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也談應該和現實

(2013-12-18 16:30:04) 下一個

三百多年前的哲學大家休謨提出了著名的“Is–ought problem”,說的是很多人把“現實”作為“應該”的。但是在三百多年之後的今天,在“應該”與“現實”之間的關係這一點上,人們所麵臨的更大的社會哲學的挑戰恐怕是今天的人們普遍地把“應該”作為“現實”這一問題而不是休謨當初所指出的把“現實”作為“應該”。

對於“現實”和“應該”的混淆是人類文明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問題,而這種混淆本身就包含了把“現實”當作“應該”與把“應該”當作“現實”這兩種情況。從對於社會性的思維的影響來說,這兩種不同方向的混淆的效果是不同的。把“現實”當作“應該”的要害是可能會導致人們墨守成規,把傳統當成必然,把陋習當成扼殺新生事物的刀劍。對處於近代科學剛剛興起,歐洲文明處於所謂的新的啟蒙狀態的時期的休謨來說,他的注意力側重在“現實”與“應該”的這第一種的混淆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麵,把“應該”當作“現實”的要害是一方麵很多人因此而把自己的想象當作現實,不但自己生活於虛幻中的而且還用自己的虛幻來要求限製影響甚至傷害他人,另一方麵常犯這樣的思維錯誤的人也很容易被一些社會性的煽動所誤導。

我在前麵說到在休謨之後三百年的今天的世界上第二種混淆(即把“應該”的當作“現實”)比第一種混淆(即把“現實”的當作“應該”)構成了更大的挑戰,這既不是要說在休謨的時代把“現實”當作“應該”的人一定比把“應該”當作“現實”的人多,也不是要說在今天把“應該”當作“現實”的人一定會比把“現實”當作“應該”的人多,而且不是說第一種混淆在休謨的時代造成的危害大而第二種混淆在今天造成的危害更大。我這裏用“更大”一詞所針對的是人類文明自身的進化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不同任務和挑戰而言。道理很簡單,不但因為休謨已經在三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第一種混淆的問題,而且因為人類對權威的崇拜的慣性使得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主流文化所談論的還主要是第一種混淆,很多人在本著三百多年前的經典哲學的思維來豪邁地提出要勇於打破成規銳意革新的同時,對於明明在人類的日常政治文化信仰生活中造成極大困擾的第二種混淆卻熟視無睹。因此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天我們所麵臨的更大的挑戰是上述的第二種混淆。

另外,盡管從社會整體來說我們很難確定上述的兩種混淆的哪一種在某個特定時期的危害更大,但是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上述兩種混淆在社會實踐的不同層次的作用的大小不同。一般來說,對於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來說,雖然也時不時的需要有所創新和突破,但是更多的時候所麵臨的是虛幻所導致的對己對人的誤導,也就是說在上述兩種混淆中更多地受到的是第二種(即把“應該”的當作“現實”)的困擾。但是,一些需要突破的轉折關頭,第一種混淆帶來的危害可能更大些。

最後,再說一句題外話:休謨三百多年前的一句智慧的話成為了三百多年後人們墨守成規的原因,這種現象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是司空見慣的。而人們很難想象的恐怕是這種現象背後的深層的哲學原因是“公平”(我對此有過討論[1])。



[1] http://fairlifebook.wordpress.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