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自己(1)

(2010-11-26 18:37:14) 下一個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有人發現在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好象戴著一個麵具,不願以真實的自我來麵對社會,於是這種麵具說便慢慢地成為了描述人類之偽善的一個通俗詞匯。與此相應地,或者說被認為比麵具說更為聰明的做法便是進一步地探索所謂的麵具背後的真實,但結果人們發現,文人墨客不斷地為世人們刻畫出的真實都是一個個水晶鞋式的童話,是在用比生活中的虛偽更不真實的虛幻來為麵具背後的真實製做模型,使得一些對於文化作品本身帶來的虛幻感到失望的人常常會以猛然醒悟的口吻說,這個世界不存在真實。

人們在運用麵具說以及在尋求麵具背後的真實這方麵的努力所遭受的失敗,主要在於人們對於所謂的麵具以及所謂的真實的本身的認識的片麵,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一種虛幻來為滿足自己對於另一種虛幻進行描述的需求,從而使自己得到一種能夠對世界進行解釋的滿足,同時也增加了幾分安全感。

迄今為止的麵具說都可以被稱為“主動式麵具說”,也就是說每個戴著麵具的主體自己為自己戴上了麵具。他或是為了刻意的欺騙,或是出於懼怕,或是為了虛榮,或是出於討好或其它的目的而為自己戴上了一種掩蓋本來麵目的麵具。根據這種主動式的麵具說,不論是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麵具都是每個人自己戴上去的。

主動式的麵具說顯然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我們每個人自打出生的那天起,在不同的人的眼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雖然你隻有一個身體,而且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刻,隻能作同一件事,說同一句話,但是你的表情言行舉止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
 產生的印象和聯想卻不會是完全一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交往麵的擴大,接觸陌生人的頻率的升高,一個人在所接觸到的其他人的心目中的印象感受的差異隻會越來越大。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尤其是自我感覺敏感的人)對自己的認知與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以及自己以為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和他人實際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存在著差異,而且這種差異通常在越是陌生的人之間越大。

可見,任何人都不用去刻意地戴任何麵具的情況下,其他的人對他的認識和感受都不是什麽所謂的真實,也就是說在一個人還沒有要刻意地戴上任何麵具之前,其他的人都在他們各自的心目中為那個人打造了一個模式,或者說麵具。也就是說,即便對方沒有任何欺騙或偽裝的意圖,每個人自己都在按照自己的思維來給出關於對方的錯誤的描述,我們可以把這種在自己的心目中為他人戴上的麵具稱為被動式的麵具。

那麽是否隻存在被動式的麵具而不存在主動式的麵具呢?當然不是,隻不過被動式的麵具的社會影響比起主動式的麵具的社會影響要大得多也深遠得多。下麵我將對被動式的麵具的實際影響力進行一些討論。

首先,我們常聽到有人基於“每個人都是為了偽裝而主動戴上麵具”這樣的假設而主張大家都要除去麵具以真實的自我彼此相待。其實,這種主張本身就帶有很多虛幻。在現實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因為別人在他們的心目中為自己所設定的模式來被動地調整自己的表現,或者為了別人心目中的自己而失去原有的自我。

一個人從嬰孩時期就會開始感受到,如果自己不按照他人對自己的要求來調整自己的話就可能會有對自己不利的後果。而別人對一個人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他們心目中對這個人的印象和感受,包括對這個人的社會地位,家庭背景,個人相貌,能力素質等等的全麵的印象和感受。而正如我前麵提到的,這些印象和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相當主觀的,是一種被動式的麵具。也就是說,主動式的麵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別人心目中給自己戴上的被動式的麵具造成的。

第二,對於由嬰孩到幼年到少年的成長過程來說,別人在自己的心目中給小孩打造一個模式(即給小孩戴上一個被動式的麵具)並因此而影響自己對待小孩的方式,最後對小孩的心理產生影響,這或許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在小孩的自我的形成的過程中所需要從成年人那裏得到的引導。但是在個性已經逐漸形成的青年期,稍微敏感些的人就會對於別人憑著他們心目中自以為正確的對於自己的認識所表現出的對自己的判斷與他本人的自我感受之間的差異感到不舒服,甚至做出反抗。但是,這種不願被動地接受他人對於自己的誤解而按照他人心目中強加給自己的模式來戴上令他人滿意的麵具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繼續反抗下去的話這種代價可能會是非常沉重的。所以,在經曆了人生的磨難之後,絕大多數成年人都形成了一種在不同的場合戴不同的麵具的本能。

第三,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是社會塑造人才以及人類共同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於成長中的青年人來說,這樣的磨煉的積極意義或許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尤其是對於有著自己的比較明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成年人來說,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尤其是明知那樣做對自己的人格培養沒有任何意義,甚至是要失去自身的人格而進行偽裝的時候,內心裏多多少少是要忍受一些痛苦的。嚴重的時候,當和一個對自己的智力,思想,經曆及其它的一些相關背景缺乏基本的了解而隻是按照社會的標記(諸如,亞洲人,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窮人,富人,會計,司機,老師,係統程序員等)來對待自己的人交談時,會覺得對方完全是在和他心目中以為的其實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人在交談,雖然用夫妻同床時在意淫中把對方想象成另一個人來形容這種感覺可能有些過分,但是明知對方心目中自以為的自己根本不是自己而仍要委身迎合,那種感覺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是相當不爽的。即便沒有嚴重到那種程度,不得不照著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模式來給自己戴麵具也都可能會不是很爽的。

第四,盡管這種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的感覺是不爽的,但卻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場合下都必須忍受的,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完全回避的。這不但是因為在與具體的個體的交往中完全拒絕戴上麵具可能會付出代價,而且人類社會的成文的與不成文的文化也不允許我們那麽做。或者說,當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中為了不去忍受戴假麵具的不爽而試圖以自以為真實的麵目來對待對方時,他不僅僅是在擔負著得罪對方的風險,而且是在與整個人類的文明準則作對抗。得罪一個人或許是一時的,但是違背了人類的文明準則卻可以使得一個人在事件發生之後得不到社會的同情,甚至會遭來社會的鞭撻。

何以見得拒絕戴假麵具是與人類的文明準則作對抗呢?因為一旦你那樣做了,你就會背上一大堆的不利於作為人類文明的基本要素之社會交往的罪名。輕一點的諸如“說話欠妥”,“為人太直”,“自以為是”,重一點便是
 “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團隊作業”,“不合群”,“沒學會如何做人”,“缺乏社會包容性”,再重一點的可能是“狂妄”,“驕傲”,“白癡”,等等。

人類的文明法則本身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與人類的文明法則相對抗就要比得罪某個人嚴重得多。所以盡管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的感覺是不爽的,每個人在很多情況下卻不得不這麽做。

第五,那麽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減少或回避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的不爽的感覺呢?當然有,而且很多。其中兩種常被人們在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用來減輕或回避這種不爽的感覺辦法是:以此為樂或減少社交。

與很多文人所期待的相反,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把戴假麵具作為樂趣的人在社會上往往不但比較成功,而且也較受歡迎(當然就象喜歡滑雪的人一樣,如果滑不好也會出危險)。但是,由於一方麵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把戴假麵具當作是一種樂趣,另一方麵對有些人來說,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和特定的環境下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加給自己的被動的麵具而自己主動戴上麵具不但會增加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誤解,而且於人於己都不利,很多人在生活中會盡量躲避戴假麵具的可能。但是與人交往時不戴假麵具又不但會得罪人而且可能違背社會文明準則,所以他們會選擇另一種減少因戴假麵具而帶來的不爽的方法,那就是減少與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交往。這種現象往往會隨著年老而更明顯。

第六,既然假麵具並不總是當事人自己主動戴上去的,而更多地是他人自己在心目中為當事人戴上的,那麽想透過當事人自己的麵具來了解真實的當事人的努力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

從上麵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了人類社會存在著這樣一個悖論:一方麵大家都認為假麵具不好,精英人士也呼籲大家要彼此除去假麵具而真誠相待;另一方麵,社會的文明卻不但懲罰試圖不戴假麵具的行為,而且以實際利益來鼓勵善於戴假麵具的人。因此,理性地看待社會對於假麵具的實際要求,既避免不必要地因為虛偽而失去自我使自己的人格成長受到損害的可能,也不會簡單地因為拒絕假麵具而與社會準則發生抵觸,就成為了每一個人所要麵對的一個課題.

在對社會性的假麵具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後,我們可能更加珍惜兩個字的含義,那就是“知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