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2024 (100)
2025 (5)
本文的題目可能乍聽起來有些別扭,因為一般來說在人們心目中邏輯就是一種理性的東西,所以不習慣把它和感性聯係起來。其實,人們日常的大多數思維主要是建立在對事物的第一反應之上,有了第一反應之後然後才會運用理性的邏輯進行更為詳細或係統的思考。比如,在公共場合我們常會聽到人們因為一句被認為是嘲諷的話而指責對方無禮甚至歧視自己,但是實際上對方很可能隻是一時口誤而已,但是一旦被嘲諷的人聽到相關的話語時,他往往不會也不需要做詳細全麵的理性分析而會直接斷定對方無禮或歧視,如果對方所說的話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裏確實可以被認為是無禮或歧視的言語,那麽不管說話者是否真心地冒犯,人們都可以接受提出指控的一方的話是合乎邏輯的。這種基於日常的長期的文化熏陶環境影響生活習慣甚至生理因素的作用或強化訓練所沉澱下來的有關生活的各種因果關係的看法或觀念或條件反射可以直接地影響人們對現實的感受,所以應該被稱為是感性的邏輯。
上述的感性邏輯與曆史上的哲人們所說的認知(或稱知性)及理性的意義顯然不同,因為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不連貫的或破碎的,如因吃醋而嫉恨;如人際間的猜疑;如運動場上的誤判等等都既不能構成一個自我一致的比較完整的理性體係,也不能與現實的存在之間形成清楚的對應,完全是曆史上的內外界存在的影響在某一現實的現象麵前的所產生的即時反應而已,所以隻能稱之為感性的邏輯。
現代心理學與思維哲學(Philosophy of mind)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向我們顯示人的思維的很大一部分或甚至可以說是主要的一部分是在所謂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中進行的,而有意識的思維隻不過是這些無意識的思維在特定條件之下的一種特殊的延續而已。盡管人類至今為止對於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思維的認識還很不成熟,但是這種已經為大家普遍接受的關於思維機製的基本概念卻為我們形而上地認識本文所提到的感性邏輯提供了一個理論的基礎。我們至少基於這種對於思維的無意識與有意識的不同構成的認識得出結論說人們確實可以在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一種本能的邏輯的支配下對外界作出不需理性思維介入的直接反應。
那麽,感性邏輯與理性邏輯之間的關係是什麽呢?很顯然,因為兩者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所以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水嶺。不過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同。從作用機製上來看,人們大多是先對現象作出感性的反應,然後才會產生理性的思維。所謂的“人們隻看到他們想看到的,隻聽到他們願意聽到的”之類的說法所表明的其實就是這樣的道理;從作用形式上看,盡管人們的理性邏輯本身並不完備,但是感性的邏輯更加破碎,更加充滿了自相矛盾之處;從文化的傳承上看,理性的邏輯一般表現為通過文獻等形式記載下來的,為很多人所分享的社會邏輯,而感性邏輯主要是一種個人對存在的反應模式而已;從相互作用看,不但因為感性反應在理性思考之前而使得感性邏輯可以影響理性思維的方向,而且當社會性的理性思維形成之後,又可以成為構成感性邏輯的一個要素。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文明的主要認識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對理性邏輯的表達,繼承和發展之上,雖然現代心理學觸及到人們的一些基本心理因素,但是在邏輯的層麵上人們的主要興趣還是在理性邏輯之上。那麽認識感性邏輯的意義是什麽呢?既然感性邏輯是人類思維的一個基本部分,對於它的認識自然會有很多實際的指導意義。對於我個人來說,引起我對於感性邏輯的注意的主要動因還是我的信仰生活的需要。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要改變舊我,而這裏所謂的舊我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於存在的第一反應,也就是本文所討論的感性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