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中龍鳳: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名將?

(2008-05-25 12:23:48) 下一個
看到許多貼子都在就“誰是中共軍隊第一名將”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我覺得網友們都在憑自己的片麵看法評價中共軍隊的高級將領。而且多半在林彪與粟裕之間作高下之分。殊不知中共軍隊的高級將領中名將是很多的。在波瀾壯闊的戰爭年代,光靠一兩位名將是不可能在幾年時間達到打敗強敵,統一中國宏偉大業的。

    中共的元帥隊伍中,共有十位成員,其中朱德元帥從未直接指揮過作戰任務,是象征性的人物;羅榮桓是政治元帥,也沒有指揮過大的作戰行動;陳毅元帥雖然一直擔任中共一個戰略方麵的軍事主官,但他的作戰指揮都是依靠粟裕來完成的,而且到最後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時,他已經離開了軍事指揮的第一線而被粟裕取代;賀龍元帥雖然也一直是軍事幹部,而且在抗日戰爭中長期擔任八路軍120師師長,但中共領導人也許是知道他指揮作戰的能力平平,沒有交給他太多指揮作戰的任務;聶榮臻元帥也曾長期擔任115師政委,解放戰爭在華北時作戰上也沒大的建樹;葉劍英元帥一直從事參謀工作,長期擔任八路軍參謀長,沒有直接指揮過大的作戰行動。中共的其他九位大將,除粟裕以外都沒有擔任一個戰略方麵的軍事主官。

   在中共高級將領最優秀的名將之中,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為出類拔萃的,但在這五個人中間,誰最有才幹,指揮打勝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我覺得在這五個人中間差別是不太大的。因為他們各自所處的戰區環境不同,領受的作戰任務不同,戰區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給予的關注程度也不同。當然,這五個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於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揮作戰的方法和各自的戰績方麵有些區別,但僅就這些區別是不能確定這幾位高級將領的指揮水平高低的。我認為這幾位將領在戰爭的指揮藝術和作戰功勞方麵各有千秋,並不能說哪個能幹很多而哪個又差很多。

    現我就自己知道和查閱一些資料所得到的結論對以上五位名將作一個粗略的評價。 
    二、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戰爭期間在湘軍當團長,1928年率部與滕代遠,黃公略組織平江起義參加革命。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紅三軍團總指揮,這個軍團是彭德懷以平江起義部隊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與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同時是紅軍時期是毛澤東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堅定的基本部隊。
在紅軍長征途中最慘烈的湘江戰役中,他與林彪的紅一軍團同時堅守湘江上下遊兩個陣地,控製了湘江30公裏長的江麵,為紅軍首腦機關安全過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彭德懷是八路軍副總指揮,到抗日戰爭中後期,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壯大形成山東、華東、華北、山西和晉綏地區幾大根據地後,軍事指揮工作已經轉到各方麵大員手上,彭德懷不再承擔具體指揮任務。

    彭德懷軍事指揮藝術的高水平發揮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那時彭德懷處於中央首腦機關的延安,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都集中在東北、華北、山東、蘇北、中原這幾大區域。1947年3月,國民黨西北王胡宗南調集二十萬精銳謫係主力進攻延安,延安當時隻有所謂的留守部隊兩萬多人。而且裝備極差,但彭德懷主動要求擔任西北地區的軍事指揮任務,就用這兩萬多人與國民黨胡宗南部二十萬大軍對抗,在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的條件下,要作這樣的決定是要很大勇氣和自信心的。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解放軍以兩萬多人的力量,經青化貶、羊馬河、蟠龍、沙家店、榆林、宜川等一係列戰役,深重地打擊了胡宗南部蔣軍。到1948年中旬,彭德懷領導下的西北解放軍徹底扭轉了西北地區敵強我弱的態勢,並成功收複延安,部隊已由最初的2.6萬人發展到7個縱隊15.5萬人。1949年初全軍整編後,編為兩個兵團。即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然後與華北調入的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和第二十兵團(第十八兵團後入川歸二野指揮)合兵一處,形成強大的第一野戰軍。彭德懷又率領第一野戰軍收複整個西北。並出兵新疆。彭德懷在整個解放戰爭開始時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少,裝備最差,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最懸殊、地理環境最惡劣的一支部隊。仗能夠打成這樣,並形成席卷西北之勢確實非常不容易。

    彭德懷軍事指揮藝術的第二次高水平發揮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前彭德懷力排眾議,以超人的膽略和極強的自信心承擔起誌願軍的領導和指揮任務,毅然入朝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作戰,並創造了解放軍以弱勝強、打敗強大美軍的新紀錄。彭德懷在朝鮮指揮對美軍作戰的經典戰例是第二次戰役。1950年底,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徹底截斷了北朝鮮軍隊的退路和後勤補給線,整個朝鮮半島已經落入美軍之手,戰線迅速逼近中朝邊境。美軍指揮官、也是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率領著裝備精良士氣正盛的美第八集團軍、第十軍和十多萬南朝鮮軍隊,眼望著前麵不遠的中朝邊境線,急切地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以取得他軍事生涯中又一場輝煌的勝利。

    彭德懷在第一次戰役取得小勝的基礎上,故意示弱於美軍,其實彭德懷早已在美軍的進攻之路上布好了口袋。麥克阿瑟果然中計,置已經出現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於不顧,揮兵急進,發起了他號稱的“聖誕攻勢”。待美軍進入預設的袋形陣地後,誌願軍突然發起進攻,麥克阿瑟猝不及防,全線潰敗。此戰獲得巨大勝利,一舉將美軍趕至三八線附近,而且在戰役進程中多次圍住了美軍的重兵集團,隻是由於誌願軍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無法達成殲滅的目的,致使美軍又多次得以成功地逃脫。

    彭德懷指揮作戰的特點是勇猛頑強,豪氣衝天,而且也極其善於靈活指揮,避實就虛,以少勝多,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經曆首開了中共軍隊對外作戰並戰勝世界最強大敵人的經典範例。經朝鮮一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之威名遠播世界。

    三、林彪元帥
    林彪1907年生,湖北黃岡人,那是一個非常容易出人才的地方。中國有句名言,“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老”。現在那個地方又是長期保持全國高考升學率最高的地方。其教育方法和高考策略被教育界稱為“黃岡兵法”。

    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為中共奪取天下所立戰功最大的一位,林彪在1949年指揮百萬大軍從東北進關時年僅42歲,1955年被授於元帥軍銜時年僅48歲。林彪在戰爭年代一直是解放軍及其前身紅軍、八路軍的高級將領,號稱從沒當過副職的唯一的人。其軍事指揮藝術和風格以精於算計,奇出巧打而聞名於世,他在戰爭中總結的“一點兩麵”“四快一慢”“三三製”等戰術動作和規則成為解放軍後來的戰術教程。在抗日戰爭初期的1937年日本侵略軍士氣正盛之時,以一個平型關大捷聞名天下。尤其是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率十一萬裝備低劣的八路軍出東北,三年後的1949年初,成為統領一百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解放大軍的最高軍事長官。由於林彪在戰略戰術和軍事指揮藝術方麵的高超水平,在東北的三年中林彪連破國民黨軍杜聿明、陳誠、衛立煌三員大將,一時成為國民黨軍的克星。林彪麾下戰將奇多,部隊的戰鬥力也非常強悍,其中38軍在朝鮮戰爭中獲彭德懷元帥“萬歲軍”的美譽。

    林彪的用人也有出奇之處,林彪的心腹愛將李作鵬,有“大燒鍋”之稱,酒量如海,原在林彪的東總司令部當參謀處長,林彪見其為人豪爽,而且膽略過人,參謀處長也當得不錯,是個在前線領兵打仗的軍事指揮人才,後來林彪把李作鵬放到六縱當了司令員。並兼任16師師長,縱隊司令又兼師長,這在解放軍中是罕有的現象。林彪破格提拔任用的另一個人是鍾偉。此人原在東北野戰軍任第五師師長,有“小巴頓”之稱。由於在1947年三下江南戰役時靠山屯一仗不服從命令,調動了東野總部的指揮而打出了名。因鍾偉的出色戰績,林彪破格把鍾偉由五師師長提拔 為十二縱司令員。

    憑心而論,林彪在中共高級將領中最受毛澤東器重,視同已出,每每委以重任,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國民黨軍隊遠離東北,調軍隊不易,國民黨軍與林彪帶往東北的部隊在數量相比並不占絕對優勢。國民黨當時進入東北的隻有第十三軍、第五十二軍、第七十一軍、新一軍和新六軍共五個正規軍十五萬人 ,加上一些收編的地方雜牌武裝,能夠統一指揮的兵力共二十多萬人 ,八路軍出關的基本部隊是十一萬 ,而且也是八路軍、新四軍中的骨幹力量,到1945年底曾一度達到27萬。與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基本持平。隻是在武器裝備方麵稍遜一籌。1946年國民黨軍在其名將杜聿明指揮下將林彪趕至長春以北後就感覺兵力不足而采取守勢。由於林彪在東北靠蘇聯支持,並隨軍搜帶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武器彈藥,利用國民黨軍兵力不足而停止進攻的機會,經過最初的失敗後又在短時期內迅速恢複了戰鬥力,而且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整個黑龍江及省內數個大城市都在解放軍的控製之下。後方穩定可靠,這也是中共其他方麵軍事主官沒有的優勢。在這樣的有利態勢下,再加上林彪的個人天賦,取得明顯的軍事勝利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由於林彪作戰精於算計,對客觀條件的考慮過分精到,造成他在1950年對抗美援朝作戰的信心不足,拒絕出任入朝作戰最高指揮官,這也成了他在解放初期長期不能得到重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林彪身材不高,外表文靜,少言寡語,由於在平型關大捷後被閻錫山的友軍開槍誤傷中樞神經,致使其長期身體虛弱。他在蘇聯養病期間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暴發,據說在蘇聯的一次最高級軍事會議上,列席參加的林彪對德軍進攻法國的方式及線路的準確推測給斯大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斯大林甚愛其才。 1950年毛澤東首訪蘇聯時,傳說斯大林願意用十個裝甲師換林彪。這些傳說使得林彪的身世頗富傳奇色彩。

    林彪的另一個傳奇身世是林氏有三兄弟先後在中國共產黨內任高級領導人。林彪原名叫林育容。其堂兄之一林育南,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即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早期領導人和理論家之一,後因叛徒出賣被捕。1931年林育南與何孟雄、李求實、胡也頻、殷夫、柔石等24位中共其他早期著名人物一同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殺害,時年33歲。堂兄之二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擔任中共全國總工會常委兼海員工會總書記。 1933年1月奉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蘇聯,並擔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的1935年12月,林育英奉共產國際的委派,化名“張浩”經蒙古隻身返回中國,並重新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聯係。最為重要的是在林育英的努力下,張國燾取消了偽中央,並同意接受陝北中共中央的領導,最終促成了三大紅軍主力的大會師。1937年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林育英出任首任129師政委。因林育英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身體受到嚴重損害,於1942年病逝於延安。林育英的去逝令毛澤東非常難過,並親自為之抬棺送葬,他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位親自抬棺送葬的人。 

    四、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1892年生,四川省開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了 “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級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是中共內少有的在蘇聯軍事學院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高級指揮人員之一。劉伯承意誌堅定,作戰勇敢,北伐戰爭前在討伐袁世凱的作戰中傷及右眼,他在做手術時堅持不用麻藥,因而被稱為“當代關雲長”,在川軍中素有“軍神”之美譽。

    劉伯承在紅軍時期由於沒有直接擔任作戰部隊指揮官而少有建樹。1937年劉伯承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師長,並長期擔任一個戰略方麵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此一項任命也為劉伯承元帥提供了得以充分發揮其高超軍事指揮藝術的表演平台。最能說明劉伯承軍事指揮才華的是1945年8月抗戰結束之時與國民黨閻錫山部隊打的上黨戰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閻錫山按蔣介石密令於8月16日命令第八集團軍副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1.6萬餘人襲占了八路軍從日偽軍手中解放的以長治為中心的上黨地區六座城市。劉伯承隨即調集太行縱隊的陳錫聯部、太嶽縱隊的陳賡部、冀南縱隊的陳再道部三個軍區的主力及地方兵團共3.1萬人,於9月上旬展開了共產黨軍隊自建立以來首次較大規模的與城市攻堅戰相結合的運動戰——上黨戰役。八路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一直都是分散作戰,部隊還沒有大兵團集中進行城市攻堅作戰的經驗。但在劉伯承的指揮下,用20天時間全部攻下除長治以外的5座城池,殲敵五千餘人。並將長治之敵一萬多人團團圍住。閻錫山為了解上黨之圍。派第七集團軍副司令彭毓斌率2.2萬人,攜帶24門山炮從太原南下解長治之圍。劉伯承巧施“圍城打援”之計,以其大膽而又精到的戰略戰術和預測能力,除留一個團一千多人看住長治之敵一萬多人之外,將攻打長治的所有主力部隊悉數北調參與圍殲敵援兵的戰鬥。並將援敵合圍於屯留縣老爺山地區。激戰5日,全殲敵援軍,主將彭毓斌自殺身亡。

    用一個團一千多人看住長治城內的敵人一萬多人,這是一個非常大膽而又奇妙的創舉,也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用兵史上的一個奇跡。如果在劉伯承全力圍殲援敵之時,長治城內一萬多敵人破城而出,不論是夾擊解放軍還是棄城逃跑,對劉伯承都是一個十分難處理 問題。但是長治城內這一萬多敵人就是乖乖地呆在長治城內,即沒有棄城而逃,更沒有出城與太原援敵一道夾擊解放軍,這說明劉伯承在作戰指揮過程中對敵我雙方的態勢、心裏活動、部隊的作戰能力、戰場的地形地物的了解和掌握都達到了十分準確的程度。

    當太原2.2萬援軍被全殲,安守長治之敵史澤波在耽誤了寶貴的五天時間後才如夢方醒,率餘部一萬多人棄城西逃。按劉伯承的預先布置,太嶽縱隊司令員陳賡立即率部隊取捷徑,經三天追趕,在沁河東岸的將軍嶺、桃川村一帶截住西逃的史澤波萬餘人,激戰6小時全殲逃敵,史澤波被俘。至此,上黨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3.5萬人。這次戰役創造了解放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國民黨軍隊的首次大規模運動攻堅殲滅戰,並創造了在一個月內以3.1萬人 全殲3.5萬人的以少勝多戰爭奇跡。

    解放戰爭全麵暴發後,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接連取得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呂梁、汾(陽)孝(義)戰役和滑縣、巨(野)金(鄉)魚(台)等戰役的勝利。到1947年6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已發展到42萬人。在這一時期內,劉伯承通過戰爭手段極大地發展和壯大了部隊,在1947年的時候,二野部隊有這樣的大發展,這在解放軍各戰略集團中也是少有的。

    1947年6月10日,劉伯承、鄧小平遵照黨中央打到外線去的指示,率部執行挺進中原的戰略任務。劉伯承是個黨性原則很強的人,對中央指示堅決執行。說老實話,劉鄧部隊脫離根據地千裏跋涉前出大別山窮困地區作戰有多少戰略意義那是中共中央戰略家的事,但對於劉伯承及部隊來說,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損失,重武器全部丟失,人員損失也很嚴重。有一部電影叫《挺進中原》,看到劉伯承帶部隊在毫無防禦手段的情況下,頂著天上敵人飛機的轟炸和地上敵人的四麵圍攻,一邊作戰,一邊通過黃水漫漫的黃泛區向大別山前進,象這樣的情況部隊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到了大別山區以後,劉伯承又取得了一連串的戰役勝利。在1948年中連續進行了 洛陽、宛西、宛東、豫東、襄樊等戰役,其中襄樊戰役被朱德譽為“小型模範戰役”。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戰軍主力又憑借不足的重武器,和受到極大削弱的部隊,又相繼攻克了鄭州和開封兩大堅固設防的城市,這是劉伯承指揮城市攻堅戰的又一次酣暢淋漓的發揮。

    劉伯承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並不象粟裕那樣搶眼,整個二野部隊幾乎都是在為三野當配角,主要原因是粟裕的三野部隊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幾乎都是在自己長期經營的根據地江淮地區作戰。沒有受到二野脫離根據地前出大別山那麽大的損失。而淮海戰役的規模是巨大的,動輒是十幾萬幾十萬人的大規模集團作戰,而劉伯承帶入淮海的部隊隻有十幾萬人,而且重武器十分缺乏,但這並不能說明劉伯承指揮作戰能力的高下。 
    五、粟裕大將
    粟裕,侗族,1907年生,湖南省會同縣人。1924年3月,十七歲的粟裕考入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師範讀書,並在此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夏,國民黨長沙守將許克詳發動以清共為目的的“馬日事變”,常德也受到影響,粟裕深夜潛出學校,前往江西參加了南昌起義。一介書生粟裕從此走上他波瀾壯闊的從軍道路。1955年他被授予的解放軍大將軍銜時,是所有十位大將中年齡倒數第二的一位,僅超過比他小的許光達大將一歲。也是十位大將中唯一擔任解放軍一個戰略集團最高指揮員的人。

    粟裕在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中屬於年齡小,資曆淺的人,1927年剛參加革命隊伍時隻是一名普通戰士。但粟裕憑借自己超人的才幹以及對戰爭理論超常的悟性,使其很早就在紅軍中脫穎而出。他1928年4月隨朱德陳毅上井崗山,1930年12月即任紅65師師長。31年9月又任紅軍王牌,紅四軍參謀長。紅軍長征時,他與陳毅都留在江西老根據地,沒能與紅軍主力同行。這也為他日後與陳毅的默契配合以及對戰爭指揮藝術行雲流水般的發揮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粟裕最初引起中共高層領導的注意是在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7月由他指揮新四軍一部與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進行的黃橋決戰。向他進攻的國民黨韓德勤部是三萬人。而當時粟裕手上隻有5千人。此戰的最後結果是粟裕的五千人打敗了韓德勤的三萬人,並將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生俘。延安的毛澤東得知此事後興奮地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今後可以指揮四五十萬人馬”。

    粟裕第二次戰爭指揮藝術的大手筆地發揮是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稍有曆史常識的人對孟良崮戰役的結局都知道。關鍵是戰役展開的時間是1947年。這時解放戰爭開始剛剛一年,敵強我弱的現狀並未改變,而且麵對的是全部美式裝備、在國民黨軍中有“禦林軍”美名的敵整編第 74師。戰爭打到中途時,形成了解放軍5個縱隊包圍著74師3.2萬人,外圍國民黨25萬大軍又正在收攏對解放軍的包圍圈。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是考驗戰役指揮員作戰意誌、作戰技巧和部隊素質的最關鍵時刻。最後粟裕經受住了考驗,不僅全殲了74師,而且還帶著繳獲的大量美式裝備,押著2萬多名俘虜,成功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過後陳毅對粟裕在此戰中的評價是:“有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的勇氣和才幹,陳毅的此番評價對於粟裕來說毫不過分。

    粟裕戰爭指揮藝術的最高水平發揮是在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經過在中國的各種文章中記述得相當多,但粟裕在其中的表現最令人佩服的是他首次向中央提出了展開淮海戰役的建議。這說明,粟裕不僅具有一般戰役指揮員所應該具備的戰役眼光,而且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眼光。中央也對粟裕有著充分的信任。為了讓粟裕真正地全麵指揮好這次戰役,事先將三野司令員陳毅調到了二野當副司令。粟裕在淮海戰役表現中第二個令人佩服之處是,當時解放軍對國民黨軍是60萬對80萬,人數不占優勢。而且淮海戰役是由“小淮海”打成“大淮海”的,也就是說這次戰役是在進行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事先並沒有完整地預案或預測,這就要求作為最高指揮員的粟裕有高超的應變能力;對自己部隊有最真實的了解與掌控;對敵我態勢及其發展有最清晰的判斷;對戰爭理論有最深刻的領悟和運用。顯然這幾點粟裕都做到了。所以淮海戰役是粟裕勝利了。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三野部隊一下子發展到了四個兵團,80萬人,而且裝備精良。成為解放軍中另一支與林彪部隊齊名的最有實力和戰鬥力的部隊。

    對於粟裕高超戰爭指揮藝術的展現還有解放戰爭開始時的蘇中七戰七捷。電影《南征北戰》中反映的萊蕪戰役,還有濟南戰役。但都不如前述三個戰役那麽驚險,那麽引人入勝,那麽有代表性。正是粟裕具備了許多方麵的優秀品質,使得其在新四軍及後來的三野部隊中由一名不起眼的支隊長、師長成長為統領80萬大軍的一代名將。

    六、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台縣人。青年時代曾幻想教育救國,山西國民師範畢業後在家鄉教書。在革命思想的引導下,徐向前毅然來到廣州,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粟裕一樣,身材瘦弱的一介書生徐向前從此走上了他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黃埔軍校畢業後徐向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教導營教官、參謀、副團長。1927年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團黨代表、師參謀長、師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師副師長,紅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軍長,紅四方麵軍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曆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校長。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

    從以上簡曆上看,徐向前擔任過的最高軍事職務是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到後來一直沒有擔任什麽重要軍事職務,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時,徐向前並不是如彭、林、劉、粟等中共其他名將一樣是負責一個戰略方麵的軍事主官,但由於他曾經長期擔任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這一要職,並指揮紅四方麵軍取得過一係列重大戰役的勝利。而且在解放戰爭時期又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獨自一人完成了拿下整個山西重任,所以在中共元帥的行列中,徐向前仍不愧為一代名將。

    徐向前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首先表現在他在1931年11月以30歲的年齡擔任紅四方麵軍總指揮,並在鄂豫皖蘇區指揮了三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尤其是在川陝根據地時期指揮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強渡嘉陵江”戰役,是徐帥在紅軍時期軍事指揮藝術的三次傑作。在徐向前高超的軍事才能基礎上,1933年紅四方麵軍2萬餘人隨鄂豫皖蘇區領導轉移到川陝根據地,僅僅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作戰,部隊又發展到了8萬人。

   由於張國燾的原因,抗日戰爭開始後,徐向前一直沒有擔任重要軍事指揮職務。而且身體一直不好。解放戰爭打響後,在他的要求下,中央軍委任命徐向前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山西方麵的作戰任務。

山西一直是二野劉伯承的根據地,當時的狀況是,山西的解放軍正規部隊幾乎全部被劉伯承帶走了,留在山西的隻有少數地方部隊和遊擊隊。經過半年的整編,徐向前硬是在這些遊擊隊的基礎上拉出了一支5萬人的有很強戰鬥力的正規軍。由此可見,徐向前不僅指揮作戰有一套,對於部隊的組織和訓練也有著很高的水平。

    部隊整訓完成後,徐向前麵對的是山西閻錫山20多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從1947年中旬開始,徐向前用這區區5萬地方部隊,在山西連續指揮了精彩紛呈的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打得閻錫山節節敗退,最終攻下整個山西,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尤其是在晉中戰役中,徐向前以6萬解放軍麵對以太原為核心,布防於北起忻縣、南到靈石、東至榆次、西至孝義、汾陽等15座城市的13萬國民黨軍,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經一係列眼花瞭亂的運動攻堅作戰,殲滅閻錫山國民黨軍一個總司令部、5個軍部、9個師、2個總隊及保警團隊、民衛軍等共計10餘萬人,解放除太原以外14座縣城,生俘國民黨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趙承授。山西解放軍一下子發展到包括三個正規軍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0萬人,為最後攻克山西省會太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戰役,徐向前不僅拉出了一支十多萬人三個縱隊(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第十三縱隊、第十五縱隊)的第十八兵團。還打出了“臨汾旅”這樣的王牌部隊。山西的城市多半有堅固的城牆,在奪取山西全省的作戰過程中,也由徐向前發明了在沒有重武器的條件下用土工作業的方式攻破堅固設防城市的經典戰例。

    山西王閻錫山曾經無奈地歎道:“我山西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這兩個人都為我所用,我就可以統治全中國,可惜他們都跑到共產黨那裏去” 。 

    七、對中共五大名將的基本評價

    一支勝利的軍隊,總會有一大批戰功卓著的將軍,但是在這些將軍中絕不會是千遍一律的樣子,一定會是各自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的。隻有這樣,這支軍隊才會是一支成功的軍隊,一支豐富多彩的軍隊,一支可能應付各種複雜局麵的軍隊。在上述五位中共名將中,也是這樣各有特點。

    1、彭德懷指揮作戰的特點是不畏強敵、勇猛頑強、豪氣衝天、而且也極其善於靈活指揮、避實就虛、以少勝多。這與彭德懷性格耿直、脾氣暴燥有很大的關係。但這種性格往往容易造成戰役結局的大起大落。比如在1948年初彭德懷率一野進行的寶雞戰役,戰役初期取得很大成功,不僅占領寶雞,而且奪取了國民黨軍存在寶雞的大量軍用物資,完全達到了戰役目的。但由於此次作戰過分深入敵後,對國民黨西北各部聯合作戰能力估計不足,致使一野部隊在戰役後期遭受敵西北各部聯合圍攻,損失很大。又比如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取得大勝後,第三次戰役越過三八線向南進攻,造成戰線太長,補給不利,攻擊能力不足。由於這些原因使誌願軍在第四和第五次戰役中受到了比較大的損失。誌願軍第180師幾乎全軍覆沒也就是發生在第五次戰役。據後來的資料反映,這與中央盲目樂觀,決策失誤有直接原因,但是彭德懷作為前線最高指揮官,沒有準確判斷情況,或是根據實際情況沒有據理力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林彪指揮作戰的特點是算計精到,細致入微,機智靈活、善於總結,但也有過分謹慎的缺點。林彪指揮作戰尤其在解放戰爭後期很少直接上前線,但他對戰場和部隊的情況卻掌握得非常準確。他在整個東北期間,一直呆在哈爾濱以南的雙城那個不起眼的小城市裏。隻是到了戰略決戰的遼沈戰役攻打錦州時才到了前線視察。林彪在東北指揮作戰的過程中經常直接指揮到師一級,而且戰機把握非常準確。這真的有點“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味道。所以才有四野那麽多強悍無比的將軍們對林彪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林彪過分謹慎的個性格卻容易造成喪失戰機,遲緩戰役進程的結局。比如在遼沈戰役攻打錦州之前,林彪見葫蘆島國民黨的東進兵團增加了四個師,他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隻準備了一桌飯,卻來了兩桌客”,意思是無法阻擋敵東進兵團的進攻,企圖臨陣退縮。

    林彪過分依懶精到的算計也讓其吃虧不小。林彪在東北時打了兩次大的敗仗。而且都是在四平。一次是1946年4月的四平保衛戰,另一次是進攻四平,尤其是1947年底進攻四平作戰,林彪就是過分依賴他精到的算計,每次投入兵力都不足,致使戰役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戰”。成就了國民黨71軍軍長陳明仁的美名。另一次失敗是在四野大軍南下的過程中,林彪座鎮武漢,搖控指揮遠在湖南中部的四野大軍。在湖南邵陽的青樹坪那個地方,被另一個精於算計的國民黨名將,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指揮有“鋼軍”之稱的謫係第7軍和第46軍打了個解放軍慣用的口袋圍殲戰,要不是四野部隊超強的戰鬥力,終於突出一部分來,險些把四野第146師全部和145師一部全殲。這次是精於算計的小諸葛算計了同樣精於算計的林彪。林彪在性格上的過分謹慎,也讓其對一些通過努力可以取得勝利的戰爭抱有畏懼心理,比如抗美援朝戰爭。象這樣的戰爭從表麵上看誰都知道確實無法打贏,但這又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象這樣的戰爭隻有彭德懷這樣性格的人才願意去打。如果中共的將軍隊伍裏隻有林彪而沒有彭德懷,中國將會怎樣?

    3、劉伯承指揮作戰的特點是指揮準確,戰機把握非常之好。而且還有性格溫和、服從性好的特點。劉伯承的服從性好的這個特點從他“千裏躍進大別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千裏躍進大別山”這一決策在戰略上的優勢現在也不太好考證,但對劉的部隊來說卻是個巨大災難,但劉伯承還是堅決地執行了。象這樣的事拿到林彪和粟裕那兒也許就並不好執行。林彪與粟裕都有幾次抗命的例子。但劉伯承卻一次都沒有。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抗命,中央的這個“千裏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決策誰執行?劉伯承的這個性格也許是一部分二野將領不太願意直接在其手下作戰的主要原因。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一個就是55年被受於大將軍銜的中共名將陳賡。陳賡名義上是二野的人,其實他直接在劉伯承手下作戰的時間很短。隻有45年的“上黨戰役”和49年的 “渡江戰役”兩次。上黨戰役後陳賡直接去了豫西,成了有名的“陳謝大軍”,而沒有去吃“千裏躍進大別山”那個虧。渡江戰役後又一直獨立地在江西、廣東、廣西、雲南這一線作戰,沒有隨劉伯承的二野主力從湖南進入大西南。而陳賡的部隊卻一直是劉伯承二野部隊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劉伯承作為一個戰略方向的軍事主官,在淮海戰役時中央卻沒有叫他擔任總前委的書記。而是安排了鄧小平去擔任這一職務。劉伯承在解放後也沒有繼續擔任重要軍職,而是去做了軍事教育工作,這也從一個方麵說明,劉的個性確實有較軟弱的一麵。

    4、粟裕的作戰指揮風格在某些方麵與林彪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隻是粟裕也許更大膽,戰略眼光更強一些。也就是說粟裕在某些方麵也許比林彪來得更優秀一些。這從他在1947年那個敵強我弱的年代,就敢於深入虎穴,在敵人的叢林之中割裂出國民黨禦林軍整編第74師這樣的強敵來予以全殲就完全可以看出。而且粟裕能夠在1948年中旬以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的身分向中央提出展開淮海戰役的天才建議,這種現象在林彪身上也是極少看到的。粟裕在個人性格方麵也有與林彪的某些相似之處就是也敢於抗命。粟裕的兩次重大抗命中的第一次是1948年上旬抵製中央讓其帶不少於三個縱隊十萬人的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江,脫離根據地向江南發展的命令,如果粟裕執行了這一次命令,也許又是一次損失慘重的“千裏躍進大別山”式的作戰行動。但粟裕卻沒有執行,而是反複向中央說明情況,最後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意見。

    第二次抗命是淮海戰役開始前,中央要調陳毅去二野當副司令,而叫年輕而又資曆甚淺的粟裕接任強大的三野司令員兼政委。我覺得這次粟裕抗命的原因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三野當時有一大批與粟裕有著相同資曆甚至高於粟裕資曆的高級將領。其中有1945年黨的“七大”就當選中央委員的譚震林;有同樣是中共七屆中央委員,新四軍組建時就擔任新四軍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張運逸;還有黃埔五期出身,抗戰時就擔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初期又擔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北平軍調部中共執行處長的宋時輪;有1945年成立華中野戰軍時任司令員的張鼎丞(當時粟裕隻是副司令);有曾經擔任過八路軍115師參謀長和新四軍參謀長的陳世渠。還有四方麵軍出身的悍將許世友。這些人個個都不是簡單可以擺平的。在這種情況下粟裕選擇留下陳毅這個資格老,為人豪爽,對自己又有知遇之恩的老師兼摯友是非常合適的。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了粟裕的選擇是十分正確而明智的。如果粟裕看重個人名利,接受了三野司令員兼政委一職,也許淮海戰役的結局就沒有現在這麽完美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粟裕的戰略頭腦不僅僅體現在作戰指揮上,在政治上也顯得異常成熟。

    粟裕外表文雅,性格溫和,以一介書生而久曆戰陣,而且從不爭功。在個人名譽上傳說他有兩讓司令一讓元帥的美名。但每遇原則問題又總能據理力爭,充分體現了一個有高超軍事指揮才能和深遠戰略眼光的軍事家的智慧思想和堅定意誌。粟裕逝世後,中央對他在軍事指揮藝術方麵的評價是:“尤其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所以粟裕是一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立下豐功偉績的一代名將。

    5、徐向前的性格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這就是十分內斂。尤其在建國後這種性格表現更為突出。這主要是因為其有在張國燾領導下長時間擔任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這個曆史汙點。在抗戰開始之前,徐向前對張國燾各種命令一直言聽計從。由於政治因素複雜,再加上年代久遠、資料散佚、依據缺乏,作為四方麵軍總指揮的徐向前,在這一問題上已經難以解釋清楚。但這些政治上的原因並不能抹殺徐向前在軍事指揮藝術上的高超水平。也許正是徐帥不事張揚的內斂性格,才使其軍事指揮過程細致周到,少有失誤,而且還往往能夠在敵強我弱十分困難條件下充分利用各種主觀和客觀條件,最大限度地取得戰爭的勝利。在川陝根據地創造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強渡嘉陵江”等戰役,在解放戰爭過程中的創造地“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一係列戰役,均堪稱徐帥戰爭指揮藝術上的驚世傑作。徐帥在其數十年軍事指揮生涯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爭範例,還在部隊整編、士兵訓練、戰役戰術協同、地形地物利用等部隊作戰能力和正規化訓練中總結出了一係列帶有教程式的理論和方法。是解放軍高級將領中為數不多的既有指揮作戰的水平,又有部隊訓練方麵的理論實踐能力的全麵型人才。

    徐向前與粟裕一樣是書生從軍,不僅如此,徐向前作為一代名將,其外貌氣質也與林彪、粟裕等戰功卓著的名將一樣稍顯文弱,完全看不到長期在血雨腥風的戰爭生活中養成的霸氣。在中國曆史上,成就偉業的名將一般都具有文人與將軍的雙重性格。徐向前亦有此等中國人最崇拜的儒將之風。也許這正是這種性格才使徐向前在其作戰指揮過程中既有軍人的血性和堅強,又有文人的文雅與精細。

    徐帥逝世後,中央在對徐帥的評價中說:“徐向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智勇兼備,果斷靈活,善於以弱敵強,以少勝多,運動殲敵。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以自己的戰爭實踐和理論,為豐富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徐向前元帥與粟裕大將一樣為中共名將隊伍中評價最高的高級將領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dogslayer 回複 悄悄話 林彪牛,不然就侮辱了老毛的眼光.一個讓四野上下心服口服的人,一個在出了9.13這樣的事情而成為典型反麵角色後卻仍在軍中擁有無可爭議的尊崇的人,差得了嗎?
yunqianli 回複 悄悄話 第一名將:林彪,無他。
zoude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甚有收獲。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