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人工智能的理解能力及人類的思維方式問題

(2016-03-18 06:03:04) 下一個

當我在某華文網站貼出《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一文後,一位網名為“究竟”的網友前來堅持要我告訴他我在該文標題中所說的“理解”是如何定義的。本文專門回答他的這個問題。

首先,通過本博客的三篇關於“機器人如何能超過人”的討論和那篇“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機器人可以通過文字閱讀來學習知識,並通過與之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對比來“理解”新學到的知識。但是,從目前的分析和討論的結果看來,通過直接經驗及間接知識來歸納出新的概念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而不是記憶庫裏既成的語言來描述抽象概念對於機器人(或人工智能)來說是一大難點。

我這裏不打算馬上下結論說“機器人根本不可能歸納出新概念或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抽象的概念”。我之所以現在還不打算馬上下這個結論是打算在對人的思維及人工智能的潛力進行更多的認真的反思之後再決定是否應該下這樣的結論,因為這裏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極限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

回到究竟網友用接連五個跟帖堅持的一個要求:告訴他我在《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一文的標題中所用的“理解”是什麽意思。其實,究竟網友在提問時很顯然地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問題並非象他在幾個跟帖中表示的那樣是個簡單的問答題。

首先,一篇文章的標題並不意味著那篇文章的結尾會給出最後的答案。比如我之前寫的三篇關於“機器人如何能超過人”的文章,顯然不是象教小學生那樣地告訴讀者如何可以製作一個能夠超過人類的機器人,而是圍繞著“機器人如何能超過人”這個主題來討論機器人在與人相比這方麵可能會達到什麽程度。

第二,“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最初是我在劉學偉博士的“人工智能暢想曲”一文後麵提出的問題。當我提出這個“如何”的問題時,所指的“理解”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也就是包含了平時人們對於“理解”一詞的所有的理解。他對那個問題回答到什麽程度就表明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理解力能達到什麽程度。比如,如果他回答說“人工智能隻能從對於過去關於的質量的定義中來解釋質量”,那就是對於人工智能的理解力極限的一種表達。但是,他並沒有對這個問題做任何直接的回答,所以我才專門寫了《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一文。

第三,當初我之所以會針對劉博士文中所說的“超強人工智能可以遠比人類聰明”這一點提出“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認為有把握通過這個問題讓劉博士認識到目前提出人工智能可以遠比人類聰明這樣的說法是非常地不現實的。我之所以有這個把握正是因為我知道人類本身還沒有能夠把“人類是如何來理解的”這個問題搞清楚,因而人們目前不但根本不可能有意識地通過編製程序來使機器實現與人一樣的理解,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給出如何實現這一點的方法。所以,在我提出那個問題時,我有把握地知道劉博士根本不可能告訴我們如何能使人工智能象人一樣地理解,他最多能告訴我的是通過對比以前的知識來理解,或者幹脆如他後來所做的那樣根本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不管他怎樣回答,他的回答本身都會告訴他,現在談什麽超強人工智能會遠比人類聰明是不現實的,那就是我提那個問題的目的。

第四,雖然我最初向劉博士提出“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這個問題時的所用的“理解”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當我寫《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這篇文章時,我在文中賦予“理解”一詞的意思已不再是完全地開放了,而是可以表現為前麵提到的“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抽象概念或從直接的經驗及間接的知識中歸納新的概念”的能力。至於這種能力本身的機製,如前所述,是一個人類至今根本還搞不清楚的問題。所以說,當年究竟網友信心滿滿地以為他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麽地纏著我給出我的文中的“理解”二字的定義的時候,他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他要麽不知道自己所說的“定義”二字是什麽意思,要麽根本不知道“理解”二字的意義有多深,除此之外他顯然不知道我在本文上麵所描述的相關問題的複雜性,這是因為從他的五個留言中表明,在他看來他已經非常明智地給我出了一個簡單的問答題,因而我一定應該給出一個簡單而明確的“定義”

第五,說到“定義”,我想那位究竟網友大概是想到了所謂定義的一種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對於一個開放性的概念的“定義”往往會表現出一種解構的缺陷:如果你將對那個概念的某種簡單的定義進行解構,對支持那個定義的前提條件一層層地進行挑戰,你通常會發現你原來的定義是相當片麵的。

但是,那位究竟網友一再以一種誌在必得的口吻來追問我文中的“理解”二字的定義是什麽,並且說如果我不給出答案他就要“開始懷疑”我的“水平”了,就說明我是“顧左右而言它,遮遮掩掩而又自命不凡的,實在不是一個嚴肅學者的治學態度”。當他那樣說的時候,很顯然他根本不了解“定義”的另一個基本特點,那就是“定義”的建構的基礎:所有的以簡單語句給出的關於一個概念的定義都是從一定的語義環境或文化環境中歸納出來的,是對相應的語義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反映。

我之所以說那位究竟網友根本不了解“定義”的建構基礎的意義,是因為我已經在他的第二個跟帖後麵向他指出了,他應該可以從我的《如何讓人工智能理解“質量”》一文中看出我在該文裏所用的“理解”一詞的含義來。雖然我的那個回答不象本文這樣詳盡,但卻是正確的回答。如果他仔細地閱讀那篇文章的內容,而且具有足夠的“理解”能力的話,應該是能夠從中體會出在具體的那篇文章中“理解”二字的基本意思的。但是,在我給出那樣的回答之後,他在接下來的三個跟帖中不但還表現出根本看不出我在文中所用的“理解”一詞的意思,而且還指責我根本沒有給出正確的答案。

第六,最後順便談一下網絡上進行討論的思維方式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在華文網站及英文網站與華人網友及講英語的非華人的教授的討論中都發現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有些人對某個問題頭腦一熱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有著相當複雜的背景的觀點,不但非常興奮地以為自己一定是正確的,而且非要對方一定要明確表態同意他的觀點,或者要對方承認自己很無知。前一段時間在一個英文的哲學與科學論壇碰上的一位應該是專業教授的網管級(Forum Moderator) 的人物,比這位究竟網友更自信更執著,我一再和他說非常感謝他的討論,很受益,他還是沒完沒了,一定要我按照他的思路去回答他的問題,但要點是,我根本不同意他的觀點,雖然我知道他的觀點的錯誤在什麽地方,我更知道無法在那個環境下說服他,而且如果按照他規定的思路來與他辯論的話,那不知要浪費幾十個小時都無法說服他,尤其是他那付沒完沒了的架勢加上他作為網管有隨時可以刪我的文章的權柄,繼續和他討論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隻好不再搭理他了。

我想,這裏的關鍵是兩點:

一是“謙卑”,不要先咬定別人不給你做出簡單明確的回答一定說明你很高明而別人水平不如你。二是“尊重”,別人不給你做出簡單明確的回答一定有他的原因,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比較完整的答案並不象你想象的那麽簡單,而是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的。而簡單的答案要麽讓你不滿意,因而你又會沒完沒了地纏著,要麽讓你滿意了,卻誤導了他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企鵝肥肥 回複 悄悄話 對人工智能能發展到什麽程度,即使是搞人工智能的也沒有定論。當然就目前來說,凡是能數學化的問題,人工智能就能解決。談到理解,不必陷入到“定義”的陷阱中。我們對智能的理解還沒有什麽結論性的成果,人類對思維和智能的理解並不在計算機科學和數學中,而是認知科學中,但我們目前的進展還很有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