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騷擾聯合國 陳水扁樂此不疲!

(2007-08-02 17:44:33)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陳水扁與聯合國算是杠上了,致函一封,退回,再致函一封,再遭退回。陳水扁還會致第三封函嗎?不好說,完全有可能。除了致函的方式之外,陳水扁必定還有其他方式,總之,如何刺激聯合國,是陳水扁當前費盡腦汁的,有什麽辦法,都會用的。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8月1日針對陳水扁再度就“入聯”致函一事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他已於一天前以安理會主席的身份將該函退回。王光亞說,10多天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已拒絕並退回了台灣當局領導人的所謂致函。陳水扁搞再次致函把戲,是極為嚴重的 “台獨”分裂行徑,再次暴露了他是徹頭徹尾的國際麻煩製造者。中國政府對此堅決反對。

可以說,陳水扁致函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聯合國的退函,退得越快越好。這本來是極不正常的事情。按照正常的國際慣例或者國際禮儀來說,這樣做,與自取其辱無異。明知不符合規章製度,偏偏執意而為,不講道理。這本不是任何一個正常的領導者的行為。尤其是遭受退函待遇之後,仍然不顧一切再次致函,的確有極大的騷擾之嫌。

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日前指出,陳水扁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並首度致函大陸籍的安理會主席王光亞,自鳴為傑作,其實是使台灣遭受更大羞辱,無顧人民尊嚴。他認為,陳水扁上個月首度致函潘基文,促使潘基文以文件發布說“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這項說法超過了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的內容,使台灣地位在聯合國遭到空前打擊。

張榮恭的看法是中肯的。函件被退回,不是什麽賺到便宜的事,不是什麽可以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的事。從國際社會角度來看,一次被退回則罷了,第二次繼續來,則是過度了。至少有三個被指責的漏洞:一,故意騷擾聯合國。二,居心叵測。三,故意擾亂國際規則。陳水扁目前仍代表著台灣,陳水扁受辱,則是台灣受辱。陳水扁這樣做,有故意尋辱的企圖。

陳水扁執意要這樣做,意圖相當明顯。

第一,借此激怒台灣民眾,激發極端意識的飆揚。拓展更大的國際空間是台灣民眾的期盼,但是如何合理拓展,則是執政者需要加以把握的和引導的。陳水扁玩致函與退函的遊戲,其實是完全不負責的,要把責任推倒大陸、推到聯合國,以更大刺激民眾的不滿。

第二,借此把統獨鬥爭推向國際舞台,博取國際社會同情。東森新聞報道,張榮恭認為,“總統府和外交部”洋洋自得向媒體宣稱,致函王光亞是創意,把兩岸關係拉到國際舞台,可是這種作法完全沒有吸取執政7年來外交慘敗的經驗,不僅無知,還推台灣人民去給車子撞。

第三,借此強化陳水扁個人的“英雄”色彩,塑造自己不畏國際強權,敢衝敢打,敢為台灣代言的形象,以換取更大的繼續操縱台灣政治的民意資本。這對陳水扁來說,是花費最小,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影響最大的一招。一封短短的信函,被聯合國退回,國際矚目,台灣民眾義憤填膺。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陳水扁當然樂此不疲。

  過去台灣有10幾次“入聯”申請,都是由“邦交國”以提案形式呈交聯大,但均遭聯大總務委員會封殺而不得列入議程。陳水扁今次以個人名義寫信,難道他會相信自己比“邦交國”的分量更重嗎?非也!陳水扁不是不自量力,反而是量力而為。如果看不到這一層,就是不懂得陳水扁。

  原因何在?一,陳水扁明白,繼續由“邦交國”以提案形式呈交聯大,一樣沒有結果,意思不大。二,陳水扁清楚,由其本人致函,可以使得“入聯”申請為己所用,凸顯自己的形象。三,陳水扁了解,隻有親自致函,再遭退回,才能把這股力量運用到島內的政治鬥爭。有媒體指出,陳水扁的如意算盤是:以“公投”謀求 “台灣獨立”,以“入聯”吸納“綠色”選票。所言不差。

  張榮恭指出,今年5月,陳水扁也致函世衛組織秘書長,但造成表決時,支持台灣的比去年減少兩國,反對台灣的更增加20國之多,頓時失去22國友好票。這也是魯莽行事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正是陳水扁所急迫需要的。當前,陳水扁需要委屈、需要受壓、需要受氣、需要可憐。陳水扁更加需要的是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緊張危險的兩岸關係、極端激蕩的台灣政局。亂是其最大的追求,不亂不利,不亂不立。這樣的心態,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王光亞說,陳水扁是徹頭徹尾的國際麻煩製造者。我們相信,陳水扁絕對不會因為兩次退函就會收手,反而可能會有更加多的騷擾策略繼續實施。潘基文、王光亞可能會不勝其煩,難於忍受。陳水扁則是樂嗬嗬的。

  聯合報的專欄文章說:陳水扁硬推以台灣名義入聯,大張旗鼓地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卻遭潘“拒絕受理”,徑交聯合國法律事務所退回信函。潘不啻給了扁當頭一棒。

  問題在於,陳水扁願意挨這一棒子,更願意告訴他的支持者們,自己受重傷了!陳水扁的政治謀略,非常人可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