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後現代

(2007-08-18 00:12:34) 下一個
在很多國人還沒有好好地品味過“現代”兩個字的時候,後現代已經成為了又一個時髦的詞匯。其實,“後現代”的稱呼由來已久,大約是上個世紀初的時候人們覺得在西方興起的一些文化與原有的被稱為“現代”的主流文化有著很大的區別,於是便將之稱為“後現代”文化。

雖然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但是世界各地的很多人對後現代文化還存在著大量的誤解,很多國人張口就說西方的後現代文化是什麽垃圾文化。其實這種摒棄新興文化的現象在人類的文明史上並不新鮮,如今很多國人所推崇的被稱為現代派的小資情調最初在西方出現的時候也同樣受到主流社會的鄙夷,稍微上了年紀的國人可能還記得當年小資進入中國的時候所遇到的阻力比起今天的後現代來隻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站在曆史的角度去看待已發生的事情要相對容易些,而要認清自己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比較難了,這正是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其實任何一種新文化的產生都有著曆史的原因,都是應曆史的發展而生的。但是,人們(尤其是強調唯物論的人,見前麵的《唯物論哲學產生的一個困惑》一文)往往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而低估了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總以為發生在生活中的與以前不同的現象隻是暫時的逆境,稍微努力克服一下,一切都會回到老樣子的。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不但自己不應時而變,反而鄙視那些做出變化的人,認為他們是懦夫,是逃兵。想當初農民開始離開土地的時候,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屑的口吻來嘲笑那些離開的人是逃避,是追求浮華,而歌頌那些熱愛土地,留守家園的人。但是,曆史是無情的,不管多麽有名的文人曾浪費過多少筆墨,農民大量地離開土地之後,農村和城市的雙邊發展才有了希望。西方國家是這麽走過來的,農民占主要比例的中國也在克服著自己的安置離鄉農民的難處而同樣地在走這條路。
很多還沉浸在浪漫的華爾茲舞曲,恬靜的田園風光所帶給人們的所謂的現代派的小資情調中的國人很難理解為什麽西方人非折騰著要進入什麽後現代時期。其實,這是曆史的必然,不是哪個人突發的奇想,不管今天的中國人是否願意,中國的文化早晚要進入後現代文化期,唯一的區別是自覺的進入的代價比不自覺的進入要小一些。

同所謂的現代派文化一樣,後現代文化也是首先出現在藝術界。當然,作為文化的基礎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近代以後便主要體現在科學和工業的進步上)總是先行於藝術一步,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上的變化反而可能慢半拍了。但是,人們劃分文化的進程時更喜歡用反映了人們的內心世界的藝術來作為樣板。

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說,當年的現代派及隨後的後現代繪畫的出現其實是非常自然的。在曆史上,藝術家們所追求的繪畫藝術的一個境界便是真實地反映現實,但是隨著早期的攝影技術的出現,使得任何一個藝術家的繪畫已經不可能在仿真這一點上與最原始的攝影成果相媲美了,因此藝術家們的思維開始由平麵上或三維立體上對現實的表麵的反映擴展到攝影機的鏡頭無法捕捉到的生活的更深的層次去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這種深層的擴展既然是電影屏幕無法直接表現出來的,那麽它們經常會以各種現實生活中所不存在的非自然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麵前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了。作為觀眾,在欣賞了攝影技術帶給我們的對生活表麵的“如實”(先聲明一點,這個所謂的“如實”便是後現代文化的人們重點攻擊的一個對象)的重現之後,跟隨著藝術家們的筆墨去對自然和生活進行更深層的體驗和思考,也不失為一種享受(當然要看個人怎麽看待享受了)。

“藝術反映生活”這一意義在後現代的時期可以說比人類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突出。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再回顧一句下大家早就聽爛了的兩句話,一是人類文明必須不斷向前發展,一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大家好像誰都會說這兩句話,但是,不知有多少人對這兩句簡單的話是真理解了的呢?與幾百年前相比,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大多數人都會說社會應該進步,那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科技的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文明的進步是一把雙麵刀,它總是在給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時,也在創造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人類文明必須要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人們隻有通過文明的進步才能應付由文明的進步本身產生出來的新的危機。

在這文明的進步中,文化的和哲學層麵上的進步是至關重要的,離開了文化和哲學層麵上的進步,人類根本無法應付由不斷發展的文明帶來的新的危機。當初中國工業落後的時候,國人都想著有一天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要超過西方國家就好了。但是當中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率真的超過西方國家的時候,國人開始認識到了經濟發展過快與經濟發展過慢一樣充滿了危機。國人曾以為要想讓經濟快起來不容易,要想讓經濟慢下來還不簡單嗎?等到經濟發展真的快起來之後,當初抱有這種想法的人發現讓過快的經濟慢下來與讓過慢的經濟快起來一樣地不容易。這是因為過快的經濟的背後是形形色色的個人利害關係,要想讓經濟慢下來就要損及很多人的利益,就一定會有很大的阻力,因此,一個過快的經濟不是你想讓它慢下來就會慢下來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文明的發展在創造便利的同時也創造危機的例子,所以人類的文化和哲學必須不斷地發展才能幫助人類來應付不斷出現的新危機,這就應了那句簡單的老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從當年的現代藝術的開始,藝術家們不滿足於對現實的簡單的近距離上的表麵的重現,而逐步地發掘自然和生活的深層意義。這使得後現代時期的藝術對生活的反映意義就表現得比曆史上任一時期都更深刻。比如,被很多上世紀的西方人和現今的中國斥為垃圾文化的以大大派藝術為代表的經常讓觀眾莫名其妙的後現代藝術,其實正是西方人民反對由當年的小資情調的理性思維而產生的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正義文化的表現。我在《還原<道德經>之自然》一文中談到後現代文化時所指出的,被很多國人無法認同的多元論,就是後現代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的基調,這種論點認為在文化的欣賞與判斷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這種觀點和呼聲也正是西方人民在爭取種族平等,男女平等,人權平等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我並無意在此將多元論的好處無限誇大,我本人其實認為多元論本身也存在片麵之處。但是我們這裏應看到的是,產生後現代文化的曆史必然性和其中蘊含著的非常深刻的積極的進步的意義。

西方社會在經曆了現代與後現代的文化發展之後,不但不是像有些國人認為的那樣是在不斷腐朽,恰恰相反,他們正努力地向著新的文化高度發展。沒錯,他們的文化是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危機,我本人在生活中就經常要麵對這些問題,與這些問題進行較量。但是,正如我在前麵提到的,文明的發展從來都是在創造便利的同時也創造危機,這不是什麽新鮮事,在西方是這樣,在中國也一樣是這樣的。

罵別人的東西是垃圾很容易,這樣就省得自己去費力研究認識人家的合理之處了。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中國人就罵過西方的文化是垃圾,但是現在中國人所時髦的正是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被中國人罵為垃圾的西方文化。與其罵別人的東西是垃圾,不如做好兩件事:一是好好思考一下人家為什麽會這樣做;二是把象《道德經》這樣的自己民族的光輝文化傳統好好研究弄懂,曆史上有什麽解釋錯了的就勇敢的承認,錯了的就是錯了,這才是老子說的聖人顧及的是肚子而不是麵子!

願大家一起來為還原《道德經》之自然而努力,為中國的後現代文化的健康發展而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