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後現代的成就,幻象,退化,失敗,以及今後的發展

(2008-10-22 11:24:58) 下一個

幾天前我去一家商店購物,在排隊等著交款的時候,一位年輕人拿著一pack的罐頭(不知內裝何物)來到收銀台問收銀員多少錢一整pack,那個pack裏共有4排,每排有6個罐頭,那個收銀員用手數那個pack裏有多少罐頭,數了幾次也數不清。年輕人告訴她是24罐,然後收銀員說每罐$2.00。年輕人接著問她一整pack是多少錢,顯然他不是要考那位收銀員的算數,隻是想知道一整pack是否會有折扣,哪知那位收銀員開始算起來,兩刀兩刀地加起來,旁邊排隊的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都提醒她按$2.00一罐算,24罐是$48.00,那位收銀員便說應該是$48.00了,那位年輕人於是明著問她是否有折扣,她說沒有。

倒退幾十年,憑那位收銀員那樣的算數能力根本不能做一個收銀員,但是我已經見她在那裏工作很長時間了,雖說我不常去那家店,但是每次去不但沒見她出過問題,而且覺得她挺熟練的,因為顧客交錢時她隻要往收銀機裏輸入商品單價和數量(那家店沒有掃描機,所以稍微辛苦一點),收銀機就會自動算出結果,這回因為那位年輕人沒在隊裏,隻是來問一下價錢,而她手裏正給其他顧客收錢弄到一半,所以她就決定用最原始的方法來應付一下,但是沒想到她的原始的能力居然這麽 不過關。

這一出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的後現代的真實生活戲雖然在一般人當中也算是誇張的了,卻不失為後現代的生活一種典型特例。本文將對後現代的文化作一粗略的回顧。

一.後現代的形成

沒有人能夠確切給出後現代的定義,也沒有人能夠說出後現代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後現代,而後現代的風格也充分地反映在科學,包括繪畫音樂影視文學作品和城市建築在內的各種藝術表現,哲學理論,社會觀念,企業經營,政治運作,以及其他各種基本生活方式之中。

雖說進入後現代是曆史的必然,但是促成人類社會真實地進入後現代也是有著相應的背景條件的。多數分析後現代曆史的人比較強調藝術和哲學自身的發展對後現代形成的影響,但我始終認為當年的科學發展是人類進入後現代的先決條件和重要的誘發因素,這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受到生產力(小時候學生產力的時候,教科書把科學稱為是生產力的一部分)發展決定意識形態的教育的關係。上世紀初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波爾薛定諤和海森堡等人開創的量子力學從宇宙觀的基本上動搖人類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的確定的中心的和絕對的世界觀的基礎;實驗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認識到自己親眼所見和親身感受的存在實際上包含著很多虛幻的成分,知道了人們一貫認為是完全自主的思想意識會受到生理的以及所謂的潛意識的影響,這不但打破了自古就有的鐵一般的眼見為實的信念,而且使人們對自我的概念有了重新的認識。

可以作為生產力的發展影響社會意識發展的另一個例證可能是攝影技術的誕生和發展,我相信這對後現代的繪畫乃至所有其它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都有起到過重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它使得真實地反映自然的表象不再是繪畫的一個基本任務(對警察破案可能還挺重要),所以挖掘和表達人與自然的深層意義和創造人工的美成為藝術家們追求的最主要目標。

光在自然界的特殊地位使得對光的重新認識是物理學由現代進入後現代(物理學界好像喜歡將之稱為由經典進入現代)的一個關鍵;而語言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就象光在自然界中一樣,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這個特殊的地位使得對語言的重新認識也在人類的哲學由現代進入後現代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裏順便提一下,兩千五百來年前,中國古人的一本奇書《道德經》就是從語言的特點入手來開篇論道的。如果說物理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從自然客觀和個體主觀的層次動搖了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意義上的確定論中心論和絕對論的觀念,那麽針對語言的分析而發展起來的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則從社會思想領域為真正建立起後現代相對主義的哲學觀提供了理論基礎。

而從1914年到1945年接連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則從心靈上促成了當時西方國家裏的一批文化藝術精英們邁進了後現代,這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讓西方國家的很多人從當年的現代派文化的小資夢幻中覺醒了過來(而這時中國則剛剛開始進入用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現代理性思維取代封建意識的時期),他們認識到現代派的理性思維不但不能象前人們想象的那樣把人類帶入維美而浪漫的,基於科學的高度理智的境界,卻可以通過理性的邏輯思維把人類帶向惡性競爭,族群歧視,彼此仇恨,乃至戰爭屠殺的悲劇中。因此打破人類的理性反應和理性思維漸漸成為了藝術創作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一次大戰後興起的大大派藝術就充分反映了這種反現代派理性的思潮,而隨後產生的各種後現代的藝術作品也常會讓一些普通的觀眾產生一種心理乃至生理上不適應的感覺,這都在不同程度上讓人們感受到後現代藝術家們內心的那種對日常的理性思維的反抗和叛逆(當然,當後現代藝術成為主流之後,很多藝術家的後現代派創作純粹是出於形式上的模仿,並沒有內在的思想感受。有一次我參觀北京的798前衛藝術展時,和兩位後現代藝術家聊天,發現他們所崇拜的竟是康德和尼采,這與他們的後現代作品的風格多少有些不相稱。但是,不管他們自身哲學內涵如何,後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總是可以在社會生活中衝淡一些理性的氣氛的)。

二.後現代的成就,幻象,退化和失敗,以及發展

我個人認為後現代文化的最大哲學成就是後現代的相對主義,而後現代的最大弱點或軟肋也正是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哲學。後現代的相對主義表現在後現代文化的各個方麵。首先,在哲學的真理觀方麵,後現代相對主義否認任何超乎具體表達背景的絕對的或真實的意義的存在,與之相應地,後現代相對主義強調讀者對作品的獨立於作者自身觀點的解釋權,強調沒有任何人比其他人具有解釋真理的更高的天然權威,同時強調真理是不斷發展的。後現代相對主義的這種真理觀直接導致了他們的政治觀強調從局部到世界的多元政治,反對一體化,強調包括家庭在內的社會各層次的民主和平等。在美國,少數民族和婦女的權利在後現代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後現代時期的高度專業化的工業發展不但為後現代相對主義的多元政治理念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而且使這種政治理念凸顯為一種必要的條件。在後現代時期,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人們相互之間的依賴,傳統的團體遊戲的意義發生了變化,所謂的團隊作業(team work)不但成為了一種生活的基本概念,而且象科學一樣已經成為了一種可以用來進行人際評判或攻擊的武器。如果有人被戴上不適於團隊作業(not a team worker)的帽子,就像早些年被戴上反科學的帽子一樣,會對他的聲譽甚至前途帶來負麵的影響。

在藝術領域裏,後現代的相對主義的理念 不但反對文藝複興後逐漸興起的追求以科學為基礎的理性的維美情調,推崇能夠反映出二維平麵所能描繪的三維表象背後的更為深層的個人心理和社會文化乃至宇宙基本的特點作品,而且主張打破傳統的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的界限(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倒是與西方的後現代比較同步),不但曆史上紐約市的地鐵票和中國大陸的糧票的照片可以出現在藝術精品的收集裏,而且馬切爾.杜查普(Marcel Duchamp) 家馬桶的照片可以被時代雜誌評為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後現代時期的工業發展本身就極具後現代的特色,人們或許仍可以把這歸結為生產力和文化意識的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但我覺得更像是一種曆史的巧合,這種巧合使得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和後現代的工業發展彼此相得益彰。前麵提到後現代時期的高度專業化工業特色為後現代相對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而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又反過來為專業化的工業內部的人際關係提供了所需的哲學理念,除此之外,後現代的高科技帶來的影視劇目和多聯網的發展一方麵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生活的方式,一方麵由於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擴散,使得多元主義的理想變得更加現實。在今天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煽情和鼓動的藝術比以往更具威力。今天的公眾人物,無論是政治家,還是企業家,甚至科學家,都首先必須具備表演家的才能,才可以在愈來愈浮躁的“人言”中生存下來。

相對主義一方麵通過對傳統意義上的確定的中心的和絕對的觀念的否定,向人們揭示了人類理智的局限性,使人們從自以為真實但實際帶有嚴重的假設的虛幻中覺醒過來;但是,另一方麵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在 離棄傳統的和現代派的虛幻的同時又為人們構造了後現代的虛幻,從這一點上看來他們是用一種虛幻來代替另一種虛幻。而虛幻的存在本身又會誘使欺騙的產生,後現代時期 就是在普通人當中,“如果不能製造,就偽造(if cannot make it, then fake it)”的欺騙性理念也相當流行。

產生後現代的虛幻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後現代時期表現形式與實際內容的分離。今天當你打電話給一個公司時,不論那個公司的人的生產服務的質量有多差,對待顧客有多傲慢,你都可能從電話的錄音中聽到非常甜美柔和甚至熱情奔放的聲音和誘人的信息,因為這一切都可以是花錢買來的,與公司人員的實際心理素質無關。這種形式與實際內容的分離不但使得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容易陷入一種虛幻的假象中,而且使得專業欺騙象其它職業一樣堂而皇之地進行並且可以有批量的生產。今天當你在網上與一個人交談時,你甚至無法根據對方的自我介紹來判斷對方到底是男還是女。在中文網站流行的一個叫做“馬甲”的詞匯便是這種後現代虛幻的一個例子。這種由高科技成果帶來的表現形式與實際內容的分離而造成的虛幻存在於後現代時期的政治,經濟,商業,教育,文化等等各個方麵。

後現代的另一個虛幻便是過細的分工加上技術工具的功能不但使普通人生活在專職人員或專家們會為自己妥善解決專門的問題的假設中,而且使一些被稱為管理學家的社會精英們開始夢想著在理論上把人類的生產體係退化為機器的係統,每個人都像是各司其職的機器部件。其實這種努力確實為人類社會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效益,它不但使得很多企業內部,行業之間,乃至社會的工作,生產,和服務的規範成為了可能,而且確實為很多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功,避免了很多浪費。但是這種努力的有效性是有限的,而這種有限性使得這種努力的成功本身也成為了一種幻象。

本文開始介紹的收銀員的例子其實就是這種幻象的一種表現。現代化的收銀機在為那位收銀員提供了靠著自己服務社會的勞動養活自己的機會的同時,也掩蓋了她所缺乏的基本算數能力,這也使得其他的算數能力比她更強的人失去了相應的工作機會。這一點對於一個小店裏的收銀員的位子來說並不重要,因為這種職位本身產生的任何誤差都很快會被耗散掉,不至於擴散到社會的其它層麵。但是,由技術手段掩蓋了的基本能力的缺乏加上後現代的管理理論而造成的幻象同樣存在於包括大企業在內的後現代社會的其它各個角落。而人類的無止境的欲望和貪婪很快就使這種幻象所具有的隱患顯露了出來。這次由美國的金融融化(Financial Meltdown)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種幻象導致的。當人們過於相信在這個高度專業化的世界裏別的專業人員能夠為自己解決自己的所需,從而 把這種完美的假設利用到某個極點的時候,某個薄弱環節上誤差就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的一種幻象的破滅。這次由低層操作的缺陷導致高層係統的信用危機的發生就是這種幻象的破滅的一個實例。

可以說,這次的金融融化是後現代相對主義理念的一次失敗。

實際上,後現代相對主義理念存在著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首先,後現代相對主義者們在告別傳統意義上的確定的中心的和絕對的觀念的同時,試圖宣布世界上的一切意義都是相對於具體的表達形式的,根本不存在任何獨立於具體表達形式的真實意義。這使得後現代的相對主義本身具有了絕對的意義,因為真正的相對主義者不應該聲稱“一切”都是相對的。其實,正如我在《後現代基督徒信仰的突破》一文的第五節的第一小節中指出的,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的有效性本身就說明了存在著獨立於具體語言環境的真實意義。

前麵介紹的收銀員的例子凸顯了很多人都表示過的對後現代文化的一種擔心:科技的發展導致很多人基本技能的退化。其實,後現代相對主義對抽象的哲學思辨尤其是形而上學思辨的否認本身就是一種哲學能力的退化表現。後現代時期人們常聽到的一句“哲學名言”就是“哲學已經死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為哲學的核心成分的形而上學所追求的抽象的存在違背了後現代相對主義所聲稱的一切意義都是相對於具體的表達形式的說法。而這種退化又是與後現代時期的高度專業化的各安其份各司其職的現實是一致的,所以很難說到底是後現代的哲學影響了後現代的現實還是後現代的現實造就了後現代的哲學,隻能說兩者之間的曆史性的巧合使得它們彼此相得益彰。

另外,盡管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哲學家們試圖聲稱世界上的一切意義都是相對於具體的表達形式的,根本不存在任何獨立於具體表達形式的真實意義,而且後現代的藝術家們也主張通過整體環境來表現藝術的內涵,主張藝術要反映生的活現實,但在實際創作中,很多後現代的藝術家們卻越來越熱衷於表現脫離了具體真實實體的內在含義和深層感受,其實這是由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決定的:美具有超越時代和文化背景的抽象意義。而對抽象的美的追求一定是與形而上學的思維殊途同歸的,這種對於形而上學哲學的藝術上的回歸可以說是對後現代文化自身的一種諷刺。

這次的金融危機很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後現代哲學家對後現代的哲學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反省,而反省的一個結果可能是形而上學的價值得到重新的認可(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幾年裏我本人在這方麵已經走在了前麵,這一點將在本文後麵進行介紹)。這種新的發展將會使人類的文化和哲學進入到不同於現有的後現代文化的一個新的階段,但是,考慮到語言表達的限製,人們恐怕不會再用一個類似於“後後現代”的詞匯來表示新的文化時期,人們將會繼續沿用“後現代”一詞來表達新的文化時期。

 

三.後現代文化對人類未來教育體製的影響

後現代文化發展中的一個仍未引起人們普遍注意但是注定了會對世界各國今後的教育及考核製度產生深刻影響的成果是,與人類曆史上在後現代之前的任何一個時期不同,後現代時期人們的智慧成分中,與學習和分析的能力所占的分量相比,知識所占的分量越來越小。這是高科技帶來的知識分享的高度便利的一個直接結果。在人類曆史上,知識曾經幾乎是智慧的同義詞,而知識共享的理念及網上搜索器的發展所提供的知識共享手段的發展,使人類心目中的智慧的概念將會發生根本的改變。就我所知,美國的基本教育體製已經逐漸開始向著與之相適應的方向轉變,而中國仍然熱衷於帶有很強的八股考試特色的教育方式。但是就整個社會的教育和考核理念來說,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要想真正適應人類智慧成分的這一轉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前麵提到的造成這次金融融化的後現代的虛幻本身與現有的社會教育和考核體製未能適應這種轉變也是有關的。

 

四.我的哲學與後現代相對主義的相同與區別

我的哲學的基本特點應該說是非常相對主義的,但是我的相對主義與後現代的相對主義又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相信上帝的意誌是絕對的。其實,這使得我的相對主義比後現代的相對主義更具相對的特色,因為真正的相對主義不應該像後現代相對主義者們那樣聲稱“一切”都是相對的。但是,我的絕對的觀念又不同於後現代以前的傳統的或現代的(經典的)絕對論觀念,因為我隻相信上帝的意誌是絕對的,但是我不承認人類對於上帝的話的解釋是絕對的,我的這一觀點不但在我的《後現代時期基督徒信仰的突破》一文中明確地表達出來,而且是該文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第二,就我們所生活的四維時空世界來說,我不同意後現代相對主義者認為的一切意義都是相對於具體的表達形式而言的。這一點我在《後現代時期基督徒信仰的突破》一文的第五節的第一小節中有明確而詳細的討論。而在之前的《細解失道而後德》,《漫談道與理》中也都對存在於認識之外的意義進行過討論。

但是,我同意後現代相對主義對認為的對真理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隻是由於我承認人類世界的真理可以獨立於認識而存在,所以在我來說真理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

我在《後現代時期基督徒信仰的突破》一文的第五節的第一小節中也指出了結構的形式本身可以產生意義,這一點與後現代的相對主義是一致的。其實,在《文字裏的聲音》一文中,我還指出了文字的結構之外的心理效應所產生的意義,這可以說是對後現代的語言的結構意義的一種補充。我也認為係統的局限或邊界是認識係統的很好的突破口,而且認為這一點其實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已經很明確地表達了出來,我在《還原道德經之自然》提到了這一點。

在超短文《》中我表達了人類對真理標準的主觀不確定性,這一點與後現代的相對主義是一致的。

在《文本的解讀》一文中,我提出了判斷文本解讀的意義的兩種標準:第一種是如果一個人的解讀在語言邏輯上與原文不矛盾,而且解讀出的意思正確地反映或表達了某種客觀存在,那麽那種解讀就是正確而且有意義的;第二種標準是雖然我們無法判斷解讀出的意思是否正確,或甚至事後或別人可以判定解讀出的意思是錯誤的,但是解讀出的意思卻對讀者本人的心理或行為產生了積極的正麵的效果,那麽那種解讀也是實際有意義的。我這裏的觀點其實與後現代相對主義對讀者對文本的解釋權的強調是一致的。但是,後來我意識到,這兩種標準其實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文本解讀的一個基本功能仍然是對作者原意的理解。所以在《後現代時期基督徒信仰的突破》一文的第五節的第一小節中,我提到“有關人類語言溝通的一個完整的圖景應該是:1)說話的人或作者心中產生了一些想法;2)他們用語言把這些想法表達了出來,一旦他們表達了之後,他們本來的意思就和語言自身所能產生的意思一起存在於用來表達的語言單元集合中了;3)然後聽眾或讀者便可以從用來表達的語言中通過分辨(理解)來提取說話的人或作者原來的意思,或者同時欣賞語言結構自身所產生的意思,或者幹脆就被自己的錯誤理解或原話中的錯誤所誤導。

我對後現代相對主義的最大認可是認為它向人們揭示了人類理智能力的局限性。而對這方麵的分析研究和探討也是我本人的哲學文章的重要部分。這在《功利思維》,《思維的極端》,《心理學---人類智慧的又一極限》,《科學極限》,《後現代時期基督徒信仰的突破》等文,以及《公平人生》一書中都有討論。

另外,我對人類文化中真理的相對性還進行了後現代相對主義者沒有涉及到的一些更為深入的分析探討。通過一些邏輯的分析和形而上學的思考,我在《謊言的解析》,《正義的邊界》,《老百姓的保守與反動》,《邪惡來自平凡》,《朦朧》,《學問與學院》,《自私與無私》,《管人與用人》,《謙虛與吹噓》等文則對人類文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思維的相對性及其可能產生的誤區進行了分析。

我除了在信仰上與後現代相對主義哲學理念大相徑庭之外,我的哲學思維充滿了形而上學的思辨,這也是我和後現代哲學的一大區別,而且我相信,重新引入形而上學是後現代文化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意味著西方主流社會裏metaphysics一詞將會從今天的算命看相的玄秘主義的詞庫中拿回到其原有的正宗的哲學詞庫中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