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經濟相對論導論 第七章 經濟中的風險及其相對性(Economic Risk and its relativity)

(2013-12-31 17:19:52) 下一個

風險是現代市場經濟學所關心的一個重要議題,本文所側重的則是與風險相關的哲學分析。

1.    對於風險的哲學思考

所謂風險是指相對於人們對於所作的努力的正麵期待結果而言的負麵結果的可能性。這裏有幾個關鍵點,首先一點是出現負麵結果的可能性,這是風險的基本意義,而這個基本意義中又包含了負麵結果和可能性兩點。如果不是負麵的那麽不叫風險,而如果這種負麵結果已經發生了那麽在嚴格的意義上也不叫風險,而叫做(與風險相應的)災難或損失(不過,由於風險與其相應的負麵後果密切相關,人們在論述時為了簡略起見也會將風險與其相對應的後果混為一談,本文的討論中也會視需要而采取這樣的做法)。另外,既然風險是可能出現的負麵狀況,那麽一旦原有的風險轉變為了實際的損害或災難的話,不同的人所受到的打擊和影響是不一樣的,盡管時常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發生效用,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承受災難的能力與災難發生之前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同樣損失一萬刀美金,對於一個億萬富翁與對於一個銀行帳戶裏隻有幾千刀美金的人來說的後果顯然是不同的。因此,對於具體個人來說,風險對於他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它的負麵效果更在於他對這個負麵效果的承受能力,即風險承受力,所以對於風險的理性認識應該把風險承受力考慮在內。

另一方麵,人們之所以有必要對風險有所警惕並不僅僅在於某個風險發生的過程或直接後果,更在於該風險發生(即可能性變為現實)後人們所要麵對的後果。比如當地震發生時,原來的地震的風險正在向現實轉化,這過程中有房子倒了,有人死了傷了,而當地震完畢之後人們所麵臨的災難的持續本身也同樣屬於在震前的風險之中。所以說,我們又可將風險的客體方麵進一步細分為風險的發生的過程及風險實現的結果,前者為潛在的危害向具體的現實轉化的過程,而後者為原來潛在的風險已經完全轉化為了現實的危害。相應地,人們的風險承受力又包含了風險發生過程中的應付能力及風險完全轉化為現實危害之後的承受能力。再以地震為例,有的人身強體壯在地震中挨了一磚頭沒事兒,而有的人則被可能被同樣的一磚頭奪去性命;有的人在震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住所就無家可歸,而有的人的物業遍布世界,隻要在地震中保住了性命,震後的生活基本上不會受到什麽經濟上的影響。

另外,生活中之所以存在各種風險的基本原因是人們所生存於其中的環境的不穩定性。所以風險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風險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夜長夢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拖的時間越長出錯的機會越大。同樣地,一件事所涉及的社會範圍越大就越不容易保證不出錯誤。相應地,人們對於長時間大範圍的風險估計就比短時間小範圍的估計容易。比如說,如果有人預測一百年內地球上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那麽它的準確程度就可能很高;如果有人預測明天地球上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或者預測具體某個地方在什麽時候會發生8級以上的地震,那麽出錯的可能就很大。

 

 

人們主動去認識和分析風險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所具有的負麵效果的可能性有所了解。也就是說,人們在理論探索中所關心的風險常常是並非抽象的意外或危險,而是相對於一定選擇及努力來說出現負麵後果的可能性。比如,發生地震時,一個人可以馬上從屋內跑出去,也可以躲到桌子下麵去,但是每一種選擇都會伴隨著相應的風險,這時如果他還有時間對兩種不同的風險進行快速的分析的話,那麽他的分析的結果就可能會影響他對於兩種不同方案的實際選擇。一個理性的風險分析需要包含對於可能的負麵效果的估計以及人們對於負麵效果的承受力的綜合考慮。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麵對潛在的風險時的思考及行為的理性程度並非完全一樣而是呈現出很大差別來的。有的時候人們會完全忽視可能存在的風險而盲目行為,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為缺乏基本的風險意識,有的是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及自己的行動可能導致的後果缺乏了解,也有的是因為對自己應付和承受風險的能力過於樂觀。也有的時候,人們會在行動之前搜集各種訊息資料和數據,對可能的風險進行充分的分析並采取相應的選擇性的對策。我們可以把人們在行動之前對待風險的方式分為隱性的風險分析和顯性的風險分析。隱性的風險分析是指人們對於風險的意識並沒有明顯地表現為對風險進行專門的分析,而是不自覺地包含在了人們的行動之中。比如在一個現代都市裏,當人們走在繁忙的街道上時,都會采取和在空曠的鄉間道路上不同的步伐而且注意迎麵走來的路人,這是因為大家知道在繁忙的街道上有發生與其他路人碰撞的可能,盡管這算不上是什麽大風險,卻也是一種需要避免它實際發生的風險,但是人們對於自己的步伐和走路軌跡進行調整之前並不一定就做過明確的風險分析。而顯性的風險分析則是在行動之前對可能有的風險進行明確的分析和估計,而在不同的顯性分析中人們所采取的理性思維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如果人們知道某個地段常有扒手但又不得不走過那個地段的話,就會采取不同於正常的行街的格外的謹慎。但是,當人們要運送特殊珍貴的物資通過某個高危地帶的話,就可能需要事先搜集各種谘詢並采取極為特殊的防範措施。一般來說,隨著風險的危害程度的增大及風險的複雜性的增加,人們進行顯性風險分析並事先做好相應的防範的可能性也增加。

2.    經濟中的風險

社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因而也就充滿了風險。與生活中的其它方麵的複雜多變的風險不同,在現代化的經濟體係中的風險通常都可以被表達為單一的指標:金錢的損失。金錢的得與失既是一個硬性指標也是一個飄忽不定的軟指標。說它軟是因為不但金錢的數目不象大樓機器那樣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它本身的價值也是飄忽不定隨時漲落的;說它硬,那是因為一方麵金錢失去了就是失去了,除非有機會從其它地方賺回來,它就是沒有了,另一方麵在現代的經濟社會裏不論是滿圈的牛羊還是林立的大樓,任何實物的價值都由其市場上金錢的標價來決定。如果某地的樓價暴跌牛羊的市值也暴跌,那麽一個人就是擁有遍地的牛羊或摩天的大樓也可能會瞬間破產。金錢對於風險來說的這一指標性意義又為人們衡量與經濟有關的風險提供了其它的一些具體的定量的指標,比如在金融業的市場風險(market risk)分析中所使用的VaRValue at Risk)及與之相關的用來衡量金融產品的價值變化的Delta, Vega, Theta, Rho, Lambda等基於希臘字母的變量(見附錄)。對於金融業以外的一般工業來說,市場購買力和市場供貨的穩定性便構成了市場風險的主要因素,雖然這些因素表麵上看來並不一定直接表達為金錢,但是它們所造成的風險的最後的衡量仍然在於金錢的損失。隨著人們的風險意識的提高,過去幾十年裏人們已經積累的很多風險分析和管理的經驗並發展出了一些相應的理論[1]。除了前麵提到的市場風險之外,在市場經濟中的風險分析和管理中人們通常關心的風險還有這樣幾類:客戶信用風險(credit risk),行政風險(operational risk,人力風險(HR risk),供貨商風險(supplier risk),銀行利率風險(interest risk),政府稅收風險(taxation risk),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自然災害風險(natural disastrous risk,等等。而所有的這些風險最後都可以結算為金錢損失的風險。

風險分析的目的主要有兩點:1)預測風險;2)降低和防範風險(及所伴隨出現的災難)。我在前麵第一章的討論中提到經濟體係是包括了政治文化體係在內的整個社會體係,所以經濟中的風險也既包括了個體經營的風險和具體市場的風險,又包括了從自然的環境,到個人的身體健康及家庭的和睦關係,到社會的政治文化環境等各種因素的變化所構成的風險。因此,對經濟中的風險的預測就既包括了從經濟體係內的市場自身的變化來進行的預測也包括了從市場之外的自然和政治文化的變化來進行的預測。而這些預測中通常含有一個隱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連續性假設條件

因為環境的不穩定性是風險存在的原因,所以風險分析的著眼點是環境中的潛在的漸變與突變,這也是人們在進行風險分析時所主要關注的。但是,現有的風險分析的另一個人們通常不明確指出的前提是包括所謂的突變在內的環境變化是連續的。如果環境變化不是連續的而是無規則的跳躍,那麽我們就無法根據經驗來對潛在的風險進行任何的預測。或許我們仍然能夠在那樣的前提下發展出一套應付意外災難的哲學思路來,但是我們肯定不會按照今天的思維來采取降低和防範風險的措施。

當然,這裏所說的連續性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條件的。首先,人們可以從來自市場之外的極端的影響來從邏輯上否認這種連續性的存在。比如說,如果明天有彗星撞地球,把地球文明帶回了史前的時期,那麽就不存在任何市場的連續性了。即便沒有出現文明中斷這樣的極端情況,市場以外的重大變化的影響(諸如因國與國之間的誤解而導致的突發的核戰爭)所造成的市場的連續性的破壞要大於市場自身內部邏輯導致的對連續性的破壞。

另外,市場的這種連續性本身依賴於市場的規模。這與自然界的質量越大的物體的運動慣性越大類似,市場的規模越大,其連續性越強,而市場的規模越小其連續性越弱。在一個隻有幾個人構成的極小的市場中,個人情緒的變化都可以造成市場供需的中斷;在一個有著數以百萬計的個體參與的市場中(如股票市場),由於不同的背景的人麵對同樣的狀況的時候的風險承受力不同,利益興趣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盡管也會出現所謂的大眾恐慌或從眾心理,其表現的連續性要比小規模的市場強的多。而且即便出現了暫時的大眾恐慌或盲目趨利的現象也可以通過一些諸如股市跌停等技術性的手段來減緩市場的不連續性的程度。

由於市場在不同的擾動下的連續性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盡管連續性假設通常隻是隱性地作為風險分析的前提條件,對於它的明確的認識或甚至將之顯性地包含在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深對於連續性的特性的認識來幫助更有效地分析和預測風險。以前麵提到的金融市場風險分析中采用的VaR(參見附錄)變量來說,人們之所以可以用VaR來作為分析和預測市場風險的指標的一個不言而用之的前提是市場的變化是有一定的先兆的,而所謂的先兆的意思就是市場的變化,即便是所謂的突變通常也具有連續性。從附錄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VaRValue at Risk)值就是根據曆史上數據的統計來計算未來存在的風險的大小,而且人們使用VaR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預測市場的重大變化,也就是可以被認為是突變的變化。很顯然,如果當市場在自身的內在邏輯或外部環境的突變的影響之下的變化不存在任何連續性的話,那麽這種根據曆史數據的統計來預測未來的突變的做法就是毫無意義的了。而對於市場的內在連續性的比較深刻的認識可以幫助人們通過找到更合理地估算VaR的公式而提高對於市場風險的分析預測。

3.    經濟風險的相對性的動態意義

過去幾十年裏世界上的主要的工業國家都花費了大量的經費來進行工業的尤其是金融業的風險的分析和防範工作。不過,人們對於風險對於經濟的影響的認識主要集中在一旦風險轉化為危機之後對於個別企業以及局部的或全球性的經濟的危害性的影響。但是,通過本書前幾章的討論我們知道,在公平作用力的調控下,社會經濟體係會呈現出高度複雜的動力學特征來。比如,利益分配的分層及與之相應的投資與社會分配的取向便是這種特征的一個重要表現。由於市場經濟的基本驅動力是利益,而風險直接關係到經濟利益的得失,對於經濟中的相對風險的認識的意義就不僅僅局限於風險轉化為危機之後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危害性的影響了,而是會直接影響到在沒有危機存在的正常經濟環境中的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分配的狀況。也就是說,由於經濟的相對性的存在,人們對於風險的認識就不單單是前麵所討論的靜態意義上的負麵效果,而是成為了人們認識社會經濟的動態狀況的一個關鍵的部分。

前麵提到風險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風險的承受力,同樣的風險對於不同承受力的人來說既可以是重如泰山,也可以根本就算不上是風險。比如,對於兩個蕩舟於湖麵的人來說,其中一位不識水性的人所麵臨的風險就要比另一位遊泳健將大得多。而對於經濟中的風險來說,風險的承受力顯然就與個人的財力直接相關。從本書前麵幾章的討論中我們已經知道,作為一個概念的經濟和作為現實的經濟的一大區別就是概念的經濟所關心的是社會的整體而在現實的經濟中不但所有的個體所著眼的是自身的經濟狀況而且任何一個經濟體的運作首先影響的是與之相關的局部經濟狀況,然後才間接地對社會整體經濟產生貢獻。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就好比在波濤洶湧的河流裏麵的每個局部的水質量其實隻與相鄰的水氣或空氣質量直接發生作用一樣。也正是因為這種從根本上來說的分散性的動力學特性,使得社會經濟也同河流裏的水流一樣會呈現出複雜多樣的動力學特征,而其中關係到生活在社會各部分的所有的人的一個特征就是經濟的社會分層。

社會經濟的分層首先是經濟水平或者說社會利益分配的分層,而這樣的分層不但直接影響到了不同層次內的人們的生活及生存條件的不同,也因為這些條件的不同而導致不同層次的人們的消費能力的不同,而消費能力的不同又影響了社會對於這些不同層次的人們的態度的不同,其中就包括了政府及有權勢的人們在作出投資等的決策時的施利和保護對象的不同以及工商界為了牟利而偏愛的對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所謂的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中,不同層次的人因其所擁有的條件的不同而具有非常不同的發展條件和機會,而這種條件的差異的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承受風險的能力的不同。草根階層與權貴階層的承受風險的能力可以是天差地別的不同。而有關這些風險承受力的不同的知識對於從政府到民間企業的日常操作都無疑會有直接的影響。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雇主們可以根據對於窮人承受經濟損失的能力的薄弱的了解來壓低薪酬,簡化勞動保護,以及加大勞動強度要求;政客們也可能會根據草根階層承受生活中的波動能力的薄弱來忽視民間的利益而偏袒自己所代表的權勢階層的利益。另外,不論是出於減少投資風險的考量,還是出於保證工作業績的考量,或是出於利益的較量,對於市場的風險以及自己和各階層人士的風險承受力的認識都會影響到人們日常的實際運作選擇,這些都可以是在本導論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入展開探討的議題。

上麵討論的經濟的分層現象隻是經濟體係的非線性非均勻性的一種表現而已。經濟體係可以表現出很多其它複雜的動態特征來。比如過去幾年裏中國的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因其兌換率的升值而增加了,但是在中國國內卻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了。這本身既是經濟的相對性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涉及到了本章所討論的風險的相對性,這是因為人民幣的這種增值貶值不一致的現象本身就是由於鏡內外市場的不同狀況所導致的,然後又反過來決定了境內外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不同風險。

4.         附錄     市場風險分析變量

        I.            VaRValue at Risk[2]: 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如:1天,或20天)內損失一定數額(如:1億美金)的金錢的百分比(如:1% 5%)。雖然VaR的定義聽起來非常的數值化,實際是一個概念性的量,所以並不存在一個市場統一的VaR的計算公式而是又各公司自己決定應如何計算VaR. 不論具體的公式是什麽都是對曆史的數據進行某種形式的統計。

     II.            風險分析常用希臘符號[3]

Delta : 金融產品的價值隨其標的資產的價值而變化的比率

Vega : 金融產品的價值隨其標的資產的波動性而變化的比率

Theta : 金融產品的價值隨時間而變化的比率

Rho 金融產品的價值隨零風險利率而變化的比率

Lambda :金融產品的價值隨其標的資產的價值的時間變化率而變化的比率

Gamma 金融產品的Delta隨其標的資產的價值而變化的比率(二階變化率)

相關鏈接:

經濟相對論導論---第六章 市場經濟的供需(supply and demand)關係背後的不公平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sk_management#Identification

[2] http://www.smartquant.com/references/VaR/var17.pdf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eks_%28finance%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