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心理學---人類智慧的又一極限

(2007-09-23 16:09:53) 下一個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在宗教之外人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兩個問題:自然是怎麽回事,人是怎麽回事。這兩個問題構成了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思考的基本,並從中衍生出了關於自然的學問和關於人的學問。在對自然的探索中,現代科學已把人類的視野帶入了從無到有的量子脈動世界,在對人自身的探索中,生物科學和包括中醫在內的現代醫學的發展,可以對人體做出從包括各種基因在內的分子層次的組成和活動到整個人體的動力學特征的詳細描述。然而,在人類看來物質層次的認識並不能真正回答人是怎麽回事這個問題,人們心目中總有一個揮不去摸不掉的超脫了物質基礎之上的“我”的存在,使他們覺得正因為有了這個“我”自己才是一個具有真正存在意義的人。在經曆了幾千年的探索之後,人類對這個超脫了物質基礎的“我”的認識遠遠不如人們對自然和物質人的了解。而心理學作為一門既獨立又與很多其它學科有著複雜的特殊關係的學科就是在人類對那個“我”的漫長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

各種實驗技術的引進使得心理學家們早就自豪地把心理學宣稱為一門科學,今天以分子生物學,分子神經學,計算機認知學等高科技研究為基礎的,以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學等臨床醫學為其“硬”性效果的標誌的現代心理學更是不可動搖地以一種科學中的高深科學的形象牢固地紮根在人們心目中。

心理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是它幫助打破了人們內心的“我”與自然之間的隔閡,通過喚醒人們對構成日常理智反應的各種底層的基本心理反應以及非意識心理過程的了解,打破了以前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孤立的與外界截然分開的純理性的自我的形象。心理學的這一貢獻也使得有人認為心理學的成就再一次印證了生命的唯物性,其實就象生理學或其它生命科學隻是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了生命的一些物質特征而並未能真正印證生命的唯物性一樣,心理學的成就也隻是幫助我們認識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所具有的一些動力學特征而並未能夠證明意識隻是純物質運動的表現。

盡管心理學已成為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支柱,很多心理學知識也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個人認為與當今時代的其它科學分支相比,心理學應該說是一門非常“軟”的軟科學,這是因為盡管有高科技的介入,構成心理學的基石本身與其它科學學科的基礎相比起來是相當軟的。這一方麵是因為不論是基礎心理學研究還是臨床心理學診斷一般都依賴於被測試對象或診斷對象的自我表述,而任何一個人對於一個給定的外部問題的回答和反應往往是由很多複雜的因素綜合決定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響,而心理學實驗根本無法象在其它的科學實驗中那樣地把不相關的因素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相應地,與其它科學學科中對於實驗結果的精確性的苛求相比,60~70%的精確度對於心理學來說通常就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結果了。

與實驗結果的確定性密切相關,而且可能比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雖然臨床心理學或精神病學對於具有明顯的嚴重病態的症狀可以有所判斷,心理學卻無法得到關於什麽是健康的心理的完整的了解。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心理學象自然科學各學科一樣求助於現代科學的支柱之一---統計的方法,用統計意義上的正常來代替健康的概念用統計意義上的不正常來代替病態的概念,我猜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有毛病”和“不正常”這兩種概念當成一回事的原因。

對於一些基本的諸如對外來單一刺激的反應時間等簡單的心理反應,我們可以象對待生理反應那樣做出健康人的測試值應該接近統計正常值的假設。但是,對於人類的高級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包括臨床心理學或精神病學所需麵對的人在實際生活中的完整的心理過程,這種統計的假設就存在嚴重的缺陷。這是因為作為超出了人的物質基礎的複雜心理狀態的一個基本特點是,不但文化和生活的經曆可以造成一個人的心理特征與周圍的人不同,而且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的高端智力人群從來都是少數的,都是不屬於統計意義上的正常人的健康人。而且每個人的心理自身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心理素質的各個方麵是彼此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完整心理的不同側麵。我們無法也不應該簡單地象解剖人體那樣地把每個人的心理肢解成不同的部分,對每一個部分來進行統計測量,然後再拿每個人的心理“分支”來與統計平均作比較而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我們沒有理由說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周圍的人非常不同時,他的其它的外在的心理特征表現還必須與周圍別人的其它心理特征表現一樣才算健康。另外,如果被進行心理測驗或診斷的人的智力及對自然和人生的領悟力遠遠超出製定心理測驗問題,進行心理測驗操作,檢查測驗結果的一幹人員,那麽進行心理測驗或診斷操作的人可能根本就無法理解被測或被診斷之人的思想和心理素質,更何況如前所述一個人對問題的表述或別人對他的表述的理解與這個人的真正心理活動之間一般還有很多差別。

用統計的思想作為心理學根據的一個結果是由於一些健康的智能高端或與之有關的現象不屬於一般人的“正常”範圍而被認作是病態的。曆史上一些偉人死後幾百年或上千年之後之所以會被現代精神病學家們診斷為精神病,就是因為現代精神病學家們無法理解偉人的與他們的智力及領悟力相應的人格整體特征,而硬要把他們的整體人格進行分化,把史書上記載的他們的一些表現與他們在當時的超常的智力能力分離開來看待,因而得出他們都是精神病的荒唐結論,搞得好像人類文明的大廈是由一幫精神病患者建立起來的似的。

另外,統計的方法之所以能成為自然科學的基礎支柱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在自然科學中小概率事件可以被忽略。但是,在涉及到人的問題時,如果我們也忽略小概率事件的話,就相當於是宣判可以隨便屠殺少數民族或少數群體的人而不犯罪一樣。

總之,當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而存在的時候,它就象任何一門其它科學一樣,需要一個可重複的可觀察的標準基礎,這就使得心理學象其它科學學科一樣需要把作為整個科學基礎的統計的方法來作為其基石。但是,這裏出現了一個悖論:心理學作為科學需要統計的基礎,但是心理學作為描述人的學科又不能完全按統計的思路來處理,這一悖論就是我這裏要指出的人類智慧的又一極限!

其實,由於人的心理與每個人的天生智能,後天教育及人生經曆密切相關,心理學根本不具備象自然科學那樣以統計的結果作為基礎的條件,也就是關於人的完整的健康心理素質的統計意義的解答是有很大缺陷的甚至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另外,雖然不同人的心理在某些方麵能表現出一定的共性,而且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及人格特征具有其一定的一貫性,可人的心理的過程畢竟是在人的生理基礎之上的一個動態的動力學過程,其潛力是無法限量的,就好像我們無法判定哪位圍棋高手的水平就是整個圍棋界永遠最高的水平一樣,我們也無法判定誰的智能水平和心理素質就是人類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說我們永遠也無法得出關於人的心理素質的一個高端的健康狀態的標準解來。這也就等於宣告了我們也不可能給出非統計意義的關於人的完整的健康心理素質的具有普適性的一般描述來。

我們知道人類科學的發展已經為我們指出了人類智慧的一些極限,我在前麵的《科學極限》一文中已對其中的一些做了介紹,而我認為人類在對於健康心理的描述上的無能是人類智慧的又一個無法逾越的極限!這個極限是造成心理學為一門“軟”科學的重要原因,而心理學的這一軟肋又使得臨床心理學無法找出健康的與病態之間的嚴格劃分。而在無嚴格界線的灰色地帶裏,現代臨床心理學會出現把健康的當做病態的,或混淆不同的病態之間的診斷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對於有些臨床心理問題,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的東方傳統文化關於身心關係的看法或許可以用來幫助心理學定義什麽是健康的心理,也就是說把能造成生理疾病的心理看作是不健康的。但是,這種方法顯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麵因為心理與生理之間的簡單對應關係無法反映和包容各種複雜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麵也因為,臨床心理醫學與其它醫學不同,它同時兼有醫生的職責和類似於警察的職責,也就是說,心理學不但要考慮個人的身心健康,還要考慮心理對社會的影響,這種雙重職責使得心理學不可能完全以生理的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由此可見,心理學在如何定義或描寫健康心理上所麵臨的人類能力的極限對心理學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