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形而上學與邏輯

(2012-06-08 14:04:19) 下一個

形而上學與邏輯是哲學的兩個核心內容。康德在他的《倫理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 of Morals)一書的開篇指出哲學分為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又包括了物理與倫理兩個方麵)和邏輯兩個部分。但是,關於什麽是形而上學和邏輯卻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

即便是今天的哲學界的權威人士或許都會對形而上學一詞的含義的解釋感到為難,其實我們可以從該詞的來源得到對該詞的含義的一個很好的領悟。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一詞最初是亞裏士多德的一本哲學巨著的書名,而這本書又是由亞裏士多德之後的Andronicus of Rhodes 於公元前60年左右將亞裏士多德的一些作品編輯而成,也就是說形而上學一詞並非亞裏士多德本人所創而是後人所賦予他的一部哲學巨著的名字。Metaphysics(形而上學)一詞由metaphysics兩部分構成,meta的意思是“在。。。之後”或“在。。。之上”而physics的意思是“物理學”。

關於為什麽將該書命名為Metaphysics的原因有一種純排序上的解釋,說是因為先有了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Physics)一書,而那本形而上學是寫在《物理學》(Physics)之後的所以就命名為Metaphysics(形而上學)。如果這確實是考古的結果,我也無話可說,但目前看來這似乎僅是一種推測。如果這僅是推測,我本人非常不願意接受這種說法,而更願意把用Metaphysics(形而上學)為那本巨著命名看成是Andronicus of Rhodes的一個天才之作,表明了他對於該書內容的深刻理解。這是因為在該書的一開始亞裏士多德就表明了他是在尋找自然現象背後的第一原理(Judged by all the tests we have mentioned, then, the name in question falls to the same science; this must be a science that investigates the first principles and causes; for the good, i.e. the end, is one of the causes.)也就是說該書不僅僅是在排序上成書於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之後,而且在內容上也正是在探討存在於《物理學》一書所論述的物理現象背後或其上的更一般的原理,而這一“背後或其上”的意思,也正是meta的意思。

Metaphysics被譯成中文的形而上學一詞是因為在比亞裏士多德更早一些的時候的東方中國哲人對於存在的一般原理與具體表象之間的關係有著與希臘的meta一詞相同的感覺,在《易經》(可惜作者不詳,孔夫子的後人認為是孔夫子所作,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易經》所主張的“恒變”的思想似乎與孔夫子的複古的說教不太一致)中有這樣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上一世紀的日本哲人井上哲次又天才性地依據《易經》的這句話將Metaphysics譯成了中文的形而上學,如同Andronicus of Rhodes很好地理解了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一樣,井上哲次郎看來對亞裏士多德的Metaphysics和《易經》的形而上的意境都有很好的領悟。不過遺憾的是井上 哲次郎是一個鼓吹武士道的人,這恐怕會影響今天的世人對他的哲學的興趣。


記得我剛上大學的第一個星期,各任課老師來到宿舍探望我們新生的時候,有一位教理論力學的老教授說,“讀書就是要先把一本書讀厚,然後再把一本書讀薄。剛開始學的時候會覺得內容越學越多,等你畢業時回過頭來看,你會覺得也就是那一點東西。”這位教授所說的讀薄其實就是對那本書的一種形而上學的認識。可以想見,這種讀薄可以是一種不斷上升的過程,起初是將一本本具體的書讀薄,然後是將很多書一起讀薄,然後再將更多的存在的內容一起讀得更薄,這將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意思。


現代信息科學的興起為Meta的意義作了新的詮釋。在今天的計算機的語言和數據係統中人們常用metadata來表示可以用來界定具體數據或係統的超級數據。由於根據這些metadata人們可以了解到它們所界定的對象的一些特性,我們可以將metadata看作是對於具體的數據或係統的一種形而上學的表述。而這樣的理解其實可以反過來幫助我們理解讓很多哲學家感到難以解釋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本身的一個含義:對於複雜的現實的抽象描述。


所以說,形而上學既是對複雜的現實表象的抽象性的認識,也是對產生這些表象的背後的一般原因的思考。這也是為什麽作為專業研究對象的形而上學的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原因。隨著人們對於具體的物理現象背後的原因的認識的不斷加深,一些原屬於專業形而上學的內容會成為具體學科的對象而不再被認為是形而上學的內容。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典型的傳統意義上的形而上學的傑作,可是它不但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而且早就被列為了普通物理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另外,由於形而上學是對於存在的不同層次上的原因的探討,因此傳統的形而上學(包括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一書)也將不可避免地探討關於超自然的認識,也就是說神學的探索也被認為是傳統的形而上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哲學的意義不僅在於哲人的警句名言或哲學的理論,而更在於哲學性的思維及生活本身對哲理的演義,作為哲學的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的意義當然也要體現在對於現實的形而上學的認識和思考的能力上。遺憾的是,現代科學的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帶來的一個負麵作用居然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人們對於曾經孕育著很多具體學科的形而上學的一個幾乎是全麵的否認,而這種否認首先來自專業的哲學界然後作為一種知識深入到並不了解什麽是形而上學的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之中。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從小在中國可以說是伴隨著學校,報紙和電台對於形而上學的鋪天蓋地的批判而成長的。直到兩三年前,我在網上談論形而上學時還會受到一些海內外華人的撻伐。


這種對於形而上學的否認的起源恐怕更多的是功利心的驅使。一些抱著成為象亞裏士多德和康德那樣的偉人的夢想且被認為是天才的種子選擇了曾幾何時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皇後的形而上學為專業,然後發現自己的抽象思維完全跟不上科學迅猛發展的步伐而時代的風頭已讓科學家們搶足的時候,站出來把形而上學貶得一無是處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有人出來批判形而上學,又沒有人能夠站在科學行列之外來為形而上學作有力的辯護的話,批判形而上學進而成為一種政治性的時尚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在批判形而上學的人當中並不乏形而上學的高手,卡爾馬克思就是一例。但是,當形而上學已被打上孤立片麵靜止消極的標簽的時候,如果不是看到這種批判可以給人類文明真正帶來的消極影響及損失的話,是沒有人再願意將自己與形而上學聯係起來的。自十九世紀以來這個世界上曾出現過很多形而上學的大師,愛因斯坦薛定諤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但是由於他們都帶有物理學或其它具體學科的冠冕,因此雖然人們還是會把他們列為傑出的哲學家,卻很少有人會把他們看成是形而上學的大師。相反地,形而上學的稱號被非常慷慨地授予了科學家們不願或甚至可以說是不恥與之為伍的算命看相或修煉異能的江湖術士。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和社會發展的例證不斷顯示了作為哲學的核心組成的形而上學的強有力的生命力,人們又開始了對於形而上學的實質性的翻案,大眾媒體和科普或學術讀物談到形而上學時的調子開始趨於正麵,而正統的學術人士也開始要將形而上學的帽子從江湖術士那裏收回,作為一個桂冠戴到自己的頭上了。


但是,對於作為哲學的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的批判所產生的社會性的負麵效應是明顯的。且不提象曾經發生在中國的那種將形而上學作為政治大棒的做法對於人們思想解放所造成的負麵效應,就是在世界範圍的學術界和大眾文化裏在為科學的知識性力量進行錦上添花的同時對於超乎具體學科的形而上學的貶低無疑是造成今天的世界很多社會危機的一個重要的哲學原因。這是因為對於形而上學的批判很容易不但在學術界而且在社會大眾中助長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隻關心自己眼前的狀況追求局部的利益,不但不具備全局的眼光而且還排斥貶抑具有長遠和整體的考量的思維。這種狹隘的思維方式在曆史上就極具負麵的效應,而隨著現代化的管理,通訊與交通手段所導致的全球一體化的到來,這種反形而上學的思維所造成的狹隘的負麵效應就顯得更為突出。可惜的是,正如我先前在其它的文章中指出的,哲學的進步及其所帶來的社會積極效果不是短時間能夠馬上收效的。即便是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為過去幾個世紀裏的反哲學的思潮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而開始重視哲學的教育與宣傳,要想在世界範圍內收到明顯的成效恐怕還要等很多年,而如果今天都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那麽人類將繼續不斷地為之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這樣的代價恐怕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地增大。這就好比一部閘皮嚴重受損的車子,開得越快,風險越大。


與形而上學一樣,邏輯也是哲學的一個核心內容,而且也與形而上學一樣,邏輯也是常讓哲學家們感到難以解釋的一個對象。亞裏士多德是公認的西方世界最早的邏輯大師,他在《形而上學》一書中也明確地將邏輯作為一切思考的基本(當然也自然是他在該書中所要討論的被後人命名為形而上學的思維的基礎)。在萊布尼茲那裏,邏輯是分析的基礎,在康德那裏邏輯是關於思維的形式本身的學問,黑格爾把邏輯看成是絕對理性的表現,到了羅素那裏邏輯與數學得到了統一,而羅素的學生維根斯坦則把邏輯與語言完全捆綁在一起。相比而言杜威的邏輯更加簡單實用,他認為任何一個有結論的思考都是邏輯思考(In its broadest sense, any thinking that ends in a conclusion is logical)。


幾天前我在博客帖出了一篇題為“理性的邏輯和感性的邏輯”的文章。與前麵提到關於邏輯的各種經典的理論相比,對很多讀者來說,我的那篇文章裏所談到的感性邏輯可能更難以接受,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將邏輯與理性聯係在一起,因而很難將邏輯一詞用到感性上。其實,我所說的感性邏輯不但具有生活現實的依據,可以解釋一些用理性的邏輯難以解釋的現象,而且反映了現代心理學和思維哲學對於人類意識的認識的發展。


哲學有兩大公認的功用,一是對現實和未來的包括哲學作為一門學科自身的運作在內的具體實踐進行指導,另一功用便是對於過去的文明發展的成果進行總結並反映現實的文明發展狀況。我相信如果遠在古希臘人們對於思維的無意識(或潛意識)的過程已經有如今天這般的認識,以他們的智慧,亞裏士多德,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大師們恐怕也早已提出感性的邏輯的感念了。隻不過在他們那個時期並沒有我們今天這般的對於無意識(或潛意識)的認識。雖然羅素維根斯坦和杜威的時代的人們已經有了對於無意識(或潛意識)的一定的認識,但是哲學對於文明發展的反映也往往會有一個滯後,因而他們顯然也沒有把邏輯與感性的第一反應聯係起來。其實,感性的邏輯的概念可以看成是杜威的邏輯的進一步延續,是當我們把從感官或大腦接受到信息的輸入到大腦根據這些輸入信息做出有意識的明確的第一反應之間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灰色思維過程放大之後的對於傳統的理性邏輯的一個直接的延續。


所以,我們可以對邏輯下這樣一個更為一般而且簡明的定義:邏輯就是任何思維結論的依據。這裏的結論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那樣不需要是正確的結論,可以是聽起來非常不理性的結論,而這裏的依據不需要是有意識的思辨,可以是無意識(或潛意識,或下意識)的反應。邏輯具有它自身的如亞裏士多德,康德,羅素以及其他的哲學家,邏輯學家或數學家們所指出的特性,對於邏輯的研究就是對於邏輯所具有的各種特性的研究,其主要部分正如康德所說是獨立於人的心理的特性。比如,我們不用知道任何心理學知識都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不可能擁有可以紮透一切盾的矛的同時又擁有所有矛都紮不透的盾。這表明了邏輯的獨立於語言和心理的特性。但是,這些抽象的特性本身並不能涵蓋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的邏輯思維的現象,比如它們不能解釋人們實際上總是先有結論然後再努力地運用邏輯來向自己和他人來表明自己的結論這種非常一般的邏輯思維方式。因此,鑒於邏輯與語言及無意識心理的耦合,要想能夠對現實中的各種邏輯思維進行研究並得出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關於思維邏輯的理論,對於邏輯的探索恐怕無法如康德或其他一些哲學家所願那樣完全與語言及心理的研究脫鉤。


作為哲學的兩個核心的內容,形而上學和邏輯彼此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的。一方麵,邏輯是形而上學的基礎,而形而上學是對於邏輯的巧妙運用;另一方麵,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也是我們認識研究邏輯的特點的一種有力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思維方式。比如,康德對於形式邏輯的討論本身就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辨。我這裏再舉一個形而上學與邏輯思維的巧妙結合的例子。幾年前我去參觀波士頓的科學展覽館,裏麵有一個用來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實驗裝置。那是一個吊在由屋頂掛下來的長繩子末端的鉛球構成的長臂單擺,擺錘離地麵有一小距離所以在擺動過程中不會接觸地麵,在以擺錘的最低點(也就是當擺繩與地麵垂直時)所對應的地麵上的那點為圓心,以擺錘所能達到的最大水平距離為半徑的地麵的圓周上樹了一圈小木棒。當擺錘與木棒相碰時,木棒將會被碰倒。因為擺錘的質量很大所以與木棒的碰撞基本不損失什麽能量。在每一時刻看上去,如人們一般所預料那樣單擺是在一個與地麵垂直的平麵裏來回擺動,但是24小時下來之後,擺錘會依次(不會有次序的錯亂)將地麵上的小木棒碰倒,也就是說每24小時擺錘在地麵上正好畫出一個圓來。據說這是西方世界在還沒有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的時候,第一個被用來證明地球是自轉的實驗設置,其依據是如果地球是靜止的,那麽那個擺錘在重力的作用下應該在一個垂直的平麵裏擺動,隻有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圈的情況下,擺錘才可能在地麵上劃出一個完整的圓。很顯然,這談不上是什麽嚴格的科學實驗,但是整個實驗設計卻是運用邏輯進行的一個非常巧妙的形而上學的構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