注釋

不論你是否認同克爾凱郭爾的觀點,有一點你會認同:他的理論是非常自洽的,沒有任何忽悠。克爾凱郭爾認為既然真理是人腦的活動,那麽離開了人的主觀存在就沒有真理,因此,人本身而不是他的社會背景是一個人存在的真正價值。

對於今天大多數華人讀者來說,克爾凱郭爾的理論之難點主要在於他的理論的神學成分要大於哲學成分,聖經是他論述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如果你能進入到他的論述語境中的話,那麽你可以發現從他的前提出發,他的論述的邏輯是很嚴格的,隻不過他有他自己的非常特殊的論述出發點而已。

對了,還有一點需要補充:把動物與人區別開也是克爾凱郭爾先提出的,是他作為論證人的存在的特殊意義的一個依據。但是,他那裏與海德格爾的“隻有人exists. 馬 are, 但它們不 exist”的不同之處是,他的上下文非常明確地告訴你因為人不象動物那樣都是一樣的,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因此,個人的存在,而不是象動物(比如馬)那樣作為一個種類的存在,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可見,他的邏輯是清楚的,也沒有試圖將人的存在與一般的抽象意義上存在(不論是being還是existence)混在一起,更沒有用幾萬字忽悠being的意思以及exist的意思,然後告訴你“隻有人exists. 石頭 are, 但它們不 exist. 樹 are, 但它們不 exist. 馬 are, 但它們不 exist.”)。換句話說,克爾凱郭爾的論述很自然,使人感受不到特意的忽悠。

可能的未盡之言

雖然克爾凱郭爾的哲學結論其實並不複雜,但是他的論述的邏輯尤其是他的出發點會讓人覺得比較費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被認為是最難理解的一個哲學家有關。但是,當同為基督徒的我讀了他的文章之後,我感到他很可能並沒有把他的很多哲學論述背後的心靈的經曆表達出來,而隻是將那些心靈經曆的結果作為定論表達了出來,因此讓人覺得不易理解他的出發點。

我這麽說有兩點理由。第一,從他的Fear and trembling[7]一書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亞伯拉罕之所以有些話沒有說是因為那些話不能說。盡管他一再聲明他比不上亞伯拉罕,但是在他的意識中很顯然有些事情是不能說的。第二,他的很多文章是用不同的筆名。這與今天很多人用不同的筆名或馬甲的不同之處在於,他還會用一個筆名對另一個筆名寫的文章進行評論。可見當時他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給他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使得他很多話不便明說。從他所說的【5】“我被這樣的指責所震驚,如果我不是對這種反應早已習以為常,早就夾著尾巴逃跑了。I tremble at such a reproof and had I not already inured myself to these kinds of responses, I would slink away like a dog with his tail between his legs.”這樣的話中也可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壓力。另外,從他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他所處環境中的教會可能出現了世俗化甚至科學化(即主張大家的信仰經曆都一樣)的問題,這種環境下作為他堅持個人信仰的人來說所麵臨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語言的誤會?鬧劇?還是騙局?

在對存在主義的正宗的創始人(不是他自稱的,因為他那時候還沒有存在主義這個詞匯)克爾凱郭爾做過簡略介紹之後,我們再回到自上世紀中以來的所謂存在主義的流派來。

前麵提到,克爾凱郭爾根本沒有必要強調他所說的存在existence是人的主觀存在,但是後來的存在主義者們不但在沒有明確人的主觀環境的上下文中直接使用existence而不加以說明,還特意與非人的存在混在一起來忽悠。這難道僅僅是因為語言上的誤解???

懷特海說語言就是哲學的工具。遣詞用字對哲學家來說從來不是一件隨便的事。可以說哲學家對自己在文章中的用詞通常是非常敏感的,而存在(existence)又是海德格爾與薩特爾的存在主義專著的核心議題,如果說他們所采取的僅對人用exist或existence卻不明說那裏的existence專指個人的existence(不包括其它的existence,所以是一般的existence的非常有限的子集)因而不同於一般的being,反而用“隻有人exists. 石頭 are, 但它們不 exist. 樹 are, 但它們不 exist. 馬 are, 但它們不 exist.”來使人覺得好像一般而論的existence與being之間有什麽玄秘的區別似的。這顯然是一種刻意而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作為哲學家不可能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一般讀者可能產生的效果。

那麽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結束語

今天人們談論存在主義時,包括那些權威性的網站,往往注意的是薩特爾的無神論的存在主義的倫理學,而忽略了海德格爾與薩特爾共同努力下所建立的所謂的存在主義的哲學本體論。

本文針對的不是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的倫理學盡管我在其它文章中討論過它的虛偽和邏輯混亂性。本文針對的是海德格爾與薩特爾試圖為存在主義披上本體論外衣的努力,因為那是存在主義對於哲學發展的最大傷害之處。

自古以來,不論是什麽哲學流派,包括黑格爾,existence的基本含義都是一般性的存在。這沒有意義。到了克爾凱郭爾,他文章中的existence專指人的存在,這也是合理的,因為那是在上下文環境中明確了的。比如【5】:“If an existing subject really could transcend himself, the truth would be something complete for him, but where is this point outside of himself? The 1 = 1 is a mathematical point that does not exist, and insofar as one would take this standpoint, he will not stand in another's way. It is only momentarily that the existential subject experiences the unity of the infinite and the finite, which transcends existence, and that moment is the moment of passion. While scribbling modern philosophy is contemptuous of passion, passion remains the highest point of existence for the individual who exists in time. In passion the existential subject is made infinite in imagination's etern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is himself.

All essential knowledge concerns existence, or only that knowledge that relates to existence is essential, is essential knowledge. All knowledge that is not existential, that does not involve inward reflection, is really accidental knowledge, its degree and compass are essentially a matter of no importance. This essential knowledge that relates itself essentially to the existing individual is not to be equat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abstract identity between thought and being. But it means that knowledge must relate itself to the knower, who is essentially an existing individual, and therefore all essential knowledge essentially relates itself to existence, to that which exists. But all ethical and all ethical-religious knowledge has this essential relationship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knower.”

但是,到了海德格爾與薩特爾那裏,他們一方麵在一般性的環境中討論存在(being),一方麵與此同時不加特別說明地使用existence這個概念,卻僅僅針對人的存在,因而引發了所謂的“是在”與“有在”或“存在”的區別等不具真正實際意義的討論,從而把存在主義這個原本作為一種神學觀點提出的理論,變成了哲學的本體論------本文針對的正是這個問題!

 

 

 

[1] "What is meant here by saying that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It means first of all, man exists, turns up, appears on the scene, and, only afterwards, defines himself. If man, as the existentialist conceives him, is indefinable, it is because at first he is nothing. Only afterward will he be something, and he himself will have made what he will be."

 

― Jean-Paul Sartre, 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

[2] Existentialism, URL: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existentialism/

[3] https://www.the-philosophy.com/sartre-existence-precedes-essence

[4] The being that exists is man. Man alone exists. Rocks are, but they do not exist. Trees are, but they do not exist. Horses are, but they do not exist.

 

----Martin Heidegger, Existence and Being,  1949

[5] 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pt to the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1844), by Soren Kierkegaard, translated by Louis Pojman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ilosophy_of_S%C3%B8ren_Kierkegaard

[7] Fear and Trembling, by Søren Kierkegaard, October 16, 184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本文成文後做過多次修改,原因是這原本是一個很大的題目,而我卻在做其它事的閑暇中抽出幾小時來完成它,尤其時最初完稿時已是不很清醒的半夜,因此在寫作上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

從網上各種關於存在主義的文章,包括非常權威性的文章可以看出,薩特爾及海德格爾的做法對人們(包括那些所謂的權威人物)造成的最大迷惑在於,把克爾凱郭爾所創立的存在主義的神學改造為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倫理學的同時還將它改造為存在主義的哲學本體論!

本文針對的不是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的倫理學理論,而是他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本體論部分---那是他們對哲學造成的最大傷害!

另外,今天的哲學界將尼采與克爾凱郭爾並列視為存在主義先驅的說法本身也是不對的。。。因為,薩特爾他們的存在主義的倫理學中所用的個人的存在比他的社會背景重要的概念完全是照搬克爾凱郭爾的說法,尼采沒有這種說法。。。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說到薩特爾,明明是道德敗壞,性關係混亂,卻被這個世界形塑成愛情的典範,即便是今天的中國網絡上,一提到薩特爾,少男少女們就為他和他未婚情人的所謂愛情所傾倒,完全不顧他們倆在床上時中間還帶著女學生這種荒淫!薩特爾的亂性搞到有女學生懷孕後要自殺,卻被形塑成愛情的典範!

說到海德格爾,明明他的所謂關於存在的理論極為虛幻,毫無價值,卻被形塑成是將哲學brought back to the ground。

這難道都隻是偶然的嗎?都僅僅是薩特爾與海德格爾兩個人的事兒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