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正文

生於七十年代的山村-教育篇

(2010-01-25 07:46:39) 下一個
       

生於七十年代的山村-教育篇

(10-01-26 12:23)

 

    我於七十年代中期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邊緣的一個三麵環山的小村莊。那兒基本是靠天吃飯,地裏刨食。隻要是能走出大山的懷抱,離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基本上就是村裏的傳奇人物。除了當兵複員或者當工人農轉非外,還有一條實現這個夢想的路就是讀書考大學。我在求學這條路上一不小心走了整整二十年,從小學讀到博士,從跳龍門讀到上賊船。現在再回頭領略一下自己沿路走過的風景。

 

老師:我們那時候計劃生育還沒有實施,村子裏孩子多,我們可以在本村讀到小學四年級或者五年級。我們的老師也是本村的農民,雖然在教書,家裏也種著地。老師們都是全才全能的,一人帶一個班甚至兩個班,從語文數學到自然地理到美術體育……農忙的時候就下地幹活,讓學生上自習,實在忙不過來還可以讓學生們到地裏幫忙。初中老師上課開始分科,但他們也並不是局限於某一個專業,那個科缺人手就教那個科。他們的文化程度也基本是初中水平,自己也沒有什麽專業,所謂的專業也就是在某個科多教了兩年經驗多積累了一些罷了。我初中二年級的物理老師夏元鵬是高中畢業,看他做物理解數學樣樣拿手的樣子,我們都佩服五體投地。我那時給他當物理課代表,有一次去取作業本時我問他,“夏老師,你是不是將來可以得諾貝爾獎呀?”可以看出,他已經是我心目中諾貝爾獎級的人物了。學生:我上學的那個時候班裏的學生大小不等,同一個班裏年齡差別在四五歲是十分正常的。有的學生一個人都能挑兩桶水了,而有的學生兩個人才能抬一桶水。這些大的學生多是班級裏的勞動委員,幹活有力氣,給老師擔水生爐子之類的比較方便。造成這麽大年齡差別的原因有幾個,一是上學時年齡就不整齊劃一,有的家裏沒有人管就提前上學了,有的家裏有個弟弟妹妹需要照顧就在家多呆一年幫著看孩子;二是那時還有升級考試,幾乎每年都有學生不能升級。這會造成老一年級現象,就是說個別特別笨的學生上了幾年學都在一年級呆著不動。為了不讓這些人拉班級的後腿,他們多會在正規一些的考試中請病假,或者是找人替考。第三個原因是有時班裏升到上一級的學生不夠一個班,那就全體學生再留一級,但這個不多發生。我有一個同學曾經就是第一年沒有通過升級考試留了一級,而接下來的一年通過了但升級人數不夠再留一級。

 

家長:那時候家長對上學並不是很重視,這倒不是說他們不知道讀書考大學好,而主要是因為考學在我們那兒隻是以小概率事件發生著,全村人多少年的努力也沒有收獲幾個大學生。記得我爸爸在得知我們村出了一個大學生後趕緊到那家去祝賀,我想他更主要的是想見識一下那個學生是如何的三頭六臂。在這種大背景下很少有人覺得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會砸在自己的頭上。多數家長的觀念就是如果學習不是特別優秀就趁早下來種地,既少花錢還早掙錢。至於孩子的作業家長肯定是少有問津的,他們關心的是孩子把作業做完後抓緊去幫著大人帶孩子,拔兔子草或者放鵝喂牛。對班裏的尖子學生而言,考初中中專是第一選擇,這對農村人來講比考高中讀大學更為省錢省時高效。其實那個時候的學籍管理不是很嚴格,很多學生會在初三複習幾年後考取中專或者高中。這也是為什麽考上學的多是當官的當老師的或者當醫生的等有些身份地位的人的孩子,因為他們更為重視。

 

條件:我讀小學時,一個教室內有時會同時有兩個年級的學生,我們稱之為複室班,老師先給一個年級的講完後讓學生做練習,然後再給另一個年級的講。我們的練習冊從來是用了正麵再用反麵,一支鉛筆一直用到抓不著。到了初中後我們有夜班,因為沒有電,我們就用那種汽油燈來照明,下課後如果還想學習就自已點個小煤油燈,經常一不小心把前額的頭發燒的焦乎乎的。下夜班後就住宿在親戚或者同學家裏。到高中後終於有宿舍了,那就是一個大屋子裏有三排大通鋪,上下兩層,幾十個人擠在一起。吃飯睡覺都在那裏,加上沒有洗澡條件,裏麵的環境味道可以想象。用我們級主任的話講,要不是有進去的動力一下就被裏麵的味道打出來了。當時一個同學入睡很快,呼嚕聲又大,搞得其它同學睡不著,實在受不了了就往他身上扔個掃把緩解一下。至於其它的體育美術文學之類的條件就不要提了。小學時見過水泥乒乓球台,但沒有見過帶膠皮的拍子,因為都是用桌盒擋板據成的;初中時見過籃球架,但沒有摸過籃球,隻見一個新分來的老師打過,後來才知道他那個動作叫三步上籃;高中時開始見到圖書室,但沒見學生到那兒借過書,讀過的課外書基本就是武俠言情再不就是故事會。大學一年級參加學生會麵試,人家問我《圍城》《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誰,我想了半天後搖了搖頭。當時所有的人裏可能隻有我不知道,莊戶孩子見識少呀。後來一生氣在大學一年級泡了一年圖書館,給自己補了補。

 

在這種環境下讀了一年又一年,到大學時才知道中學還分重點非重點,大學還分一本二本三本。說到底,我原來從來就沒有在重點中學讀過書也沒有考上一本二本的大學。沒有這種概念也好,我從小到大也沒有感覺自己所處的環境有多差,老師水平有多低,相反還很佩服他們,感激他們。同時對自己走到今天也很得意,經常在那種十裏挑一的獨木橋上涉險通過。老師,學生這廂有禮了,謝謝你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