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現象學成了一個時髦名詞,不但被人們用來作為懂哲學的標簽,似乎隻要用上了現象學這個詞就是內行,否則就不是,更成為通俗文化中表現儒雅的裝飾品。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所謂討論現象學的文章裏除了用幾個空洞的名詞及對別人的文章進行一些不疼不癢的評論之外,真正表現出懂現象學的還真不多。
現象學一詞其實是黑格爾造出來的,雖然被用在他的名著《思維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Mind》的書名裏,但實際上也經常單獨使用,而不是如有些現象學文章作者以為的那樣,隻要提到黑格爾的現象學,一定要加上思維或精神這樣的修飾詞。
最近有網友來和我說黑格爾的現象學是什麽“意識的經驗學”。我問他那是什麽意思,他說“意識的經驗”說的就是關於“意識的感覺”,並告訴我說那是黑格爾的觀點。我猜可能是他讀的黑格爾書的中譯版有翻譯上的錯誤,因為黑格爾在《思維現象學》中確實有對現象學的特點的評論,但既不是意識的經驗也不是意識的感覺,而是對意識的考察或審視。這裏我們麵對的不僅僅是對於不同的近義詞的選擇的問題。盡管考察與審視也是一種經驗或感覺,但那卻不是被動的經驗或感覺,而是主動積極的考察或審視。當然,因為那位網友並沒有給我提供他看到“意識的經驗”或“意識的感覺”這幾個字的上下文,所以也可能人家的翻譯並沒有錯,而是他選的段並沒有黑格爾關於現象學的評論。
那麽,黑格爾所說的對於意識的考察或審視是什麽意思呢?我們可以從一個例子中來對這個問題做個簡單但有效的回答。假設一個人摸到一個杯子形狀的物體,拿起一看是一個紅色的保溫杯,他馬上知道這個杯子能裝水還能保溫這樣的功能。這樣一個用生活的經驗語言直白描述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如果嚐試用哲學的語言來對那個人剛才的意識活動進行考察的話,或更確切地說,用黑格爾在《思維現象學》中的語言[①]來進行考察描述的話,我們會說,那個人首先從直接的感覺中得到了關於那個杯子的immediate sense data, 也就是直接感覺數據或也可以說是直接經驗數據,然後意識(perceive)到那是一個紅色的杯子,然後理解它的功能包括裝水和保溫的功能。而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的是杯子的各種特性的統一體,也就是說是紅色,杯子的形狀,硬質,以及他之前就知道的保溫材料的特質等等的統一體,這些不同的特性彼此滲透,但是卻完全獨立,互不幹擾。。。另外,在這過程中,那個人不但意識到了那個杯子的特性並理解了它的功能,而且還意識到了他自己意識到了那個杯子這件事,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的意識的內容,等等等等。 具有理工背景的讀者或許會對上麵提到的杯子所具有的各種特性彼此相互獨立這一點提出疑問說,杯子的各種物理特性之間是有相關性的,比如杯子的大小與重量之間,甚至硬度與重量之間都可能有著相關性。但那不是現象學所關心的內容。現象學所關心的是你的意識對存在進行反映的過程特征,並用哲學的語言對它進行描述。
當然,現實生活中的意識活動遠比感覺(視覺,觸覺,等等)到一個杯子複雜。比如,那個人把杯子拿到水壺邊,用水壺往杯子裏倒水,這樣就又涉及到對運動和力的意識,那麽他就需要再對他的意識是如何對他對杯子施加的作用力以及力的效果產生反映的和如何對運動產生反映的進行哲學的考察與描述。而上麵提到的杯子的大小與重量之間的關係等,那屬於是進一步的知識,對於這樣的知識是如何獲得的以及當一個人拿到一個杯子時,那樣的知識是如何浮現出來以豐富他對杯子的認識的都屬於可以從哲學的角度進行考察並描述的,而這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可以是考察概念形成的意識過程。
上麵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告訴我們關於什麽是現象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雖然我沒有讀過其他人的現象學的原著,但是我猜既然用到了黑格爾所創的“現象學”這個詞,就應該具有我上麵所提供的對意識進行考察的例子的基本特點,不會因為討論了其它的因素(例如意向性)對於人的意識的影響等就完全不具備黑格爾的現象學的上述特征,而應該隻是在黑格爾的考察的基礎上多考察了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已。如果沒有認識到黑格爾的現象學的上述特征,那就根本還沒有認識到什麽是現象學。
之所以會出現人們讀了黑格爾的現象學仍然不知道什麽是現象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黑格爾的現象學以及與之相關的黑格爾的邏輯學所使用的語言極為晦澀難懂。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象某些哲學大人物曾經對黑格爾提出的批評那樣說黑格爾故意使他的哲學語言晦澀難懂的,因為他後來寫的曆史哲學的語言就相當通俗易懂。黑格爾的現象學和邏輯學的語言之所以晦澀難懂其實是與現象學的內容本身特點有著密切關係的。
如我上麵描述的,黑格爾的現象學並不是站在正常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而是想象著一個人鑽入到自己的大腦中然後從那裏去看他的意識是怎麽來看世界的。更確切地說,就是黑格爾想象著他自己躲在他的大腦中對他自己的意識進行觀察。這決定了現象學的幾個基本特點:首先,它與我們的意識自然地觀察世界時看到的內容不同,因為他看到的是意識怎樣在看世界;第二,這樣的結果必然不會是完全客觀的,而是帶有考察者自身的主觀特色的;第三,前麵兩點決定了現象學的語言很容易就會非常晦澀難懂的。或者說,為了讓現象學的語言變得直白,需要一些特別的努力,而黑格爾顯然沒有努力去這樣做,因此他的《思維現象學》一書的語言就相當難懂;相應地,在他的現象學的基礎上寫出來《邏輯學》的語言也相當難懂。
但是,一旦讀者認識到本文所介紹的現象學的特點,也就是認識到了黑格爾躲進他大腦中觀看他的意識是如何看世界的這個特點之後,他再去讀黑格爾的《思維現象學》或《邏輯學》時一定會覺得腦洞豁然開朗,會比先前閱讀時容易得多,因而對書中的內容可能也會有非常不同的體會。盡管我沒有去讀過其他人的現象學,我猜,當讀者了解了現象學是作者躲進自己的大腦觀察他的意識如何與存在打交道的這個基本特點之後,他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乃至寫作風格也會有非常不同的感受,因而對作品的內容也會有非常不同的體會。
那麽現象學到底有什麽意義呢?這要回到稍早些時候的康德的理論。康德將客觀世界分為現象界(phenomena)與自在界(noumena)並指出我們的經驗都是關於現象界的而不是關於自在界的。他的這一劃分其實是合理的,也被後來的心理學所印證。如果康德就到那一步打住,雖然也還略有美中不足,但也基本無瑕。但是,康德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基於這一劃分強調我們在認識世界上的無奈。黑格爾對此很不滿意,而他的現象學基本上就是在針對康德理論的不可知論語調的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且不管黑格爾是怎麽想的,康德對於世界的劃分的合理性向我們指出了我們所認識的都隻是現象而已,而不是物體自身的本質。但是,幾千年來人類在將現象看作是客觀自身的前提下所得出的理論顯然是自洽的,盡管按照康德的邏輯來說出發點是錯誤的。那麽,就非常合理地產生了我們人類是如何由對這些現象的觀察得出自洽的真理體係的問題;尤其是當康德表達了一些與我們的真理體係的自洽性不符的帶有不可知論色彩的論述後,那麽從我們的意識的認識過程本身來考察我們到底是如何得出我們的自洽的真理體係的這一點之必要性與合理性應該就是很明顯的了------這就是黑格爾發展他的現象學的動因和前提,也應該是一切使用現象學這個由黑格爾創立的名詞的理論的出發點。。。
如果有人聲稱某某人的現象學與黑格爾的現象學有著本質的不同,甚至說某某年以後的西方現象學與黑格爾的現象學有著本質的不同,我一般持非常懷疑的態度。盡管他們中有號稱是什麽現象學的專家或各大名校的哲學教授,我絲毫不會因為那些人的那些言論去專門一一地閱讀黑格爾之後的各種現象學來檢驗是否有人開發了完全不同於黑格爾的現象學。
現象學並不象現在很多聲稱是現象學專家的人所形塑的那樣是一種虛無縹緲難以理解的空中樓閣,它的產生有著明確的曆史背景與目標:了解人類的理性如何在對於和客觀自身有著不同的現象的觀察中得出自洽的真理體係的。
在了解了本文所介紹的現象學的來源以及與其相應的行文特點(即描述意識是如何觀察世界的這一特點)之後,我們也很容易理解黑格爾在現象學之後發展出的《邏輯學》的思路以及行文特點了。當黑格爾通過現象學來思考意識是如何得出自洽的真理體係之後,他發現人們過去所發現的自然法則與主觀法則其實是統一於人的意識的------在對意識進行了考察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是不意外的。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得到這一發現的人都有必要進行黑格爾所做的將主觀法則與自然法則進行統一而得出他的被後人稱為是辯證邏輯的所謂的新邏輯體係這樣的工作,但是,黑格爾那樣做了,而且是帶有邏輯缺陷地做了。他的統一的工作有很大的價值,但也未必是唯一合理的途徑。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采用他的一些結論,卻沒必要將它看作完美的------這其實也就是目前大多數人的態度,盡管絕大多數人在讀本文之前恐怕並不了解黑格爾為什麽會發展出他的《邏輯學》。
黑格爾創立現象學的一個重要的曆史背景是那個時期的心理學仍然非常落後。從現象學的目的與內容可以看出它應該是介於一般的思維哲學(philosophy of mind)與心理學(psychology)之間的,而且更偏向思維哲學或甚至幹脆就是思維哲學的一個分支。如同科學的興起從整體上占有了傳統哲學的大片領地而對傳統哲學的社會地位造成威脅一樣,心理學的興起一定會占有現象學的大片領地而使現象學的社會地位受到威脅,據說後來的現象學界都強調要避免使現象學變為心理學的一部分。這種威脅感本身其實預示著現象學的暗淡前景。
科學的興起要求哲學做出自身的調整,而調整後的哲學其實大有振興的希望。但是,現象學不同於哲學的整體,應該說它是一個相當有局限性的學科。它的局限性之根本其實就在於人類在沒有涉及到現象學的前提下能夠得出自洽的真理體係這一點。所以,雖然曆史上現象學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於意識如何從現象中得到自洽的理論體係的好奇心,而且它的一些結論和在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辯證邏輯的一些結論,以及更重要地,它所推動的對於人類如何得到自洽真理體係的係統性追求的努力本身,對於過去幾個世紀裏的哲學與科學的發展,尤其是作為信息工業的基礎的數理邏輯的發展起到過非常積極的作用,就迄今為止的現象學來說,它的發展前景恐怕並不像一些把現象學作為一門裝點儒雅的時髦技藝的人們所炫耀的那樣美好。
但是,如果今天的現象學家們能很有效地將現有的現象學與現代心理學進行有機的整合,那麽現象學也完全可能會作為一門考察人類的意識對於真理的起源的影響的學科而浴火重生,但那樣的新現象學也隻是一門非常專業的考察意識對於真理的起源影響的學科,而不是現在很多的現象學家們試圖展現給世人的一個全方位的哲學體係。。。
希望本文能夠對於這個世界上的讀者學習了解現象學以及黑格爾的《邏輯學》有所幫助。。。
後記
本文的寫作源自近幾日與一位愛好現象學的網友的討論。這位網友曾寫過一篇評論胡塞爾的現象學的文章與一篇評論黑格爾的現象學的文章,他用微信將每篇文章分成幾段寄給我,要我發表看法。
盡管我在以往的文獻調研中曾涉獵一些談論到胡塞爾的現象學的文章,但我本人並沒有讀過胡塞爾的現象學原著,所以我告訴那位網友我無法對他的評論胡塞爾的現象學的文章提出看法,但是我可以和他討論他那篇關於黑格爾的現象學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他說黑格爾的現象學是“意識的經驗學”,於是我問他能否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我之所以在他的幾千字的文章中挑出這幾個字來問他,是因為從這幾個字裏我感覺到他沒有讀懂黑格爾的現象學。下麵是這段對話的後麵的部分(編選):
網友:你看過黑的精神現象學這本書嗎?看到才能理解我的觀點也是黑的觀點。
慕容青草:如果沒看過怎麽會問你那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你連自己的觀點是什麽都沒解釋清楚!
網友:請問“感性確定性是什麽?”
慕容青草:既然你用“意識的經驗”或“意識的感覺”來評價黑格爾的現象學,那麽你就應該把它的意思說清楚。
網友:你應該知道“感性確定性是什麽?”,知道這句話才能入門精神現象學。
慕容青草:你不知道用" 看到才能理解我的觀點也是黑的觀點"這句話來回答我的提問錯在哪裏。。。
給你一個提示:你用那句話回複的錯在於我的問題不是針對黑格爾的什麽觀點,而是針對黑格爾的文章特點。。。因為你用"意識的經驗"來評價黑格爾的現象學,所以你至少應該知道你自己說的是什麽意思,而不僅僅是抄一句別人翻譯黑格爾的話!
如果你不明白你用來評價黑格爾的現象學的"意識的經驗"的意思,那麽了解"感性的確定性"的意思也幫不了你太大的忙,雖然有點幫助。。。其實與sense data有關的論述好象是亞裏士多德,迪卡爾,萊布尼茲,休漠,康德都在用,尤其是康德用的與黑格爾相近。。。所以,知道感性的確定性又怎麽能幫你回答對黑格爾現象學的評價呢?
網友:你應該知道“感性確定性是什麽?”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如果真的知道就不會有分歧丶有誤解。
。。。。。。
這就是哲學討論中常出現的現象,人們常把不同的意見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冒犯。如果那位網友沒有把我的提問看作是一種冒犯,而我們之間可以有一種正常健康的問答對話,那麽我可能就已經在微信上將這裏所寫的告訴了他,那時或許是由他而不是我來寫這篇文章了。。。。。。
[①]強調這一點的原因是黑格爾所使用的語言不一定都是符合心理學原理的
【“感性確定性是什麽?”不知道就說明沒看過黑格爾的這本書啊】
然後又把這個評論從微信上發給我。。。真讓再次看到一些在網上混飯吃的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之極其低下。
下麵是我在博客上對他上麵這個跟帖的回複:
無聊!猜你不知為什麽說你無聊,給你提示:今天以前,不論中文的還是英文的專業哲雜誌還是書藉裏沒有一篇文章夠得上我這篇對黑格爾現象學的介紹文章水平的。所以隻可能從今往後有人抄我這篇文章,而不可能我抄他人的,因為在這篇文章之前沒人寫過種水平的,所以根本沒地方去抄。。你居然在這裏以你的水平來質疑我有沒有讀過黑格爾的現象學,這不是簡單無聊是什麽?
。。。。。。上麵這個回複被新浪刪了。。。。。。
鑒於他在微信上給我也發了上麵那個帖,我在微信上給了他如下的回複:
不要以為別人會把自己降低到你的水平來按照你的期待來回答你問題。。別人不正麵回答你的問題並不等於別人不知道答案,隻不過別人不願將自己降低到你那樣的水平來按照的思維來進行表達而已。。。從昨天到今天已經以多少不同的方式告訴了你的問題的明確答案,但你根本看不出來,因為你的水平實在太低。。。所以如果按照你的方式來回答那將是對我的羞辱。。。但願你能明白這一點。。。不過以你的水平,你可能根本不會明白。。。但這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