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不宜誅心卻需容心---語言機製的又一特點

(2018-03-19 20:35:38) 下一個

所謂誅心指的是在沒有確實證據的前提下,對某人的言行背後的目的進行臆測,並根據這樣的臆測對該人進行攻擊甚至加害。這是一個在任何社會環境中都可能出現的,因此人們並不會感到陌生的現象。而本文所提的容心其實也是人類社會一種極為普遍存在的現象,那就是在假設對方是好心或至少是沒有壞心的前提下,如果所說的話不嚴格或有漏洞,那就將他的話嚴格地按照好話去解釋,如果所做的事不周到,也加以寬容;甚至如果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中有明顯的失誤,也會向好的方麵進行解釋。

從上述的描述中可見,所謂的誅心與容心的共同點都是在並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對方的言行符合某種價值判斷,但是假設對方的言行背後的用意是符合某種價值判斷(即惡意或好意),然後依據這樣的判斷給予對方相應的對待。

而決定誅心與容心行為差別的是對於用意的假設,假設為惡便產生誅心,假設為善便產生容心。很顯然,一個寬容的社會在一般情況下應該鼓勵容心而避免誅心。這裏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誅心會導致冤假錯案,而且被誅心的人,不論是否被冤枉,因為對方並沒有鐵打的證據而會奮力反擊,因而製造人間間的緊張對立;而容心則可避免錯怪好人,即便對方談不上感激你也不會因此而憎恨你,因而即便沒有創造和諧也至少不會增加對立。另外,相應地,社會文化中誅心與容心的風氣可以塑造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誅心的風氣可以創造一個人們彼此猜忌,人人自危,互不相容的文化氛圍,而容心的風氣則可以創造一個彼此信任,相互友善,互幫互助的生活環境。

那麽誅心與容心為什麽會具有社會的普遍性呢?

誅心與容心的所針對既可以是言論也可以是行為。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言論,更確切地說是語言,與誅心及容心之間的關聯。

其實,由於誅心及容心在人類的日常社會活動中之普遍性,誅心或容心與語言之間的關聯是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理論哲學家們所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造成過去數千年來人們對於哲學的價值與意義的困惑的原因之一 --- 盡管對於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以及普通人(包括不在進行理論活動的理論哲學家們)對於誅心和容心的現象絲毫也不陌生。這主要是因為理論哲學家們在努力追求理論的真理性的同時,忽略了真理或任何理論實際發揮作用的條件及過程。被認為缺乏嚴格性的東方哲學,如同東西方的詩人與小說作家們一樣,雖然能夠將與誅心或容心相關的過程接受為真理的一部分,其實也沒有認識到這背後所涉及的語言機製與誅心及容心現象的普遍性之間的關係。

其實,即便是所謂的嚴肅或甚至號稱嚴格的哲學理論都有其建構的前提,誅心及容心隻不過省去了嚴格的理論為了建構所進行的文字處理而采用基於平時的經驗及直覺之上的關於對方的用心的判斷作為思考的建構前提而已。當然,這裏也涉及到進行誅心或容心之士的主觀素養。有的人的寬容心大,就比較容易傾向於容心,有的人心胸狹隘就比較容易傾向於誅心。但是,這種主觀素養的影響是非常相對的。一個再寬容心大的人麵對一個明顯有敵意的人的時候,也不容易用容心來對待,而一個心地狹隘之士在不得已之時也不敢輕易地誅心,反而會在有明顯可疑跡象時進行自我欺騙以求獲得對方的好意。

站在哲學思考的角度來看,一方麵,由於誅心和容心的預設前提不具備而且通常也不需要有嚴格的語言建構,不但可能經常會隨著對象的不同而出現偏差,而且其表達形式也經常會對旁人造成誤導,尤其是當進行誅心或容心的當事人進行判斷的環境條件變化了之後。比如,當一個人對你說要“活在當下”時,他或許是因為你處在憂愁中而進行的善意勸解,但是當賭場的廣告上說“活在當下”時,他們想的可能就是要掏空你口袋裏的鈔票。鑒於此,自古以來的理論哲學家們所追求的理論的嚴格性及真理性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也正因為那樣的追求催生了近代與現代或後現代的科技發展。但是另一方麵,如果忽略了本文所討論的誅心和容心的作用機製的現實性,那麽所產生的哲學理論就必然會因為缺乏對於真理的作用一個重要機製的認識而存在嚴重的缺陷,而這正是目前為止的理論哲學界的一個嚴重的缺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