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科學的求證與哲學的前導

(2009-06-16 20:17:00) 下一個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對於別人的情感的感受就比較麻木且反應也比較遲鈍,這使我想起幾年前看到的一篇報導說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生氣會導致胃不舒服。這樣的報導有時會讓人覺得哭笑不得,一些千百年來被當作是常識的結論,科學家們要花上大量的經費和時間來進行研究,然後一本正經地將研究得出的結論寫成報告,然後新聞人士更居然是滿有驚奇地把這些結論報導 出來。

如果說科學家們為了要得到知識的係統性而通過正規的科學方法把民間的常識轉為係統的理論是可以理解的,那麽那些新聞人員把這樣的結論作為新聞來給大家一個驚奇就有點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也許作那些報導的新聞人士自己從來沒有缺乏過睡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缺乏睡眠時在包括情感在內的各方麵都比較麻木遲鈍的感覺,也許他們從來沒有生氣過所以從來沒有體驗過生氣時胃會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如果他們真的從來沒有體驗過缺乏睡眠和生氣的感覺,那麽難道科學家們一說他們就相信了嗎?

科學作為一個抽象的整體在今天世人的心目中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和可依賴性,而科學的這種權威性和可依賴性本身所依靠的卻是科學的社會性。正是因為科學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分工細致團隊進行著的社會性活動,科學才能為我們提供看似包羅萬象的各方麵的知識和便利。而科學的這種社會性要求科學對於各種結論需要有可重複的嚴格求證。

但是,科學的這種嚴格求證的特點也構成了科學的一個軟肋。很多常識性的知識,科學需要經過繁複的求證才能重複出同樣的結論來,上麵提到的關於睡眠和生氣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如果不同的人對那些常識的觀察或體驗的結果不一樣,那麽從科學的嚴格求證的角度來說就會產生一些不易扯清楚的爭論來。雖然說科學的係統研究可能會得出比常識所涉及的更多的知識內容來,但是如果非以科學的結論為標準,把科學沒有證實了的就認為是不存在的,那麽就會出現在科學家宣布生氣會導致胃不舒服之前就否認生氣會導致胃不舒服的荒唐現象來。遺憾的是,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荒唐事確實會經常地發生。

相比之下,哲學與科學的一個不同之處便在於哲學不苛求可重複性的嚴格求證。哲學所依賴的是形而上學的邏輯上的洞察和前瞻,所追求的是智慧。我們可以這樣來感受科學的求證和哲學的求智的區別:兩個愛好科學的人甲和乙見麵,其中一個人甲向另一個人乙作出某個結論,這時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乙會要求甲來證明他的結論,如果甲的論據不夠嚴格,兩個人便會發生爭論;另外有兩個愛好哲學的人AB見麵,其中一個人A向另一個人B說了一個理論,這時B如果從A的話中體驗到了一種共鳴,感受到了一種智慧,那麽盡管A的話可能隻說了一半,B可能也會覺得很舒服。古時東方的禪對就非常帶有這種特色。

哲學的智慧不但能為科學的研究提供的指導,而且哲學的形而上學的思辨在很大程度上能彌補科學對細節的求證所具有的短處。以前麵提到的睡覺的研究為例,從哲學的形而上學的角度我們可以這樣論證:對包括情感在內的一切對象的感受和反應是人體的功能,隻有活人才具備,死人不具備。但是活人的機能每天需要通過睡眠來恢複正常,缺乏睡眠的結果是活人的正常機能不能得到正常的恢複,因此,活人的包括對情感的感受及反應在內的一切功能都會因為缺乏睡眠而減弱。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既需要科學的求證,也需要哲學的領悟。我們既不能一切都等到科學家們給出了嚴格的論證之後才去麵對,也不能隻求智慧的火花和高瞻性的哲學分析而忽略知識體係的嚴格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