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科學是什麽?

(2009-02-22 14:54:42) 下一個

科學一詞在英文中叫science,它來自拉丁文的scientia,源於希臘文的επιστήμη,其基本意思是認知(英文的to know)的手段。從古希臘開始,科學這種特殊的認知方式與其它學科的基本區別就是科學的認知需要具備兩個基本功能:1)給出對具體客觀現象的明確的解釋;2)給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明確方案。這裏的明確解釋包括詳細的描述,因此諸如給植物分類起名也屬於科學的內容,而解決問題的明確方案需要包括具體措施和步驟,定量關係,和所需材料等。

科學所需具備的這兩個基本功能使得它從古希臘開始其實就不同於以追求智慧為主的哲學,但是產生於17世紀的近代科學卻是結合了古典科學的方法和古典自然哲學的思維方式及抽象的概念。由於客觀世界的錯綜複雜,為了做到科學結果的明確性,科學的探索必然要求邏輯上的嚴格,觀察上的嚴謹,以及信息上的全麵。相應地,定量關係的建立和數學推導的運用,以及對自然過程的觀察和特定條件下的實驗便成為科學探索的基本手段,而為了達到各種觀察和實驗的目的,發明和製作觀察和實驗的設備工具也一定是科學探索的一個基本活動。科學的研究方法的一個基本特點是通過觀察來采集數據,接著進行數據處理,理論分析,提出假設,然後再驗證假設。科學的理論工作的一種形式便是建立各種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相對獨立的模型(model)。而哲學的思維在所有的科學領域中,尤其是前端物理學的研究中,始終起著不可替代的指導性作用。

除了上述的技術手段特征之外,科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性便是它的社會性。科學的社會性不但體現在具體的科學任務通常需要由多個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更體現在科學是一項跨年代跨民族跨語言跨國度的實踐。自古希臘以來,一些與科學緊密相關的社會實踐對於促進健康和有效的社會性的科學探索和發展,對於保證科學探索的結果的正確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包括科學院校和學術機構的建立,師承門派的發揚,科學書籍的著述和傳播,科學雜誌的建立和科學文章的發表,科學會議的組織,以及各國政府對於科學人才的特殊鼓勵。當然,不同科學工作者之間的意見分歧和爭論,以及科學探索中的良性競爭也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學的社會性還決定了科學探索的一些基本原則。因為科學是社會性的實踐,所以科學探索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科學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必須具備可重複性。理論的可重複性是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按照理論的前提條件和公開的邏輯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而方法的可重複性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按照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相應地,由於科學理論和方法需要具有明確的結論和結果,因此科學的另一個特點是可證偽性。

科學成果發生社會效應的過程一般具有這樣的特點:當一個科學理論或方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得到證明之後,它們通常會得到這樣幾種對待:1)記錄於知識庫中,並得到傳播;2)係統地應用於其它的科學探索之中;3)轉化為技術或工程設計理論和規則,運用於社會生產實踐之中;4)被人們非係統性地運用於各種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科學的社會性發展的另一個特點是新的科學成就都要求是在已有的科學成就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需要運用已有的科學理論和方法,並借助按照已有的科學理論製造出來的工具來進行的。相應地,科學的文獻通常要求對相關領域裏已有的工作進行一些回顧和介紹,並要求注明所引用或依據的已有的文獻及所使用的特殊的方法。這樣做不但對於保持科學理論的純潔性和科學方法運用的正確性是很有益的,也便於在社會性的合作中彼此交流。不過,這種做法的一個後果便是所有的科學成果都可以順著它所依據的已有的科學理論一直追溯到17世紀甚至古希臘的科學成果,使得科學具有明顯的家族特征,而這一家族特征的一個社會心理效應便是屬於科學體係的人們不願承認或傾向於否認其它的不屬於科學家族的文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科學`的這種排它性並不完全象很多人想象地那樣是針對其它的非科學體係的文化所存在的問題而來的,它是由科學的家族性外加科學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所決定的,雖然有些時候它所排斥的確實是無效的謬誤,但它也同樣會排斥非謬誤的有效的文化,凡早於近代科學或與近代科學平行發展因而不屬於科學家族之內的文化都屬於科學所排斥的對象。在中國上演的西學人士排斥中醫的現象就是科學的排它性的一種表現。

科學的知識體係不但具有曆史的傳承性,而且是由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為基礎的一個有機的理性結構,它是一個不斷得到改進的在不同的曆史階段表達世界的一套近似的真理體係。

自近代科學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科學的社會涵義已經大不同於以前,它 不再單單是一種對世界的認知手段。今天,除了作為一種認識和改變世界的知識及方法體係之外,科學不但早已成為了一種政治符號,而且也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宗教的標誌。過去一百多年裏,不科學,偽科學,假科學,反科學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的很長的歲月裏一直是一種鮮明的政治罪名,被戴上這些帽子的人,不但其社會聲譽和社會地位會受到影響,而且可能會遭受牢獄之災。

科學的巨大威力大大增加了人類對科學的信心,象“沒有科學解釋不了的,隻有科學還沒有解釋的”,“科學的發展最終能夠解釋一切”這樣的口號便是這種巨大的信心的突出表現。這種社會性的信心終於使科學成為了一種信仰,一種沒有具體儀式和專一經書的,以非科學人士為主要信眾的,以社會政治經濟力量為依托的全新的宗教,他們所信奉的是“全能的科學”。科學的基本原理不屬於這個新科學宗教的教義之中,但是科學的推陳出新的曆史卻是這個宗教的教義的基本依據。根據科學發展過程中舊的理論不斷被新的發現而更新的曆史,加上掌握了科學的人類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史無前例的奇跡的現實,“沒有科學解釋不了的,隻有科學還沒有解釋的”便成為了這個宗教的天經地義的基本教義。信仰這種宗教的人並不需要具體了解掌握科學的基本原理,他們隻需要堅持並宣揚“沒有科學解釋不了的,隻有科學還沒有解釋的”,“科學的發展最終能夠解釋一切”這樣的信息,並根據這種信息來否定或打擊任何對科學潛力的懷疑和挑戰。

很顯然,說一句“沒有科學解釋不了的,隻有科學還沒有解釋的”比起遇到具體的問題時應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解釋和解決問題要容易得多。因此,當遇到一些明顯地違背了諸如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樣的被科學家們認為是自然界的最基本的定律的現象時,真正的科學家會因著他們對科學原理的了解而猶豫或作出這已超出了科學的範疇的結論,而信奉新科學宗教的人則不在乎這些,他們仍然會堅持“雖然今天科學解釋不了,明天科學發展了就一定能解釋”,這是因為新科學宗教的教義裏唯一缺少的就是科學的基本原理,所以他們最不在乎的也就是科學的基本原理,在他們看來科學是具有不受任何限製的無限的潛力。

對科學發展史稍具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科學的發展靠的不是憑空的想象,科學上對於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理論的修改或推翻也不是隨心所欲的,新的理論通常需要滿足向後的相容性,也就是說在舊理論適用的範圍內, 新的理論的結果應該與舊理論的結果相一致。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力學雖然從邏輯表達形式上完全不同於牛頓力學,但是它在低速小尺度範圍內的近似一定要與牛頓力學結果一致。

另外,除了科學原有的認識自然和改變自然的基本功能,以及政治上的標簽和新科學宗教信仰上的標誌之外,科學所要求的嚴謹的和係統的並尊重事實的態度也成為了在很多場合下社會所期待的正確的態度,所以科學的另一個涵義便是一種被稱為“科學的態度”的對人對事的心態,這種態度的一個核心意義便是主張遇事采用科學的方法。

科學對社會文化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便是科學帶動了哲學的發展,不但很多科學的成果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基本的哲學概念,而且科學所促成的世界的變化也在改變著人類的哲學性思維的方式。科學也同樣帶動了人類社會的藝術,經濟,通俗政治文化,以及傳統的宗教信仰等各方麵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人類文明的火車頭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