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文化的平衡

(2011-09-24 08:10:59) 下一個

一個社會的文化需要平衡,這對於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先來看西方社會,西方世界的憲政體製的共性決定了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在這種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下競爭是社會運作的一個基本機製,整個社會不但鼓勵而且從各方麵促成甚至迫使人們進行競爭。但是,如果你注意一下你會發現,西方文化的各個層次都充斥著反競爭的色彩。好萊塢的電影裏的英雄好漢通常是與世俗的競爭體製格格不入的個瑟人物,也就是會幹事但並不熱衷於社會競爭的角色,而追求在競爭中獲利的權謀性人物往往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打上負麵的色彩甚至成為諷刺貶低的對象;社會大眾文化也不鼓勵人們一味地為了競爭而不顧家庭和生活的其它方麵;學校裏雖然有很多鼓勵競爭的機製,但同學間卻非常忌諱談論彼此間的競爭因為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使得那樣的做法會成為大家譏笑的對象;教會裏更是極力地反對熱衷於競爭的行為。其實,實際生活中,連教會在內都少不了競爭。在很多中國人的眼裏會把這種現象看成是自相矛盾,甚至會將之貶為虛偽。但是,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平衡機製。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種文化平衡機製的製約,西方世界將會失去他們的競爭能力和社會的穩定。

再來看近些年來中國國內的文化發展趨勢,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民間文化過於渲染競爭的好處。當初國家不鼓勵競爭,民間文化就反對競爭;現在國家鼓勵競爭,民間文化就全方位地為競爭服務。在這樣的單一的缺乏平衡的文化環境下,很容易出現一些為了單純的競爭目的而采取不道德的欺騙甚至鋌而走險的現象,而一旦這種現象成為了風氣,恐怕就連人們普遍認為是社會治安的靈丹妙藥的所謂法治也無法治得住的了。

雖然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過於消極且並不適用於今天的社會發展,但是,老子認為過於地激發人們的欲望是導致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這一點還是很有道理的。社會競爭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全社會一邊倒地渲染競爭,刺激欲望,那麽對於一個社會的平衡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老子的哲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抵消人們對競爭的盲目推崇和追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