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級按揭問題隻是冰山一角zt

(2007-11-28 22:04:37) 下一個


 當美國媒體鼓吹次級按揭風暴即將過去的時候,卻發生了英國的北石銀行擠兌風潮。次級按揭的風潮不但沒有過去,還出現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匯豐銀行是最先清理按揭業務的,他們在2006年就說明因為按揭業務虧損105億美元。今年匯豐銀行又兩次宣布增加虧損撥備,一次是45億美元,而昨天又宣布增加110億美元的虧損撥備。總的算起來匯豐銀行因為次級按揭問題的壞帳損失要達到260億美元。而花旗銀行所宣布的因為次級按揭業務的損失是110億美元。花旗銀行的資產比匯豐多,是美國本土銀行,營業網點比匯豐銀行多,業務量肯定要比匯豐銀行多。但信息顯露出來的是花旗銀行因按揭業務的損失要比匯豐銀行小。為什麽?花旗銀行不可能先知先覺,業務水平也不可比匯豐的業務水平高多少,唯一的解釋是現在的蓋子還沒有揭開,顯露出來的次級按揭貸款業務虧損隻是冰山的一角。一大部分的虧損還隱藏在帳務處理的海水之下。

 大家不要小看了美國的會計帳目處理,我國2007年1月開始引進美國的會計製度之後,原來超過70%的虧損企業在一夜之間,就是套用美國會計製度以後,我國的上市公司全都標紅,贏利多多。經濟發展有靈丹妙藥嗎?沒有!實際的物質生產和財物隻能靠勞動來創造。所謂的贏利和增長多數是帳目處理出來的“虛擬財富”,這樣的財富是在挖社會牆角,將問題掩蓋、延遲處理,到頭來就是整個社會來買單。美國的次級按揭業務本來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來設計的,房屋按揭是銀行業務裏麵最為安全的業務,因為有實物資產做抵押,又是不足額的抵押,即使出現還款問題,沒收房屋再拍賣也能夠收回成本。可現在的次級按揭業務與初始的房屋按揭業務有本質上的不同,美國的金融家將發展按揭業務開發的房地產公司或者金融按揭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總體的打包,然後包裝成贏利能力良好的業務,將之證券化。證券化的本質引申自股票市場,也就是你擁有所有權,但你沒有經營權。實物資產和業務的運行是在美國本土發生,你如果看好這個業務,就請投資吧。但投資的風險是你的!你所買的證券賺錢歸你,損失也歸你。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的金融家就需要大量的房屋按揭業務來填充這些債券業務的資產量,因此就發生了無首付按揭業務、無資產保證按揭業務、頭一兩年不用付按揭款或者低按揭款的大量房屋貸款合同由此產生。美國的政府並不是不知道這樣的風險,但發行成債券則風險是全世界的。可以說美國政府在明知道隱患的情況下允許這樣操作,因為騙來的資金和資產最終還是進入美國的市場係統,即使發生危機則損失由全世界的人來負擔。在這樣有政府背景操作的過程中,專業的評級機構也變成不專業了。標準普爾、穆迪對於美國經營次級按揭貸款業務的公司評級不是AA,就是AAA。有政府背景的宣稱,加上權威評級機構的“審核”評級,在加上人們對於傳統房屋貸款業務的信任。美國的次級按揭債券就這樣拖累了整個世界。

 早在2005年的二月格林斯潘就指出房利美與房地美兩家政府經營的房地產按揭業務不正常需要整頓,但美國的財政根本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整頓。因此格林斯潘在身體狀態良好、無政府和其他壓力、業界信任的情況下引退。現在想來格林斯潘是害怕“東窗事發”,留下曆史惡名。果不其然,在格老退休沒多長時間,次次級按揭問題就爆發了。花旗銀行雖然宣布損失110億,但沒有公開的損失應該更多。美國政府計劃轉嫁危機,騙取資金到美國後,由各國的政府和商人來承擔次級按揭業務的損失。損人利己的計劃雖然完美,但人算不及天算!因為次級按揭危機人們加重懷疑美國政府信譽。而偏偏在這樣的時候美國政府因為財政問題需要靠美圓貶值來吸取贏利。結果人們隨著也開始對美元產生了懷疑,這樣美國政府賴以生存的美元國際流通貨幣地位就不穩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對美國最好的評價。

  辛一山

《聯合早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