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代重殲:伊朗戰爭或即將打響-試讀美解密伊核情報

(2007-12-06 18:34:23) 下一個
四代重殲:伊朗戰爭或即將打響-試讀美解密伊核情報

就在12月3日,美國情報部門解密的一份情報顯示,伊朗在四年前,也就是2003年,就已經中止了其核武器研製計劃。筆者在這裏嚐試解讀美國此行為。不得不說的是,由於客觀條件限製,很多推測原則上來看不嚴謹,隻是希望能夠起到些許拋磚引玉的效果。

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是強行突破了安理會框架內的反對,並沒有進行過多的戰略欺騙。若美國要展開對伊拉克的打擊,未必會沿用這種模式。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美國麵對的是業已出現巨大裂痕的大西洋聯盟。現今,情況卻並非如此。美國完全可以更多情況下顧及歐洲國家的感受。因此,戰略欺騙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

從布什的一貫對外政策行為上能夠看到的就是攻擊性。單單一份解密情報,無法推斷是否戰爭爆發前的戰略欺騙。可是,從布什政府的本性來看,這種可能性並非不存在。

外界曾經推測,布什將有可能在其卸任之前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以解決伊朗問題。若這種猜測成為現實的話,在未來一個時間段開始進行戰略欺騙是非常可能的。情報這種東西,具備相當的可塑性。明天的情報,就可以推翻今天的情報。情報部門為美國政府背黑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一鬆一緊,就可以達到讓各國外交部門反應不及的目的。

關於是反對派以解密情報的方式來打擊布什政府的推測,可能性不大。所解密的情報,打擊的不僅僅是布什政府,還包括了美國。另外,曆史上多見政府利用情報部門打擊反對派,卻少見反對派能夠利用情報部門來打擊執政政黨。

筆者比較在意的是第三種可能性。即這份情報的解密,有可能是美國準備緩和局勢的試探性信號。

如果說阿富汗戰爭及之後在阿富汗境內的軍事行動對於美軍來說隻是一次小規模部署,那麽伊拉克戰爭及之後的軍事行動對於美軍來說就完全是一次中等規模的戰爭部署了。部署行動持續這麽長時間對於美軍所帶來的戰爭消耗是巨大的。這一點,從美國的戰爭撥款數量就完全可以看出來。巨大的消耗,短期內不會拖垮美軍,卻事實上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特別是當前美國國會已經不在共和黨手中的情況下,預算問題的解決以及隨之而來的國會角力,對於布什政府和共和黨來說,都是個不小的難題。

回首四年前的伊拉克戰爭。

薩達姆的石油歐元結算政策,對於美元信用的打擊是美國無法忍受的。這是伊拉克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法國和德國在那場戰爭之前的反對態度,從這個因素上來說,非常容易理解。

在縱向看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到現在的伊朗問題的時候,筆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之前,甚至包括筆者自己,也形成了普京總統是個一貫強硬的總統的思維定勢。可是,01年的阿富汗戰爭時,同樣是普京總統。他不僅僅支持布什政府的反恐戰爭,還給北方聯盟提供了武器,同時對美國開放領空。這也就是說,無論普京的強硬是否是一種本性,至少在那個時期,並無明顯的特征,也並非是無策略的強硬。

伊拉克戰爭前,普京的態度就完全不同了。我們無法單單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解釋普京態度的轉變。因為,阿富汗的地緣政治位置及後續影響,至少和伊拉克是一個層麵上的。中亞對於俄羅斯的意義也不小。

反恐風潮是一種解釋,但還不夠。

事後看來,伊拉克戰爭讓美國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誠然,高價油讓世界對於美元的需求旺盛了,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美元。可是,高價油又說明了美元客觀上在貶值。美元危機的最大問題是通脹而不是信用。戰爭短期內增加了美元需求,長期看卻是更大幅度的通脹。僅此解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也是不夠的。

美國人的十幾萬軍隊留在伊拉克,每年大量的傷亡和隨之而來的人道主義災難,包括戰爭本身,都嚴重打擊並削弱著美國的軟硬實力。難道,這些代價,就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這麽簡單?至少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甚至,作為下一步對伊朗動手的基地也僅僅隻是一個猜測。當前,無法驗證這種猜測的真實性。究竟是什麽,讓美國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

有人說,美國最忌憚的是中國。可是,這種說法從伊拉克戰爭付出的巨大代價來看,似乎無法解釋。至少,伊拉克戰爭對中國的傷害沒有美國付出的代價那麽大。效費比上,完全不合理。

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一定是要維護他的霸權。那麽,美國霸權的源泉是什麽?答案是——美元。

正是美元霸權支撐了美國霸權。在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元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歐元——一種潛在的世界貨幣。因此,筆者在這裏進行一個推測,歐元是迫使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主因。

歐元的支撐,毫無疑問,就是法國和德國,就是法國德國領導下的一個走向一體的歐洲。歐元本身威脅美元地位,與美國拉開距離的歐洲又會動搖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這是一個雙重打擊。而一旦歐洲仍然依附於美國,則歐元的公信力就無法撼動美元,歐元的威脅也就小了。

人們經常性地談論俄羅斯的資源和歐洲的資金聯係到一起的結果。那麽,2003年,正是這種情況可能出現的狀況。資源加資金契合在一起,安全問題由於經濟聯係的深入而不再成為擔憂,那麽,歐元,又為什麽不能衝擊美元?

伊拉克戰爭,把這種可能性打掉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一場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向世人展示了他無可匹敵的力量。法國、德國,再加上俄羅斯,對於他的行動束手無策。無論法國、德國,在此後都無法避免一種陰影。那就是,即便加上俄羅斯,他們現在而已仍然無法和美國玩。美國人為伊拉克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法國和德國,卻是首先退縮的人。美國人勝利了。

之後,美國四年時間,反導,顏色革命,拉開了俄羅斯和歐洲的距離。無論是法俄聯盟還是德俄聯盟,都是短時間內不會再出現的問題。

換一個角度來看,俄羅斯有沒有可能是在逼迫美國去發動一場伊拉克戰爭?對抗,隻是普京的一個政治手腕。而當年的立場,則是為這種手腕提供支撐的基礎。

俄羅斯現在的聲音越來越響,人們首先能夠想到的兩個字——石油。對,高價油給俄羅斯帶來的巨大的難以估量的經濟動力,極大地推動了俄羅斯的複興。也就是說,俄羅斯是高價油的受益者。從伊拉克到伊朗,哪兒沒有俄羅斯的影子呢?

美國,是世界油價的頭號掌控者。可是,他操縱油價也要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為了提高美元需求打擊歐元,他製造通脹,製造高油價。當然,這個過程有受害者,也有額外的受益者。對於那些受益者,美國照顧不過來。他不可能做到,隻有俄羅斯一個國家油價低吧。當然,同時的受益者還有伊朗、委內瑞拉這樣的反美勢力。這都證明了,美國利用油價打擊一頭的時候,必然兼顧不到另外一頭。

筆者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情報解密的時間是12月3日,而俄羅斯杜馬選舉是在12月2日進行的。

對於俄羅斯這次選舉的意義,很多評論。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日益在普京的掌控之下,而美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也和葉利欽時代大相徑庭。一個普京掌控下的後普京時代的到來並非不可想象。一個與美國對抗的,不可控的,快速複興的俄羅斯,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來說,絕對會成為巨大的障礙。

因而,美國人有可能把俄羅斯杜馬選舉當成是一個標誌。而解密情報就是試探性的第一步。至於究竟是否如此,還要看未來事態的發展。關於這些,筆者隻能做一個進一步的猜想。

東歐的布局進行到現在,基本上完成了。美國人有理由相信,類似伊拉克戰爭前的狀況不會再出現。因此,美國人想要開始限製俄羅斯,或者說限製普京的發揮了。因為任其繼續下去,遲早尾大不掉。

美國的目光瞄準油價應當不令人意外。當年,為了幹掉前蘇聯,美國人不就使用了油價這一武器嗎?

當然,由於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特別是美元購買力的降低,油價回歸伊拉克戰爭前的水平是很難想象的事情了。可是,美國人仍然有理由防止油價的進一步上升,甚至一定程度上打壓油價。因為,這樣,至少可以遏製普京、查維斯等對頭繼續上升的勢頭。不給他們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局勢的緩和,對於美國來說,意味著海灣地區的軍事消耗的降低。也意味著美國將有時間和空間進行新一輪的布局和調整。同時,還抽空了包括俄羅斯、伊朗以及委內瑞拉等反對勢力的實力。即便從長遠對伊朗的可能打擊來看,這種選擇也並非沒有可操作性。畢竟,若美國短期內並不計劃拿下伊朗,而高油價又持續給伊朗及其身後的俄羅斯輸血,則隻能讓伊朗問題的難度越來越大。

至於事實的真相,天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